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之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给我的感慨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很有深度与教育意义的影片,它触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昨晚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之后,感慨颇多。

首先感慨的是:当前中国式的教育,死读书,读死书,以分数衡量学生的死标准。这种填鸭式的教育,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作为老师的我也很无奈。特别是一切以分数看齐的这种思想,已根深帝固,从学生到家长,从老师到教育局,没有哪一项不是与分数挂勾的,根本无法铲除的思想。这种以成绩为尊的思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就是让多数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开动脑筋。因此,出现了很多的“背多分”的学生,学校培养出的大多数学生也都不能适应社会,被社会所淘汰。虽然成绩能够反映自己对各个学科的掌握情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绩的真谛越来越被扭曲了,从一个工具到一个目的。学习的时候,更应侧重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的变成百科全书。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这大概也是书呆子和智者的区别吧。一个人只会沉浸在书中,还不能算是书呆子——一个人不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并根据实际条件加以运用,或者创新性的批判、发展这些知识,这才算是书呆子。而刚刚所说过的那些区别,大概也就是沉浸在书籍中的智者和书呆子的区别吧。 “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是填鸭式教学的产物,我把成绩

看得高于一切吗?老实讲,我是,我确实很看重成绩,也确实为了成绩而拼命学习,就是为了争个名义上的“第一”。我当然也想自己的学生能考个好成绩,这样做好吗?老实讲,不好,因为不加消化得硬往嘴里塞东西,不仅不会增长知识,反而,“增长的只有压力”。有时候,我想改变很多东西,可是,我改变不了,世俗,家长,校,校长和教育局也足让我只记住成绩,其他的不能搞。否则,你就会批斗,你的工作也不能保得住!

其次就是关于教育的兴趣。虽说兴趣可以指引人生的方向,开启成功之道,但又有多少人是为兴趣而学习的呢?我个人是非常赞同Rancho的观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要做别人期望我们做的事情。遗憾的是,我身边能够有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都非常少,更遑论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了。每次问到身边的人“你想要做什么”的时候,最多的答案是不知道——因为,我们的老师从来没有教过我们,除了学习知识之外,还要想:我想干什么”——这,也大概是我们教育最失败的地方了吧。记得美国某个教育家说过,教育不是填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而我们的教育,把这桶水灌得满满甚至溢出,但是对于这团火焰,显然毫不关心。

然而我转念一想,如果要让老师教这些东西,又应该放在什么时候呢?高中?大家都在准备高考,好像没有心思管这个事情。况且高中时候大家接触的事情也少,不知道自己将来到底应该做什么;大学?专业方向都基本确定了,绝大多数同学即使意识到这个问题,跨专业考研、工作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我估计,更有许多同学是像

我一样,到了本科毕业,上研之后(或者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对本专业不感兴趣,无奈迫于生活压力,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因素(更多的可能还是源自于自己内心没有这种反抗周围世俗的世界观的勇气),心想,本专业也不错,继续读下吧!有时候,我会问自己,我们老师进行的到底是以德育还是智育为重呢?现实中我们两者都少,最重的是以成绩为重,这是何等的悲AI!就拿我们学校,这个学期来说,我们学校整整复习了两个月的期考,一到复习什么副科都给停了,每天孩子们只有数学和语文,有时候,校长早上还不让学生做操,直接提前早读。每次,看到孩子们那种发呆的眼神,我多想让孩子们出去玩玩,别学得那么大的压力,毕竟你们才四年级呀!可是,老师,也很无能,我不能放,因为校长会骂的!

第三点感慨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按照层次的高低来分析,最高的境界莫过于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这个层次上,为了一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而读书,这种觉悟是其他层次无可比拟的。再下一个层次是为了兴趣而学习(乐知者),再下一个层次是为了某些好处(比如找个好工作赚钱,为了有个好前途)而读书,属于好知者;被强迫学习,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算是知之者;当觉得学习是个痛苦的事情的时候,可能就连知之者也算不上了。Rancho算是为了兴趣而学习的典型例子,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榜样.。

最后电影中也教育我们要学习怎么样去交朋友。电影中有一条不可忽视的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那就是,朋友。

三人帮”中,曾经有过一段时间,一“傻”被老师的离间计所离间,誓与其余二“傻”一刀两断,对他们非常不好。但二傻并没有因此而厌烦自己的朋友,而是不断用各种方法开导他。眼看着那一傻即将被应试教育所俘虏,二傻想出办法,冒着很大的风险,篡改了学校里一个著名“书呆子”的发言稿;而那位书呆子原本就不理解发言稿的内容,只知死记,结果自然在全校师生面前“破了相”。当一傻的父亲有非常紧急的生命危险时,二傻大胆行动,不待救护车就直接用摩托车将其父亲送入医院,结果……千钧一发啊!至此,一傻终于悔悟,和二傻重归于好。

三傻之首成绩非常棒,而另外二傻则是倒数成绩。于是,老大就不断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把自己成功的秘籍无私地和他们分享。在关键时刻,老大苦口婆心开导他们两个,使他们鼓起勇气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成就了一生的幸福……

什么是朋友?互相关系不错的人就是朋友。朋友有什么用?总结而言,互帮互助。哭的时候,朋友分担;笑的时候,朋友分享。朋友,助你进步。人生朋友能有多少?朋友,永远是我们人生中极其宝贵的财富。

这部电影深深触碰了我的心,难道影片中印度的那所“传统名校”,在中国没有千千万万个缩影吗?难道上学不是启发人的心智,不是让学生学会判断怀疑和探索的过程吗?难道不是缔结有益的美好乐章吗?如果没有这些,只知道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只知道搏杀和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嘲笑别人那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近年

来中国学生的自杀率攀升了;心理疾病增加了;为了几百元而出卖自己;为了让父母安心憋屈的活在大城市里;缺少诚信和同情心…… 这些刺眼刺耳的东西总能在现在的年轻人身上看见,有人怨年轻人,说他们被惯坏了,其实我觉得是被灌输坏了!在一个讲诚信等于吃亏的环境下大人们一边告诉孩子要诚实,一边却用送红包的方式阿谀老师…这样岂有诚信?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教孩子去玩耍、去尊重别人、关爱生命,而不是学会打小报告、竞选班干部,争取第一;在中学阶段应该是开拓创新、缔结真情、锻炼身心,而不是作业如山、别人家的孩子像块宝;在大学阶段应该是苦中有乐、掌握生活工作技能、有责任有涵养,而不是混日子泡妞、稀里糊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这是拥有的教育,也才能对得起“学术自由、兼容并包”这八个大字!一个拥有能开拓创新、劝人向善的教育的国家才能称之为大国、强国!

 

第二篇:鉴赏《三傻大闹宝莱坞》

鉴赏《三傻大闹宝莱坞》

这是一部情节生动,内容丰富、有趣却又不失内涵的影片。电影以倒叙的手法展开,讲述了以兰彻为中心的三人组在大学四年中经历的事情。兰彻活泼、充满创新的想法,对现实呆板教条填鸭式的教育,造成饿了极大的冲击。他用自己的成功,证实了追求梦想的人必定会有成就,机械学习,随波逐流的人,只会给自己的人生带上枷锁。

影片以倒叙手法,缓缓讲述了一个欢乐和痛苦并存的故事,极大地突出了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在观众心中,刻画了一个神秘的兰彻形象。让人把焦点集中在兰彻身上,有利于故事的进行。同时,制造了悬念使电影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引人入胜。

电影中最具有冲击力,最震撼人心的片段是兰彻帮同学做飞机模型,成功的那天,却发现同学因不堪精神上的重负,上吊自杀。这极大地讽刺了工学院教育体制压抑了人性,教育者反而刻意强调竞争,除了竞争,学生别无选择。因此,乔伊的死,是一场谋杀,而不是自杀。也从侧面突出了学生追求梦想、追求自我的重要性。兰彻像一个领导者,引领众多埋头苦读的学生,让他们抬头,看见课本以外的广阔空间,而不是永远做一个胆小的、被教育奴役的人。

影片中三人组的友谊也很是让我感动。在法涵与来俱有困难的时候,兰彻总是奋不顾身、义不容辞地去开导、帮助他们。从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中可看出,三人真挚的友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淡,反而是日久见真情,这也是影片的闪光点之一。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从选景、题材、拍摄角度来说,都非常细腻、认真、独特。虽然有些地方略为夸张,但瑕不掩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