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识(一)

语文常识(一)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 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 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 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 儒 释 道

27. 三公: 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 松 竹 梅

32. 三辅: 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 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 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 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 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 雷 电 雨

“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 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语文常识(二)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 绿 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

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

3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语文常识(三)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 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 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犬 猪

45.十二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46.十二律:黃鐘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语文常识(四)

1.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2. 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3. 中医四诊: 望 闻 问 切

4. 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 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1.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12. 民间四大传说: 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1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14. 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1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6. 四史: 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 商丘应天府

19. 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21. 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22.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23. 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 汉书 后汉书

24. 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 班昭

25. 三书指: 魏书 蜀书 吴书 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 吴都赋(南京) 魏都赋(邺)

27. 南朝三谢: 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28. 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

29.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 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33. 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 诗作 书法

34. 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35. 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36. 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37. 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 夏洛克 泼留希金

38.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 《偷生》 《饥荒》 孽海花(曾朴)

39. 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40. 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 上 去 入 现代则分为: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41.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 杨基 张羽 徐贲

42.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语文常识(五)

1. 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 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 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 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 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 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秦穆公 宋襄公

8. 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10. 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仁 义 礼 智 信

11. 五常(五伦):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

12. 五教: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 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14. 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5. 死的五称:天子-崩 诸候-薨 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死

16.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 褚遂良 张旭

17.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 五谷:稻 麦 黍 菽 麻

19. 五彩:青 黄 红 白 黑

20. 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21. 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22. 五毒:蝎 蛇 蜈蚣 壁虎 蟾蜍

23. 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 二更(21-23) 三更(23-1)

24. 五官:耳 目 口 鼻 身

25. 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赵树理

26. 五荤:(佛语)大蒜 韭菜 薤 葱 兴渠

27. 五岭: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28. 五味:甜 酸 苦 辣 咸

29. 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 丁香花蕾 茴香子 四更(1-3)五更(3-5)

30. 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31. 五陵:高祖长陵 惠祖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32. 五湖: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33. 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4. 六艺经传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35. 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 乐 书 数 射 御

36. 造字六书:象形 指示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37. 诗经六义措:风 雅 颂 赋 比 兴

38. 六部;户部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39. 六亲;父 母 兄 弟 妻 子

40. 古代婚嫁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徵 清期 亲迎

41. 六朝;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 六畜:马 牛 羊 狗 猪 鸡

43.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 张来 陈师道 李麃

44. 六甲:六十甲子//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甲戌//妇女怀孕

45. 六尘佛教名词)声 色 香 味 触 法六种境界

46. 六合:天 地 (上下) 东 西 南 北

47. 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 耳 鼻 舌 身 意

48. 科举考试中的五魁:各级考试的第一名

20xx年中考古文知识点、考点集锦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

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

2、字形、字音(读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3、默写(让背篇目)(准确熟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多字、草字)

4、实词翻译(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

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

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思想,作者感情、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自己的感受)

一、《三峡》(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曦月:阳光,月亮。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清荣峻茂 素;白色。旦;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4、 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续) 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绝 献:极 自非??(如果)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分写)

9、运用:(1)20xx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1、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二、《五柳先生传》(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我是猪,我说脏话,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 文学常识: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五柳先生传》出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桃花源记〉〉,诗有《饮酒》 《〈归园田居〉其三》

2、 人物欣赏:(1)五柳先生的形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从三方面描写其形象的:一是: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二是: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三是: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4)本文与,《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是与民同乐。

3、 名句及成语:(1)不求甚解:现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本文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

(2)不戚戚于贫我是猪,我说脏话,不汲汲于富贵。意思:不为贫我是猪,我说脏话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 重点实词: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

亲旧:亲戚、朋友。 造饮:到、往。到别人家里去喝酒。

期:希望,愿望。 环堵:周围环着四堵墙。 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打补丁。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若人:此人。

俦:朋友,伴侣。 觞:酒杯。 嗜:爱好,喜欢。

5、 重点句子翻译:(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到别人家里去喝酒,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3)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6)不戚戚于贫我是猪,我说脏话,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我是猪,我说脏话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6、理解背诵:《五柳先生传》中

(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我是猪,我说脏话,不汲汲于富贵。

(4)文中描写“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诗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三、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 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重点实词。

臣本布衣:平民 。 躬耕:亲自。 以驱驰:奔走效劳 。

倾覆:兵败。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当。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刑赏:罚。

以遗:给予。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攘除排除、铲除。 以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善道, 雅言(正言) 之理:治。

3、通假字: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 简(通“检”选拔)拔

4、古今异义字: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6、 一字多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i)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恐托付不效。(成效)。

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

6、特殊用法:之秋:时。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猥(这里指:降低身份)自。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7、 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翻译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8、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9)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

。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 ,其原文是 。本文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因是 。 文中 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 。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

另一种说法:

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3、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5、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

7、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0、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伐,穷山之高而止。攀缘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嵝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茫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物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

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文学常识:作者: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其山水游记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一篇。

2、重点字词;惴:惧。 栗:战栗。 遂:于是。 缘:沿着。 斫;砍。

施施:漫步徐行的样子。 穷(穷尽)回溪。 更:进而。 漫漫:任意。

箕踞(伸开两脚像簸箕那样蹲着或坐着)而遨(游戏)。 衽席:席子。

岈(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然洼(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然。

若垤(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若穴。 攒(聚)蹙(收缩)。

颢气:弥漫于大地之间的大气。 觞:酒杯。心凝(凝聚安定)形释(解脱)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向:从前。

冥合:暗暗。 就(接近)醉。 以志;记。

2、 通假字;僇(通“戮”这里指遭到贬谪的意思)人。

3、 重点句翻译。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翻译:心思所到之处,梦境也有同样的旨趣。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我都游过了,而未始知西山之奇异突出。

翻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形态奇异的,都归我所有了,可却 未尝知西山的奇怪特别。

(3)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翻译: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叠到一起,没有什么可以逃出视野的。

(4)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翻译:青山萦回,白云缭绕,外面和天相接,四下眺望都一样。然后才知道这山的独立出众,不和小土丘为伍。

(5)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翻译:我的思想遥远得与天地大气成为一体,而不知它的边际,我的意念广大得与造物的上天相处,而不知它的尽头。

(6)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7)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翻译:苍茫暮色,从远而近,直到什么也看不见还不想回去。

(8)心凝形释,与万物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翻译: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与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然后知道我从前没有(真正)开始游,(真正的)旅游从此开始。

4、理解背诵。(1)《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总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3)点明作者依依不舍的语句是:苍茫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4)作者对西山宏伟气象进行赞美并寄予自己心志的句子是(也是登高远望后看到西山地势高峻,气象阔大后产生的感受句子):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写西山是永州一带最高的山的句子是: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

6、文章写法欣赏:(1)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概写,总述未识西山前的游览情况。为下文正面写西山怪特作铺垫,引起读者注意。

(2)第一段最后一句的作用(过渡,引起下文)。又包含什么哲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或不能靠主观臆断,要探索实践。或求学之路,永无止境。

(3)作者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题,并紧扣“始得”结构全文,作者的用意是:突出作者发现“西山怪特”的欣喜之情。

(4)本文是记西山之游,却先记众山之游,这是为什么?描写永州众山,烘托西山怪特,表现作者傲世情怀。

(5)结构;本文先写偶得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与自然的融合,表现作者傲世情怀。

(6)“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嵝为类”此句在文中有那两层意思?一是:总结(点出)西山的特点—高而独特。二是:流露作者性情—与众不同,超凡脱俗。

五、《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生字

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祸患,灾难

3、辟:通“避”,躲避 4、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

5、箪:竹筐 6、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可译作“碗”

7、蹴:用脚践踏 8、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9、乡:通“向”,从前 10、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

11、辩:通“辨”,辨别。 12、得我与;通“欤”,语气词。

13、何加,好处。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四、复习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

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生在世,无论什么情况下,应舍生取义。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我是猪,我说脏话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而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5、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6、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7、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8、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对举 向与今天比较等

9、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六、《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一、生字

1、洌li? 2、坻chí 3、佁yǐ 4、俶chǜ 5、翕xī

6、犬牙差互 cī 7 、悄怆幽邃suì

二、重点解词

1、清洌:清凉

2、可百许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约。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忽然。

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深 8、寂寥:寂静寥落。

三、重点句子翻译

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斗折蛇行:(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四、复习题

1、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散文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人记》中的一篇。

2、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3、文中对潭中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

4、段落归纳

(一)发现小石潭

(二)描写潭水和游鱼

(三)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四)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5、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重点句翻译。(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然不动;

(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七、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2、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3、顺序:时间先后

4、虚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5、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6、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7、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8、古今异议: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 鲜美:鲜艳美丽

9、一字多义:志:(1)处之志之;(2)标记,寻向所志。

10、重点句子:(1)欲穷其林:想要走完这片桃花林。穷:穷尽。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林之类。

(3)问所从来,具答之: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具:详尽。

(4)桃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5)悉如外人:完全和(陶花源)外面的人一样。悉,全部、完全。

(6) 咸来问讯:都来打听消息。咸,都。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并:都。

11、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12、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8)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9)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八、《陈涉世家》要点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 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

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作者及作品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出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

2、成语及名句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篝火狐鸣: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苟富贵,无相忘: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3、重点实词

適“谪”:强迫。 屯:停驻 会:适逢;

亡:“逃亡”; 举大计:发动起义 等死:同样

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数谏:屡次 间令:暗中

唱:通“倡”,倡导 笞:用鞭、杖打。 宁:难道

4、重点句子翻译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如果我们这些人冒称公子扶 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何况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王候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5、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6、理解背诵:(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觽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人物欣赏

(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判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九、《记承天寺夜游》

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空无澄澈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院子里地面上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积水中的藻和荇,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像我们两个一样的“闲人”罢了!

四、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写景物特征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5、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第二层:(2-4句)庭院漫步,观月赏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5、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十、《论语十则》

一、《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论语》是记录孔子和弟子的言行的。《〈论语〉十则》中都是与学习有关,其中有的谈________如____________ (文中原句)。有的谈 _________如_________(文中原句)(答案见课前预习及注(1))。

二、给加点的字词注音、释义,并译画横线的句子

论语 是知也 ;通“智”,智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诲女如之乎(教导你,你懂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是以 学而不厌,(满足)诲(教导)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不耻下问 ;认为??可耻。 默而识之(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吾尝终日不食,经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翻译: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也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学习的效果好啊。

三、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四、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 温故而知新 。学则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五、积累文中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至少两条)

六、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十一、《墨池记》(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揭之,又告于巩曰:"

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 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一、作者作品

曾巩,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他应人之邀为墨池写的记文,作者就勤学苦练的精神展开议论,以勉学劝善。

二、重点字词意、句意

隐然:缓缓高起的样子 洼然:低而深的样子

曰王羲之之墨池者:叫做王羲之的墨池。曰.......者,叫做........。

方羲之之不可强的仕:方,当.......的时候。方(方形)而长

尝极东方:曾经遍游东方(的名胜),极,穷尽。

羲之之书晚乃善 (书法) 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写)

娱其意:娱乐他的心意,意思是使自己心情愉快。 岂有:莫非,或者。

则其所能:译:那么他所擅长的。 能:能做的事,这里指写字。

虽一能(一技之长)不以废:虽:即使,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使它埋没。

岂其学不如彼邪:译:莫非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学固岂可以少哉:译: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呢? 固 :本,原来。

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译:何况要在道德方面达到很高的成就呢?

以精力自致者:译:是自己用精力取得的, 致,取得,达到。

于楹间以揭之:揭:揭示 推王君之心:推,推究,考察。

尚:尊重,推崇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

被于来世 者何如哉,被:影响

仁人;品德高尚的人。庄士:庄重自持的正直人。

三、 背诵理解;(1)王羲之能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2)王君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揭之的目的是什么?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翻译: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技巧,用王羲之的勤学苦练的事迹劝勉自己的学生。)

四、说出文章的主旨句,并翻译

主旨句: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翻译:这样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呢!何况要在道德方面达到很高的成就呢?

五、开放题。1、结合自己生活谈一下读本文后的最深的感受。

2、请在举出一些成功背后付出无数艰辛的例子。

十二、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 日出而林霏开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之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生字

环滁(chù) 林壑(h?) 琅琊(láng yá) 饮少辄醉(zh?)

岩穴瞑(míng) 伛偻(yǚ lǚ) 酒洌(li?) 山肴野蔌(sù)

觥筹(gōng ch?u)射者中(zh?ng) 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翳(yì)

二、重点解词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醉翁之意:情趣。 深秀者:秀丽。

临于泉上者:靠近。

三、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

翁亭。(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11、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

四、复习题

1、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3、“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4、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

5、“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6、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8、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10、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1、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12、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

13、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1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15、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16、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7:体现全文核心命意是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十三、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

诗赋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

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金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

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生字

谪(zh?)守 朝晖(huī)夕阴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霪(yín)雨 心旷神怡(yí) 皓(hào)月 宠辱偕(xi?)忘

潜行(qián) 浩浩汤汤 (shāng) 潇(xiāo)湘 属 ( zhǔ 同“嘱”)

二、重点解词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四、复习题

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5、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7、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8、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9、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10、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1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13、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14、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15、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16、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17、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18、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9、“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20、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1、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2、“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十四、出师表

一、理解,背诵,名句欣赏

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3、先汉兴隆的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6、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

8、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9、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0、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十五、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中心: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一、生字、重点词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重点词:任:责任,担子。 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翻译为“使 ??痛苦”“使??劳累”“使??受到贫困之苦” 拂:违背,逆,不顺。乱:干扰,错乱。

句义: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 喻:明白,了解。

句义: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在里面,指国内。 出:在外面,指国外。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读bi,辅佐。 恒:常。

句义: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重点词:生:生存发展。

句义: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6、问题设计及解答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

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

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 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8)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9)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作文歌诀 [精]

开头

文章开头很重要,变化多端挺奇妙;开门见山最易学,不必东转又西绕。

选材

作文选材要认真,注意观察动脑筋;要选精华动人事,下笔才能如有神。

主题

叙事抒情或描写,生动形象又简洁;写来写去不可忘,主题思想要明确。

立意

文章立意先要准,分清对错再求新;要从模仿变创作,不说假话只求真。

结构

题材若像血和肉,文章骨架是结构;动笔之前要想好,层次逻辑分先后。

炼字

炼字就像拣沙粒,写完初稿反复吟;多余废字不可要,关键好字值千斤!

造句

造句就怕老一套,活的语言动人心;日常听到好句子,积累起来写进文。

剪裁

做衣服,讲剪裁,写完文章要修改;哪该简略哪该详,全凭增删巧安排。

细节

提高写作靠勤学,关键时刻讲细节;选准典型写真切,画龙点睛才叫绝。

结尾

好的结尾味无穷,坏的结尾意不明;千变万化不离宗,完成主题笔就掉。

初中古诗词分类

诗中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杜甫《春望》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麦秀微寒后,梅黄细雨前。 ·陆游《初夏》

清阴花落后,长日鸟啼中。 徐凯《初夏游谢公岩》

天垂湖色湛,雨洗月痕新。 林景熙《初夏病起》 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 萧纲《和湘东王首夏诗》 诗中秋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李绅《悯农》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中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岭外音书断,经冻夏历春。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诗中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中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诗中日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中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诗中风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刘禹锡《秋词》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兵车行》 宋之问《渡汉江》 王微《四气诗》 《诗经·蒹葭》 曹操《观沧海》 骆宾王《咏鹅》 李白《赠汪伦》 柳宗元《江雪》 王之涣《登鹳雀楼》 杜甫《望岳》 李白《关山月》 《汉乐府·陌上桑》 王维《使至塞上》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李白《望天门山》 李白《静夜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 李白《月下独酌》 苏轼《水调歌头》 孟浩然《春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诗中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中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诗中雪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诗中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苦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种豆南山下,草胜豆苗稀。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诗中柳

山重水复嶷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树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中鸟 晏殊《浣溪沙》 杜牧《清明》 杜甫《春夜喜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王维《山居秋瞑》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安石《梅花》 李白《行路难》 杜甫《绝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孟郊《游子吟》 陶渊明《归园田居》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陆游《游山西村》 志南《绝句》 杜甫《绝句》 王之涣《凉州词》 曹操《观沧海》 贾岛《题李凝幽居》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引酒》 荡胸生层云,绝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停山》 诗中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诗中江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中云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诗中湖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中海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诗中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木兰词》 李白《望庐山瀑布》 夏完淳《别云间》 李清照《夏日绝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张继《枫桥夜泊》 李白《渡荆门送别》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杜牧《山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赵翼《西湖晤袁才子喜赠》 林升《题林安邸》 张九龄《望月怀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行路难》 李白《关山月》 王之涣《登鹳雀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崔颢《黄鹤楼》 杜牧《江南春》

诗中舟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故山下》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按上踏歌声。 李白《赠汪伦》 诗中酒

开喧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金樽酒斗十千,玉盘馐直万钱。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笑农家腊酒浊,丰年留客足鸡豚。

诗中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中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哲理性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重水复嶷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高望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完整版)

孟浩然《过故人庄》 李白《行路难》 李清照《醉花阴》 陆游《游山西村》 崔颢《黄鹤楼》 张继《枫桥夜泊》 龚自珍《己亥杂诗》 李煜《相见欢》 李白《赠汪伦》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陆游《游山西村》 朱熹《观书有感》 王之涣《登鹳雀楼》 王安石《登飞来峰》 王之涣《登鹳雀楼》 杜甫《望岳》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安石《登飞来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今(死亡) 古(逃跑)

问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病:今(生病) 古(困苦不堪) 一词多义

备:众妙必备(完备,齐全)

前人文述备矣(详尽)

辱:宠辱皆忘(耻辱)

祉辱于奴隶人之手(辱没,侮辱)

戍:尚思为国戍轮台(防守边疆)

三男邺城戍(驻守某一方)

阙:城阙辅三秦(皇宫前面两边楼之间的路)

必能裨补阙漏(缺点,过错)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

齐师伐我(军队)

驱:两狼并驱如故(走,奔跑)

宫使驱将不的(驱使)

胜:战必胜矣(胜利)

予观巴陵胜状(优美)

潜:山岳潜形(隐蔽,隐藏)

随风潜如夜(秘密地,偷偷地)

少:饮少辄醉(少许,少量)

宾客意少舒(稍微)

灵:以告先帝之灵(灵魂)

有龙则灵(灵异,神奇)

色:富者有惭色(脸色,神色)

草色入帘青(颜色)

乱: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不太平)

乱花渐欲迷人眼(杂乱,零乱)

无丝竹之乱耳(干扰,扰乱)

舍:屋舍俨然(房屋)

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当:木兰当中织(对着)

失期当斩(应当)

道:第之不以其道(方法)

不定为外人道也(说,讲)

度:春风不度玉门关(度过,越过)

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表次数) 国:去国怀乡(国都)

夫大国,难测也(国家)

名:有仙则名(出名)

不能名其......处(说出)

身:身以半入(身体)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自己,自卑) 将军身披坚执锐(亲自)

遗:邻人京城仅有遗男(遗留)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属:忠之属也(类)

属以作文以记之(嘱托)

阴:达到汉阴(山北水南)

朝辉夕阴(阴天)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高踞) 把酒临风(面对)

东临竭石(到、至)

临前寄臣以大事也(将死) 哀:僵卧孤村不自哀(悲哀、伤心) 君将哀而生之乎(怜悯、同情) 毕:群响毕绝(全、都)

此印者才毕(完毕)

策:执策而临之(鞭子)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鞭策) 称:先帝称之曰能(称赞)

手把文书口称数(声称、说) 不以千里称也(称呼)

不能称前时之闻(符合、相符、相称) 诚:帝感其诚(真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确实、的确) 伐:伐薪烧炭南山中(砍伐)

齐师伐我(进攻、讨伐)

备:众妙毕备(安备、齐全)

有奇字素无备者(准备、预备) 利:兵革非不坚利(锋锐、锐利) 专其利三世矣(利益)

苦:何苦而不平(愁、担心) 妇啼一何苦(痛苦)

安:衣食所安(安稳、安全)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里) 病: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生病、患病) 项??则已病矣(困苦不堪) 素: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朴素) 有奇字素无备者(平时) 天下缟素(白色的衣服)

说:稻花香里说丰年(陈述、解说) 马说(文体名、用以阐述义理) 池: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池塘)

发: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起用、兴起) 征于色、发于声(发出、抒发) 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顾:顾野有麦场(看见)

三顾茅庐(拜访)

故:温故而知新(旧的)

西出阳光无故人(故交、老朋友) 光:浮光跃金(光芒、光亮) 上下天光(景色、景物)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景:春和景明(日光)

四时之景(景色、景致) 具:故人具鸡黍(准备)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 年:稻花香里说丰年(年成、年景) 年且九十(年龄)

书:书诗四句(书写、写)

一男附书至(书信)

书非借不能读也(书籍)

鲜:芳草鲜美(鲜艳、鲜明)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兴:水波不兴(起、起来)

百废具兴(兴起、建立)

兴复汉室(兴旺)

兴尽晚回舟(兴趣、兴致) 极:感极而悲者矣(极点、尽头) 极为神速(最、非常)

间: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情:览物之情(感情、心情)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 食:衣食所安(吃的东西、粮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饲养)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

投:投以骨(扔、投掷)

投诸渤海之尾(扔掉、抛弃)

退:则进亦忧,退亦忧(隐退、辞去官职)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返回、归) 修: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 作:冻风时作(发生、发作)

一鼓作气(振作、奋起)

属予作文以记之(创作、写作) 作亭者谁(兴建、建造)

往来种作(劳动)

舍:屋舍俨然(房屋)

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当:木兰当户织(对着)

失期当斩(应当)

道: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说、讲)

度:春风不度玉门关(越过、渡过)

催九堂前几度闻(量词,表次数) 国:去国怀乡(国都)

夫大国,难测也(国家)

名:有仙则名(出名)

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身:身已半入(身体)

忘身于外者(自己、自身)

将军身披肩执锐(亲身)

遗:邻人京城氏有遗男(遗留)

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属:忠之属也(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

易:寒暑易节(更换、交替)

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

许:杂然相许(赞同、赞许)

高可二黍许(表示大约的数量、左右) 形:无案牍之劳形(形体)

罔不因势象形(形状)

信:小信未孚(讲信用)

必以信(言语真实)

愿陛下亲之信之(相信)

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险要、险阻) 吾与汝毕力平险(地势不平坦)

文:文曰:“初平山人”(文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罔:罔不因势象形(没有、无)

学而不思则罔(迷惘、迷惑)

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灭亡、消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同“无”、没有) 帖:对镜帖花黄(同“贴”)

每韵为一帖(写着字的小便条)

古今异义

几何 古:多少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今:数学的一门学科

交通 古:交错相通 例:阡陌交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古:妻子和子女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妻子

无论 古:不要说?更不要说? 例:无论魏晋 今:连词,表示条件关系

绝境 古:与人世隔绝之地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致词 古:对?说话 例:听妇前致词

今:在举行某种仪式上说话

前途 古:前面的路程 例:天明登前途 今:比喻人的前景或将来的光景

中间 古:其中夹杂着

今:指里面或中心

文理 古:木材的纹理和质地;文采和道理

今:文章内容或词句方面的条理

稍稍 古:渐渐 例:稍稍宾客其父

今:稍微

亲戚 古:族内亲属和族外亲属

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所以 古:用来;通过?的途径来 例:所以动心忍性 今:表示因果关系

儿子 古:青年男女

今:子女

祖父 古:祖父和父亲

今:父亲的父亲

夫人 古:那人 例: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今:对妻子的尊称

可以 古:可凭借

今:表示可能、能够、许可

等死 古:同样是死

今:等待死亡

会计 古:聚会、商议

今:指管理财务工作的人员

开张 古:扩大 例:诚宜开张圣听

今:指店铺开业

卑鄙 古:低微而鄙陋

今:指言行恶劣、不道德

常见多音多义字48例口诀

禁--听到紫禁(jìn)城宵禁(jìn)的消息,弱不禁(jīn)风的她,禁(jīn)不住哭了。

禅--后主刘禅(chán)在禅(chán)房里聆听禅(chán)师讲述尧和舜禅(shàn)让 的故事。

澄--澄(ch?ng)清问题比澄(d?ng)清浑水难得多。

弄--里弄(l?ng)是小巷,你还没弄(n?nɡ)明白吗?

般--一般(bān)说来,般若(bōrě)的人,都有般(pán)乐的心境。

孱--他虽然身体很孱(chán)弱,但绝不会当"孱(càn)头"。

悄--悄(qiǎo)然落泪的她悄悄(qiāo)地走了。

血--血(xu?)债要用血(xiě)来偿。

靓--靓(liànɡ)女并非都靓(jìnɡ)妆。

俩--哥俩儿(liǎr)还耍伎俩(liǎnɡ),能好吗?

粘--胶水粘(nián)性好,能粘(zhān)牢信封。

吭--平时不爱吭(kēnɡ)声的他,竟然能在台上引吭(hánɡ)高歌。

胖--他是一个心宽体胖(pán)的大胖(pànɡ)子。

载--那是个十年八载(zǎi)也忘不了的载(zài)歌载(zài)舞的夜晚。

隽--这是篇字迹隽(jùn)秀、言辞隽(juàn)永的好习作。

刹--刹(shā)车的刹(chà)那间,他听到了古刹(chà)的钟声。

卷--小刘吃完卷(juǎn)子后,抽了一支卷(juǎn)烟,就打开那卷儿(juǎnr)卷(juàn)子,手不释卷(juàn)地一直读到天黑。

夹--小李把钱夹(jiā)子藏在夹(jiá)袄的夹(jiā)层里,然后用夹(ɡā)肢窝夹(jiā)着。

堡--瓦窑堡(bǔ)外的十里堡(pù)没有碉堡(bǎo)。

说--这个劝学的说(shuì)客,最喜欢说(shu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

龟--那年古龟(qiū)兹(cí)地区大旱得土地龟(jūn)裂,连最耐饥渴的乌龟(ɡuī)也被干旱死了。 薄--当日薄(b?)西山时,他才在那片瘠薄(báo)的荒地里找到了中药薄(b?)荷。

拗--性格执拗(niù)的他,因说不好拗(ào)口令,气得把竹竿子都拗(ǎo)断了。

缪--缪(miào)主任办事向来未雨绸缪(m?u)、细致周到,是不会有纰缪(miù)的。

朴--生活俭朴(pǔ)的老朴(piáo)大叔,曾有一把(bǎ)用厚朴(p?)做刀把(bà)儿的朴(pō)刀。

轧--轧(yà)道机和轧(zhá)钢机轧(ɡá)到一起了。

食--汉代郦食其(yìjī)食(sì)食(shí)于食(shí)客。

蔓--蔓(màn)延的火势,就要烧到蔓(mán)菁和其他爬蔓(wàn)的草了。

绷--小护士用绷(b?nɡ)硬的绷(bēnɡ)带给伤员包扎伤口,也就难怪伤员绷(běnɡ)着脸忍着了。 哄--他的话像哄(hǒnɡ)小孩似的,引起了哄(hōnɡ)堂大笑,致使大伙一哄(h?nɡ)而散。

帖--照着字帖(ti?)写请帖(tiě),还有写不妥帖(tiē)的吗?

抹--爸爸用抹(mǒ)子抹(m?)墙,用抹(mā)布抹(mā)桌子。

的--做事目的(dì)明确的(de)他,说的(de)话也的(dí)确是有的(dì)放矢。

扎--他一个猛子扎(zhā)到水里,很快地救出了那个挣扎(zhá)在水里的扎(zā)小辫的姑娘。 咽--咽(yān)喉疼得厉害,连一滴水都咽(yàn)不下去,急得他直呜咽(y?)。

单--单(dān)位的单(shàn)伯伯,经常给我们讲关于单(chán)于的故事。

强--意志坚强(qiánɡ)、性格倔强(jiànɡ)的小强(qiánɡ),是不会强(qiǎnɡ)颜作态的。

参--本次参(cān)展的人参(shēn)样品真棒,品种全、个头大,毫无以往那种参(cēn)差不齐的情形。

 宿--回到宿(sù)舍,他仍然想着有关星宿(xiù)的动人故事,结果是一宿(xiǔ)也没睡好觉。

累--积累(lěi)知识像收获累累(l?i)硕果,再累(l?i)心也甜。

数--两岁就能数(shǔ)数(shù)的孩子,如今已经是数(shu?)见不鲜了。

塞--在交通要塞(sài)的地方,往往因塞(sāi)车,而阻塞(s?)了交通。

漂--漂(piǎo)洗过的红花衬衣,漂(piāo)浮在碧绿的水上,实在是漂(piào)亮极了。

折--一场瞎折(zhē)腾,他的买卖折(sh?)了本,于是,他那双志在凌云的翅膀也折(zh?)断了。

炮--一阵炮(pào)火,敌人被我们炮(bāo)了羊肉,可是,敌人的指挥部却炮(páo)制出一篇胜利的战报。 差--他在出差(chāi)途中看到:现在城市和乡村的差(chā)别越来越小,已不差(chà)多少了,仅就住房来说,以往那参差(cī)不齐的农舍,已大都变成拔地而起的楼房了。

解--"解(ji?)元"是古代乡试考取第一名的人,"解(ji?)送"是指押送犯人。这两点解(xi?)老师已经讲解(jiě)得很清楚了,你怎么还解(xi?)不开呢?

和--一个风和(h?)日丽的星期天,小明在小和(h?)家看到一个紧张忙碌、和(h?)谐愉快的场面:同学们有的在教小和(h?)的弟弟做数学题,告诉他2+3的和(h?)是5;有的在洗衣服,怕洗不干净连着换了三和(hu?)水;有的在为生病的和(h?)爷爷和(hu?)药,并端到跟前说,"趁温和(huo),你老喝下吧";有的在和(hu?)石膏粉,学习塑像;有的在学习做诗,念叨着要步李白的原韵,也和(h?)上一首;有的在下棋,看来是棋逢对手,连下三局都和(h?)了;有的在玩麻将,叫喊着他手气好,又和(hú)了;有的在讲述自己昨晚怎样和(h?)衣而卧,故意不和(h?)爸爸妈妈说话,弄得爸爸和(h?)妈妈因不知所以而手足无措的调皮的故事。

《咬文嚼字》揪出的100个常见别字

(20xx年)4月22日,语言文字刊物《咬文嚼字》在创刊10周年大会上公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这100个别字一是读音相近,二是字形相似,三是意义混淆,四是不明典故,五是无视规则。

附:100个常见别字(括号中的字为正字)

按(安)装

甘败(拜)下风

自抱(暴)自弃

针贬(砭)

泊(舶)来品

脉膊(搏)

松驰(弛)

一愁(筹)莫展

穿(川)流不息

精萃(粹)

重迭(叠)

渡(度)假村

防(妨)碍

幅(辐)射

一幅(副)对联

天翻地复(覆)

言简意骇(赅)

气慨(概)

一股(鼓)作气

悬梁刺骨(股)

粗旷(犷)

食不裹(果)腹

震憾(撼)

凑和(合)

侯(候)车室

迫不急(及)待

既(即)使

一如继(既)往

草管(菅)人命 娇(矫)揉造作 挖墙角(脚) 一诺千斤(金) 不径(胫)而走 峻(竣)工 不落巢(窠)臼 烩(脍)炙人口 打腊(蜡) 死皮癞(赖)脸 兰(蓝)天白云 鼎立(力)相助 再接再励(厉) 老俩(两)口 黄梁(粱)美梦 了(瞭)望 水笼(龙)头 杀戳(戮) 痉孪(挛) 美仑(轮)美奂 罗(啰)唆 蛛丝蚂(马)迹 萎糜(靡)不振 沉缅(湎) 名(明)信片 默(墨)守成规 大姆(拇)指 沤(呕)心沥血 凭(平)添 出奇(其)不意 修茸(葺) 亲(青)睐 磬(罄)竹难书 入场卷(券)

声名雀(鹊)起 发韧(轫) 搔(瘙)痒病 欣尝(赏) 谈笑风声(生) 人情事(世)故 有持(恃)无恐 额首(手)称庆 追朔(溯)

鬼鬼崇崇(祟祟) 金榜提(题)名 走头(投)无路 趋之若骛(鹜) 迁徒(徙) 洁白无暇(瑕) 九宵(霄) 渲(宣)泄 寒喧(暄) 弦(旋)律 膺(赝)品 不能自己(已) 尤(犹)如猛虎下山 竭泽而鱼(渔) 滥芋(竽)充数 世外桃园(源) 脏(赃)款 醮(蘸)水 蜇(蛰)伏 装祯(帧) 饮鸠(鸩)止渴 坐阵(镇) 旁证(征)博引 灸(炙)手可热 九洲(州)

床第(笫)之私

姿(恣)意妄为

编篡(纂)

做(坐)月子

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试卷中的分值为20分。对常见的实、虚词的理解是考查的重点,考生复习时在这一块投入的精力最多,但失分也不含糊。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到文言文实、虚词的规律,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记硬背,或大量的机械性的训练上,结果事倍功半!

大家知道,文言文实、虚词都具有一词多义,用法灵活多变的特点。有没有必要将这些意义和用法都牢记于心呢?答案是没有必要。对于文言实词,笔者认为,只需要记住其基本义就行了,其他的引申义比喻义只需要作一般的了解。例如“本”,其基本义是“树根”,除了特殊情况,古汉语中一般都采用基本义,这就是规律。实词的基本义与造字法有关,“本”在造字法上是一个指事字,“木”下加一点,指明是树木的根,这一点后来发展为一横。因此,从造字法上去把握文言实词的基本义,准确而又直观,是一条捷径!

文言实词的用法复杂多变,要把它们一一记住,是很要费一番脑筋的。记住了也不等于就掌握了,考试时照样会出错。因此,把握文言实词的用法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文言实词的用法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遵从语法规律。对考生而言,只需记住现代汉语的“主谓宾定状补”,然后套用在文言文的具体语句中,问题一般都能迎刃而解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事”作为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之”,因此它活用了,即“名词活用为动词”。“兄”处在主谓之间,是状语,而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充当状语的,因此它也活用了,即所谓的“名词活用作状语”。

例句: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天下苦秦久矣。

“苦”是形容词。1句中的“苦”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其心志”。我们知道,形容词是可以充当谓语的,如“江水绿了”、“枫叶红了”,但前提是后面不能接宾语。因此可以肯定它活用了,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以理解为“使其心志苦”。2句中的“苦”情况和1句相同,因此它也活用了,可以理解为“以秦为苦”,或“苦于秦”,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谓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完全是根据翻译的情况来定义的。1、2句中的“苦”也可分别翻译为“折磨”和“仇恨”,则就是一般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了。

文言虚词是公认的难点。近年来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数量减了又减,但许多考生仍然摸不着头脑。其实,文言虚词比实词更具有规律性。我们知道,文言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化而来的,所谓“实词虚化”,就是这个道理。例如“之”,最初是一个动词,“走路”的意思,后来虚化了。在文言文阅读中,怎样鉴别它是实词还是虚词呢?关键还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

例句:1、吾欲之南海。2、郑商人玄高将市于周,遇之。

1句中“之”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宾语“南海”,因此它是动词。2句中“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前面有谓语动词“遇”,因此它是代词(在文言文中,代词是属于虚词的)。

虚词和实词较容易鉴别,但虚词里的代词、助词,介词、连词,等等,又该怎样鉴别呢?

例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犹且从师而问焉。

两个“焉”都处在句末,怎样辨别它们是代词还是助词(还有兼词)呢?1句主谓宾齐全,“焉”在这里不可能充当宾语,因此不是代词。而2句明显缺宾语,因此“焉”充当宾语,用作代词。1句中的“焉”可以理解为助词,也可以理解为兼词,完全是根据翻译来的,无所谓规律问题。

许多虚词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连词,鉴别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只需看它后面所接的成分就可以了。 例如:1、为了祖国,我无怨无悔。2、为了祖国繁荣昌盛,我无怨无悔。

这两句意思差别不大,但1句中的“为了”后面接的是名词,因此它是介词,与“祖国”一起构成介宾结构,充当整个句子(单句)的状语;而2句中“祖国繁荣昌盛”是主谓短语,属动词性短语,因此“为了”就只能是连词,整个句子也就成了复句了。文言文虚词与此同理。

例句:1、不足为外人道也。2、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1句中“为”接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作“道”的状语,因此是介词;2句“为”后面接的是主谓短语,因此是连词,表原因。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搞清楚词性是第一位的。词性不同,哪怕意义相同,用法也不会相同。而词性是复杂多变的,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环境才能准确判断。因此,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励志名句大汇集

0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0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0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04、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0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06、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0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0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09、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10、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11、人生伟业的建立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2、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4、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5、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6、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7、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8、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19、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0、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21、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22、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23、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24、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25、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6、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27、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28、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9、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30、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1、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2、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实词复习口诀

本领能耐用功夫,时间时候用工夫;无序改变用变幻,由此变彼用变换;

陈述意愿用反映,引起评论用反应;总括一切用凡是,所有事情用凡事;

同意提议用附议,再次讨论用复议;客观情况用现实,目前现在用现时;

由此造成用以致,延伸扩大用以至;校对改正用校正,指教改正用教正;

具体条文用制订,大政方针用制定;原来意图用本意,本来意义用本义;

开始使用用启用,重新任用用起用;具体财物用物资,客观事物用物质;

支配管辖用权力,享受权益用权利;总加数量用总和,综合起来用总合;

衡量检查用考查,实地观察用考察;彼此响应用相应,互相衬托用相映;

超过限度用过度,转入下段用过渡;付诸执行用施行,尝试办理用试行;

边线分界用界线,事物性质用界限;独到见解用创见,创立建造用创建;

和平条约用和约,简单合同用合约;非常急速用急遽,变化迅速用急剧; 查实证明用认证,证人证据用人证;全军首领用统帅,统辖率领用统率; 欢乐兴奋用欢欣,喜爱心情用欢心;马上立即用及时,到预定时用届时; 部下属下用部属,安排布置用部署;启发有悟用启示,公开声明用启事; 已得利润用赢利,谋求利润用营利;推卸摆脱用推脱,借故拒绝用推托; 违背触犯用违犯,不遵纪律用违反;节约剩余用节余,结余存额用结余; 不再进行用停止,受阻不前用停滞;报告来到用报到,新闻宣传用报道; 爱护培养用抚育,精心喂养用哺育;含混不清用隐晦,顾忌不说用隐讳; 恭敬送上用呈献,显露出来用呈现;简明扼要用简洁,直接了当用简捷; 某时形势用时势,一个时代用时世;一定要做用须要,一定要有用需要; 到期为止用截止,到何时候用截至;学习经历用学历,学习水平用学力; 精神智慧用神智,知觉理智用神志;配合适当用协调,和谐统一用谐调; 法律条文用法制,依法治国用法治;精微语言用微言;隐晦批评用微词 想念思念用眷念;留恋不走用眷恋。反复强调用申明;公开表态用声明。 同一比较用越发;不同比较用更加;专门技术用技能;技巧手艺用技艺。 改变看法用刮目;畏惧害怕用侧目;考虑决定用裁决;法律判决用裁定。 调查案情用查访;观察了解用察访。流行习惯用风气;高尚风气用风尚。 人地相同用一起;时间相同用一齐;提出主张用建议;提出批评用意见。 说人坏话用毁谤;无中生有用诽谤。有利作用用效力;速度成效用效率。 主观忍耐用坚苦;客观环境用艰苦。内部含有用包含;请人原谅用包涵。 互相衔接用联接;结在一起用联结。不公待遇用委屈;事情底细用委曲。 不当谋取用牟取;设法取得用谋取。让其认识用引见;推荐别人用引荐。 各方聚集用会聚;由少到多用汇聚。法令条例用颁布;公开发布用公布。 无发言权用列席;参加会议用出席。一人一事用专集;某一内容用专辑。 超出一般用突出;高于周围用凸出。移交嘱咐用交代;坦白罪行用交待。 抽象事物用树立;具体事物用竖立。人事联系用结合; 器具物品用接合。 容纳不气用接受;收下接纳用接收。毫不动摇用坚忍;毫不间断用坚韧。 由此及彼用启发;独立领悟用启示。零碎不整用片断;截取一段用片段。 现实世界用尘世;世俗之事用尘事。审阅决定用审定;审阅修订用审订。 不以为耻用不耻;不愿提及用不齿。小孩晚辈用抚养;平辈之间用扶养。 接受教育用受业; 传授知识用授业;头部手部用化妆; 衣着伪装用化装。 劝戒之语用箴言; 实话实说用真言。事物不见用消失; 时间飞走用消逝。 穿过连通用贯穿; 从头到尾用贯串;军事调查用侦察; 公安调查用侦查。 申诉理由用申辩; 公开辩解用声辩:发怒瞪眼用瞋目; 受窘惊呆用瞠目。

言谈举止用优雅; 环境建筑用幽雅。精神振作用发奋; 辱后努力用发愤。 事业而言用终生; 切身大事用终身。客居他乡用作客;朋友串门用做客。 工作技能用本领;活动能力用本事;根本属性用本质;实际属性用实质 独占独揽用把持;幕后控制用操纵。区分开来用辨别;真假伪劣用鉴别。 进攻反扑用猖狂;报复诬陷用疯狂。作伪改动用篡改;据实改动用串改。 生产下来用出生;家庭背景用出身。时间推移用度过;水道难关用渡过。 重大事件用遏止,心情情绪用遏制。毫有踏实用浮躁;没有耐心用急躁。 认识不深用肤浅;作风飘浮用浮浅。横加阻挠用干涉;过问他事用干预。 言辞欺诈用诡辩;强词夺理用狡辩。宽容冒犯用涵养;道德情操用修养。 从无到有用开辟;从小到大用开拓。毫无限制用滥用;毫无道理用乱用。 利益损害用利害;剧烈凶猛用厉害。相对比较用年轻;绝对年段用年青。 不是经常用偶尔;意外发生用偶然。品尝欣赏用品味;含量档次用品位。 数量足数用实足;十分充足用十足;实地验证用实验;试探观察用试验。 掌握熟练用熟习;了解深透用熟悉。一如既往用一向;始终如一用一贯; 程度延伸用以至;由因得果用以致。学问深广用渊博;知识宽广用广博。 用于否定用捉摸;反复思索用琢磨。毫不勉强用自愿;个人决心用志愿; 中途停止用中止;最后结束用终止;出现迹象用征候;出理病状用症候。 精神集中用贯注;倾注注入用灌注;判断无误用必定,客观趋势用必然; 情理必要用必须,客观需求用必需;从未有过用不曾,以前有过用曾经; 没有害处用不妨,程度范围用不过;控制不了用不禁,忍受不了用不堪; 从今以往用从此,过去至今用从来;确实如此用诚然,情理如此用当然; 基本估计用大抵,比例很大用大多;情况估计用大概,数量猜测用大约; 总括一般用大凡,主要情况用大致;毫无顾忌用大肆,竭尽全力用大力; 情况突变用陡然,果断决定用断然;出于常情用反而,结果一样用反正; 不久之后用既而,紧接其后用继而;时间临近用将近,不久发生用将要; 随便轻率用贸然,突然产生用暮然;反复出现用连连,连连发生用频频; 最初开头用起始,最低程度用起码;直接前往用径直,独自前往用径自; 暂时将就用暂且,让步凑合用权且;原来这样用本来,一直这样用素来; 程度超常用特别,进步强调用尤其;不一定会用未必,从前没有用未尝; 表示肯定用未免,避免不了用不免;情况不变用仍然,情况照旧用依旧; 同时发生用一齐,一致行动用一起;反复多次用一再,刻意追求用一味; 按通常做用照常,按老样做用照旧;按惯例做用照例,按式样做用照样; 仅仅这样用只是,只好这样用只有;预料期待用终究,出现结果用终于; 步步渐进用逐步,自然变化用逐渐;肯定真实用着实,强调重点用着重;

数字相加用总共,必定这样用总归。引用标准用按照,依据准则用本着; 引用证据用根据,遵循标准用依照;表示原因用因为,表示理由用由于; 仅仅如此用罢了,不过如此用而已;略微超过用开外,大约如此用上下; 不同对象用分别,各自行动用分头;目的强调用起见,也就算了用也罢。

虚词复习口诀

判断无误用必定,客观趋势用必然;情理必要用必须,客观需求用必需; 从未有过用不曾,以前有过用曾经;没有害处用不妨,程度范围用不过; 控制不了用不禁,忍受不了用不堪;从今以往用从此,过去至今用从来; 确实如此用诚然,情理如此用当然;基本估计用大抵,比例很大用大多; 情况估计用大概,数量猜测用大约;总括一般用大凡,主要情况用大致; 毫无顾忌用大肆,竭尽全力用大力;情况突变用陡然,果断决定用断然; 出于常情用反而,结果一样用反正;不同对象用分别,各自行动用分头; 不久之后用既而,紧接其后用继而;时间临近用将近,不久发生用将要; 随便轻率用贸然,突然产生用暮然;反复出现用连连,连连发生用频频; 最初开头用起始,最低程度用起码;直接前往用径直,独自前往用径自; 暂时将就用暂且,让步凑合用权且;原来这样用本来,一直这样用素来; 程度超常用特别,进步强调用尤其;不一定会用未必,从前没有用未尝; 表示肯定用未免,避免不了用不免;情况不变用仍然,情况照旧用依旧; 同时发生用一齐,一致行动用一起;反复多次用一再,刻意追求用一味; 按通常做用照常,按老样做用照旧;按惯例做用照例,按式样做用照样; 仅仅这样用只是,只好这样用只有;预料期待用终究,出现结果用终于; 步步渐进用逐步,自然变化用逐渐;肯定真实用着实,强调重点用着重; 数字相加用总共,必定这样用总归。引用标准用按照,依据准则用本着; 引用证据用根据,遵循标准用依照;表示原因用因为,表示理由用由于; 仅仅如此用罢了,不过如此用而已;略微超过用开外,大约如此用上下; 目的强调用起见,也就算了用也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