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撒切尔夫人评价

一般人对于曾经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了解非常有限。对她的印象大概只是她任期内发生的两件大事:第一件,是香港回归,包括她和邓谈判的趣闻;第二件,就是在英国称为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发生的战争,结果英国胜了。首相撒切尔“铁娘子”的风度让全世界印象极其深刻。当时英国的许多百姓认为,她是英国政府里面真正的男子汉!

撒切尔夫人处理英国国内事务之所以能让政府重新变得负责而权威,部分是通过削弱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实现的。撒切尔的改革振兴了私人部门、促进了房屋所有权、降低了企业税、减少了对经济大部的监管,并遏制了工会动用其行业能量的实力。她以决心推动改革项目,但在执行方面相当务实--至少在其首相生涯晚期之前是如此。她步步为营,不懈地朝一个方向前进。政府上下没有任何人怀疑她的目标。

二战之后,欧洲福利主义盛行,英国也因此陷入了通货膨胀、经济停滞的尴尬,此外,还不得不长期面对高达两位数的失业率。19xx年,撒切尔大刀阔斧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降低税率、限制工会势力、削减福利、对国企大幅私有化并关停无望盈利的矿产企业,为此得罪了相当一批人。众所周知,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但是她的政策造成的结果是明明白白的:英国的经济起死回生,人民的生活大有改善。

对自己的政府,撒切尔同样不手软。19xx年一上台,她就聘任德雷纳为政府顾问,并按照他的建议裁掉了十七万政府职员,其中大多为高级公务员。撒切尔的坚持最终见到了效果。19xx年,精简公职人员提高的效能相当于10亿英镑,使当年的英国国家财政扭亏为盈。

但最让人仰慕撒切尔的地方是她的政治风格。她从来不会要专家小组告诉她应该信什么,应该怎样说。她认为思想是政治的核心,她为她所信的思想而战。她厌恶中间道路政治的思想,而被空泛的精英共识先入为主的大部分选民正是如此。她认为,作为领导人,雷厉风行可以通过让人们相信真相及其与她立场的关联改变政治地图。

关于马岛战争,无疑是当时英国面临的极大挑战。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人支持英国,连英国最铁的盟友美国,也不表态!可撒切尔临危不惧,果断出击,最终在军事和外交上赢得了战争。另外,在对于欧洲一体化提议她连说三个不,也反映出她的政治强势。

铁娘子,是个有褒有贬的称呼。但正因为她的风格,世界人民尊敬她,钦佩她。

那么一位伟大的人物,在她临终之时,她的孩子都不在身边,陪伴在她身旁的,是她的医生和护工。也许,她是一位好领袖,却并不是一位好母亲。不禁令人感叹!

 

第二篇:撒切尔夫人失败的一面

撒切尔夫人失败的一面

常言道,“有所得必有所失”。撒切尔夫人的成功也为自己的垮台埋下了种子。以“铁娘子”著称于世后,她越来越坚信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愈发认为自己的独断专行是理所当然的。她仍然可以通过巧舌雄辩来击败其他任何人,甚至更加精于此道了。“没有我的固执,我们会有什么结果?”当盟友们背弃她的理念时,撒切尔夫人只有把自己当作惟一的盟友。而在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独自反对欧洲汇率机制时,她表现出强势人物的偏执一面:“我就知道他们会联合起来反对我。但是,谢天谢地,我有我的理由!”最终,众叛亲离的她在四面楚歌中被迫下台。

纵观撒切尔夫人不平凡的一生,我认为,她的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领导力教训,正是她一手打造的“铁娘子”身份陷阱。众所周知,撒切尔夫人厌恶政治共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BBC的纪录片中,她对此事的回应让我记忆犹新。当时,她那著名的蓝眼睛放射着光芒,只听她字斟句酌地回答到:“仔细审视一下伟大的宗教——特别是犹太教和基督教,如果耶稣曾说过‘弟兄,我相信共识’,那些伟大的原则还会留存于世吗?”她犀利地盯视着镜头,自问自答道:“当然不会,否则所有价值都将失落。”

一旦成了固执和钢铁意志的代名词,在战略环境不断变化的局面下,铁娘子如何能重塑一个善于合作的领导形象?如果她一直惯于树敌,她又该如何调整自身,试着协调各方的需求?如果她不是铁娘子,她又能是谁呢?在纪录片中,她本人已经明确表态:“难道在权力宝

座上做个弱软无能的人有任何意义吗?”事实上,撒切尔夫人的经历同样也是我们普通人的。我们可能会察觉到发展自身的需求。但是朝什么方向呢?确定了大原则之后,如何具体把握住关键点?应如何评价在我们看来与自己截然相反的人和事?如果幸运的话,我们能及早找准自身定位,了解我们在哪些领域能做好什么。如果这些都能成功的话,我们接下来就将面对最大的困难:重塑自我。为了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我们该坚持什么,又该放弃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