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动乾坤—太极拳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拳术。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她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均要求形意相合,伸筋拔骨,因此,练习者在习练前和习练中要注意以下四点:应做好练习前的准备工作。如服装要宽大、有弹性。练功前要使自己的心理活动逐步由复杂趋于简单。练习中要做到眼随手走,神贯意注,心力兼到,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若在练习中神散意驰,心君妄动,形意不合,就会徒具外表形态而不能获得实效。要做好准备活动。如压腿、活动各关节等,使人体在生理上产生“预热”,以免在练习中由于过度牵拉而受伤,尤其是天气寒冷的情况下,肌肉黏滞性较高,准备活动就更为重要。 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练习中绝对不能因为追求某一标准动作而不顾身体承受能力。有些动作暂时达不到标准,可以先“意到”,在熟悉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再逐步达到标准动作的要求。

。 本文由 LXL提供, 转载请注明 。

 

第二篇:9.练习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练习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1. 太极拳训练方法

1) 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2) 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3) 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4) 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5) 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

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2. 练习太极拳的要领

1)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

2)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即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3)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4)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

5)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6) 打太极拳要求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从而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

7) 练习太极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同时,在练习时应多加观摩,相互学习交流;相信经过认真的练习和不断的努力,都可以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何为“含胸”?心以上为胸。含胸时,锁骨保持平稳微向下沉,两肩尖微向前向下蜷扣,胸腔微向内合,使胸部放松即为“含胸”。

何为“拔背”?正确的拔背姿势是意在解除肩膀肌肉的紧张。脊柱在脊肌的牵引下,节节松沉、直竖,又虚虚对准两肩膀中间,脊柱骨节似有鼓起之意,两肩要灵活,不可低头,谓之“拔背”。

怎样练好太极

一、对头部要求 头部要虚领顶劲,虚是空的,领是向上引的意思,顶是往上顶,劲就是有力量。总的含意是要求头颅正直,头上是虚的起来头正颈也就直了。颈直,站着显得很精神,不这样就提不起精神。如果两眼闭着,塌蒙眼也不行,讲究精气神,二目炯炯有神,要求做到头正颈直,经络顺了,气血也畅了,练起拳来感到很舒服。头表现出来要具体形象。所谓“正”,就是不低、不仰、不偏、不依,尽量做到这些要求。

1.眼睛。要有神,正前平视,应随出手的方向,随动作的要求转动而转动,跟动作协调起来,也可往上,也可向下。

2.咀,即口。似闭非闭,似开非开。一般说口呼鼻吸,实际生活不是这样。闭不是嘣着咀,也不是开着,要符合人的生理自然。要求舌头抵上颚时自然形成,不要硬顶。似闭非闭,活动能使口内生津,不至于口干舌燥。如果张着嘴练拳就上不来气了。

3.气,气是一门科学,现在气功很盛行,有专门研究气功的。一般称太极拳为自然气功,要求气沉丹田,呼吸自然,以我之静窥测对方动向,或你来我往。太极拳的气沉丹田“脐”下小腹部位,不论坐着、站着,气沉在丹田就会感到非常舒适。保持这个状态,气就沉到丹田了。这个“气”,分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先天之气指元气,后天之气就是呼吸。先

天之气要稳,后天之气宜顺,二者是结合的。一个沉到底下稳稳的,一个比较顺。先天之气是固有的、本能的,摸不着,看不到,而在日常生活中会感觉到,如果人没有气也就完了。

4.呼吸,练拳过程中呼吸怎样配合动作,要求自然配合,能配合多少配合多少,不要勉强。因为套路跟单势练法、散打不同,套路是按预先设想编排按顺序作的,散打就不一样了,有对立面,来自刹那之间,说来就来,不一定从上面来,还是下面来,也不一定是拳还是脚,或者其他部位,时间很快,很短。比如击掌,一般配合动作,不能吸气,不能呼气。套路系统要做到呼吸都配合,很不容易。套路不只是一开一合,它还有衔接的地方,有过渡,能配合多少就配合多少,保持呼吸自然,气沉丹田就行了。开始可能出现气短,慢慢适应了,呼吸就长了,有节奏了,有力了。

二、对上肢要求

练拳中的放松目的是把肩、肘、腕内在的连接起来,具体到手上要求:掌微伸,指微曲,指缝稍离,手型要美,不要硬棒棒的;肩要沉,肘要坠,腕要坐,指要伸,这样就能有机地连接起来,看着是给他一掌,不是光掌、光手,而是全身。如搂膝拗步,不是光两只手,而是全身,由脚而腿而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脚而腿而腰上下必须连贯。太极拳的“棚”是主要内容,武术本身来自于生活,如两人在一起,对方不太礼貌,给我一拳,我一抬

手,一转变挡住他,一转弯手一翻,就采住他了。不管上,不管下都可以,给肘也行,膀子抗他也行,讲究手采肘靠。平常练就是练太极十三势:掤、捋、挤、按、前进、后退、左顾、右盼、松劲,通俗讲就是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整个做的时候要的就是这个“劲”。一抬手一举足都有它的基本内容在里头,刚才的“掤”,如果没有那个意思就不好看了,所以得养成那个意识、比如唱戏、不管生、旦、净、未、丑,之所以能吸引观众,是因为表演得深刻带有感情,比较真实。我们练拳也有那个内容,看着就精神,如果没有那个内容,看着就不真实,就不太好。所以牛桂英、丁果仙她们能够、吸引人就是表演深刻真实。练太极拳也如此。

1.掌 前面讲过手型,主要是掌,对掌的要求,一般是侧面掌,掌宜微伸。

2.拳 对拳的要求,拇指放在四指外沿,虚虚扰住握实,不要死握,又僵又硬,拳面要平。

3.吊手 要求五指下垂,虚虚扰住就行了。

4.手腕 要坐腕,不能僵硬,手腕上下不能有劲的感觉,劲是贯输到全身的,肩、肘、腕、指都要连接到上肢,不能出现僵硬。

上肢放松必须通过沉肩坠时,坐腕舒指,放展它,松开它,越松越有劲,慢功夫,功夫就是时间,按照要领练,练到一定时间,自然就会有劲,劲的形成,只要按要领做,不

用练劲就有劲。 太极拳是富有哲理性拳种。它的臂要求伸直,直里带有曲。开与合都有辩证关系。开里有合,合里寓开。臂不能直挺挺的。

5.单鞭 单鞭的右臂要直,因手(吊手)是朝下的,根据人体的构造和拳法的要求,必须这么做,这样做是顺的。如果做成弯的就不合适了。

对上肢的要求,基本上通过“放松”,肘拽肩,手腕拽肘,要有自我感觉。在练拳时注意,不练则已,练就得找点东西,使精神上有所寄托,便于提高,今天找点,明天找点,练拳不是一朝一夕,每天练每天找,日久天长,慢慢就找着了。还能控制指挥它。

三、对躯干要求。

躯干就是身子,胸要含,背才能拔,能含胸才能拔背,能拔背才能力由脊发。它的位置正好在人体中部,腰动自会带动腹部蠕动各部功能,通过活动得到锻炼。所以,腰至关重要。含胸怎么“含”,开国大典,首长检阅部队:战士胸脯挺着很精神。这是检阅,作战不行,受限制。“含”区别于挺与弯腰,以自然为原则。本身就带有含,所以能含胸才能拔背,拔背对以腰为界线,由腰开始松腰松胯。这样一往上一往下形成对拉,突出腰的主宰作用,使躯干形成整体。区别于连根拔。以腰为主,命意源头在腰隙。腰为主宰,使

它能带动上下动。可以一动无不动,只要动就有意识地带动上下动。如云手,走时转身,左右两侧各45?,中间90?,都是腰带着走,右边左边一定要含胸拔背,以腰带,否则出不来劲。这个“劲”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僵劲、猛劲、很自然很舒服。希望做时弄清楚,含胸拔背,松腰劲胯,“放松”内劲就贯穿。意念就集中。

四、对下肢要求

下肢要撑住上肢、躯干整个力量、虚实与重心掌握好。

1.马步 拉开马步,两脚直前,实在八字步上,虚在丁字步上,虚实掌握好,就能掌握重心,注意膝关节与脚的方向要相符,否则就不合理。只要分出虚实找出重心就可以了。在变的过程中要求式式均匀,绵绵不断。每个势子要做清楚,中间不能停留。

2.弓步 弓步拉开后,它的虚腿的蹬,实腿的撑,在迈步时要按照规律走,重心向前移,脚板踩平,五指抓地(有抓意)而后膝盖往前挺,由虚腿变实腿,实腿蹬,虚腿撑。走时固然以腰为主,但必须有四肢的配合。如果只是腰四肢不配合也不行。一定要掌握“蹬撑弓接”整体协调。一下做不到,每天练,每天找,由点到面,上下相随就协调了。内在必须连接,跟写字差不多,写到一定时候和练拳一样。感到不好了,这是要求高了。这个高反复不断出现,说明真正提高了。太极拳是一个无止境的活动,练到老,没有一个觉得很完

满。

五、对步法要求

1.马步 在练中要求踩成马步、马步要求与肩同宽。

2.虚实步 习惯叫“丁八步”,斜的叫八字步,直的叫丁字步。但在作的过程中以至摆了定势后与虚实步又不太一样。成弓步的迈步要直着往前搁,中间要有个幅度,就是与肩同宽。怎么出去呢?迈步要直着往前放,后蹬前撑就稳了。还要左右支撑,如果步子迈得太小了。挤在一块儿,就不稳,它没有左右支撑。必须前后蹬撑,左右支撑。在练的过程中虚的这边胯要松垂,这边松垂和那边一样,就直接出去了,在松的时候,两边一块松,保持它们中间的幅度,弓腿出去,就比较顺了,前后顺了,左右也顺了,左右也支撑了,就是前撑后蹬,左右支撑。

而虚实步,它是以后坐腿在八字步上,跟前面那个成弓步的不一样,那个腿弓出去,这个不弓,这主要重心坐在八字步上的这只脚,要保持与肩同宽,以八字步为主,要求一条中心线,左右两侧分。左脚在左边,右脚在右边,相互之间不能越过,中间不要幅度。如白鹤晾翅、手挥琵琶,脚掌着地,脚跟着地,都是这样,不要拉开。在整个过程中要求一气呵成。初练时,如预备式,做起势,它的步幅的大小决定下肢力量的强与弱。屈腿蹲了,第一步走,劲有多大。低了。步子就大了;高了,步子就小了。所以,第一步就决定

了姿势的高低。往后所有的势子都应以此为准。它的步幅大小,决定下脚力量的强与弱。要一气呵气,练下来一趟,练三趟,练几趟,都可以,均应在一个水平线上进行运动。 单鞭下不去,舒腿坐到什么程度。比如,右手勾吊手,左臂翻向里,掌心朝成成掤式,上身不动,提左腿向正东伸出,置右脚左侧。当左脚着地后,左腿同时向前弓出,成弓步,左腿弓,右腿撑,身子尽量下坐就行了。如果没坐下去,还很高,是步子迈得不大。步大不能太大,否则重心前移时,不能稳稳提起来,会出现起伏。

定势,即标准式。如搬拦捶,通过转换重心移动,两臂环起,提腿迈步,重心移动,坐好腿以后拉开,每个动作都应该清清楚楚地做出来,摆够数,不能不够数就往下边走。再如转身撇身捶,转身握拳,坐回来,撇拳,清楚了再往下走。做到似停非停,把定势做出来。非常好看,自己也感到很舒服。在动作中包括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所谓内外相合,就是肢体动作和思想意识两者相结合。再比如斜飞式,不管那个动作往哪里走,意识得跟着走。不能手往右边,眼睛,意识却往左边看,往右边想,这不行。必须手往上走,就往上看;肢体往下走,就往下看。使之内外相合。

初学练拳不能要求这么高,这么难。先练轮廓。即粗粗地练。一般分粗练、细练、精练三个阶段。开始能粗粗比画下来,知道基本要点,动作做不好,但心里知道,慢慢就能

结合起来了,也就细了。最后是精,精要求高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一定要把要领弄清楚,只有要把要领弄清楚,才能为练好杨氏太极拳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篇是杨式太极拳掌门对初学太极的几点要求 相关文章:练习太极拳的作用

练太极拳怎样做到周身放松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xx年11月22日 点击数: 【字体:小 大】 【收藏本页】

歌谣曰:“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它充分说明,放松是演练太极拳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演练太极拳的必然所向和最高要求,这是太极拳难练的一点,也是衡量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功底如何的重要方面。但从当前情况看,不少演练者对此还认识不清,做得不够,有的动作拘谨,面红耳赤;有的周身紧张,架子绷得生硬;也有的只知练拳,还不懂什么叫放松、为什么要放松等。因此,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对练好太极拳是十分必要的。现就个人体会谈点看法,诚请拳友指正。

一、放松的含义和作用

放松,就是演练时心情轻松愉快,无任何紧张情绪或压力;肢体的各个关节、器官及肌肉、韧带等松弛、舒展。

特别要十分注意松肩、松腰、松胯、松腿部,尽量以骨酪的自然支撑力把人立起来,一点僵劲都不要。动作轻灵柔和,从容自如,含蓄匀称,顺遂流畅;不急不缓,不散不滞,但不能软弱无力或随随便便。放松是太极拳独特的练功手段和方法,目的是去僵求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放松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点:

1.有助于消除疲劳,特别是大脑可以得到净化和调整,思维清晰。同时,四肢百骸普遍受到良性功能刺激,各系统器官功能协调、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平衡,大大增强免疫力。

2.有利于气血经络畅通,达到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气滞血糖等副作用。

3.有利于动作转换的轻灵、协调,否则,就显得僵硬、笨拙。

4.便于内气下沉,上虚下实。既有利于身体稳固,又有利于发力扎实,因此,也可以说,不会放松,发力就不会有力。

5.有利于追求柔软,积柔成刚。只有松柔,才可生刚;没有松柔,就没有刚劲。同时,也可把练拳的过程作为品味太极拳深刻内涵的过程,加深对拳理拳法的理解。

二、怎样才能做到全身放松

第一.要思想人静。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

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

(“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既达不到养生

目的,也不利于技击。因此,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

从预备式开始,就要屏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

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演

练。

第二.要用意识引导行动,这是太极拳的运行法则。

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意是一

身的统纲。前辈讲:“没有意,只有形,就是体操。”因

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

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

带才可得到彻底放松和舒展。

第三,要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和。一切

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动

静相兼,虚实结合,曲直互用,蓄发互孕,刚柔相济。每

个动作都应在规律的架构内活动,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

超越其界限。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能随心所欲或

反序乱序,务使动作平常自然,轻松愉快,圆润和谐。 第四,要动作轻灵。“听之至细,动之至微”。轻起

轻落,慢起慢落,点起点落。真正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劲

如抽丝。身体不能“硬邦邦的”。落脚不“扑腾扑腾”的

响。

第五,要“慢中求功”,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一个重要区别。演练时一定要以缓慢的速度进行,不急不躁,没有对快速、猛烈的追求,不仅不以"速度取胜",而且还应"以慢制快",只有这样,才容易便身心放松,没有紧张的心理和情绪;才能不用僵力、拙劲、犟劲,使肢体像春风杨柳一样,绵绵不断地向前行进。

第六,要适量运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实效,不要负重锻炼。如果运动过量,身体不仅不会感到轻松,反而容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把握好运动量。初学者要由简而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老年人和体质较差的对高难度动作不要强求,不要与年轻人攀比,这样,才能有益于身心,延年益寿。

初学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1. 速度要均匀

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好。熟练以后,不论速度稍快或稍慢, 都要从头到尾保持均匀。打一套“简化太极拳”,正常的速度是4~6分钟,有的人慢练,可长达8~9分钟,但也

不可太慢。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极拳”为8~10分钟, “八十八式太极拳"需要20分钟左右.

2.架势不可忽高忽低 初学时架势可以高一点,也可低一点,但在“起势”时就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除“下势”以外)。体弱者最好采用高一点的架势练习,随着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中型架势或低一些的架势。

3.要适当掌握运动量

太极拳运动虽然不如体操运动和其他长拳运动剧烈,但是由于它要求在上下肢呈一定的弯曲情况下做慢动作,加之要求全身内外上下高度集中统一,所以,还是有一定运动量的。特别是下肢的运动量比较大。因为打这种拳,一方面要求两腿分清虚实,体重经常由一条腿来负担,而这条腿又是在膝关节弯曲情况下来支撑体重的;另一方面,由一个姿势转到另一个姿势、重心由一腿过渡到另一腿上时要求缓慢,用的时间较长,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负荷量。所以,初学的人练完一两趟“简化太极拳”,往往会感到两腿酸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坚持练下去,这种腿部酸痛现象,就会消失。

每次锻炼的时间长短、趟数多少、运动量大小,应根据工作和学习情况及自己的体质而定。一般健康无病的人,运动量可以略大一些,可以连续打一趟或两趟。老年人和

体弱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调节运动量,可以单练一组或几组;’也可以专练一两个式子如“揽雀尾”、“云手"、“起势”等;也可以架势稍高一些,如“弓步”的前腿应垂直,膝盖与脚尖在一条垂直线上,送时,膝关节弯曲度可略小一些。患有腰间伤病的人,每次的运动量不宜太大,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量,必要时应征求医生的意见。总之,在初练太极拳时,运动量的掌握务要因人制宜,因病制宜,不应贪多求快,急于求成。

4.要持之以恒

练太极拳和从事其他体育锻炼一样,贵在坚持。不仅开始时要积极参加练习,而且一定要坚持继续练下去。根据自己生产、工作或学习的时间情况,最好每天在业余时间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或是认为已经练会了,或者感到病情有所好转,就不再继续坚持练习。那样,不仅不能逐步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不能做到精益求精,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更好地收到坚持练太极拳增强体质和治病防病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每天在班前、班后或工间操、课间操时间,在本单位的院落、空地都可以练习。.有条件的最好能在清晨或晚间,就近到公园、树林、广场、河边、草地等空气清新和环境安静的地方练习。如果这些地方设有太极拳辅导站,参加集体学习,收效会更好一些。

此外,初学的人如果没有专人指导,可几个人在一起,采用互教互学的办法来解决。例如,先由一人按照图解上的动作说明来指导其他人学练,然后依次轮换。要仔细地研究前而所说的锻炼方法,正确掌握要领。这比一个人自己看图解学拳,要快一些,好一些。

初学者注意问

很多人只知道习练太极拳的好处,而对因习练不当所造成的身体伤害知之甚少。现就来谈谈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初期

很多人练习太极拳初期会感到膝盖疼痛,或者到五六十岁时出现膝盖有积水或骨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学会如何正确行走太极步以及弓步、坐步、马步。很多人刚开始以为练习时架子越矮越好,为了显示自己功夫练的到位、身体素质好,憋着气也要尽量打低架,这是错误的。练习太极步、弓步、坐步和马步时,一定要由高架练起,以自己最舒适的高度为基准,重心的转移始终在两脚的前后;同时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膝尖对脚尖,膝尖不超过脚尖,小腿与地面呈九十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练习者整个身形与地面构成一个三角形,众所周知所有的多边形中只有三角形最稳固,。这时候才能让练习者下盘稳定,脚下生根。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随着功夫的加深,架子也会越来越

低,这才是真功夫。

二、一段时间后

练习一段时期后,有些人会出现驼背,腰间盘突出、臀部变大等症状。这是因为在打拳时没有做到含胸拔背、松腰落胯。含胸拔背是指头顶悬下巴微收,命门微突,会阴收紧,臀部内敛,胸部自然微含而不刻意含胸,从而将颈椎到尾椎拔直,让日常生活中一直处于生理弯曲的脊柱得到休息,也相当于自然牵引。一旦做到这一点,有驼背现象的可以得到改善,腰肌变得松弛下来,这对腰肌劳损及腰间盘突出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落胯还可以增加双腿及腰部之间的灵活度。

三、低架

很多特别是强行打低架的和追求动作缓慢但不会进行调息的人中,会出现一打拳就胸口疼、憋气的现象,整套拳打下来很累。其实每个人的肺活量不同、体质各异;打拳时速度、架子高低应也因人而宜,不要勉强、不要刻意去想呼吸,顺其自然,慢慢地自然就会调息了。强行追求只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生机率。打拳时应放松心情抱以平常心来打,这是享受而不是争强好胜或竭力表演,这样才不会感到累,同时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对神经衰弱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四、松弛

打拳时切不可全身僵硬、肌肉紧张、憋气,要做到松而不懈,否则很容易得高血压、心脏病。肌肉松弛而全身的神经高度灵敏

便是松而不懈。此时全身气血相通,肌肉松弛与神经高度灵敏这对矛盾得到统一,配合呼吸,气血能最大限度地在体内畅通无阻地达到毛细血管,充分加快微循环的速度。而全身僵硬、肌肉紧张会使神经灵敏度大大降低,让肌肉把血管紧紧的包围,不利于血管壁松弛拉伸,妨碍了血管弹性的恢复。也不利于血液把血管壁上的垃圾冲洗干净。

五、推手

要想真正把太极拳打好,不但要学好套路还要学习推手。套路的习练能使我们锻炼到平时很少锻炼的地方,而推手则能很好的诠释各个动作的原理,加深我们对太极拳的理解,同时纠正在练习太极拳中所出现的各种错误,促使我们尽快掌握含胸拔背,松腰落胯,做到松而不懈、气沉丹田。打个比喻,学习套路动作如同小学生学写正楷,而推手则如狂草、行书,只有正楷写好才能再习狂草、行书,只有习了狂草、行书才能把每个字写的如行云流水般圆润,柔中带刚。同样,只有在学习了套路的基础上练习了推手,才能使套路动作更加柔和圆滑、柔中带刚,让习炼者少走弯路。由此可见套路与推手是太极拳的两条腿是缺一不可的。很多朋友只重视套路动作而不重视推手这也是错误的。 只有各位朋友在练习中能注意到以上几个方面,才能真正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很多内涵是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有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不但要拜“明”师,而且还要勤学苦练,

把功夫练上身,才能悟出更多的道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