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哲学思考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

对于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看一遍可能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真正道理,我很喜欢看电影,尤其是这种经典的奥斯卡电影。看了两三遍后,感触颇多。

我们的世界中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的呢,楚门的世界看起来是美好的!他走出的每一步都有人替他作最好的安排。他稳定地升学,顺利地找到工作;顺利的找到女朋友,并最终与她结婚。他生活中没有挫折,没有悲伤,没有痛苦!对于这种生活,我们只能用虚假来形容,因为我们都明白生活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楚门在不明真相的时候,还觉着自己活的很真实。

当楚门发现自己被欺骗时,当他意识到所有认识的人都只不过是有固定台词的演员;他挚爱的父亲的逝世不过是剧情安排; 他最亲密的妻子不过是按照脚本陪你上电视剧的女演员; 他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是提前设置好了的; 这一刻他才明白只有他自己是真的, 周围的一切全是假的。 生活安逸,快乐,轻松,稳定,那全是剧情。

当通往真实世界的那扇门被打开了,导演对楚门说:你以为现实的世界会更好吗?这个世界才是美好的,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虚假、欺骗。 楚门没有回答,他优雅地谢幕鞠躬,毫不留恋地告别摄影棚,

虽然门里什么也看不清,除了黑暗。而比起这个彩绘的虚假世界,黑暗才是实实在在的。楚门毫不犹豫地踏进未知的现实世界。也许他清楚,走出这道门,便意味着变换的未知意味着赤裸的真实,意味着实实的艰辛。可也意味着至高无上的自由。 他面带微笑,携着那张从杂志上拼凑出的初恋情人的照片,不管去哪,一颗真实的心抵得过为他而 存在的虚假世界。

这让我想到海上钢琴师,也许1990和楚门有着是否去真实世界的抉择,不过最后的选择责大相径庭。1900出生在船上,成长在船上,游轮就是他所知道和体验的整个世界。然而走在通往陆地的梯子上时,他最终还是犹豫了,这一刻他领悟到喧嚣的陆地对他来说是虚假的,陆地给他造成的存在的虚无感终于让他决定永远留在了船上,对他来说船上才是真实的,最终他决定与他唯一的世界同生共死。他和楚门一样遵循了自己那颗跳动的心,这样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

影片最后让我产生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当他走出影棚之后,全世界观众都欢呼雀跃,为他的勇气衷心喝彩!观众的内心最深处都会有善良的一面,这其中也表现了人们思想意识的觉醒和对人权与自由的信仰,影片结局体现出一种人道主义关怀,最终表达了人类内心的善良与美好,也使得《楚门的世界》成就了一场真正的人性自由的救赎。

所以经典电影作品大都会反映一个最终的主题:人性的救赎。古代圣贤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然而荀子却说“性本恶”理论。我以为,人一出生,并无善恶可言,因为他们心中缺少辨别善恶的度量。随着年龄的增加,在社会这片土地上汲取了良莠不齐的养分,得以成长。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逐渐体会到社会上的善恶是非,学会了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性也会迷惘,要实现人性的救赎,必须从善恶的根源出发。因为欲望,才生善恶。而生存本身就是一种欲望,所以说,人难以断绝欲望。虽然我们无法断绝欲望,但我们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为所欲为。欲望就是一个黑洞。善恶始于欲望。每个人心中辨别善恶的度量都不尽相同,面对善恶的时候,人性的天平本能地倾向于满足心中欲望的一端。倘若内心的阴暗面主导,那么人性将蒙上一层灰尘,黯淡了光芒。要想让心中充满阳光,首先要实现人性的自我救赎。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我们都自己命运的主导者。当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心中向善,人性的回归才不会遥遥无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性的自我救赎。

看完<<楚门的世界>>让我产生了对人的本质的思考,查阅了相关的一些哲学资料,可以总结为:人抽象的本质是人为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句话叫作“衣食所安”,也就是衣服和食物这一类东西,使人的身体得以修养之所也就是生命所安之地,当身心俱安时,我们就能真实地感觉到自身的存在。 人的现实性本质是人的抽象本质的不断发展的结果。就楚门

而言,他的各种社会关系也是他现实本质的组成部分,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人的现实性本性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这种本质不是自然自在的,它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各方面的异化,即使是植物人野人也不例外,更不要说生活在人群中的社会人了,对于楚门,由于他父亲的溺水,失去了父亲的他变得对水,对海有着深深的恐惧感。 最为基础的人的本质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它让我们不断的产生需求,不断地追求满足,这也是一个独立意识存在的必要条件。楚门也不例外,他也要工作,赚钱,生活,社会环境的诸多因都会对人产生异化,而这些因素中绝大部分都是不可控的。马克思说的:“人征服了自然,却成了自己所创造的机器的奴隶。”在现代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的类本质也被淹没在物质的海洋里,许多人变得利欲熏心,许多人都在背离自己的本质而生活.因此在异化中把握人的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的一生是不应该有剧本的, 我们就是自己人生的编剧, 楚门和我们一样都有着一颗不安分的灵魂,这种不安正是源于对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感,我是谁,我是从何而来,又去往何方,这个拥挤而嘈杂的地方究竟是不是我真正的家园? 也许唯一能使这些不安的灵魂得到安慰的便是逃离本身,最终楚门选择了逃离。他不知道要去往何方,但唯一能肯定是他要真实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最后,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才发现,在这追寻真理与存在的旅途中,我们都将成为永恒的星尘! Upc版权所有

 

第二篇:真实的荒诞与决绝的逃离_对电影_楚门的世界_的哲学解剖

文艺论坛

真实的荒诞与决绝的逃离

———对电影《楚门的世界》的哲学解剖

□郭永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外语学院教师,

关键词:荒诞虚无

逃离

精神隐喻

上海201300)

摘要:电影《楚门的世界》一部真实的荒诞剧,整部电影在看似荒诞的剧情中深刻揭示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虚不自由,甚至某种无与无奈。主人公Truman的人生就是现代人毫无自由的艺术哲学写照。Truman在生活中感到的虚伪、程度的绝望,就是他决心逃离的动力,他的成功逃离同时也就成了现代人未来命运的一种精神性的隐喻。

在影片《楚门的世界》中,TrumanBurbank自己的初恋女友,他决定离开,当他驾驶的小船历经巨大的磨难驶出海港,他感到了史无前例的快乐与自由,然而,他的微笑在船撞向“天际”后凝固在嘴角,原来海的另一头是一个巨大的布景,那蔚蓝的看不到头的天边不过是巨大的光板,沮丧的Truman在布景上发现了出口的按钮,正当他毫不犹豫要按下去的时候,克里斯多夫的声音从天上“外面的世界和里面的一样虚假,所有的事传来,

情都是假的,这个世界充斥着谎言,生活在哪里都一样”。现实的残酷让Truman坠入谷底,最终他还是打开了那个小门,走向漆黑的未知。一部三十年长盛不衰的真人秀节目戛然而止。整部电影是从那5000部摄影机的摆位角度进行拍摄,始终处在一个窥探的位置,画面并不完全流畅,营造出一种难以言说的黑默气氛。

胎儿时起便被一个大型真人秀活动选中,他的生活全部通过5000台摄像机向全球220个国家进行直播,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内创造出来的。他周围的一切:亲人、朋友,甚至连路人、宠物,都是由导演安排好的;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被1亿7千万的观众所关注。拍摄这部旷世巨作的导演克里斯多夫可以称之为一名伟大的导演,他倾其才华,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他为Truman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一个又一个奇迹:在Truman快乐的时候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给他当头棒喝;在Truman陷入对于不知名群众演员的爱慕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他令Truman的爱妻如天女下凡般地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当Truman对自己的生活出现困惑的时候,Tru-man的好兄弟总是能提着一扎啤酒和他谈心,并如让心理咨询师一般,给Truman的生活打下麻醉剂,他沉浸在现有的“美好”生活中;他让Truman消失多年的父亲重新出现,煽情的场面让观众痛哭流涕,收视率顺势上扬。同样,这部大型真人秀节目也吸引了众多的赞助商和合作伙伴,真人秀中的一切物件,大到房屋,汽车,小到刀叉,牙刷,都是可以公开拍卖,并且都有他们相应的赞助商,在商业化的运作中,剧组每天都在创造着巨大的收益,而Truman则是最大的摇钱树。Truman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三十年,直到有一天Truman在街上发现了他失踪已久的父亲,而相见的惊诧和欢乐还来不及表现,父亲就被带走了,同时母亲对这一事件的冷淡,使他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开始有所警觉,慢慢地他发现了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围着他一个人转,妻子的怪异言行,路人的重复出现,包括车里的收音机故障导致指挥中心的信号外泄,一切的一切使Truman终于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虚无的社会,他想到了自己成为旅行家的梦想,想到了自

一、荒诞

《楚门的世界》在一开始就为观众做了一个荒诞的序,克里斯多夫透过镜头一字一句地说出:

人们看厌了虚伪的表情,花哨的特技,TrumanShow的世界,可以说是假的,但是Truman这个人是真的……这未必是一部杰作,但绝对是一个人的一生。

这简单的几句话就决定了Truman一生的命运,他的名字也成了他一生无法逃脱的符号。只是因为准时在开拍的时候诞生在这个世界上,Truman这个出生就被遗弃的孩子成为候选中的幸运儿,同时也成为了出道最早的明星。生活在布满高科技伪饰的社会中,享受着精心设计的人生。

Truman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小岛,三面大海,一面距离大陆只有一个海湾之隔,名为桃园岛。这个

2009.8141

文艺论坛

岛拥有完全成熟的社区,每年都能创造一个小国的年经济收入,当然这并不是岛民的生产总值,而是通过庞大收视率赚得的经济利润。就在这样一个桃花源似的,与世无争的小社会里,一切其实都是虚构的,人们的忙碌是因为导演的要求,邻居的对话其实是朗诵着大段台词,天气预报的是桃园岛的天气,报纸排出的是桃园岛的新闻,广播里播出的是一连串对桃园岛的赞美,一切的一切都以桃园岛为被眼前的幸福蒙蔽。这个荒名试图捆绑住Truman,

诞的大背景下,看似一切有序进行,实际一切都在调控中。正如克里斯多夫在电影开头讲到的,这部一切都是假的,他的人电影里除了Truman这个人,

际关系网由一个个专业演员组成,他们生活在Tru-man的世界里,却时刻保持着演员的身份,他们每个人都是非常专业的演员,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完全融入了这出大戏,只要不落幕,他们甘于乐享其中,把他作为一生的事业,十分敬业地保持着零度情感。他们收获着Truman对他们的爱,掩饰着自己的真实情感,背诵着大段的台词,殊不知真正的自己早已被遗失,满足地生活在Truman的生活中。戏里每个人都是一个悲剧,他们生活在虚无之中,连唯一可以打破虚空的真爱都被掩藏在台词下面,并以亲情、友情或爱情为名义。

电影用荒诞的手法处理电影中的人际关系,残忍地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解构。审美的荒诞从晚期浪漫主义蜕变出来后,形成一种新的审美态度。在物苦闷、迷惘被推到了质生活膨胀后,现代人的孤独、“活下去”之前,荒诞也有了市场,它能肆意地嘲弄人类建筑在理性和宗教之上的社会结构,使人生的意义变得荒诞不经,血淋淋地展现现代人的生存焦虑。审美的荒诞能穿透一切传统的抽象的空洞,揭露精神的伪饰,让我们不是学术地看待生活,而是直视“被遗弃”的本身,拒绝矫揉造作的顺从。

另一个不可缺少的大众群体,就是节目的收看是这个电视节目得者,他们是Truman疯狂的粉丝,以拍摄三十年的基础。他们热烈地关注着Truman的一举一动,24小时窥探着一个陌生男人的世界。整部电影就是现代传媒时代的缩影,那些无名的观“窥隐众都是些符号,在他们的能指之下是现代人癖”的所指。他们就是现代传媒时代全部荒诞意义之所在。

桃园岛成长到三十岁,但是这个世界在本质上又是虚构的,因为这是导演精心制造的一出大戏。在Truman的世界,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不管他如何试图改变,操纵势力的强大迫使他永远停留在被赋予的位置上,任何突破都是徒劳,任何创造都将归于真与假混合在他周围,使他抗争不得。观众们虚无。

每天生活在一个看似真实的世界里,同时又都关注着这个由导演虚构出来的世界里的真实的人。这本身就是虚无的悖论式存在。

“存在”是Truman在电影中由始至终所追求和证明的,他希望走出那个小门后,在真实的世界里,他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然而,当他准备跨出那个小门的时候,克里斯多夫却吐出了残忍的真相,它像寓言般封死了Truman的出路,“生活在哪。这句话道破了人类生存的窘境。存在主里都一样”

义认为“世界是荒谬的,存在是痛苦的,抗争和死亡是人类摆脱困境的两种途径”,Truman看似突然的觉醒是一种必然,因为他越是对生活报有极大的热情,就越是希望能探个究竟,他试图用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这部电影与其说是男主角Truman在戏中对现实社会的反叛,不如说是编剧在看清了世界后,发出的会心冷笑。借鉴荒诞派戏“当人们感到生活和世剧对创作精神境界的归纳:

界历史毫无意义时而且似乎是不存在的时候,便产生一种消逝感,从而产生苦恼,但也可以引起欣喜”这句话不但可以成若狂的感觉,使人们得到解脱。为Truman出走的原因,同时也能解释观众为何如此的关注这部真人秀节目。戏里戏外,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相同的讽刺,剖析了现代人所处生存窘境的就像尤奈库斯所说的:“这个世界对我来说已根源。

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而不过是一个无根无据,荒诞的赝品罢了。”而人的存在无非就是人作为个体为完成对其自身生命追求而产生的种种欲求的实现过程,从而构建出了人的生存空间以及生存价值。

三、逃离

逃离意识贯穿了电影始终。剧中Truman一直试图前往斐济旅游,但他无论通过什么方式,都无

二、虚无

法得到离开这座孤岛的交通工具。在影片结尾,他奋力航海,试图挣脱克里斯多夫的控制,逃离意识是作者在电影一开始就埋下的伏笔,在剧中的重复出现把Truman的出走推向了高潮。出走并不是一个新颖的话题,在现代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都有

虚无是这部电影的第二大主题。

电影中,真实和虚假有着一条暧昧不明的界限。Truman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因为Truman确实在

1422009.8

文艺论坛

所体现,然而在这部电影中,Truman的出走被象征意义夸大,和以往的角色不同,Truman放弃的是舒适的生活,幸福的家庭,奔向未知的漆黑的未来。尽但管观众十分喜欢用自己的视野来控制Truman,是在电影结尾,他的出走却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不少人甚至因此而落泪。这些掌声和眼泪其实不是给Truman的,它们实质上是给每个观众自己因为这就是人类一直以来都潜藏在生命深处的的。

一种极其强烈的欲望。逃离是现代艺术永恒的主题《手机》中的主人之一,我国电影导演冯小刚的作品公严守一对“手机”的态度,何尝又不是一种逃离呢?当手机从为人服务的通讯工具异化成束缚人的工具时,逃离就成了严守一唯一的选择。当然,“全球定位”系统手机的出现,对严守一来说无疑是个讽刺,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充满悲观色彩的宣言:人类将无法逃离、也无处可逃。正像克里斯多夫对Truman所言,外面的世界也如此,外面的世界也不精彩。

Truman的遭遇是现代传媒时代的缩影。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传媒产业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如今,虽然媒体呈现了多样化的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发展态势,但是,每一次资讯传播的进步,每一项传媒技术的突破,都意味着传媒对社会将产生更大的束缚作用。传媒成为了现实生活的延伸,人们不自觉地生活其中,被主流意识所牵引,并且形成了传媒无在媒体的感召下,人们渐渐地拥有了相同的思意识。

想倾向,相同的价值观,并自觉集结成为统一的、具有相似价值取向的群体,当群体的价值观被确认为一致的时候,一切理所当然会被认定为既成事实,继如果说Truman的世界而巩固了媒体对人群的操控。

是被克里斯多夫操控的世界,那么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又怎能摆脱得了媒体控制与束缚!Truman的逃离,就是我们内心的冲动。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郭永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外语学院教师。

“镜像”阶(上接第140页)本身的存在进入另一个段。原有的框框也一度被打破,甚至被搞得面目全非,但到头来这些框框又恢复了原来的界限和边缘级本性。快速生长,迅速腐朽,无穷的消费欲望和不断被克隆出的产品,使现代人的生活几乎被一种商品的审美主义所笼罩,一个解构的时代已经到来。

这一演化的过程说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总存在着一种体制化和非体制化的矛盾运动的过程。浪漫主义的现代性,以想象、夸张、幻想、破坏,总想表现一种生命的本真的偶在性,个体生存的感性性,不受任何羁绊的自由性,表现生存状态的荒诞性,强调生命肉体的快感性。如果说早期现代主义艺术是一种精英文化的话,那么,后现代主义艺术就是一种日常生活的艺术;如果说现代主义艺术是标新立异的话,那么后现代主义艺术就是崇拜熟悉的俗套。波普艺术是其主要代表,它追求的是艳俗和世俗的奢华,要求的则是作品的流行与时尚,达到的审美境界是眩惑。波普艺术消解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将不同时空的东西组合在一个影像的世界中,最终导致了一个仿像文化的大发展,在这里自然的主题已经隐匿,代之的则是人造的符号。实体的物质已经消退,多的是电子媒介和机械复制物的急剧增长。我们每天穿梭在广告和报纸、摄影和杂志、电影和电视、荧屏和网络所组成的视觉世界中,我们不断地从电影、电视、杂志、广告、时装、化装中选择形象,它们代表了现实,并

形成了现实,成为经验的符号和自我的符号。鲍德里亚认为,当代媒体社会是一个模拟的符号世界,这就构成了一个仿像的世界。计算机、信息处理、媒自动控制以及按类象符码和模型而组成的体传播、

社会组织,已经取代了生产的地位,成为社会的组织原则。这是一个有模型、符码和控制论所支配的信息与符号的时代。传媒以“超真实”的画面切换,遮蔽了真实的不在场,镜头代替了任何批评的理论模式,符号仅指涉符号本身的真实性。传媒日日夜夜不停的狂轰滥炸,已使私人空间公共化和世界“类象化”。从此,由“反美学”便走向了“超美学”。鲍德里亚已经洞悉了后现代传媒在社会心理和个性心性的健全方面造成的威胁,并对这种文化工业制“完美的罪行”进行了清算,可谓是后现代理论造的

又重整启蒙现代性的精神,对过于沉溺于“浪漫的现代性”的棒喝。

(责任编辑:范晶晶)

作者简介:李

霞,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视觉

传达教研室主任,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参考文献:[1][2][3][4]

贡布里奇.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M].北京:京大学出版社,1982.鲍桑葵.美学史[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单世联.反抗现代性:从德国到中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2009.814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