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分析文彪的文章

《创世纪》分析文彪的文章

看了《创世纪》,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个个充满魅力的人物,精彩的人物之多,形象立体,对人物挖掘之深,这在我看过的华语连续剧里我认为是做得最出色的。后来我也向很多同学朋友推荐过,很奇怪,绝大多数的男孩子都认为很好看,但很多女孩子又都觉得不怎么样。

许文彪,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人物,也是我在我所看过的所有的电视剧中最喜爱的角色。许文彪在一开始应该是一个正面的形象,正直、上进、有原则、有理想,但如果仔细看了,就能发现他心底的阴影。小的时候,父亲因为贪污致使家庭破裂,给许文彪的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于是,他告诉自己,要走一条正道,要有自己的原则。可是,正是他坚持自己的原则,给自己带来了太大的压力。

在整部戏里,我认为许文彪的智商是最高的,最有才华的,同时他也是一个孤傲的人,他身边根本就没有一个真正能理解他、为他分担压力的人,无论是TIANA、颖欣还是荣添。他用自己的原则构筑了一道道防线,艰辛地走着自己的路,孤独地对抗着这个世界。有一个镜头,许文彪站在斑马线边,旁边的人都闯红灯直接过了马路,只有他一定要坚持到绿灯亮才过。镜头由下往上,他脸上是傲然的,但眉宇间依然透出一丝焦灼,一丝因对抗着太大压力而又孤立无援的焦灼。

因为从小经历了家庭破裂所带来的痛苦,他把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作为他最大的理想。许文彪的父亲、大哥、姐姐都是一些市侩的小市民,并且除了他姐姐外,亲情都很淡漠,老爸关心的是自己的面子,大哥关心的是能占多少便宜。作为一个有理想、有原则、渴望有家庭温暖的人,生活在这样的家里,许文彪是孤独的。不过不要紧,他努力着,希望重新构筑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全新的、由自己亲手建设的梦想之家。我想许文彪选择读建筑,除了这个职业有好的前途以外,更大的原因,可能是他内心深处是想用自己所学来亲手建设自己的家。许文彪一辈子痛苦的时候多,幸福的时候少,就连结婚的时候也在担心工作上的事(担心那位规划局的同事会不会向霍景良揭发他们)。我记得他有两个很幸福的时刻,都是在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构建他心目中的理想之家的时候,一次是和TINA在那栋旧房子里一起涂画、憧憬他们未来的梦想之家,一次是在台湾的一个海港边给颖欣描绘他们未来在无烟城里的幸福之家。可惜,都仅仅停留在憧憬中。

TINA喜欢上文彪,我觉得可能是被他的才华所吸引,她并不真正了解许文彪在想什么。那晚他们对梦想之家的描绘、憧憬,对TINA来说,不过是热恋中的一次浪漫而已,她不知道这对许文彪有多重要。于是,她理所当然地决定另外找房子来构筑他们的家,这使许文彪开始察觉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对他们的感情开始紧张起来。而TINA是一个把公私分得很清楚的女孩子,并且,工作排在感情之前。应该说,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这是很难得的,但是,他们俩可能真的不合适。那段时间又正好是文彪在事业上的低潮,TINA的事业却是越来越顺利,因为工作,TINA有些忽视了文彪,但她觉得一个男人应该完全能够理解她、支持她,而文彪也觉得一个女人应该完全能够明白感情、家庭的重要。距离产生了,并且越来越大,出现误会也就成了必然的了,更何况TINA有那么一个非常现实甚至可以称作势利的

妈妈,加上旁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亨少。他们两人也努力过,试图弥补这段距离,但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这段努力也以失败告终了。这件事给了许文彪一个沉重的打击,不过不要紧,他舔舔伤口,照着自己的原则又蹒跚上路了。

真正对文彪致命的打击起因于他母亲和弟弟在台湾遇到的危险。许文彪需要在短时间内筹到一大笔超出了他能力范围的钱,然而文彪的家里人没有人支持他,他父亲还几乎和他反目。正在文彪焦头烂额的时候,叶荣添这个好朋友在他身后狠狠地踹了他几脚。荣添不但不借钱给文彪,反而趁人之危,要文彪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去收黑钱。在文彪拒绝了之后,他就布置了一个又一个的陷阱,逼文彪走一条不愿意走的路。文彪视坚叔为偶像,荣添就揭发坚叔贪污,偶像倒塌了,文彪很失望,可是他还能坚持走下去;文彪找他大哥“借”了二十万,荣添就怂恿他大哥把钱拿去投资;文彪把房子拿去卖,他又做手脚令文彪卖不出去。在停车场里,文彪已经山穷水尽,他哀求荣添,希望将那笔钱当作是荣添借的。绝望的声音,令人不忍卒听。然而,叶荣添残忍地告诉他,那笔钱只能靠他自己挣。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都以为文彪只能屈服了。可是文彪还是硬挺住了,撕掉了荣添开的#5@p。后来TINA主动借钱给他,文彪有些感动,也很难堪。尽管弄得伤痕累累,但不管怎么说,救母亲和弟弟的钱终于凑齐了,我看到这儿的时候,也为文彪松了一口气,以为他终于把这个难关熬过去了,不料,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在去台湾的途中,文彪遇到了一个抢劫者,要抢他的钱,抢他千辛万苦才筹来的钱。在激烈的搏斗中,许文彪以前所积累下的压力终于爆发了,他疯狂地乱刀捅死了那个抢劫者,犯下了令他万劫不复的错误。

在许文彪的世界里,是黑白分明的,他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从不越雷池一步。这是他引以为骄傲的,也是他对抗一切困难的资本。以前不管有再多的困难,文彪都可以面对,跌得再重,也能够爬起来继续前行,就是因为他对自己要走的路有着很清晰的认识,因为他以前没有犯过错误,因为他问心无愧。然而,这一次文彪杀了人,他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心理危机中,他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该如何走,因为他不再是那个没有犯过错误的许文彪,他不再理直气壮。

到了台湾,文彪挨了一刀,他弟弟的帐也没能够完全解决。回到香港,TIAN的妈妈马上就来催他还钱,言辞中的轻蔑,深深伤害了文彪的自尊。在压力下,暴躁的文彪因为一次口角打伤了一个小混混,惹上了官司。

文彪也尝试着努力振作,他还是象以往一样去坚持跑步,因为他生命中第一个大困难——母亲遗传给他的哮喘病,他就是通过跑步去克服的,这是文彪第一次成功的体验,所以每次当文彪遇到困难,他都会去跑步,通过跑步来给自己找回信心。然而,文彪在下意识的驱使下,跑到了他杀人的现场。情绪激动之下,他的哮喘病又复发了。

我们刚刚出世的时候,对这个世界都是一无所知的。随着自己慢慢长大,这个世界反馈给自己的信息越来越多。比如说火是烧人的,不能用手去摸;糖是甜的,可以吃。渐渐的,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观念,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对许文彪来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看见了他爸爸的失败人生。他爸爸因为收了黑钱,弄得家庭破裂,自己也抬不起头来做人,看见黑社会怕,廉政公署成立了更怕。爸爸的教训告诉文彪:这个世界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旦犯了就会走上一条绝路。文彪母亲给他遗传了哮喘病,让他小时候过得非常辛苦,文彪没有抱怨老天,没有抱怨任何人,因为他觉得抱怨没有任何用,是在浪费时间。文彪很努力很努力地去克服这个疾病,经历了很辛苦的四年,

他终于使哮喘病的症状在他身上消失了。这次成功的体验告诉文彪:这个世界会让你遇到很多困难,有些是你无法避免的,但是,只要坚持一条正确的道路,脚踏实地去努力,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可是现在,哮喘病再次发作,以前的努力都化作了泡影。这个事实残酷地向文彪宣布:你这些努力是没用的!

杀了人后,文彪心里不仅恐慌,也充满了对被杀者的愧疚。几经努力,他终于找到了死者的家,并上门去看望其家属。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被杀者是个无恶不作的赌棍、吸毒者,他死了,连他的母亲也松了一口气——不用担心被这个恶棍打死了。这个世界给文彪开了个很大玩笑:原来你以为是犯下了很大的错误,结果这不是错误,反而帮助了一些人。

在去警察局录口供之前,文彪去参加了马拉松比赛。在奔跑中,往事一幕幕在文彪心中闪过:自己很努力地读书、工作,可是在明大却只能被小人排挤;自己的辛苦不被女朋友TINA所理解,并导致了两人分手,爱情上惨遭失败;自己崇拜为人生目标的坚叔,原来却是个贪污犯;母亲、弟弟遇到危险,需要自己要帮助他们,但自己帮得却是那么的艰难;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却得不到家人的一点支持,父亲还和自己翻了脸,好朋友荣添却在这时挖了一个又一个的陷阱,把自己往里推…….

这个马拉松比赛具有很深的寓意。在谢廷锋〈爱上了你〉的歌声中,文彪超越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终点已经就在前方不远处了。这时,文彪停了下来,回首往事,他笑了,他悟了——至少文彪自己认为悟了。他取下参赛的号码牌,脱掉运动鞋,朝着与终点——已经快到达了的终点——相反的方向离开了这个赛场。他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也从此开始向着与以前相反的方向走下去了。

许文彪的改变,是单个个体企图对抗整个世界的失败,是必然的。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够拿着显规则去长期对抗实际实行的潜规则,无论你多出色,也只会有“失败”这一个结果。当然,文彪的失败,除了这些客观原因之外,他自己也要负很大的责任。事实上,叶荣添在一生中也遇到了很多次的心理危机,但都被荣添化解、克服了。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是荣添自己,他是个越挫越强、永不言败的人,他是在每次的困难和失败中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荣添输得起,这是最重要的。并且他能挺得过去也有外在的原因,如荣添每次在他困难的时候都有人理解他,支持他,如他的家人,如HELEN,而之所以有这么多人理解支持他,是因为他是个外向积极的人。但反观文彪,因为对犯错的恐惧,他坚守原则不逾越雷池一步,他处处保守谨慎,无论他能力再怎么强也好,也只能象他所说的那样:付出十分,只能收获五分。文彪这套做人的方式矫枉过正了,他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而这个世界是没有不犯错的人的,不管你怎么谨慎保守也好。再换个角度看,他从不犯错,那他也就没有任何面对犯错的经验。在文彪出现危机的时候,其实他的身边也不乏关心他的人,但是没有一个真正理解他的人,更不知道怎样去支持他,这和他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文彪是个内敛孤傲的人,他拿着显规则做人,没有人能指责他什么,这更使他高处不胜寒。这种强压下的做人方式,一旦出现缺口,很容易就全盘崩溃。

文彪和荣添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就象处在两极的火车,然后向着相反的方向驶去,虽然最终他们两人仍然处在两极,但中间总会有个交错的过程。在这个交错的过程中,文彪什么都在学荣添,他也在荣添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认为他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勇于尝试、勇于冒险。在他们还在给霍景良当狗使唤的时候,霍景良要求文彪越区拿内部消息,文

彪认为这是不可能办到的,而荣添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接下来有人又出了个难题,要在不对季节的时候吃到菠萝。在两人买菠萝的过程中有一段很精彩的对白,大意是,文彪认为:对将来如果抱不理智的期望值,只会让自己失望值增大;而荣添认为:如果连尝试都不敢,怎么能做得出成绩?这个世界没有不可能的事,有人就有变数,有变数就有机会,事在人为。

可惜,文彪在荣添身上学到怎样勇于冒险,却没有学到冒险失败怎么去承担后果。在放火事件中,在紧张的环境里,文彪心里潜伏的魔鬼释放了出来。事后,荣添对志强的愧疚和对杀人凶手这一罪名的恐惧完全压过了对事情被揭穿的恐惧,而文彪不一样,他有对事情真相被揭穿的恐惧,有对志强的愧疚,但他没有对杀人这件事本身的恐惧——他的这个底线早已经被突破了。在他心里,甚至对荣添的恐惧有些轻蔑——正如荣添对他的恐惧有些轻蔑一样。至此,两人分道扬镳了。

许文彪不是一个胸襟宽广的人,他其实一直都记恨于荣添当初对他的趁人之危和霍景良整他时的见死不救。分歧出来了之后,他并没有想办法去弥补裂痕,而是开始算计荣添。他算计得很成功,几乎淘空了力天,让荣添尝到了有生以来最惨痛的失败(不仅仅是事业上的)。成功让文彪的自我加倍的膨胀,他几乎要以为自己就是神了,其实他这时更象魔鬼一些——在他企图杀害志强的时候已经成为了魔鬼的化身了。

在与荣添的打斗中,文彪失去了一条腿,但这没有使他反省,反而使他更加激进。叶荣晋说他腿瘸了,走路反而比以前快了,其实这是文彪企图证明自己不会被任何困难击败——他是个输不起的人。但一个人越急就越容易犯错误,他接连输给了荣添好几把,最后在台湾的无烟城计划也输了(在无烟城计划公布前的一晚,文彪和荣添之间的对话实在经典,不管是在大厅还是在屋内的)。

不仅仅是事业,说到爱情,文彪未必就赢了荣添了,尽管他和颖欣组成了一个很温馨的家,而荣添的爱情却是一路坎坷。就颖欣而言,我觉得文彪最爱的并不是她——肯定有人会用文彪宁肯放弃整个世界也不肯放弃颖欣来反驳我。我是这样看的:文彪真正爱的不是颖欣这个个体,而是爱的颖欣所代表的、他心目中一直憧憬的——“家”。这点从他结婚后一直希望——有时甚至是在逼迫——颖欣要和他一起进步就可以看得出来,文彪是把“家”放在第一位的,而颖欣,就是文彪的理想之家的最最理想的女主人了。我并不是说文彪和颖欣之间的不是爱情,而是说他们之间是一种很理智的、接近于亲情的爱情(我甚至认为,这种爱情才能够真正的长久),文彪和颖欣的结合,是两个渴望“家”的温暖的人的理智的结合,一般意义上的爱情中的“激情”成分是很少的。

在文彪的心里,颖欣是他唯一的女人,但在颖欣那里却并非如此。理智的一个颖欣选择了文彪,而在颖欣内心的深处——一个激情的颖欣是把爱给了荣添的,很多时候,颖欣对荣添几乎是无条件的、没有理智、毫无保留的信任:怀孕之后,第一个告诉的不是丈夫而是荣添;生了孩子后瞒住丈夫告诉了荣添;对荣添那恐怖的“拯救计划”给予无条件的信任和帮助;在死牢里,荣添说要为她创造奇迹,她马上就信了;还有,颖欣临死前那句暧昧的“最爱我的人和我最爱的人”……最令我替文彪不平的是,在公园里文彪抱着自己的儿子时,颖欣居然能忍心不告诉文彪这是他的孩子——文彪临死之时也不知道自己有个儿子!!!

在颖欣的帮助下,荣添得以实施了他的所谓“拯救计划”,让文彪在魔鬼和颖欣所代表的“家”之间作选择,当然,编剧让文彪选了颖欣,让文彪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光明的句号。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让文彪再次否定了转变后的自己。一个才华横溢、有着远大追求的青年,他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做了无数努力,最后得到的只有一个“错”字而已?!

我个人再补充一点,我对叶容添这个角色没有好感,尽管后半部他表现得跟圣人一样,可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他之前的所作所为跟变坏后的文彪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利用文彪骗取了重建学校的经费,把经费转到自己的帐下,他这样做难道不是出卖兄弟连累兄弟吗?为了赖掉工人的血汗钱,在该发工资的时候通知警察来抓工人,他这样做难道不是无情无义吗?要知道,这些工人可能全家都等着这些钱吃饭、看病、上学呢;他让颖欣去投标,投了之后发现自己上当没钱给,就打算让颖欣扛下所有的事情,自己提空了公司的钱躲到一边,等着让颖欣破产坐牢,他这样做不是卑鄙无耻吗?他利用志强在银行工作的关系,让志强冒风险帮他贷款,志强已经告诉他这样自己会很麻烦他还是坚持,结果害得志强被银行解雇,他这不是自私自利吗?虽然变坏后的文彪很离谱,没人性,但是之前的荣添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不是变坏后文彪也伤害了他背叛了他出卖了他,让他有机会反省自己曾经做过的事,很难想象未来的叶容添会不会也是另外一个徐文彪。

对文彪来说,他杀死的第一个人是一个无赖,是一个死了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觉得庆幸的家伙,所以突破了文彪的底线,让他越走越远;而荣添,他连累死的人是自己好朋友的父母,这个第一次对他来说太惨痛了,他没有任何借口为自己辩护,但也庆幸的事,正是因为这个天大的错误,能够让他彻底醒悟,知道后悔自己曾经的不择手段,而变坏后的文彪又给了他警示,让他开始提醒自己不要变成这样的人。所以只能说,荣添比文彪运气更好点,老天或者编剧对他更厚道一点,如果换做他是文彪,遇到这样的家庭和这么多事情,不知道他会不会处理的更好一点。

 

第二篇:如何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如何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一)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等等。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命题热点】

一、对比 是把两个相反或矛盾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以便达到强调目的的一种表现手法。

【类题训练】

走出来,又碰见那位老爷子,他和我一起走出大院,站在门口聊起来。他告诉我大门还是当年的,门楣上还有当年的彩绘。但门前的景象变了,原来是八字门口,也就是门廊外左右是八字形的斜坡撇出来的,高台阶一阶一阶地越走越宽,左右都是空场,可以停车停轿子。原来门口对面有一个大影壁,你待会儿到那饭馆里看看,后厨房有一个高坎儿,就是当年影壁的底座。我对他说:那当年这宅子可是真够大的。他立刻回应我:赶情!照现在说他得是个部长吧,能和咱老百姓住一样的房子?再说了,他对咱们国家的法律有多大的功劳,不该住这样的房子吗?他死以后,后来的人就不行了,把房子卖一个倒大烟的,最后让政府给没收了。这好地方也得分人住!说着,他指着墙东边一块写着“沈家本故居”的牌子,又对我说:这几年才想起立这么块牌子了,以前根本没有想起人家,哪儿有什么人来看呀!

问题:请分析选文运用的对比手法,说说它的作用。

二、类比 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推论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有可能相似。类比目的在于“求同”,而对比目的在于“存异”。

【类题训练】

说说下面一段话使用类比手法的表达作用:

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 1

2、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想起杨椒山夫人上书皇上请求代丈夫一死,不准之后在杨椒山死的同一天自缢而死,一样的

壮烈。难怪后人为她特意编演了一出大戏《鸣凤记》。

也想起当年建“谏草堂”时请来一位布衣雕工临摹杨椒山的真迹,将疏稿刻在碑上,立在亭中,这位倾注情感的无名雕工刻完之后就死在这里。后人有诗赞叹:巉巉片石勒谏疏,孤亭兀立星辰高。

站在这里,无论是杨椒山,还是他的夫人,还是这位雕工,抑或是刚才见到的那位老太太,都让我对他们生出敬意。今年是杨椒山450周年的忌日,是他们牢牢衔接住了450年的历史。 问题:分析选文运用类比手法的作用。

3、请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例子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子 奋斗∶成功( )

A.刮风∶下雨 B.耕耘∶收获 C.城市∶乡村 D.长江∶黄河

例子 钢锯∶木头( )

A.门窗∶玻璃B.小刀∶铅笔

C.剪刀∶布匹D.牙膏∶牙刷

三、象征:这种表现方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通常所说是“托义于物”。象征能够委婉、含蓄地表达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而且化“抽象”为“具体”,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象征的手法往往着眼于全文的构思,一般体现在一篇或一段之中。

【类题训练】雪浪花

(首段)凉秋八月,天气分外清爽。我有时爱坐在海边礁石上,望着潮涨潮落,云起云飞。月亮圆的时候,正涨大潮。瞧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滚滚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几丈高的雪浪花,猛力冲激着海边的礁石。那礁石满身都是深沟浅窝,坑坑坎坎的,倒像是块柔软的面团,不知叫谁捏弄成这种怪模怪样。

------

(结尾)西天上正铺着一片金光灿烂的晚霞,把老泰山的脸映得红彤彤的。老人收起磨刀石,放到独轮车上,跟我道了别,推起小车走了几步,又停下,弯腰从路边掐了枝野菊花,插到车上,才又推着车慢慢走了,一直走进火红的霞光里去。他走了,他在海边对几个姑娘讲的话却回到我的心上,我觉得,老泰山恰似一点浪花,跟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大浪潮,激扬飞溅,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

问题: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分析。

四、联想、想象:联想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2

【类题训练】

浏阳会馆里有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故居,它自题的莽苍苍斋,就在这座小院里主房的北套间。可惜,我走进院子,无法找到他的莽苍苍斋了,院子里丛生的大小房子,像是时光滋生出来的怪物,早把历史挤得鼻歪眼斜,面目皆非。北面的侧院稍微宽一些,我一直走到最里面,全是这样的破房子,从灰色鱼鳞瓦的房檐上,能够看到不远处的高楼大厦傲然俯视着这里,让这里彻底成为了贫民窟。奇怪的是,偌大的院子里,竟然空无一人,拥挤的房子和空旷的院子,不谐调地对峙着,许多的房门都上着锁,似乎在和我开着玩笑,随时什么时候都有可能把所有的房门打开,从里面跑出许多人来,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或恶作剧。

我站在那里老半天,蹒跚地走出来一位手里攥着手纸的老大爷,冲着我说:没什么看的,全都是破房子!我只好蹒跚着跟在老大爷的身后,一起走出院子。站在门口,心里有些不甘心,从1898戊戌之年到现在不过一百多年,竟然如此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人讵知吗?大门破败得比我见到的绍兴会馆还要厉害,简直就像在天桥一带常见的穷人住的低矮而破旧的棚户院门,哪里还有一点钟鸣鼎食的意思?更难以想像当年大门两侧种以两棵青松、谭嗣同自己撰写门联“家无儋石,气雄万关”的气势了。

问题:简析选文联想、想象手法的运用:

五、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情达意,即言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因而,这个“物”就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名题精讲】

阅读《永远的蝴蝶》,分析本文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永远的蝴蝶

随着一声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的,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象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象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节选自陈启佑《永远的蝴蝶》)

【参考答案】

《永远的蝴蝶》一文用美丽可人的蝴蝶象征情人,象征爱情,表达了“我”对樱子炽烈的感情和永久的怀念。

【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 3

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

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节选自季羡林《清塘荷韵》)

问题:夏荷赏心悦目,秋荷也勉强可以入景,但是作者为什么要写残荷?作者对“季荷”抱着什么感情?

六、铺垫是一种为了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情节而用另外的人物或情节作衬垫的手法。

【名题精讲】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节选自《背影》)

问题:选文什么地方用了铺垫手法?

【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裘里亚是小学五年生,十二岁,是个黑发白皮肤的小孩。他父亲在铁路做雇员,在裘里亚以

下还有许多儿女,一家营着清苦的生计,还是拮据不堪。父亲不以儿女为累赘,一味爱着他们,对裘里亚百事依从,唯有学校的功课,却毫不放松地督促他用功。这是因为想他快些毕业,得着较好的位置,来帮助一家生计的缘故。

父亲年纪大了,并区因为一向辛苦,面容更老。一家生计全负在他肩上。他于日间在铁路工

作以外,又从别处接了书件来抄写,每夜执笔伏案到很迟才睡。近来,某杂志社托他写封寄杂志给走户的封条,用了大大的正指字写,每五百条写费六角。这工作好像很辛苦。(后面的主要情节是写裘里亚为减轻父亲压力,天天晚上在父亲睡觉后偷偷替父亲抄写)

(节选自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佛罗伦萨小抄写匠》)

问题:说说这两段的主要作用。

4

如何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二)

七、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有正衬与反衬之别,正衬是用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反衬是把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

【名题精讲】

我不习惯这黑,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披衣出门,徘徊在小溪边,听上流的轰轰飞瀑。听得兴发,索性循水声寻去。拐过山嘴,飞瀑仍不见踪迹,却见若干男女围绕着篝火歌舞。火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灵。自始至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声长惊,恍悟我们常说的“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节选自《张家界》第三段) 问题: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

【类题训练】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节选自季羡林散文《二月兰〃夹竹桃》)

问题:作者写院子里的那些花作用何在?

八、欲扬先抑:是指想要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类题训练】

大彭的脑瓜进了水。

熟悉大彭和不熟悉大彭的人都这么说。

当然,说大彭脑瓜进了水的人自然有他们的理由和道理。

经过数年打拼,大彭的腰包有钱了,但再有钱也经不住瞎捣鼓瞎折腾呀。

大彭先是一反常态拾破烂般盘下一块地,尽管那价格不算贵,但也不算便宜呀,再瞧周边那恶劣糟糕的环境,恐怕谁见了都避之不及。

------

5

原来,经过对梦湖的综合治理,大彭早先花三百万元盘下的梦湖周边地皮价格一下子上涨了

十倍。如果在这片土地上建商品房出售,那利润又会是多少?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熟悉大彭和不熟悉大彭的人不由一个个目瞪口呆,且一个个眼热起来。

谁说大彭的脑瓜进了水?

事实证明:不是大彭的脑瓜进了水,是我们的脑瓜进了水,是我们这些自以为脑瓜灵光,自

以为要比大彭聪明的人脑瓜进了水。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咋把这句至理名言给忘了呢?

问题:为表现大彭的聪明,从全文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笔法?简要说明。

九、欲抑先扬:是指本要批评指责的对象,可在开头以赞美颂扬的口气来写,最后给人有出乎意外或恍然大悟的感觉。在对象自身的反差中,暴露其弱点或丑恶的一面。

【类题训练】

老婆子道:“老身是个老寡妇,夫亡多年,只有一子,在外做商人去了。”举子道:“可有媳妇?”老婆子蹙着眉头道:“是有一个媳妇,赛得过男子,尽挣得家住。只是一身大气力,雄悍异常。且是气性粗急,一句差池,经不得一指头,擦着便倒。老身虚心冷气,看他眉头眼后,常是不中意,受他凌辱的。所以官人借宿,老身不敢做主。”说罢,泪如雨下。(节选自《初刻拍案惊奇》) 问题:选文哪里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

十、侧面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类题训练】

小白菜人有人才,台有台架,腔正声圆,念打得法。年年春节,县剧团大演,人们瞅着海报,

初一没她的戏,初一电影院人挤人,初二没有她的戏,初二社火耍得最热闹。单等初三小白菜上了台,一整天剧团的售票员权重如宰相;电影院关了门,说书的,耍龙的,也便收了场;他们知道开场只是空场,何况自个也戏瘾发了作。戏演开来,她幕后一叫板,掌声便响,千声锣,万点鼓,她只是现个背影,一步一移,一移一步,人们一声地叫好,小白菜还是不转过脸。等一转脸,一声吊起,满场没一个出声的,咳嗽的,吃瓜子的,都骤然凝固,如木,如石,魂儿魄儿一尽儿让她收勾而去了。演起《救裴生》,演到站着慢慢往下坐,谁也看不出是怎么坐下去的,满场子人头却矮下去;演到由坐慢慢往上站,谁也看不见是怎么站起来的,满场人脖子却长上来。远近人都说:"看了小白菜的戏,三天吃肉不知意(味)。" 节选自《邻家少妇》(贾平凹) 问题:选文表现小白菜的演技,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举例说明。

十一、渲染: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名题精讲】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6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

行。 (节选自《背影》)

问题:从全文看,选文运用白描手法写家境,主要目的何在?

【类题训练】

在平日,太阳初落时,他便到家了;这一天,散工也是一样的时候,但他却等着工头发工钱

直等到夜晚,城门早就关闭了。

向着他回家的路,是隔了大河和田野之间,一条蛇似的仄小的堤。堤上有许多地方已经塌倒了;在堤边,稀稀朗朗的立着一些树,隐于黑夜里,很象什么泥塑的鬼怪的影。天空中只有一颗星光;这一点唯一的光芒,既是小得象一粒萤火,又旋闪旋灭,散出不安定的一种凄凉的青光,显得四周围是笼罩着一望恐怖的黑幕。幸而这堤是他常走的熟路。

虽说他不曾从堤的缺口处滚到河里和田里去。但也颇费力,而且提心,张大眼睛,不敢疏忽的看定他前面的路。

他也时时慢些走,仰起头去望,却都看不见他自己的茅屋;因此他的心便焦急起来。

为了焦急,他的脚步更开得阔了,耸起肩膀,那斧头和锯之类,便相撞着,时时响了“杀杀”的声音。这样走着,他的两胁和额上已沁出汗来了。

一路上,他都没有中断过这思想:“那孩子——可怜的小动物——算来该是这两天里就出世了……”一面想,夹点叹息,脸便忧愁着。 (节选自胡也频《毁灭》)

问题:说说选文哪几处运用了渲染这种笔法技巧,有什么作用。

十二、白描:文学创作的白描手法,是指用最朴素最简炼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类题训练】

1、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节选自峻青《黎明的河边》)

2、它是一个三进三出的大四合院,街旁的高台阶上,两大扇黑漆木门,两侧各有一扇旁门,大门内足有五六米长的宽敞过廊,我们叫它大门道。(节选自肖复兴《粤东会馆三叠》)

两个片段用了同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是哪一种?主要作用何在?

十三、使用典故: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名题精讲】

[例]《庄周买水》活用了《庄子》中的典故和人物形象,赋予它们时代的内容。下面是“涸辙之鲋”的原文,说说它的原意是什么,本文又赋予它什么意思。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 7

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参考答案】

“涸辙之鲋”:原意主要是讽刺某些人好以大话、空话掩盖其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本质。《庄周买水》的作者活用这一典故,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乱涨价、乱收费等不正之风给消费者带来的灾祸,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类题训练】

说说下列片段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最大众的饼是葱花饼:软中带脆,咸中带甜,“淡妆浓抹总相宜”哪。

最怀旧的饼是鼓楼一条街里的韭黄牛肉馅薄饼,此饼有点像董桥的散文,能把新生活写旧,把眼前的事物写得遥不可及。(节选自刘亚丽《大家来吃饼》)

十四、综合考查

【类题训练】 输赢之间(朱丽娟)

一家声誉非常好的大公司招聘员工,名额只有一个,但最后有两个小伙子成为人选,他们都是名牌大学应届毕业生,无论学识还是反应能力都难分胜负,令那个见多识广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也难以取舍了。人力资源部经理走到窗前,沉默地看了一会儿马路上的人来车往,忽然提议,一起下楼到马路上走走。临出门时,人力资源部经理示意他们拿上各自喝了一多半纯净水的瓶子。 就这样三个人走出公司,在人行道的树阴下慢慢散步,天太热了,两个小伙子很快喝光了各自的水,路过那只大大的垃圾箱时,两个小伙子都止步,其中一个,随手就把空瓶子扔进了垃圾箱,而另一个小伙子则走到那个一直在垃圾箱旁边挑挑拣拣的老人面前,微笑着把那只空瓶子塞到老人的袋子里,那个袋子已经装了好多空瓶子。人力资源经理就此与两个小伙子分别,让他们回去等录用通知。

第二天,其中一个小伙子接到了人力资源部经理的电话,就是那个微笑着把空瓶子塞到老人袋子里的小伙子。一年后,这个已经成了公司优秀人才的小伙子,偶然向人力资源部经理问起录用他的理由。人力资源部经理微微一笑,说了两个字:“爱心。”

人才有价,而爱心是无价的。有爱心的人才成就了公司整体的素质,而爱心是存在于人的下意识的,随时随地流露着,总会让一个人有闪光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机会。就像这个小伙子不知道自己当初究竟胜在哪里,而那个小伙子也同样不知道自己输在哪里一样。

问题: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2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简析本文人物形象(两个小伙子)的表现艺术。

简析本文的笔法技巧。

8

一、【参考答案】

1、选文借“那位老爷子”之口把沈家本死前与死后住宅的情况加以对比,表明沈家本故居在动乱期间不被重视,隐含惋惜之情。

2、同样是借“那位老爷子”之口,用现在“立这么块牌子了”与“以前根本没有想起人家”对比,表明政府开始重视沈家本故居了。

二、【答题思路】

法国人当然应该知道拿破仑,美国人当然也应该知道华盛顿。如果说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这当然是荒谬的。同时,在杨二嫂看来,“我”理应记得她(杨二嫂)的,而现在“竟完全忘却了”!这样类比,很形象的表现了杨二嫂心中的愤愤不平。

2、题干中的两个词具有某种条件(或因果)关系,即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或者说努力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而“耕耘∶收获”正体现了这种关系。

【参考答案】

1、例中以“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与“我”竟然“完全忘却了”的表现相类比,形象的表现了杨二嫂对“我”的愤慨和蔑视。

2、选文将杨椒山夫人的死与杨椒山之死类比,表达了“一样的壮烈”之意;还将无名雕工以及老太太与之并举,突出了“我”对他们的敬意。

3、B;C(C是用工具使物“一分为二”式的分裂,与例子更接近)

三、【参考答案】

选文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

在首段,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墨,描摹了海浪冲击礁石的磅礴气势。显然,作者是把浪花为象征体,象征着为改造旧江山而不屈不挠、艰苦斗争的劳动人民——老泰山

在结尾,作者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老泰山推车回去,从停车、弯腰、掐花、插花、走进霞光等一连串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老泰山的年事日高却青春焕发的生活情趣,正象征着我国数亿劳动人民,在共 产 党的领导下,昂首挺胸,满怀信心,奔向光辉灿烂的美妙前程。这里的老泰山从被象征体转化为象征体。

四、【参考答案】

选文的联想与想象,主要有两处:由谭嗣同故居院子里丛生的大小房子想象到“时光滋生出来的怪物”,由大门破败联想到破败的绍兴会馆,以及天桥一带穷人住的低矮而破旧的棚户院门。 选文通过联想与想象,使笔触由写眼前之景很自然的过度到抒写心中之情,表达了因谭嗣同的故居“零落无人问”而产生的惋惜之情。

五、【答题思路】

“托物言志”之“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作者的情感积淀,把这种情感寄寓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上并见诸文字,这种笔法便是“托物言志”。陈启佑《永远的蝴蝶》一文里,蝴蝶就是作者用以言志之物。蝴蝶,众所周知,美丽可人,用蝴蝶象征情人,象征爱情,表达了“我”对樱子的永久的怀念。

【参考答案】

这里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残荷虽不入景,但却表现出孕育之美,作者以残荷自比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心志。

六、【答题思路】

9

作为一种笔法技巧,铺垫为主要情节的发生、发展、转折、突变提供条件和因素,铺垫必须在主要情节中得到照应。正如契诃夫所言:“如果在第一幕里你在墙上挂了一支枪,那末在最后一幕里就得开枪,要不然 就不必把它挂在那儿。”

就选文而言,作者为什么要交代“走到那边月台”的难度,又为什么交代“父亲是一个胖子”,读到下文我们才发现:原来是为了描写父亲“爬上那边月台”的困难程度,表现父爱之深切。这正是铺垫的妙用:这样,读到下文才不至于感到突兀。

【参考答案】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用的是铺垫手法。

【参考答案】

这两段的主要作用,除了作必要交代外,主要就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设伏笔、作铺垫。

例如写裘里亚是小学五年生,下文写他会抄写才不感到突然;写家境贫寒,下文写父亲的兼职才不觉得突兀;写父亲年纪大、辛苦,为裘里亚萌发代替抄写的念头作铺垫等。

七、【答题思路】

文题为“张家界”,而这里却用几行文字描写并非张家界独有的篝火,乍看这一描写似乎离题,但仔细读完文段,就会从“好一派火树银花”“ 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 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等几个关键句子,发现作者写篝火的妙用:通过对篝火燃烧的描写营造了一个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从而把夜空中森森然的山峰反衬出来,因此作者对于篝火的描写并不是浪费笔墨。

【参考答案】

这一描写看似游离主题,实则以火树银花反衬“夜空山影如魅”的摄人魂魄。

【参考答案】

作者写院子里的那些花,是用它们来衬托(反衬)夹竹桃的静默、不事张扬和韧性的,从而表达出“我”对夹竹桃的钟爱,寄寓“我”的人生经验和对这经验的体味、思考。

八、【参考答案】

为表现大彭的聪明,作者重要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众人都认为大彭的脑瓜进了水,然后用事实证明了大彭的远见,表明“是我们的脑瓜进了水”,突出了大彭的聪明。这样写使得文章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九、【参考答案】

选文通过老婆子的眼看媳妇,体现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夸奖媳妇勤俭持家不亚于男子,接着数说媳妇雄悍异常、气性粗急,以至于自己常常受她凌辱。

十、【名题精讲】

[例]在林冲来到草料场后的这段故事中,作品多次写到朔风和大雪,这些描写渲染了什么气氛?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答题思路】

侧面烘托包括借境烘托、借物烘托、借人烘托、借影响烘托等。例题谈到朔风和大雪,属于借境烘托,即借环境来侧面烘托。人总是一定环境下的人,环境下人物的表现也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所谓环境包含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如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风雨雷电、林木花草等等;社会环境如街道、广场、庭院等等。高明的作家往往借自然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显现情绪变化;借社会环境的描写衬托人物性格和思想。

10

【参考答案】

描写大雪纷飞的环境,为高潮的出现勾勒了气象森寒的背景,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古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冷落的气氛,而草料场上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烘托了林冲的反抗怒火。

【参考答案】

主要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没她的戏电影院人挤人,社火耍得最热闹;有她的戏时,一整天剧团的售票员权重如宰相;电影院关了门,说书的,耍龙的,也便收了场;他们知道开场只是空场,何况自个也戏瘾发了作;又如写观众的反应等,都属于侧面烘托。

十一、【答题思路】

渲染这种手法,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例如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抓住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等场面,渲染了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征。又如鲁迅的《药》,开头的景物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渲染了阴森幽暗的气氛,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所选片段描写了家庭祸不单行的状况,很自然地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正是由于这里的渲染,下文的“背影”、“眼泪”才感人至深。

类文推荐:威廉·J·莱德勒《一个海员的圣诞礼物》(渲染与铺垫、伏笔与照应等)

【参考答案】

选文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家庭境况,主要目的在于为下文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参考答案】

描写夜行时的景物以及人物心理,用了渲染手法,渲染了凄凉、恐怖的气氛,烘托人物复杂、愚昧的性格,造成悬念,为“毁灭”渲染悲凉的氛围。

十二、【参考答案】

都用了白描手法。简练而传神的勾勒了描写对象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十三、【答题思路】

译文

庄周家里很穷,去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说:“好!我就要收租税了,等我收到以后,借给您三百斤,好吗?”<庄周气得脸色都变了,说:“我昨天来这里,半路上听到有人喊救命,我回头一看,只见车辙里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您为什么这样喊呢??它答道:?我是东海神的臣子,今天不幸陷落在这干车辙里,您可有一斗半升的水救救我吗??我说:?好,我正要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上来营救你,好吗??鲫鱼气愤地变了脸色说:?我失掉了赖以生活的水,已经没法生存,我只求你给我一斗半升的水就能活命,你却说这么多废话。如果等你把西江水引来,我早就没命了,你还不如到干鱼摊上找我呢?

2、由译文可知,“涸辙之鲋”原意主要是讽刺某些人好以大话、空话掩盖其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本质。《庄周买水》一文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活用了“涸辙之鲋”,赋予它时代的内容,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人搞不正之风给消费者造成的灾祸。寓激愤之情于讽刺中

【参考答案】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出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原意是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这里用来表现葱花饼的特点,增加典雅色彩和趣味性。

11

十四、【参考答案】(要点) ①对比手法的运用

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

2、①设悬念

②对比手法

③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