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往事影评

我看《美国往事》

《美国往事》是以拍摄意大利西部片成名的意大利导演瑟吉欧·莱昂的一部经典作品。影片是以金像奖影帝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面条与其伙伴的犯罪生涯为主要线索,而展开一系列关于爱情与梦想、友谊与背叛等人性冲突的故事情节,以独特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20到60年代美国黑帮史诗。导演拍摄这部影片的灵感来源于哈里·格瑞的自传体小说《The Hoods》,小说原作者便是个真正的前帮派分子。

影片《美国往事》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通过主人公“面条”的回忆将故事逐渐展开。故事的开始发生在纽约曼哈顿的街头,以“面条”为首的几个街头小混混认识了“麦大”,五个人很快勾结在一起从事走私活动。为了替被射杀的同伴多米尼克报仇,“面条”杀死了那个枪手和警察,于是他在监狱里度过了漫长的十多年岁月。当他被释放时,当年一起在街头吹着口哨做些敲诈、抢劫等小勾当的同伴们都已成了青年。于是在“麦大”的带领下,他们继续为各自的梦想而出生入死,努力打造着属于自己的王国。而当意识到“麦大”关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疯狂梦想时,为了阻止好友自杀般的疯狂计划,“面条”向警方报信。在激烈的枪战过后,“麦大”以及另外两个同伴都遭击毙。“面条”带着极度的痛苦远离家乡,却在35年后发现这一切都是“麦大”的阴谋。影片在烟雾缭绕的戏院中结束,镜头定格在“面条”惨淡且朦胧的笑容上,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人生的无常与梦幻。

独特的时间线索。影片的场景始于禁酒令颁发时莫胖子的酒馆,这是青年时期的“面条”与其同伴。这部分讲述的是“面条”向警方报信后发生的故事情节,“面条”得知同伴的死亡而决定离开。在车站的小卖部,导演用一个长镜头将叙事时间切换到35年后,这时的“面条”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电影场景再次来到莫胖子酒馆,“面条”与莫胖子重逢,讲述着过去以及现在的种种。当“面条”重新站在年少时偷看狄波拉跳舞的厕所里,导演给了一个“面条”的眼部特写,透过那窄小的墙眼,导演又用了一个较长的镜头将故事切换到“苗条”极其同伴的孩提时代。“面条”因杀人被抓时,四个同伴一起目送着他进监狱,这里导演给了“麦大”一个长镜头的特写,这似乎也预示着后面故事中“麦大”与“面条”间的纠葛。这个长镜头把影片切换到“面条”的老年时代。而影片中凭空出

现的飞盘一直未能被我所理解,也许这也是导演独特电影艺术的体现。总之这个飞盘把时间重新带到了35年前。在这一系列的闪回结构后,影片进入到线性叙事手法。这之后影片将“麦大”和“面条”之间越来越大的分歧以及之后的恩怨情仇娓娓道来。总的来看,影片有三个时间段,分别是主人公们的孩子时代、青年时期以及如今真正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布鲁克林大桥,导演分别在大桥建筑时、开通时和横贯高速时给了短镜头,也标志着主人公一生中的三个时间段,预示着影片时间线索的展开。

巧妙的情节安排。影片首先吸引我注意的是那段长长地电话铃声,那一声声清脆而急促的铃声使观众本能地意识到故事情节的不同寻常。向警方报信是“面条”在极度挣扎的情况下才作的决定,他的出发点虽然是为了救好友,但就某一方面来说,这也是一种背叛。影片在拍摄这一场景时,用了特写将“面条”的犹豫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这漫长的铃声更是将这种犹豫无限拉长,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触即发的气氛,也为影片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另一个有意思的情节来自于帕森特。他买了蛋糕想送给佩吉,可是在等待佩吉的过程中,忍不住将蛋糕吃了个精光。那是的帕森特还只是个孩子,还无法抵挡美食的诱惑。他先舔了一口奶油,又摸摸蛋糕上的红樱桃,然后从边上刮下一层,最后忍不住大口大口的吞下。很好的表现了黑帮小混混即邪恶又纯真的复杂形象,这个小小的情节可以说是人性复杂深沉的一个缩影。它折射了人类内心即贪婪黑暗又天真浪漫的本性,当然当时的帕森特处于年少无知的阶段。他对佩吉的讨好是懵懂时期对异性的好奇,但始终抵不过来自人类更本能的物质欲望。影片中讲述帮派成员中最小的多米尼克的几个情节也很值得品味。“面条”和同伴的发明给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在将这笔钱放入保险柜前,多米尼克要求再看一眼那些钱,而在走之前又不放心地拉了拉保险柜的锁。这里导演给他的特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金钱的渴望,其实那时的他对金钱又能有多少的概念呢,或许他想得到的也不过是美味的牛肉三明治。镜头中的他蹦蹦跳跳地走在同伴的最前面,却这样一步步走向了死亡,这一组慢镜头也是导演暴力美学的体现。他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面条,我滑倒了”,让“面条”在漫长的铁窗生涯中念念不忘。影片女主公狄波拉对“面条”说的经典台词“快去啊,你妈妈在叫你”也让人深思。狄波拉是个有野心的人,她有自己的梦想,她不甘于和一个街头小混混在一起。于是在“麦大”又喊

“面条”去做一些非法勾当时,戏称“麦大”是“面条”的妈妈,这是她怒其不争的表现。而35年后再次重逢,导演设置的是狄波拉卸妆的场景。当她一点一点地将脸上的妆卸去,我们也看到了那张似乎并没有留下多大岁月痕迹的脸。她不断涂抹的手指其实是在颤动的吧,再次见到多年前爱过的人,她的内心必然了经历了一场海啸。

经典的电影配乐。当帕森特去买蛋糕时,电影里响起的背景音乐是轻松诙谐的《Friends》;当“面条”在照镜子时,伴奏的是带点讽刺色彩的《Childhood Poverty》;而充斥在整部影片中的那段空灵忧郁的音乐《Cockeye's Song》更体现了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大师本色。排箫、长笛等的演奏,再配上弦乐的合衬,飘渺而灵动的音乐倾泻在影片的各个角落。舒缓、哀怨的的旋律,和导演的“美国情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淡淡的怀旧情调,久久地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无论是狄波拉跳舞时的场面,黑帮搞恶作剧的场面,还是抢珠宝店时“面条”对卡萝尔施暴的场面,无不伴随着优美的旋律,音乐的作用旨在阐释主题,用音符去述说一段值得回忆的往事。《Childhood MemoriesDeborah's》《Theme – Amapola》《Friendship & Love》等歌曲和配乐无不再现了叙事的年代,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也使影片三个不同时间段的衔接显得更加自然,而毫不突兀。也因此莫里康内凭借着这部影片无可争议的获得了19xx年美国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深刻的电影主题。《美国往事》到底还是讲述一个街头黑帮成长的故事,因此影片中充斥着许多血腥的场面。“面条”和“麦大”被毒打、多米尼克被射杀、莫胖子被威逼、“麦大”和帕森特等人被击毙,处处都显示出导演表现暴力的独特风格。当然暴力并不是影片的主题,影片更多的是展现人类内心的复杂冲突。“麦大”和“面条”显然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如果说“麦大”追求的是物欲金钱,那么“面条”显然更倾向与追求精神上的救赎。“麦大”可以为了金钱精心策划一起残忍的阴谋,不惜以牺牲朋友为代价而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一切。也许他是得到过了,但最终没能逃过自己内心的谴责,他的悲惨结局正是对人类内心黑暗世界的尖锐叩问。而“面条”他追求美好的爱情,他爱狄波拉,并主动去追求,可是命运之神却并不站在他这边。他被“麦大”的阴谋所祸害,他失去了深爱的女人,并在痛苦和悔恨中活了35年之久。影片中的一句经典台

词,当莫胖子问“面条”这些年是怎么过的时候,他回答说“每天都很早睡”,可其实这35年来他又怎么可能有一夜得以安眠呢。“面条”重视友谊,当多米尼克被射杀时,他愤怒地为他报仇,并因此进了监狱。而后为了救朋友,宁愿背负着背叛的罪名去报警,他可以为了友谊而牺牲自己。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也预示着两人不同的结局,虽然并未看出谁又比谁好过多少。而影片中的另一个主题爱情与梦想也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并不能指责狄波拉的自私与不知足,她有她的梦想,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这本身就很值得称赞。狄波拉对“面条”一直是抱着又爱又恨的复杂心理,她想要“面条”的爱情,但理性中更多的是对自己梦想的追求。当“面条”无法给她她想要的那种站在顶端的生活时,她选择了离开。或许梦想和现实总是会有冲突,这也是人类生存悲剧中的共性。

一点臆测。一直觉得影片中“麦大”和“面条”一同掉进水里时,“麦大”对“面条”说“没有我你该怎么办”这句过于暧昧。而影片中的几个镜头也值得再三斟酌和推敲。比如“面条”和狄波拉在仓库里时,“麦大”躲在外面偷看,而后又打断两人的初吻。又比如在“面条”和狄波拉重逢叙旧时,“麦大”又不失时机的打断两人的谈话,并露出一副深思且不甚开心的表情。而在“面条”强暴卡萝尔时,“麦大”这样的表情又出现了,他的眼神中似乎透露着一点羡慕和不甘。这样看来,影片中的“麦大”似乎有点同性恋倾向。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猜测,导演如何构思我们便不得而知了。

《美国往事》这部影片长达229分钟,在这接近四个小时的演绎中,并不使我们感到沉闷或者冗长,这大抵也就是影片的魅力所在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