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名人名言

古诗词与名人名言

春:

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2.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4.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6.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7.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8.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9.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0.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1.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夏:

1.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2.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3.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4.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赵师秀《有约》)

1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3.诗中春(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1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1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19.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1.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2.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11.晋·谢道蕴《咏雪联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2.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

3、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

4、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

5、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古诗中的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古诗中的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古诗中的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古诗中的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名人名言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雷锋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中国)陈独秀

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峻峰的人。 ——雨 果

 

第二篇:哲学部分名言古诗词试题

哲学部分:名言古诗词试题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1

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 C诗人的夸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2

(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2)(3)(4) B(3)(4) C(3) D(4)

6、“望梅止渴”说明了()

(1)望梅确实能解渴(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

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1)(2) B(1)(2)(3) C(2)

(3) D(2)(4)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3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4

(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

A(1)(2)(3)(4 )B(1)(2)(3)

D(2)(3)(4)

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

5 (1)(3)(4) C

“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

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 6

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

A(1)(2)(4) B(2)(3)(4) C(1)(2)(3) D

(1)(2)(3)(4)

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14、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

7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

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5、“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

A对墙坏必被盗未能预见 B不及时筑墙,造成其财产损失 C凭主观经验办事 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16、“智子疑邻”告诉我们()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8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17、“审时度势”是说()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

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18、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要取胜必须()

A改造和利用规律 B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 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D实行对外开放

9

19、“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0、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

(1)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2)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

(3)运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4)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

10

A(1)(2)(3)B(1)(3)(4)C(2)(3)(4)D(1)

(2)(4)

21、“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2、“杞人忧天”错在()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3、“人定胜天”思想()

11

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

24、“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

A承认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C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12

2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26、“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

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 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

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3

2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

(1)不正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

(2)正确的,因为在认识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

(3)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

(4)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

A(1)(4)B(1)(3)C(2)D(1)(3)(4)

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

14

D一切从实际出发

29、“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3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

15 5)

A(4)(5) B(3)(4)(5) C(1)(6) D(2)(3)

(4)

3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1)(2)(3) B(1)(2)(3)(4) C(1)(3)(4) D(2)(3)(4)

3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

(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自封

16

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

33、“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1)承认物质,否认运动(2)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4)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5)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6)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A(1)(3)(4)(6) B(1)(4)(6) C(3)(4)(6) D(1)(4)(5)

34、“刻舟求剑”之所以落空,是因为那个楚国人()

(1)否认了物质的存在(2)背离了物质的运动规律

17

(3)离开了物质空谈运动(4)静止地看问题

A(1)(3)B(2)(4)C(1)(4)D(2)(3)

35、“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

(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

A(1)(2)(3)B(2)(3)(4)C(1)(2)D(3)(4)

18

36、“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7、“舍足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19

38、“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量变和质变关系

39、“坐井观天”之所以作贬义用,是因为它()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割裂整体与局部关系

C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D陷入唯心主义

40、“万事如意”从哲学上看违背了()哲理

A世界的物质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特殊性 D运到的绝对性

41、“好事多磨”包含的哲理是()

20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4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

(1)客观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2)无论办什么事都要瞻前顾后,通盘考虑(3)要时时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4)考虑问题切忌思维的直线性、单一性

A (1)(2)(3) B (1)(2)(3)(4) C (1)

(2) D (2)(3)

43、“怨天尤人”错在()

21

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

44、“实事求是”体现了()

(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2

A(1)(3)B(2)(4)C(1)(2)(3)D(1)(2)(3)

(4)

45、“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

(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

A(1)(3)B(2)(4)C(1)(2)(3)D(1)(2)(3)

(4)

46、“新陈代谢”的哲学寓意是()

23

(1)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1)(2)(3)B(2)(3)(4)C(1)(2)(4)D(1)

(2)(3)(4)

47、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3)好事多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

A(1)(2)B(1)(2)(3)C(3)(4)D(2)(3)(4) 24

48、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1)守株待兔(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4)物极必反(5)墨守成规(6)吃一堑长一智(7)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8)失败为成功之母(9)断章取义(10)统筹兼顾

A(2)(3)(7)B(4)(5)(6)(8)C(1)(9)(10)D(3)(6)(9)

49、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

A(1)(2)(3)(4)B(5)(6)(7)(8)C(1)(5)

(9)D(2)(8)(10)

25

50、上题中的说法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观点的有()

A(1)(2)(3)B(4)(5)(6)(7)C(6)(7)(8)

(9)D(4)(6)(8)

51、“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26

52、“防微杜渐”的哲学寓意是()

(1)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2)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3)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 A(1)(3)B、(2)(3)C(1)(2)D(3)(4)

53、“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量变质变原理与静止孤立观点的对立

27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内外因关系原理与外因决定论的对立

54、“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错在()

(1)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2)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3)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4)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哲学原理

A(1)(2)(3)(4)B(1)(2)(3)C(1)(3)(4)D

(2)(3)(4)

5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哲学寓意是()

28

(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4)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5)事物内部特殊矛盾规定其特殊本质

A(1)(2)(3)(4)B(1)(2)(3)(5)C(1)(2)

(5)D(2)(3)(5)

5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因为()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D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29

5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四季循环,昼夜更替”的共同点是()

A都是一种因果联系 B都是事物的质变和发展

C都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D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据此回答:

58、该成语主要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

59、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指导意义有()

30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要正视而不能躲避矛盾(2)我们要懂得“福”与“祸”是对立的,因“福”得“祸”是绝对的,日常生活中要善待“祸”(3)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且都是积极的,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矛盾双方的转化(4)老翁因其儿子没被应征入伍,战死沙场而认为是“福”是不对的,因为他的观点违背了一分为二的观点,混淆了战争的性质界限

A(1)(4) B(2)(3) C(1)(2)(4) D(1)(3)(4)

60、下列看法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

A积劳成疾 B声东击西 C因材施教 D居安思危

31

61、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D满招损,谦受益

62、“过犹不及”在哲学上符合()的辩证关系

A内因和外因 B量变和质变 C认识和实践 D主观能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

6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

A包含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B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C揭示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D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性

32

6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认识论看是()

A实事求是的态度 B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态度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D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方法

65、“盲人摸象”的哲学寓意是()

(1)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2)要坚持全面观点,克服片面性

(3)要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占有感性材料必须全面完整

(4)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只从感知事物局部特征下结论是错误的

A(1)(2)(3)(4) B(1)(2)(3) C(1)(3)(4) D(2)(3)(4)

66、“生不逢时”包含的哲理是()

33

A人生价值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人生价值实现首先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D提高全面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67、“愚公移山”与“田忌赛马”这两个故事共同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D、构成事物的成分由于结构和排列秩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答案(成语哲理)

34

1----5、BDDCB 6---10、CBACC 11--15、CDADD 16---20、DCBDC 21--25、ACCDD 26-30、CBCAD31---35、CBBBD 36--40、ACABB 41---45、

DDAAD 61-65、

ABCDD 46--50BBCDD 66-67CB 、DBACD 51-5535 、BCBBB56----6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