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弱智儿童言语的发展和训练

浅谈弱智儿童言语的发展和训练

在我的教学中,我深感到无任是教聋儿还是教弱智,言语发展是很重要的,因为言语是人们运用某种语言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进行思考的过程。言语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点,是人类所特有的交际活动。维果茨基说过:“思想不只是在话语中表现,而且也在话语中完成。”言语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与其他心里活动密切关联,相辅相成。在我的一年教学中感到弱智儿童其言语发展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 言语发生晚,口头表达能力差。

人们多知道弱智儿童无任是语言理解,还是语言的表达、,多要比正常儿童发生得晚一些,且言语的发展速度也缓慢的多。这类儿童何时开始说话,这要取决与他们智力受损的性质和程度,也与家庭的早期教育的好坏有关。根据研究材料,正常儿童约从二、三个月起就开始了“牙牙学语”,但是弱智儿童往往要到三、五岁或十几岁才开始说话。如:我班的毛XX,IQく40,属于中度弱智,但由于他是个外地的孩子,又因他妈妈生了五个孩子,两个姐姐、两个弟弟,故对他的教育是可想而知的,来我园就读已是7岁了,刚来园时,连自己的名字也说不清。

二、词汇贫乏,语法简单

弱智儿童词汇贫乏,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质上,即对词义的理解往往不深刻、不全面,甚至不正确,他们表面上学会的词,却经常不能很好使用。如:我班的苏XX小朋友,IQく40,也属于中度弱智,在上课中,老师教的简单的词看上去已能掌握,但在日常生活中让其运用,却有困难,如我在课堂上第一次教了词语“大”与“小”,感觉她已掌握,

在日常运用中却要用错。这也许词汇贫乏而造成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障碍的重要原因,按国家教委制定的教学大纲,弱智儿童通过九年的学习只要求掌握1500个字词。弱智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有的完全不会说话,有的则可能说个没完,但是你很难听懂他们说些什么,少数人说话流利,口齿清楚,但他们说的言语往往是前言不搭后语的。

二、 发音不准,吐字不清

弱智儿童的语言表达通常都是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的。弱智儿童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缺陷从而造成其在视觉、听觉、触觉等等感官上均有障碍。他们对词汇的感知是很不精确的。对于相似的音节和相似的词,往往是读得“四不象”。如:“哥哥”和“的的”,“七岁”和“吃睡”,“伯伯”和“婆婆”等。如:我班的龚XX从小由于破复产而导致颅内出血,以至小脑发育缓慢而成尖头,该幼儿由于家庭教育比较早,故发音、身体的伤残相对好些,但发音还是不准,吐字也不够清楚,有时很难听清他在说什么,这都是因为发音、身体的伤残也是影响弱智儿童的发音吐字的准确性,因为如想说话,必须能够控制发音部位(肌肉)的位置和运动,包括舌、唇和声带等。

众所周知,言语参与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着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和天才》一书中这样写到:“言语是我们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得不到任何知识,我们人类之所以优于其它动物而取得今天的进步,就是因为使用了其它动物所不具有的言语。”基于这一理由,如果我们不及早对弱智儿童进行言语发展和训练那将会恶性循环。弱智儿童的言语训练有以

下四个方面

1、 注意保护弱智儿童的言语器官

由于某些弱智儿童的言语器官已受损害,那么注意保护其它完好的言语器官是很有必要的。弱智儿童的喉头、声带、口腔、咽喉、鼻腔等都非常娇嫩,很容易受到损伤,我们必须为他们制定好合理的作息时间,积极预防各类疾病的再次发生 ,并也因象聋儿一样进行嗓子、呼吸、舌位操的训练。

● 嗓子的训练

训练目的:训练声带活动,使嗓子发出所要求的声音

(2)训练内容:模仿发音感觉操——如他把“花”说成“瓜”时,我就告诉他“花”的气流大,“瓜”的气流小,通过多次反复比较练习后便能发准这两个音了。

(3)训练方法:示范法、模仿法、练习法、评价法

● 呼吸练习

(1)训练目的:针对聋儿声门以下部分进行训练,帮助幼儿产生气流,提供说话的动力,并加强对音量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2)训练内容:呼吸操、吹蜡烛、吹气球(风车、羽毛、棉花等)

(3)训练方法:根据技能分解法,训练时所吹物体由小到大,由近到远,注意用气量的差异以及运气集中、均匀和气流的速度,反复进行。 ● 舌位操训练

(1)训练目的:加强该聋儿舌的灵敏性和运转能力

(2)训练方法内容:舌操、——包括伸舌、卷舌、舔上下唇、左右顶

腮帮等

(3)训练方法:示范法、模仿法、练习法,并借助于镜子等道具以及各种游戏进行。

通过这一阶段的练习,弱智儿童对言语器官的活动部位和活动方法定会有所掌握,使其语言康复得到物质保障。

2、为弱智儿童提供良好的言语环境

家庭、社会、学校语言环境的好坏对弱智儿童言语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儿童言语的较好发展,使他们的言语缺陷得到部分补偿。相反的情况则会仿碍儿童的言语活动,使弱智儿童的言语缺陷更加严重。因为儿童不可能凭空获得语言,他们首先是在家庭语言环境的熏陶下,逐步学会发音和说话的。调查发现由于某些弱智儿童在家庭里得不到良好的言语刺激,说话受不到鼓励。有的家长自身素质很差,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言语典范。因而语言比家庭教育重视的幼儿语言明显落后,如:我班的毛XX与龚XX相比,毛XX智力落后相对比龚XX好,但语言发展却落后于龚XX。这都因家庭教育重视与否所造成的。对于这些孩子,在学校,我们因为了更好的让其掌握语言,更应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言语环境。第一,教师用普通话与他们交谈,平时说话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句符合语法规则。第二,教师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多练习说话,多问些为什么,力求每次都能讲一句完整的话。只有这样弱智儿童的口语能力才能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3、 找准病因、分析情况、进行矫正

弱智儿童的病因很复杂,我们应该为每位学生备好个人详细档案(包括从出生到入学的病史),对于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个别强化教育。如:我班的李XX由于脑瘫的原因导致语言障碍,她能理解和表述单字、单词、单句,并能说完整句,但是往往发音不准,吐字含糊不清,不分四声。我就为他制定了一份个人计划:1、听觉训练,每天课间十分钟让她听录音机,并且内容是变化多端的,有故事、有歌曲、有儿歌,让其听正确的发音。2、发音器官训练(包括舌操训练、发音训练和拼读训练),进行舌操训练很有必要,这样可以使舌肌得到相应的锻炼,因为舌头是否灵活,是发音准确的关键。为此,我每天多做两次舌位操,使其舌头灵活,经过训练有一定的效果,她的发音有了明显的好转。还如:毛XX说话时把三个字的词语易说成两个字,我就常教他念儿歌;叫他说话慢些,把每个字咬清楚,现能学说三个字的词语了,有时也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了。[幼儿园教案网]

4、 采用生活实践活动来达到训练的目的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社会实践活动是语言发展的动力,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不积极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靠无味、单一的训练方法,让弱智儿童掌握语言是很难接受的。他们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对事情的新鲜感也只能一瞬间。所以必须得采用贴近幼儿生活的社会实践来加以训练:1、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编成儿歌、绕口令或拟声故事帮助儿童正音。2、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丰富说话的内容。3、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游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开商店”、“看病”、“送信”等游戏。5、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在家里,

家长对他们不要过度的保护和歧视,经常带他们到公共场所或亲友家里走动并和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一起玩,在幼儿园让弱智儿童有一定的时间参加融合教育,让他们有更多的交往机会和语言表达的机会,我班孩子进入普班融和后,话比以前更多了。其次,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用爱去换取信任,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貌的

人。 弱智儿童言语发展和训练的研究还是一个很新的课题,还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探讨、去研究。

 

第二篇:言语发展训练

言语发展训练在的听能、言语发展训练过程中,许多家长都会遇到如下一些困惑

1、我们已参加了“亲子同训”,在家训练与老师教授的一样,一切都照着老师指导来做,为什么我的孩子仍然发展缓慢?

2、为什么我的孩子记忆力甚差,所学的东西一会儿就忘了?

3、为什么我的孩子发音不正确,如何才能搞好“正音”步骤?

4、我的孩子说话缺乏连贯性,句子表达不完整,有语序颠倒等现象。如何才能“矫正”?

其实,在人工耳蜗术后的听能及言语发展训练过程中,听能发展必须经历——察觉声音阶段→分辨声音阶段→确认声音阶段→理解声音阶段的过程;只有达到充分理解声音的阶段,才能有效地开展言语发展训练。而在听能发展训练中,有些家长过于急进,并没有按照发展的必然经历来进行训练,当孩子稍微对声音有反应,就以为孩子已经理解声音,立即进行言语训练,这样一来、由于“听”的基础没有打牢,引致对言语发展产生影响。一般来说人工耳蜗术后的听能发展需要6—10个月时间才能达到言语启音阶段,部分孩子可能受年龄、身体条件、术前有否训练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影响,启音时间会长些,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另外,“亲子同教”是目前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较为流行的一种训练模式,主要是训练家长、再由家长自行训练孩子;老师在此是训练指导的角色,主要工作还是要家长来做,所以家长不能完全依赖老师进行全面工作,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耐心、细致地训练孩子,同时要仔细地观察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发现疑难及时与老师商讨,以获得进一步的指导。在大部分聋孩子中,由于听器官或听神经受损,缺乏与外界的正常交往,造成身体各方面发育迟缓,大脑中枢神经亦受影响,引致记忆力低下,这是在听能发展训练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另外,部分聋儿由于身体某些脏器发育不良或病变,会造成其精神不集中和睡眠不足,这也是影响记忆力的一个原因。所以在听能发展训练中,家长不要一味要求孩子“听”与“说”,还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培养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多做些身体能力发展的训练,如:大肌肉发展(球类、攀爬、弹跳、平衡等)、精细动作发展(穿珠、针线、剪纸、绘画等),只有身体健康、自信心强、精神

集中,记忆力才会提升。同时要多与孩子做些加强记忆的小游戏,多带孩子参与外界的交往活动,让孩子拓宽视野,增强感知认知记忆能力。记住:不要封闭孩子的一切活动,他们的记忆感知能力是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获得的。在言语发展训练过程中,部分聋儿由于术前长期处于“看话”状况,或长期受助听器影响、某些频率补偿不到位(尤其高频部分),导致不能正确运用呼吸系统和嗓音器官,所以在术后言语发展训练中,存在语音发音不正确的情况。

“正音”工作?如何才能做好如何才能做好“正音”

①改变“看话”的习惯:这一过程操作不能急,必须慢慢进行,早期可以先“看话”后“听说”训练,比例为:7∶3;随着训练进展,慢慢进入先“听说”后“看话”的训练,过程中要强调“开口说”习惯的形成;最后是完全的“听说”训练。

②同步进行强化正确运用呼吸系统和嗓音器官的训练:具体操作可参考《嗓音言语矫治实用手册》(昭鸣听觉康复语言矫治研究中心发行)等丛书。当聋儿能正确自如地掌握运用呼吸系统和嗓音器官的技巧、能以“聆听”正确分辨语音变化的时候,“正音”已不是一件难事了。当聋儿的“听”与“说”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许多家长都发现其说话存在缺乏连贯性,句子表达不完整,有语序颠倒等现象。这些现象都与聋儿的横向思维能力发展不完善、词汇量储存不够、语法错乱等有关。这时候,家长应该加强孩子横向思维能力发展的训练:经常玩一些问题对答的小游戏,在游戏中多做些拓展性的提问;对孩子的提问不要厌烦,要耐心地倾听与解答,务求孩子理解为止;市面上有许多关于“发展性思维能力”的练习册,可以买来让孩子多练习;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做些家务活动或搞一些操作性的活动等等。另外,应多与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做短句练习、朗读文章、尝试写简单日记等,以加强词汇量储存和语序记忆能力。

只要我们的家长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孩子的康复中,耐心、细致地训练孩子,不怕烦、不怕难,想方设法地做好每一阶段工作,孩子的完全康复为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