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青春之歌——《小时代》读后感

不朽青春之歌

——读《小时代》有感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是郭敬明在《暖城》中引用过的蒋捷的诗句,用来描述我看完他另一部作品《小时代》之后的感触也很恰当。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诗时,心里被深深地震撼并刺痛了,是在经历了怎样的人世沧桑之后,才会发出这般怅然无奈的感慨。然而诗人仿佛只是云淡风轻地低吟出来,没有顽强不疲的抗争,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似乎也没有对前尘往事的恋恋不舍,只是随手拈一朵花般轻轻地、淡淡地,感慨一句,而已。

当时光倒转,在樱桃红了、芭蕉绿了之前,你会看到四个正值妙龄的女生,窝在一个大学宿舍里吵吵闹闹、欢乐无比。有情感细腻、常常没有自信的“爱哭鬼”林萧,有高高在上、贵气冷艳的“女王”顾里,有山谷幽兰一般的艺术系“女神”南湘,还有神经大条、咋咋呼呼的“开心果 ”唐宛如。她们四个家世背景、性格爱好各不相同,是某种东西冥冥中把她们聚到了一起,让她们在自己生命的锦缎上,裁剪下最美好的一段岁月,然后亲手缝进对方生命里,我们称之为“友情”。

小四(郭敬明的昵称)在他的书中写过:有些情绪,只能发生在我们最透明的少年时代。那时头顶的蓝天永远是一张寂寞的脸,浮云将一些渲染上悲伤的釉质,在天空里发着光。

我有些惊讶于他那些没由来的铺天盖地的忧伤。那些情绪像雾一样缥缈,又缓缓弥散,在明媚的阳光下也久久挥之不去,反倒折射出美丽的彩虹,映衬着人间的离合悲欢。当然,这样的感触是产生在我终于合上书页之后。

纵观小时代三部曲,第一步《折纸时代》基调还是比较欢乐的,虽然小四不时会按他的一贯作风流露出忧郁,但大体上不会影响把这一部归为暖色系的作品。

从初中起就没怎么上过文化课的体育生唐宛如会把顾里最爱的财经杂志《当月时经》看成色情小说《当时月经》。

得了胃癌的畅销作家崇光一直活着自己绝望的世界里,但他为了爱愿意接受风险极高的手术,他说:“我想在爱里继续活下去,活得比爱还要久,活成爱的本身。”

在林萧把事情搞砸手足无措的时候,她的上司宫洺,那个淡漠如一张白纸、高傲似欧洲贵族的机器一样没有情感的男人,可以不疾不徐地拿出“B计划”力挽狂澜。

在南湘参加服装设计比赛出现意外时,四个姐妹豁出去脱下高跟鞋,抱着参赛服装在堵车的高架桥上赤脚奔跑,尽管那时正在下雪??

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中剧情陡转直下,爆发出了许多误会、矛盾和争斗。但她们依然活的很有血性,从未抛下早已刻入生命的友谊。《小时代》的主旨绝不是悲天悯人或愤世嫉俗,它反映了当下上海甚至中国的年轻人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也许小说中的故事从未在你我身上发生过,但你怎么能否定这就是别人的亲身经历呢?也许你会批判书中充斥着各种奢侈品,满是低俗的欲望,也许你会像膜拜神那样仰视高傲的顾里、尊贵的宫洺,认为他们含着金钥匙出生,理所当然高高在上接受万众瞩目,或者羡慕他们拿着40万透支额度的信用卡在顶级消费场所享受被一群人争着伺候的满足感,那么,你也不应该忘记书中这句经典台词:“我们永远都在崇拜着那些闪闪发亮的人,我们永远觉得他们像是神祇一样的存在,他们用强大而无可抗拒的魅力和力量征服着世界。但是我们永远不

知道,他们用了什么样的代价,去换来了闪亮的人生。”

客观公正的说,这部小说是传递了正能量的。有人看到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反目成仇,就不应该忘记四姐妹携手共抗风雨;有人被各种天价奢侈品迷得眼花缭乱,就不应该忽视成功背后的辛酸奋斗;有人感叹韶光易逝、年华一去不还,就不应该挥霍青春或作无谓的伤春悲秋状。

《小时代》告诉我们:“没有人能够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活在当下,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都要在大大的时代里,小小地努力着。

 

第二篇:读《青春之歌有感》

读《青春之歌》有感

勇士啊,你没有死,你那嘹亮动人的呐喊,依旧回荡在曾被蹂躏的国土上。

——题记

我想要想象,那个一腔热血满脸悲愤的你。

那是远离家乡万里征战的我啊,中华民族的儿子,怎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任人践踏。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多少人的无奈,多少人至死不瞑的双目,多少来自亲人的牵挂和眼泪啊。

死亡,呻吟,疼痛,冲锋,子弹从耳旁飞过的声音,一切的一切,常常让我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我的年迈的母亲还好吗?我的妻子和我还不会走路的孩子还平安吗?不,他们不好。他们饥饿,逃亡,担惊受怕。

除了这些在战场上厮杀的勇士,我知道,站在民族耻辱背后反抗的,还有千千万万的青年学子。

有这样一群人。幸好,有这样一群人,面对敌人的枪支,他们总是站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面对敌人的酷刑,他们宁愿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也绝不像反动统治地低头;面对蒙在鼓里的中国百姓,他们废寝忘食的进行思想工作,壮大革命队伍。幸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勇敢的站了起来,承担起了拯救国家的重任。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以此大学生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崛起和分化。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

林道静,一个弱小女子,弱小到放到只有她一个人的广场上,你也无法去想象她有什么特别之处。恰恰相反,林道静,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希望,蕴含着力量,年轻的声音唱响的是一曲铿锵嘹亮的青春之歌,冲破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怀着坚强不屈的灵魂迎接初升的太阳。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的成长表明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历了艰难的磨练和改造过程。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反叛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走上革命道路埋下了伏笔。林道静并不是一天就成为一个革命战士的,最初她是朵冰清玉洁的莲花,是一个小知识分子而已,在经历了两次铁窗中血与火的洗礼后在革命实践中变的坚强,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能坚持着自己的坚持,是林道静的感人之处。每当我读到她入狱时受到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折磨后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理念,坚持革命道路时,我深感自己认识的肤浅。她代表了中国革命时期的热血青年,书中的青年们,如同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在中国大地上谱出了一曲动人、激昂的青春乐曲。在书中,一个个鲜明的革命人物却一个个的牺牲,让心硬如石的人也为之哀泣。

在林道静入党之前她虽然忠于革命,但是内心却很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里。遇到卢嘉川、林红等人后,在她们的帮助下逐渐融入了革命中,但是党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对入党人员的考验是非常严格的,最苛刻的一项是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她遇到了重重困难,身边的同志不断的死去,她也一次次死里逃生,没有人能告诉她下一步该怎样走,她只有靠自己一点点的摸索前进的道路,她坚持着,坚持孤独地走

下去,她有着信念知道自己将来不会孤独。那个时代让你拥有战胜孤独的勇气,那个时代让你奋勇向前。那个时代让你停不下来。它催着你向前、向前……因此在20世纪上半世纪青春躁动的中国,他们将自己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新中国的未来而奋斗。他们为他们那可爱而可惜的青春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他们为他们无怨无悔的青春而坚定前行。

我们青年人是需要一点信仰的。林道静的成长与一年多的监狱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思想上更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用书中的话说是:“反动派把我们抓来不是让我们蹲监狱,而是让我们上了马克思主义大学”。信仰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阴暗的牢房,更照亮了前方曲折坎坷的道路。3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富了,但是人们也发现社会变了,社会矛盾激化,价值观裂变,出现了道德的迷失和信仰的错位。作为新一代青年人,我们要树立起我们的信仰,保持“君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把个人的追求与整体的核心价值统一起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如是观,作如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前进步伐。那青春之歌和着义勇军进行曲显得更加浑厚动听,那青春的热血映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更显耀眼夺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