沈从文语言艺术研究

摘 要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又是乡土文学的领军人物。他的文学功底深厚,小说语言独特。本文试从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艺术这两方面研究沈从文的小说语言。主要从乡土语言的独特运用、隐讳语言的灵活运用、语言风格的独特性及前后期语言的变化等方面来研究沈从文小说语言艺术。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语言; 语言艺术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Shen Congwen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 peculiar novel, and the leaders of regional literature. His literary grounding grumous and his novels language is unique.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Shen Congwen’s novels language from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language arts. Namely from native-language ,euphemisms,the style and changes of language .

Key words: Shen Congwen ;novel language;language art

1.沈从文小说创作概括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个具有独特创作个性的作家。从一个默默无的“乡下人”到三十年代北方文坛最为活跃的领军人物,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这都取决于沈从文极具个性的创作和独特的语言艺术。沈从文的小说语言既萦绕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又富有一定的现代感。他的小说带有鲜明的湘西地方色彩和民族特征,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感,对身体描写和性描写隐讳语言的运用,消除了读者的尴尬。他的富有诗意的创作方法和对隐讳语言的运用,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此外,由于作家的曲折的从军求学经历与丰富的社会阅历,使得他的文学作品又隐隐的表现着现代气息。他的作品不仅语言平实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性。作者在作品中融入了个人的主观情感,表达了自己的爱憎情感与态度。

沈从文的小说前后创作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小说的语言方面。沈从文的小说创作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让人读其的作品,而流连忘返。他的小说的语言特色,无处不在实现着他的艺术追求,即:追求“自然、健康、优美”的人生形式。读他的文章如让人回归到了原始的大自然,那么的和谐,那么的健康,那么的舒畅。后期,应创作的要求,沈从文对本土语言进行了加工、提炼,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和语言风格,深受读者的喜欢。可以说,沈从文作品所独有的语言艺术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特色。

总而言之,沈从文的小说在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本文将以沈从文的小说为切入点,较为详细地介绍沈从文语言艺术与特点。

2.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点

2.1语言平实,通俗易懂

沈从文的小说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他的小说没有古文夹白话的用语习惯,也没有堆砌典故的习惯,而是用简单的句式,组成一句话或一段话,感觉简洁明了,晓畅易懂,而且读起来也有节奏感。

首先,沈从文习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作品中的人、事、景,如《三三》里介绍杨家碾坊的一段话“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湾里,溪水沿了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 【1】这一段话,几乎没用到形容词,用几个实词和数词便向读者们清楚地介绍了“杨家碾坊”的具体位置。实在是“娓娓而谈里自然透出,平淡而辽远,不烈却撩人。” 【2】其次,沈从文习惯用极为简洁、明了的文字,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得清清楚楚。如《玫瑰与九妹》:当妈为九妹在窗下梳理头上那一脑壳黄头发时,九妹便把刚才同六弟所数的花苞数目告妈。简简单单一个句子,交代了三个人物“妈、九妹、六弟”,地点“窗下”,两个事件有,一是正在发生的事“梳头”;二是刚刚发生的事“数(玫瑰)花苞”。另外,沈从文小说中人物对话简明洗练,往往能通过简单的对话把人物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沈从文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绝大多数对话中每个人一次说话只有寥寥一行,但却能恰到好处的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这些个性分明的语言往往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比如《边城》中翠翠初见二老时的对话。“是谁?”“是翠翠!”“翠翠又是谁?”“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面对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的询问,翠翠不是回答“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而只用了三个字“是翠翠”,当对方再询问的时候,翠翠才多了几个字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诸如此类的只言片语似的人物对话把翠翠淳朴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

小说是写给广大读者看的,因此小说不需要用高深难懂、晦涩的语言去表达。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我们很少看到过分修饰的妙语连珠。他写景写人都极少用形容词而是较多的使用实词。正因为沈从文的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所以使读者有听爷爷讲故事的感觉。从沈从文小说语言中,我们明白:并不是用了高深难懂的词语,引用了许多典故,读者难以读得懂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优秀的文章是使读者看得明白,能与他们达成共鸣的才是

好文章。

2.2贴近生活,又富有哲理

作为乡土文学的领军人物,沈从文非常注重收集和吸收民间故事、传说、民歌。在沈从文的小说中,他用生动易懂的语言把各种故事、传说表现得栩栩如生。因为他所用语言贴近生活,切合下层人民的身份,使小说呈现出生活性,同时又富有一定的哲理性。

例如,《边城》中有一段描述,初五那天翠翠让祖父进城自己留下守船。有人过渡时她就会欣赏那些打扮的漂亮,进城看龙船的姑娘,无人时就会无所谓的唱一些歌来表现贫富差别的现实,唱出翠翠的忧郁和不满。“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小姐派第一。”[ 3]等等这些,这也是翠翠无意识表现出来的,她对老二有意思,但也明显得感觉到了他们两人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显现了她复杂的感情心理,所以翠翠一直不愿吐露自己的真实情感。《长河》、《三三》、《萧萧》等作品中,沈从文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当地唱民歌的风俗,使读者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就像到了一个民歌的故乡,领悟到一种特殊的边城风情。《雨后》中,四狗唱道:“ 大姐走路笑笑底, 一对奶子翘翘底, 心想用手摸一摸,心子只是跳跳底 。”

【4】这首民歌,虽是山歌俚语,看似轻佻,却反映了边城乡间的原生态,同时,他有一定的含义,在那个被压抑的年代,歌曲流露出了年轻人心灵深处的一种微微悸动。沈从文用民歌、传说等表现手法,描写生活状态,揭示生活中很平凡的生活哲理。

一部受读者欢迎和喜爱的作品,总有它特殊的魅力。沈从文先生的小说之所以受读者的欢迎,不仅仅是因为它通俗易懂,更多的是因为它富有哲理性,使读者读后感触很大,并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譬如《边城》结尾的最后一段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

【5 】 我认为这句话极具哲理性,开放式的结局,给予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人生是无常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但我们需要怀有希望,有期待,这样才是人生。小说语言既贴近生活,使人明了,又透出浓浓的哲理气息。

2.3语言隐秘,意不尽于言外

沈从文善于将事物、人物诗意化,追求美的效果。他善于将对身体的描写和性描写写得隐讳,很巧妙的消除读者的尴尬,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性的关怀和追求。他从来没有直接的描写性行为和身体隐晦的部位,而是运用很隐讳的语言去表达。

对身体的隐讳描写,沈从小说是如何体现的呢?看《萧萧》里面的花狗与萧萧的一段对话“‘花狗大,你膀子真大。’他就说:‘我不止膀子大。’‘你身个子也大。’‘我全身无处不大。’萧萧还不大懂得这个话的意思,只觉得憨而好笑。” 【6】 花狗后面说的那句话,是话中有话的,大家都懂得他指的大是指哪方面,可是沈从文他并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运用模棱两可的隐晦语言创造了艺术空白,留给读者自己去猜测,同时也消除了阅读者的尴尬。这种语言表达风格与郁达夫则形成强烈的反差。郁达夫的《沉沦》,关于身体部位的描写都是赤裸裸地出现的。如:“那一双雪样的乳峰!那一双肥白的大腿!这全身的曲线!”

【7】 在沈从文小说中,绝没有“乳房”、“大腿”这类赤裸的词语出现。沈从文对身体的隐讳语言的运用,实在让人叹为观止。这样写不仅显示出他使用语言的高超技术,也体现出了他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追求“自然、健康、优美”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小说对性行为的描写更加隐讳,几乎到了无法察觉的地步。还是以《萧萧》这部作品为例,萧萧被花狗诱骗与其发生了关系,写的是相当的隐晦。如果不是细细的去研究过的话,根本就不知道这句话中隐含了这样的一种意思。我们一般都会从字面上去理解,讲的就是一“毛毛虫”,而不会往其他方面去想,由此可见沈从文对隐讳语言的高超运用。他的小说从不避免关于性行为的描写,他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达人性最真切的欲望。” 【8】 但他绝不会直接地描写这些事。如果换作其他作家可能就不是这样子的,如郁达夫的《沉沦》关于性行为的描写“地上的落叶索息索息的响了一下。解衣带的声音,男人嘶嘶的吐了几口

气。舌尖吮吸的声音,女人半轻半重,断断续续地说:‘你!??你!??你快??快xx罢??别??别??别被人??被人看见了。’” 【9】 沈从文从不会直接的描写性行为,而是透过一种很隐讳的语言来表达的,由此可见,沈从文处理语言的技巧的高超性,既吸引了阅读的兴趣,又避免了阅读的尴尬。关于这隐晦语言的描写,真的很难找到什么词语去表达,因此只能借用前人的作品语言例子去与沈从文先生这方面的作品去比较。

沈从文小说中对身体描写和性描写隐讳语言的运用,很值得我们当代一些作家去反思去学习。当代的一些作家完全是为了性而性,以此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而完全忽视了他对我们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后只能成为“扫黄”的对象。对于这些作家很有必要的提醒一句,学学沈从文大文豪,是如何处理这些语言的,使其达到了效果又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3.沈从文小说的语言风格

3.1明白如话,风格质朴

沈从文善用乡土语言。通常来说,任何一个来自民间、热爱人民的作家,都不会不接触到民间文学这座宝库。沈从文出生在湘西,他的作品透出浓浓的湘西味。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与民间文学建立了密切相关,这形成了沈从文鲜明独特的创作方法。从沈从文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创作与民间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一是沈从文的小说语言与日常生活的事物密切相关。沈从文曾经在一篇题为《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的文章中,回忆他的早年生活与水是分不开的,这段生活经历给他的创作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10】这段话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他所用的语言,大多是从生活中来的,尤其是他家乡的下层人民生活中来的。描写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时,他尽可能地用他们的语言,结合他们的身份,包含他们特殊的生活经验。如在《长河》中,老水手与长寿的争执,两个人都是水上人,用的话都充满了水上生活的地方味。

“长寿,长寿,你这个人眼眶子好大,一直下水船,面对面也看不明白。

你是整天看水鸭子打架,还是眼睛落了个毛毛虫,痒苏苏的不管事?”

“伯伯,你真是,年轻人眼睛,看女人在行!要看船,满河都是船,看 得了多少?”

【11】(沈从文《长河》)

这虽然是几句无谓的争执,却也到出了水上人的性格,充满水上生活的内容。

二是沈从文刻画乡下下层人物的语言流露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沈从文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感情和心理,所以在描写他们时,不仅他们说话的方式流露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连描写他们的感情和心理时,语言也透出地方色彩。《乔秀与冬生》里面描写了一个“杨大娘赶场去卖笋壳鸡”的场面,杨大娘与买主的几句讨价还价的对话就散发出了乡土气息。如:

“什么八宝精,值那样多!”杨大娘于是也提着气,学作厉害十分样子,“你还的价钱只能买豆腐吃。买你的豆腐去吧。”且象那个还价数目不仅侮辱了本人,还侮辱了身边那只体面肥母鸡,怪不过意,因此掉转身,抚抚鸡毛,拍拍鸡头,好象向鸡声明,“不必忙,再过一刻钟我们就回家去。我本来就只是玩玩的,哪舍得你!” “大娘要卖也放得手了。这回城里贩子来得多,也出得起价。若到城里去,还卖不到这个数目!”因为那句“要卖得趁早放手”,和杨大娘心情基本冲突,所以回答那个好意却是:‘你买我不卖,我又不等钱用。’” 【12】 人物的几句对话,便将他们的心理和感情很圆滑地表现出来了,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得精致传神、入木三分,把人物对话的背景、场景也勾勒得活灵活现。另外,小说中处处可见湘西土

话、方言词。如:

(1)当妈为九妹在窗下梳理头上那一脑壳黄头发时,九妹便把刚才同六弟所数的花苞数目告妈。(《玫瑰与九妹》)

(2)“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了!”

“他不会。他答应来,他就一定会来的。”

“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你个悖时砍脑壳的!”(《边城》)

湘西方言把“头、脑袋”称作“脑壳”,这在以上两例中都有出现,而“你个悖时砍脑壳的”就是一句日常用得极为普遍的责骂人的口语。从这些语言中足见沈从文小说语言的质朴。

3.2语言如诗,风格雅致

沈从文对语言文字很是讲究。他曾说过“文字是作家的武器,一个人理会文字的用处,比旁人渊博,善于运用文字,正是他成为作家条件之一。”【13】他善于将文字进行提炼加工,从而变为自己的独特的语言,经过他加工的语言更加的平易化和生活化,因而他的乡土语言具有明丽、澄净、流畅的特点。例如: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了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些。实则歌声的来复,反而使一切更寂静”(沈从文《边城》)

“当真说来,三三的事情,鱼知道的比母亲应当还多一点,也是当然的。三三在母亲身旁,说的是母亲全听得懂的话;那些凡是母亲不明白的,差不多都在溪边说去。”【14】(沈从文《三三》)

以上语言简洁明了,清新自然,很能代表沈从文诗化及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沈从文是一个具有独特创作个性的作家,他的小说突破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他在小说语言中,将诗歌的抒情性融入其中,创造出一种具有诗情画意、清

新自然的沈从文小说特有的语言特点。小说中将人与自然的那一份和谐、朴素,用清新的语言表达出来,实现了情感的流动,奏出田园牧歌式的乐章。作者重主观抒情,体现出了诗的意境之美。因此他将富有诗意化的创作方法融入小说中,将读者带到了一个仙境,体验诗情画意的美。他的大部分小说都是诗性叙事的。而这种创作特色都是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和句式得以体现的。

比如沈从文的湘西小说《边城》像是一首充满抒情性的唐诗,“充满的是意境,是画境,是禅趣。”【15】有史学家称赞《边城》“每一节都自成首尾,而又一气贯注。”【16】每一节是一首诗连起来成一首长诗,又像是二十一幅彩画连成的画卷。”【17】它是一首优美的长诗。它的优美体现在哪里呢,又是如何充满诗的意境呢?《边城》描写的茶峒这个小山村,给我们呈现了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一开始介绍茶峒这个地方所处的地理位置,这里依山傍水,水清澈见底“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有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18】这里的环境,优美和谐。描写这里生活的人也都是朴实的,人与人相处,真诚相待,没有高低之分。如此诗意的语言,描写的环境是如此的美丽优美,俨然一幅充满诗的意境的山水画。《边城》诗意化的语言不仅表现在景物描写上面,也表现在人物上面。书中的女主角翠翠“翠翠再封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19】描写翠翠的外貌,结合了山水,用山水来比喻,更加深了小说语言的诗意。翠翠善良、单纯、自然,体现了人性美、自然美和诗意美。作者将所有的美都赋予翠翠身上,美丽的人儿与优美的环境结合在一起,一起谱出一首优美动听的诗歌。《边城》体现的意境太美了,但那淡淡的忧郁,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老船夫与天保的死,还有翠翠未知的幸福,使整部小说充满浓郁忧伤的气息。“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20】 ,留给翠翠希望,同时也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与期待,使结尾更具有余味袅袅的牧

歌的诗意情韵。

3.3语言含蓄,风格婉约

除了上文提到的在对身体和性的隐讳含蓄描写外,他还善于寓主观态度于客观描写之中,使他的小说呈现出生动形象的特点及含蓄婉约的风格。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我们会发现作品融入了很多作者个人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爱憎情感。这主要从他写文章运用不同感情色彩的语言中体现出来。沈从文他反感现代商业文明对乡村的侵蚀和腐败。因此他赞颂,喜爱“自然、优美、健康”的乡村,赞扬乡下人,向往、追求那样的人情美、人性美。作者在《习作选集代序》里也说得很清楚:“请你试从我的作品里找出两个短片对照看看,从《柏子》同《八骏图》看看,就可以明白对于道德的态度,城市与乡村的好恶,知识分子与抹布阶级的爱憎,一个乡下人之所以为乡下人,如何显明具体反映在作品里。” 【21】

他在写乡土小说时,大多用肯定、赞扬的语言去描写当地的人、事、物,体现自然景色的美,人情更美的思想。如《三三》里的三三与她娘的对话“‘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杆子,你快来!’‘三三,鱼多咧,让别人钓吧。鱼是会走路的,上面总爷塘家里的鱼,因为欢喜我们这里的水,都跑来了。’” 【22】从这一段对话中,向我们暗示了三三的天真无邪,三三她娘善良、慷慨、不爱计较的良好品德。按一般人的思维,我们会认为三三很吝啬,这样子也要计较,可是作者却偏偏表示她的童真,让人觉得很是美好。可以说对于乡村的描写,作者是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喜好之情去表达的,里面没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而在城市和知识阶层的题材方面,词语的运用大多呈现出作者对其厌恶、批评的情感。他善于用比喻、象征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达到他的讽刺效果。在《八骏图》里之所以用“八骏图”为小说名,是借喻文中所写的八个教授,讽刺他们虚伪的面孔。压抑自己的真性情。还有《八骏图》里面出现的大海是女性的隐喻,他用含蓄的语言,婉转的用大海代表女性。“学校快结束了,舍得离开海吗?这个世界也有人不了解海,不知爱海,也有人了解海,不敢爱海。这病离开海,不易痊愈的,应当用海来治疗。”【23】这几句话讽刺了达士先生压抑自己,优柔寡断,面对诱惑难以把持自己的行为。沈从文为小说集《八骏图》所作的题记中说“大多数人是十分懒惰,拘谨,小气,又全都是营养不足,睡眠不足,生殖力不足”。【24】就这一句话便概括都市人的劣根性以及病态行为。不仅这部小说有体现,其他都市题材的小说,也都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讽刺与厌恶。《都市一妇人》描写的女主角“在这时期里,她因为对于自己的事业太兴奋了点,还有,就是在某一些情形中,似乎由于缺少了点节制,的得了一种意义含混的恶病,在病院里住了好些日子。” 【25】暗示了作者对这一妇人的放纵行为的讽刺和厌恶,显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意不浅露,不是一步到位,直接揭穿人性的丑恶,而是用一种大家比较能接受的方式,委婉的道出作者的主观感情,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饶有韵味,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

4.沈从文小说语言特色的变化

沈从文小说看似前后期变化不是特别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小说一直都坚持关注和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但仔细分析,我们还是会发现,沈从文前后期小说在内容及语言方面是有一定的变化的。有学者说“如果说《边城》及其之前的湘西小说是意境圆融以意取胜的唐诗的话,那么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大多是灵智主理以理取胜的宋诗。如果说前者呈现的是一种抒情诗性的话,那么后者呈现的则是一种哲理诗性。” 【26】前期的小说主要充满牧歌情调的乡土抒情风格,其所用的语言也是倾向于乡土气息的,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也有很多语言是借鉴方言、民歌等多种类型的语言。到了后期,小说的主要内容更加的倾向于关注现实内容,现实主义气息很强,在语言上的表现就是语言犀利、讽刺意味很浓,更加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都市气息比较浓厚。下面我们具体看看他的小说前后期的代表作所表现出来

4.1前期语言特色

沈从文那时只身一人从家乡来到北京,看到都市的黑暗以及腐朽的文明,内心非常的不满,而无从发泄。因此他非常想念湘西的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继而写出了满载着浓郁湘西文化的一系列“湘西小说”,以此表现他的人生追求及向往。而这时期的作品大多都是描写他的家乡的,语言优美、自然,充满诗意。最能代表这一类型的作品便是《边城》,里面所描写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作者通过语言美,显现出山美、水美、人情美的一种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如《边城》中:“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依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27】借用“抓、掷”等动词,并通过人物对话等动态描写,展现出了一个知足常乐的世界,人与人的关系是多么的祥和,是那么的淳朴。“边城人”有贫有贱,却没有因为这样而形成一个不和谐,剥削压迫的世界。掌水码头的顺顺没有因为老人的贫穷而不愿与他结交。相反,他对翠翠的爷爷很好,也愿意自己的儿子去娶门不当户不对的翠翠。

沈从文前期的小说语言是美的象征,他所描写的乡村世界是现代人所向往的极乐世界。不止“边城”的世界很美,还有很多跟“边城”一样,体现的是人的真、善、美及环境美。如《三三》里面所人物、环境描写跟我们大家熟悉的“边城”的美不分秋色。

“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弯里,溪水沿了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往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胡的歌。”(《三三》) 这段景物描写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就像我们介绍了杨家碾所在的位置,有山有水,环境优美,并传达出自然淳朴的氛围,以表示生活在这的人也都很善良,大家在这开开心心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在这里生活的人也没有身份等级之分,人与人之间也是平等对待,友好共处。作者将情感蕴含在文学语言所构成的意象之中,使读者从词语、句式和语调中体味到从语言文字中散发出来的边城气息。

4.2后期语言特色

沈从文小说创作上的成熟始终伴随着语言的转变过程。从早期掺杂着众多湘西土话的小说语言到后期多为现代汉语写作的小说语言,沈从文完成了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的转换。这提高了沈从文运用汉语的语音、语义、语体等表达方式的能力,他用汉语的表达方式将一个纯粹的湘西世界呈现在无数读者面前。不可否认,两种不同的语义体系间的磨合是一种艰难的历程,但也使得沈从文的小说语言更为丰富,两种不同的话语形态之间相互重复或是相互间离,通过不同的话语情境丰富了彼此的表现方式。

到了后期,沈从文由于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呆久了,越来越发觉城市中存在着很多黑暗、畸形文明的行为,他内心对这些行为表示极大的鄙视。同时他的写作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成熟阶段,不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更挖掘到了事物的本质以及其所体现的哲理。他从湘西的梦幻世界走出来,挖掘生活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是艺术上注重心理讽刺、叙事技巧,渗入象征,有多重视角。折射出丰富的意味的是《八骏图》,故事说的是达士出门到了青岛,每日把其他教授的情状,写信告诉远在他乡的美丽未婚妻,他追她五年,还为她拒绝过另名女子,认为同僚都有病,外表老成、庄严,满口仁义道德,却与人性有点冲突,不大自然,受着欲望和道德的双重禁锢人格畸形了。达士严以待人,宽以待己,极具反讽意味。用大海象征女性,说达士不愿离开大海,愿意为大海停留。如此讽刺、又极具幽默感的语言,道出了教授们虚伪和内心的自我压抑。另外,后期语言现实主义浓厚,反映当时这个

世界的病态文明,同时表现了作者的强烈主观感情。如《绅士的太太》这篇文章,就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现实的反映当时都市人的情感、心理,剖析了他们的内心的空虚、郁闷,折射出人性的丑陋,以及人与人之间畸形的关系,表现出这个病态的社会文明。

前后两个时期作品语言特色的变化,主要是跟作者的遭遇是分不开的。前期与后期的语言风格显现出了极大的变化。因此,有学者说,沈从文前期的作品是一首以意取胜的唐诗,后期是以理取胜的宋诗。

纵观沈从文的小说语言特点和语言艺术,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沈从文小说既有乡土化的一面,也有现代化的表现。他应创作的要求对本土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和语言风格,深受读者的喜欢。他的富有诗意的创作方法和对隐讳语言的运用,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从文章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沈从文的小说前后创作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关于小说语言方面的。沈从文的小说创作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让人读其的作品,而流连忘返。他的小说的语言特色,无处不在实现着他的艺术追求即:追求“自然、健康、优美”的人生形式。不管是从他他的语言风格还是语言特点,都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去研究。同时沈从文作品所独有的语言艺术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特色。读他的文章如让人回归到了原始的大自然,那么的和谐,那么的健康,那么的舒畅。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xx年.

【2】 凌宇.沈从文小说的倾向性和艺术特色[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xx年.

【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北京出版社合编.现代文学研究丛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xx年,第160页.

【4】 郁达夫.郁达夫小说名篇[M],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xx年.

【5】 沈从文.沈从文选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xx年.

【6】 汪曾祺.沈从文和他的《边城》,芙蓉[M],19xx年第2期.

【7】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M], 香港:香港昭明出版社有限公司,19xx年第321页.

【8】 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xx年第81页.

【9】 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xx年第83页.

【10】 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xx年第170页.

【11】 旷新年主编.解读沈从文——边城的田园牧歌.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第8页.

【12】 郁达夫.郁达夫小说名篇[M],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xx年第35页.

【13】 旷新年主编.解读沈从文——边城的田园牧歌.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第10页.

【14】 旷新年主编.解读沈从文——边城的田园牧歌.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

【1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北京出版社合编.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16】 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xx年.

【17】 凌宇.沈从文小说的倾向性和艺术特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xx年.

【18】 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xx年.

【19】 【21】旷新年主编.解读沈从文——边城的田园牧歌[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

【20】 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xx年.

【22】沈从文.边城——沈从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20xx年.

【23】陈学祖.诗意的追求[J],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诗性叙事,吉首: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

【24】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xx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