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影视作品鉴赏期末论文--《三傻大闹宝莱坞》鉴赏

《三傻大闹宝莱坞》鉴赏

机械105 XXX 1003010531

摘要:《三傻大闹宝莱坞》(以下简称《三傻》)是一部情节生动,内容丰富、有趣却又不失内涵的影片。电影以倒叙的手法展开,讲述了以Rancho为中心的三人组在大学四年中经历的事情。兰彻活泼、充满创新的想法,对现实呆板教条填鸭式的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他用自己的成功,证实了追求梦想的人必定会有成就,机械学习、随波逐流的人,只会给自己的人生带上枷锁。

关键词:《三傻》喜剧青春梦想

引言:《三傻》传入国内时,我便在网上看过一次,那时还是大一新生,当时也是大受感染的,印象至今任然很深刻。在学习了影视鉴赏理论课后,为结合理论又重新从头至尾观看了一遍,感触更多了,下文是结合鉴赏理论对《三傻》进行的一些分析及自己的感想。

正文:

一、 文本赏析

1、 主旨:《三傻》是一部励志悲喜剧,抨击了填鸭式教育和等级式教育对学生的摧残,批判了家长对孩子的独权教育,唾弃了哪些追名逐利者,同时弘扬了友谊,讴歌了现代爱情,又始终鼓励着血液里流淌着热情、冲动、迷惑、恐惧的优秀青年们大胆的追随心底最真实的梦想,勇敢的去追逐,终将一切顺利,功成名就!

2、 题材:《三傻》是一部由拉库马·希拉尼导演的印度喜剧电影,主要讲述了印度一所传统名校,在这里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其中一位学生是个非常出众与众不同的学生,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征服了印度科学界。

3、人物:Rancho(兰彻 真名叫法撒克·旺度)。是印度一个富人家的个小佣人,从小爱读书,这个富人约定让小佣人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兰彻”去读书,富人出钱,条件是冒名顶替拿到毕业证书后,小佣人就得消失。兰彻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做了个简易的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与众不同的他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像完成任务般学习,虽然老师、院长不喜欢他,但他的成绩始终排第一。毕业典礼之后兰彻按照最初约定消失并且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所学校当老师,用自己的理念去教导学生。

Raju是兰彻的兄弟之一。想当工程师,但是没自信,迷信神佛。家里很穷,父亲原来是邮局副局长,现瘫痪在家,母亲经常抱怨,还有个姐姐无法负担一辆车的陪嫁而变成剩女。后来经历一次自杀,摔断了16根肋骨和两条腿,从此开始思考人生。终在毕业前面试成功,致使院长刮掉胡子。后来成为一名大工程师。

Farhan也是三人帮之一,从小理想做一名摄影师,但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一直是兰彻的忠实死党。为了拉朱一起和兰彻去院长办公室偷卷子。最终放弃面试的机会和父亲表明自己的理想,得到父亲认可成为著名动物摄影师,最后还和拉朱为兰彻抢走新娘

4、情节、结构和节奏:比起通常的好莱坞喜剧片,《三个傻瓜》几乎长出一倍,小包袱小笑料层出不穷,种种小片段事无巨细,但却并不考验观众的耐心。我觉得这跟情节安排的前后呼应及影片整体所维系的“严肃的调侃”基调分不开关系。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在介绍Raju的家庭环境时,画外音一边自嘲地说“就像五十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狭小昏暗的房间,瘫痪的父亲,咳嗽的母亲,尚未成婚的姐姐”,一边自动将画面饱和度调低,故意弄成黑白老电影的粗糙颗粒质感。以后只要一演到Raju的家,电影就自动彩色转黑白。而不管是“一切都好”,还是“病毒电力转换器”,只要前面有所铺垫,后面的桥段就必然用到,包括Rancho所臆想的“骑摩托新娘”,工整得近乎精致。

二、 影像解读

1、构图:电影的构图非常讲究,应该归属绘画派。在任何地方按暂停都是

很美的一幅画,而且红色元素的使用贯穿本片,代表三人友情的红色宿舍大门和浴室门。学生宿舍放眼望去全是代表希望和活力的红色大门,而到了教室和Dr.Viru办公室的屋门却是死气沉沉的黑灰色调。代表Rancho和Pia爱情的红色摩托车,则是他们爱情的开始和升华的见证,还有什么颜色比红色更能表达爱情的呢 ?还有三人在寻找Rancho的整个旅途中驾驶的那辆红色汽车,不管是航拍还是吊臂,永远是画面中最扎眼的那一抹红色,不像是寻找失散的朋友,而更像是心灵朝圣之旅。

2、照明:该影片大多采用自然用光,自然的阳光或是仅仅借用路灯光,都

极为真切的表现出了影片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即使是在他们两人去为了Raju偷试卷时采用的戏剧用光也是极为柔和的,似乎表现出了他们这种行为是正义之举。

3、 色彩:影片一开始出现的是一群黄色的建筑群,同时有些橙色搭配,以

及黑色的道路,这样的搭配有种热情的感觉,同时显得随和而黄色搭上蓝色的的天空,减轻了其本身的那种高傲的感觉,更显平和一些。其中间的剧情各种色彩主要以红色为主,这也许正是为了表现印度人极为热情的性格吧,结尾时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天空极为蓝,而那一大片的白云飘忽的也极为快速,这似乎反映出了他们分散十年之久的见面之急切。

4、声音:影片《三傻》刚开头不久,法汉坐在红色的兰博基尼车里,头朝

外,好像在期待和思考什么,紧接着法汉的一小段主观旁白就将观众从影片的现实带到了回忆当中。剧中人物的声音都极为符合印度人的习性,总是表现出一副很吃惊的样子,其声音便总是让人感觉他们很惊讶。“三傻”的说话声都各有特色,Rancho的声音总是充满了活力,Raju则显得很是压抑,Farhan的声音则充满了忧郁像个诗人。

音乐不仅是“心灵的直接现实”,而且也是提升电影感染力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变幻莫测的音乐有时候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影片《三傻》中就积极地运用了这点。片子中有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场景音乐,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拉朱和法汉、查图尔会面之前,沿途就响起了幽默诙谐的场景音乐,它不但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他们当时急切和兴奋地心情而且也告诉观众时间对他们很紧迫。除此之外,作为印度的经典影片,一般必不可少的是奇幻瑰丽的歌舞场面,而与此相对的就是一些动人心魄的插曲。因为这些插曲的风格各不相同,配合特定的场景后,所以带给观众寓意也就截然不同了。当琵亚和兰彻产生了淡淡的爱情时,一段浓情且节奏欢快的插曲开始响起了,如果观众仔细聆听其中的插曲就不难发现这其实就是他们当时内心情感表达,两个人不需要说话,观众就直接可以从音乐和词中领悟到导演所要传达的意思。另外,当拉朱跳楼后生命垂危时,这时候也响起一段插曲,而这段插曲恰好的表现了拉朱的朋友和亲人对他的担心,也许在这种情况下用这段插曲更能传达他们的感情,更能渲染画面的气氛,同时也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其实影片片头,两兄弟开车去找兰彻的主题歌《他像风一样》也是别具一格的。伴着主题歌的优美旋律我们可以发现它与影片的主题相辅相成,基本上概括了全篇的基调和内容。从表面上看它是为了颂扬兰彻勇敢地追求卓越和自由的心态,但实质上却主观的反映了印度现代填鸭式的教育给学生带来的精神压力。还有《AalIzz Well》,《Give Me Some Sunshine》等插曲都是运用的恰到好处,极富感染力。

三、整体关照

1、风格:《三傻》风格是诙谐幽默印度风,影片开始奠定十足喜剧基础,两

大男主法汉、拉朱的出场笑点十足,也埋下十足伏笔。他们十万火急,是为什么?这也是本片开始抖出的最大包袱,而这个包袱直到电影情节走过三分之一,你仍质疑是怎样的人,会让法汉不惜破坏航班、拉朱匆忙忘记穿上裤子,为了一个消失十年的人激动万分。于是,男一号兰彻的出场亮相变得万众期待,噱头十足,伏笔买的深而宽广,为影片行云流水般的推进设定十足的吸引力。男一号兰彻的亮相非常平淡,他以弱者

的姿态出现,像一个闯入者沉默着,让你以为他的走近会是喜剧风格的扭转。一片静默之中,你会以为这又是一出在欺凌中成长壮大的励志剧,但从他的第一次自救,你会发现,他的姗姗来迟却有一种平地惊雷的预兆。关于兰彻的种种,影片插曲《BehtiHawa Sa ThaWoh》,诠释的非常到位:“他如风一般自由,似风筝翱翔天际,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我们为脚下的路途牵引,他却在独辟自己的蹊径,路途艰难却毫无忧烦。我们为明日愁颜,他只顾畅享当今,让每一刻壮美不凡。他来自何处,触动你我心弦却又消失不见,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烈日之下,他如同一片林荫;大漠之中,他便似一片绿洲;对受伤的心,他是良药一剂;恐惧着,我们都泥足于井底;无畏着,他畅游于海天之际,毫不迟疑地迎接潮汐。他如一片浮云独自飘逸,却是我们最好的知己,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寻觅。”兰彻的个性,三人的友情,故事的暗线,俱在歌词中。倘若关注印度电影,便可知道印度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歌舞。虽然载歌载舞的形式过于千篇一律,但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阿育王》之后,印度影片中即景发挥的歌舞开始分外讨喜,让影片节奏的紧凑感得到舒缓,更让印度歌舞的魅力深入人心。而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影片的核心主题更在歌舞表演中展露无疑——Aalizz well(一切都会好的)。那段喜感十足的歌舞,让影片充满张力,也充分挑战演员的表演功力,歌舞俱佳,更要表演到位,这不是每一位演员都敢迎接的挑战,却是每个印度演员必备的功力。

2、 类型:《三傻》无疑是一部喜剧片,但期间也有不少悲剧,可谓悲喜交加。

同时《三傻》也是一部很有深度与教育意义的影片,它所包含在内的教育问题、制度问题、理想与梦想等道理相互连接,还包括友情与爱情,亲情三方面的描述。此外它又有励志元素,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永不放弃,乐观的精神。不但有那些喜剧情与歌舞,还有使人奋发的励志。该片讲的是兰彻对梦想的敢于追求,敢于奋进的精神。

结语:《三傻》是一部主旨明确而寓意深刻,题材合理而有深度感,人物性格鲜

明而极具生命力,故事情节、结构和节奏明快而紧凑的青春励志喜剧片。 它在构图、照明、色彩和声音上极力采用自然资源并配以适当的人为因素,从而

绘声绘色的演绎出了剧情的发展及高潮。同时喜剧的风格和类型也把印度人的那种与生俱来的热情和激情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资料:

1、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

2、李丽芳张永刚影视艺术鉴赏(人文素质系列教材)云南大学出版社20xx年

07月

 

第二篇:中外美术鉴赏期末论文

中国画之写意研究

中国画表现物象、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中国画家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在提炼、概括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和类型性;通过形象的“意似”和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在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时,注重含蓄;强调的是寄寓性、曲折性和抒情。那么,中国绘画

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写意性”。

一、传统中国画“写意”具有丰富的内含。

1、中国画中的墨线是与书法艺术紧密相关的。“六法”中“骨法用笔”就是传统中国画用线的总体要求。“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有着丰富内涵的笔法之线条——“气韵生动”更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并构成独具个性的画风特点。“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以及后人总结出人物画十八线描的意义,远不是技法语言所能涵盖的,更与古典西画中“面”的“缩扁”式的线有本质的区别。 2、传统中国画将文学、哲学、书法、篆刻融为一体,强调趣味性、象征意义和人格的理想化。西方绘画自印象派出现以后,由于艺术观念的转变,绘画主体情感意识的觉醒,也相继涌现出不少写意性作品。如果我们从作用于主客体关系的情感表现的程度上,来把握写

实和写意的界线,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等大师的有些似乎可以纳入写意之列。但是,它们与传统中国画的写意是截然不同的。从表层看,就用线而言,在可以称之为写意的西画中,不仅看不到“如屋漏痕”、“如折钗股”的痕迹,而且也找不到极色的黑墨线。从内层看,印象派之后西画的演变,就绘画形态讲,仍然是属于较为单纯的视觉形式的转变,而传统中国画(尤其文人画),则将文学、哲学、书法、篆刻融为一体,强调趣味性、象征意义和人格的理想化,其“写意”具有丰富的综合意义,无视这种区别,就难以把握传统中国“骨法用笔”的审美价值,自然也就更难以认清中国画写意性的基本形态。

二、中国画写意性的基本形态 1、中国的先圣们将人的自身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一个“道”字,宗炳的《画山水序》中就屡次提到“道”,“圣人含道瑛物”,“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等等。“道”是古人哲学中的最基本概念,即今之“真理”、“原理”。指的是天地万物的总规律、总法则。人与客观的自然世界应是相互交融的“天人和一”的整体,自然物无需依赖外在任何条件(包括光)的支撑,无需对此进行任何思辩,这种“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的认识观,在绘画上则反映出飘忽不定对光的漠视,同时,对物的本质和人的心态关系活动的重视。因此,没有光影只有物象轮廓结构并与心灵感受相契合的线,便成为传统中国画写意形态最为重要的表现样式。传统中国画的线条不仅是画家用以抽取、概括自然物象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而且还相对独立于客观物象,具有表现画家主观情感的审美价值。它既符合人的视象在二维空间的真实合

理性,又摆脱了像西方写实主义去被动地放映物象在三维空间的真实幻觉的束缚。因此,墨所勾画出的线条就具备了似与不似的双重特性,而成为传统中国画写意的基本形态。

2、通过笔墨呈现的黑白系列,构成中国画写意性的另一基本形态。如果说黑墨线构筑了传统中国画写意形态的基本框架,那么黑与白相互关系的表达(不仅是线,还包括点、面以及“随类赋彩”、渲染气氛、表达意境、不碍墨色的中国画颜色)。则使传统中国画更趋完美。这是构成中国画写意性的基本形态的与笔法相关的另一个层面,即笔墨。中国画博大精深、玄妙莫测的“气韵”、“意境”的美学特色,正是通过笔墨呈现的黑、白两者之间的关系来体现的。这作为传统中国画写意性形态的又一大特点,既黑白系列,是西方色彩体系的绘画,即便是那些充满了主观情感的游离在具象与抽象边缘的画作,也不可与之相提并论,而传统为写意之作的。

三、中国画的写意特性为“笔墨当随时代”。即中国画的写意性要注重现代意识。

清代画家石涛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首先是所谓“笔墨”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画正是因为有中国之“笔墨”,所以才形成了中国画艺术的特色;其次,所谓“随时代”,是对中国画发展问题提出的原则与标准,即传统的“笔墨”不能失去时代的气息与风貌,否则将会使中国画的发展失去新意,乃至停滞;再次,笔墨是物质、也是工具。笔墨要通过画家的艺术思维,才能够使其产生中国画独有的艺术性与神秘性,从而使中国画作品出现应有的艺术魅力。

中国画“随时代”不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脱离了这个主流中国画就会失去她的艺术生命与艺术价值。以中国画的发展进程来认识,每个时代所产生的艺术作品都附着了时代的气息与时代的特色,千百年来,中国古代画家在对待“笔墨”发展问题以及“随时代”问题时,从未脱离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以及自身的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的深刻理解,因而创作出了具有代表一个时代的传世佳作。如:唐代的《韩熙载夜宴图》即表现出了唐代流行的线描技法,同时又体现出了时代的背景与生活气息。

“笔墨当随时代”,在其“笔墨”的运用与变化中,也都要与所表现出的时代气息与风貌相符合。这样才能够从理论到实践都达到“随时代”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出现多元发展的新趋向,尤以现代水墨画的探索较为突出,它跃向了一个全新的表现层面和思维空间。现代水墨画强化了形与神的抽象关系,并以“神似”作为现代水墨意象造型的基础。现代水墨画强调构成意识和笔墨的抽象性,强化了艺术的视觉冲击力。

中国写意画要有突破,离不开融入现代意识。现代意识应包含以下三个层面:一是新探索所产生的新形式美感;二是由新的形式美感所呈现出的新的现代气息;三是画家通过客观实现生活的深刻体验,用其审美观念和艺术思辩去体现与时代相适应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

综观写意画的发展历程表明,现代写意画的成功,一是要树立具有美学高度的历史意义的绘画语言风格样式的新构架;二是要运用新

的形式技巧在题开拓和意境的营造上做到别开生面,动人心魄;三是表现体裁和内涵要充分显示出时代、环境特征和人文特色。艺术不能只有延续,而必须在借鉴和融通中生存、发展、变革,只有最先进的、最现代的知识和中华民族艺术传统相结合,只有最鲜明的艺术形式与风格与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华人文特色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现代意识、历史意义和价值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