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傲慢与偏见》

不朽的《傲慢与偏见》 白阳

尽管世事变化无常,但爱情和友谊总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200年前,英国作家简·奥斯汀撰写的《傲慢与偏见》告诉年轻的男孩女孩:不要仅凭外表判断一个人,没有爱情就不要结婚,等等。这些浅显易懂、简单明白的道理,一不留神成了至理名言。

《傲慢与偏见》1813年正式面世,迄今200年的岁月从未将其淹没在浩瀚的书海中。经过一版再版,如今全球不同版本总销量超过了2000万册。剑桥大学露西·卡文迪什学院院长詹妮特·托德感慨道,“不论在哪个时代,简·奥斯汀以《傲慢与偏见》为代表的作品都大受欢迎。她的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是每个时代的读者都可以对她的作品做出不同的解读。当女性主义风靡的时候,你肯定可以从她的作品中找到女性主义的痕迹,在马克思主义受到欢迎的时候,简·奥斯汀甚至可以被解读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傲慢与偏见》依然备受关注,凸显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两吋牙雕”,阅尽世间万象

简·奥斯汀出生于1775年12月16日,终身未婚,家道小康。在其42年的人生旅程中,大多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的是乡下人,笔下写的也是乡下事。《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出版的第二部小说,故事说的是:小乡绅班纳特有5个待字闺中的千金,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 英国奥斯汀学会的乔伊斯强调,一般读者都喜欢小说故事以圆满收场,而《傲慢与偏见》正是以这种手法满足了广大读者的胃口。另外,奥斯汀在人物刻画方面又极尽传神,读者在品读字里行间之际,往往是满眼的生动、幽默,禁不住要开怀大笑。这种雅俗共赏的写作技巧,正是吸引读者的魅力所在。詹妮特·托德指出,奥斯汀的作品常常是看起来通俗易懂,但是多读几遍就会发现里面蕴含着非常复杂的东西。奥斯汀是极为少见的那种既受大众欢迎又入得了批评家和学者法眼的作家。

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奥斯汀曾经说过,她自己能做的只是“写乡野的几户人家”,“在一小块(两吋宽的)象牙上??用一支细细的画笔轻描慢绘。”因而有专家赞叹道: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吋牙雕”,从一个小小窗口窥视到了社会百态、世间万象。

经典之作,曾受冷遇退稿

英国南部的汉普郡有一个简·奥斯汀博物馆,馆长路易斯·韦斯特介绍说,《傲慢与偏见》上市最初卖得还不错,但并不属于超级畅销书。该书是渐渐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的,最终将简·奥斯汀推上世界知名作家的高峰。

时至今日,《傲慢与偏见》每年在英国能卖出5万本左右,这还不包括网上可下载的电子版以及其他国家的翻译版。有人说,如果当年那个出版商小托马斯·凯德尔听到这个消息,肯定“肠子都悔青了”。小凯德尔的父亲老凯德尔是18世纪英国出版界数一数二的人物。1797年,简·奥斯汀的父亲将她名为《第一印象》的书稿投递至凯德尔公司。傲慢的小凯德尔将书稿原封不动地退回,未拆封而且连一句附言都没有。当时的他绝对不会想到,16年后经过修改润色的书稿以《傲慢与偏见》为名成功出版,并成为英国乃至世界文坛不朽的经典。

现在,《傲慢与偏见》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仅被改编成的电影就有近10个版本,更不用说音乐剧、舞台剧、电视剧等等,而后人根据作品本身又联想出来的新题材包括《达西的日记》、《傲慢与偏见与僵尸》等等,也受到读者的欢迎。

当然,这部作品并非没有批评之音,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批评说,它描写的事件琐碎、视野狭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评论与之大同小异,英国著名作家爱默生称其作品只关注钱和婚姻,但是这些评价并不妨碍人们从中获得感悟与灵感。

“奥斯汀热”,全球持续升温

奥斯汀一生留下6部小说,除了《傲慢与偏见》外,还有《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奥斯汀的更多故事不断被挖掘出来,“奥斯汀热”不只在英国热度不减,在全世界也持续升温。

跟奥斯汀最密切相关的地方,也许就是英国西南部的美丽古城巴斯了。奥斯汀曾在巴斯生活5年,写下了《诺桑觉寺》和《劝导》。简·奥斯汀中心就设在巴斯,每年大概能迎来6万名游客,其中超过80%是女性。英国人是善讲故事的,有了奥斯汀这样一个名人,巴斯人当然不会错过。每年秋季,巴斯都会举办盛大的“简·奥斯汀节”,当地人和游客们纷纷穿上奥斯汀笔下的英国摄政时期的服装,进行游行和传统舞蹈表演。这已经成为巴斯标志性的、最受欢迎的活动。 在《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之际,英国乃至世界各地都在纪念奥斯汀。1月28日,简·奥斯汀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马拉松”,并在其网站上进行全程直播。来自全球140位知名人士齐聚简·奥斯汀中心,他们中有作家、政客、音乐家、奥运会选手、学生等等,每个人身着200年前的服饰,选择《傲慢与偏见》中的一段章节,经过12个小时的接力朗读,来纪念《傲慢与偏见》的诞生。

此外,各种展览和国际性会议也是渐次举行。英国乔顿的简·奥斯汀博物馆展出奥斯汀当年和姐姐讨论《傲慢与偏见》的书信;美国巴尔的摩格切尔学院展出过去200年来《傲慢与偏见》的各种珍贵版本;英国剑桥大学和赫特福德郡大学将于6月和7月主办两个学术研讨会,前者是以奥斯汀作品各种不同的改编形式为焦点,后者则把主题放在小说和地理景观的对应关系上??

一部小说经久不衰200

不朽的傲慢与偏见

年,《傲慢与偏见》无疑已成为英国的国宝级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第二篇:《傲慢与偏见》对比分析

《傲慢与偏见》(节选一)翻译对比分析

1.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1>译文一(王科一译):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道理。

<2>译文二(义海译):举世公认,一个拥有一大笔财产的单身男人,必定想娶一个女人做太太。这已成为一条真理。

<3>译文三(张经号译):有钱的单身汉必定想娶亲,这条真理无人不晓。

译文一把“that”之后的从句作为译文的主语,利用两种语言的各自习惯相互转化,使译文通俗易懂。

译文二运用了断句译法,把原文中的长句断成各个短句,符合中文习惯。

译文三利用了意译法,把“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译成了“这条真理无人不晓”,是译文口语化,通俗化。

1.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urhood, 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as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

<1>译文一(王科一译):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做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

<2>译文二(孙致礼译):这条真理还真够深入人心的,每逢这样的单身汉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的人家尽管对他的性情见识一无所知,却把他视为自己某一个女儿的合法财产。

<3>译文三(义海译):当这样一个单身男人初到一个地方住下来,他的左邻右舍们还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观念怎样的时候,他们就会把他看作他们某个女儿的一笔正当的财产,因为以上那句至理名言已深深铭刻在他们的内心。

译文一用了断句译法把“feelings or views”译成“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原文中的“so ...that”译成了中文的因果关系,既符合对等译法,又符合中文习惯。

译文二运用换序译法把原文中的“However”引导的短语,与后面的“this truth”从句交换了顺序,语义连贯通顺。

译文三采用意译法把“However little......neighborhood,”译成了“当.......时候”,把原文短语扩化的更详细,有恰当的应用了因果关系使读者更能理解原文意思。

3. “But it is,” returned she, “for Mrs. Long has just been here, 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

译文:“的确租出去了,” 她说,“朗格太太刚刚上这儿来过,她把这件事的底细,一五一十的都告诉了我。”

分析:此句采用了增词译法,省词译法,具体译法,即将最后的“it”,“它”译为“这件事的底细”増译出“底细”,结合语境更为清晰的表达作者所想;在首句“But it is,”的翻译中则省译了“But”;并将此句中的“it is” 用具体译法译为“的确租出去了,”。

4. “I see no occasion for that. You and the girls may go, or you may send themselves, which perhaps will be still better, for as you are as handsome as any of them, Mr. Bingley might like you the best of the party. ”

译文:“我不用去。你带着女儿们去就得啦,要不你干脆打发她们自己去,那或许倒更好些,因为你跟女儿们比起来,她们哪一个都不能胜过你的美貌,你去了,彬格莱先生倒可能挑中你呢。”

分析:此句采用了增词译法,正反译法,具体译法,断句译法,即将“You and the girls may go”译为“你带着女儿们去就得啦”,増译出了“就得啦”,使此句更加口语化,更为符合说话行为;将“the girls”译为“女儿们”采用了具体译法;将“for as you are as handsome as any of them”译为“因为你跟女儿们比起来,她们哪一个都不能胜过你的美貌”则采用了断句译法和正反译法。

5.“Do not you want to know who has taken it?”cried his wife impatiently.

<1>译文一(王科一):“难道你不想知道是谁租去的吗?”太太不耐烦地嚷起来了。

<2>译文二(义海):“难道你就不想知道谁把它租下来了吗?”他的妻子不耐烦地嚷道。

<3>译文三(张经浩):他太太忍不住提高嗓门说:“是谁租了你就不想知道么?” 译文一采取了省略主语的方法,原文中“has taken it”的主语it省略,而且也没有说明是“his wife”;译文则完全根据原文翻译:译文三则是翻译者根据前后语境翻译,根据汉语的习惯,将主句放在了前面,而分后引出的句子放在了后面。比较尊重读者的理解习惯。

6.“You want to tell me, and I have no objection to hearing it.”

<1>译文一(义海)“你非要告诉我不可,我也不反对。”

<2>译文二(张经浩)“是你想说给我听,我又没说不听。”

<3>译文三(张玲、张扬)“既是你想告诉我,我岂能不洗耳恭听。”

译文一按照原文的顺序翻译,尊重作者的思路,但是有些略显生硬,而译文二则按照了汉语的习惯,将“you want….”翻译为了“是你….”强调了主语是“你”,而译文三就完全根据了汉语的意思,将“have no objection to…”翻译为了“岂能不洗耳恭听”是汉语的翻译和成语,更加生动易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