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地宁经典语录

行为是一种显像的心理,心理是没有显像的行为。行为受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控制。意识受个人无意识控制,而个人无意识只是人类集体无意识原型的具体表象。原型通过一个个变化的情综以及千变万化的行为而得到表象。

最难的是心安,没有分辨心,心安理得,你的心不安就不会得到真“理”。

强烈的情感属于无意识

因果又是众多力量形成的一种特殊状态,所谓的“因”是暂时这一个阶段的力,“果”是下一个阶段的结果,所以因和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三世,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一般来说只是我们内心固化的幻觉,也就是说当下这一刻就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全息。

气质和性格就是我们每个念头不断强化沉淀的结果,这都是从正心本心衍生出来的。透过命运的波澜起伏,要参悟到好坏、善恶都是从佛仙圣的本心、天性而衍生出来的暂时状态,千万不要当成永恒,而是一个流变的过程,不变的是随缘,随缘才能安,你能安就得自在,身心才会从容,人生才能洒脱自然。

妇女的德行,首要的是能够安静沉稳、少言寡语。真正有教养的女子,并不在于她有多高的才能,更不会自我炫耀。

我们都渴望自己心灵纯洁一点,悟性提高一点,境界升华一点,我们不愿意流浪生死,我们不愿意跟世俗红尘一起堕落,这样的一种良知、理性在我们心中已经慢慢在扎根,然而,要它发芽长成大树,还不那么容易,因为举目望去,到处都是让你往下堕落,刺激你,给你诱惑,压力的各种力量。

所以,修行、发愿,不是强行拔高自己,当我们明白修佛就是让自己回归一种真诚,一种自在,一种从容,一种心里的释然之后,你会觉得任何有所图都是作茧自缚,自困牢笼,你发现,放下的只是枷锁,却迎来了无比光明和自由。

生命本来是很丰富多彩的,只要你不那么执着,不那么纠结,不那么厚此薄彼,用一颗平静的心去体会,用一颗随缘的心去接纳,放下那么多的对错好坏的评价,我想,你的路会越走越宽。所谓的业障,所谓的纠结,都会在这个过程中烟消云散。

因为他自身的能量不够,自己本身无法使自己安顿下来,他需要通过一些时尚的东西、流行的东西让周围的人去关注他,从而吸取跟多的信息能量。所以要让一个人身心能安定,自在下来是不容易的。因为一个人本身的安定、自在本身是一个高度平衡的能量团,外在的风吹雨打,夸奖、贬低他都不那么在意,他已经是一个超平衡结构,就是处于太极中心点的能量。

在这个时代很多修行人也一样,以为修道就是追求更多的法术,来炫耀一些东西,控制别人;修佛的人就追求去极乐世界,积累功德,让更多的人羡慕他。其实他们骨子里面与俗人的追求名利、买服装是一样的。他不明白修佛、修道就是修一个身心的安宁与平静。

真正的东西是不生不灭的。我们可以说有序的是道、佛的清净世界,乱七八糟,破坏的、刺激的、无序的是魔的世界。其实他们就是一个东西的两面,所以真清净是超越了这两个状态的。

丁同学:请教一下个人无意识与情综的关系

罗老师:例如,男性会喜欢女性,这是阿尼玛原型作用,但是不同男性喜欢的具体那一个、那一类女性是不同的。喜欢的那一类女性就是其情综的投射,这是个人无意识情综的作用。情综是原型这一共性在不同个体具体表象的集中反映

其实如果认真研究了易经,就知道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荣格的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理论在西方已经是玄学了,很多人读不懂。但是荣格的原型理论有无数个难以穷举的原型,我们在运用时候经常很迷惑——还有多少原型我们没有发现?我们还能再找出几个原型?不同原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但是读完易经就知道了,其实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这些致命弱点早已经被易经所包含的中国式心理学所解决了。荣格的研究缺乏中国古代圣贤的“天人合一”的宇宙全息整体论思维,因此,无法把不同的原型再次抽象归纳。而易经早在几千年前已经帮他整理好心理原型的归类了,所有的原型都可以抽象归纳为64种。64个卦象就是64种原型。64卦反映的64种原型其实是8种原型(八卦)演变而来的,8由4演变,4由2演变,2 源于1。所以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悟了一,则万事毕。一极为无极,太极以及太极衍生的万物都是一的产物,最终要归于无极。

把胡思乱想时间精力做点实在事情,老惦着自己如何如何,本身就是烦你痛苦的开始。你所遭遇的都是你自己编写剧本,既然觉得很痛苦,那就放弃这个剧本,开始编写新的剧本,换一种活法。多关注能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积极的有价值的事情,自然会发现阳光快乐很简单。

不要指望去破除自我,更现实可行的路径是把自我慢慢扩大,从助人为乐开始、以觉悟“自我本无我”为最终。

这群失眠人的个性,他们的个性是非常固执、焦虑的。为什么他们会焦虑,固执呢?原因在于他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源自于他内心恐惧某样东西,但他不敢面对这个东西,所以他就需要抓一个东西来掩耳盗铃,因为不敢正视这个东西,所以他内心的焦灼就这样形成了。而内心焦灼的人们一般在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刻更加明显,这时候别人都休息了,他就必须独自面对自己,可又不敢面对自己,但又不得不面对自己,所以一到晚上他就不得不想一些东西,通过想一些东西来躲避那个内心深处需要他面对时的压抑,所以这时候你就睡不着了。

试图改变他人就是痛苦的开始,改变自己看人看世界的价值标准和立场,就是心开 高兴的开始

喊口号其实深层往往是虚荣心作祟,不管别人内心真实需要,不看具体时机和方法,只是硬塞一些自我感觉 好的东西给他人,这其实是虚荣心作怪

生理的基因可以遗传,心理的基因也会遗传。

为什么你想争?因为大家内心都有一个无意识的情综想去控制对方。为什么要控制对方?因为只有控制对方你才能找到一种真正自我的感受,这恰恰说明了你没有自我。

品牌的本质就是造神!消费者崇拜品牌就是崇拜神,他不相信心灵中的神,只能在物质世界中去抓一个神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他人其实就是自己的生命的另外一面,讨厌他人、就是讨厌自己。迷恋他人就是迷恋自己。

在崇尚自我的今天,表面上个个都很自由,很自在,实则上个个都很痛苦----由自私衍化的寂寞、孤独、空虚像魔鬼幽灵缠绕在那些崇尚自我的人的灵魂深处.这些心理失衡会形成一种巨大张力促使人不得不找些东西填补自己空洞的身心.于是在生理上就出现极其强大难忍的YIN欲---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极其需要抓一团肉来浇灭自身那团由自私激发的YIN欲之火在心理上就出现一种极度需要别人、尤其是异性来倾听自己声音,需要他人的甜言蜜语来安慰自己那孤寂的情感,无论是追捧情爱电视剧、情歌,还是抓住一个人来诉说衷肠,其实都是极度自卑,缺乏自我的表现.一方面极度自私崇尚自我,对身边的人和事很冷漠;另外一方面又极度渴望他人关注他,渴望找他人来倾诉情感,这样矛盾扭曲的人格就是那些自以为聪明的现代人的原本真实. 种了芭蕉 又怨芭蕉,爱完就恨,恨完暂时离开又耐不住寂寞,还得去找人--无论是原来那一个,还是快速更换另外一个,本质都是一样的,重新新一轮的爱恨情愁

人与人之间真的那么难理解沟通吗?真的需要那么多时间去陪对方聊天吗?人与人之间其实很容易相互了解的,只是我们往往都太自私了,脑海都固化自己私欲那个潜意识了,没有放下自己去接纳他人的信息。

女人的感情实际上是男人的性能量,女人老在感情上缠缠绵绵,实际上和男人XingYu发泄的表现是一样的,因为都是一股生命躁动的一团Yu火,男为阳,所以他表现出来的性能量暴发性强,而且是来得快去得快,阳刚嘛;女人为阴,表现为缠缠绵绵,实际上是一种能量的不同存在方式。所以,女的一发情没完没了了。

我再告诉你一个原理,男生比较喜欢用意志定个什么目标,然后要求自己一定要达到,好啊,(在追求的过程中)就憋足了性的能量。这个过程可能是不畏艰险,最终的结果不外乎两种:第一种是达到了,第二种是受挫了。凡是这两种结果最后都会指向性的发泄,而且发泄的力度强度是跟你定的目标、意志力的强度是成正比的!

自我与自性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从小积累起来的是自我越积累越固化,越有目的性,越累。自我是自性某种态势运动的产物,自性有无穷多种可能性,不生不灭,没有目的性,率真,是真我。后来积累起来的自我是假我。

儒家常常都是悲天悯人,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潜意识:我应该有所作为,我应该干点什么。而老子的结论就不一样。孔子是把人和自然,把自己和社会看成一个对立面。而老子则认为人其实和天地是一体的,人生在天地之间,天地有春夏秋冬,人有幼小壮老,生是来自这个自然,死还是在这个自然。你顺着这个自然,本性就不乱;你不顺这个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本性就乱了。

道家更多是从大宇宙与天地的角度出发去看人的心理与行为。儒家更多地是从人的角度,

再去推演人的社会与伦常规律。所以道家更多的是宏观,儒家更多的从是人的立场,从微观局部来看。

 

第二篇:林清玄经典语录

生命中有很多事 你错过一小时 很可能就错过一生了 把全身心倾注于迎面而来的每一刻,终有一天会发现,不只春风会吹抚树叶,一片树叶也 会摇动春风,带来全部的出天,春风与树叶是同时存在的。 我应该感谢的,却在说不出感谢的当时,一条河静静地流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的生命我的 历史我不朽的信仰,歌在河里诗在河里希望也在河里。我知道再也用不着感谢了,我的生命正 虔诚地答复这个感谢,从许许多多的变易中已经走到了不变的世界,我要停泊,然后用桨编织 一个蓝蓝的天色,以及灿烂的星光。 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 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 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握象牙球 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 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当我回顾,十年,不断地胸中便有一把正气之剑,叶着自己的叶花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子 ,所坚执的也便是,生命成自己的生命。 顺风的云像是写好的一首流浪的歌曲,而迷路的那朵就像滑得太高或落得太低的一个音符 ,把整首稳定优美的旋律,带进一种深深孤独的错误里 从污秽的心中呈现出污秽的世界,从清净的心中呈现出清净的世界,人的情况或有不同, 若能保有清净的观照,不论贫富,都不能转动他 我们只有一条命,要卖给识货的人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 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如果内心的蝴蝶从示苏醒,枯叶蝶的一生,也只不过是一片无言的枯叶! 对于一个不相干的,不了解的事情,所有的言说都是自心的显现与投射。为别人心理的投 射而生气,不是太不值得了吗? 安静无言并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个更深广、更澄明的所在。 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 凡是心灵具足的人,都是善于沉默的。 在汹涌的波涛与急速的漩涡中,顺流而下的人是不是偶尔抬起头来,发现自己原来只是水 上的一个字呢? 因缘固然能使我们相遇,也能使我们离散,只要我们足够明净,相遇时就能听见互相心海的 消息,即使是离散了,海潮仍然涌动,偶尔也会记起,海面上的深夜,曾有过水母美丽的磷光,点缀 着黑暗. 在时间上,在广在里,在黑暗中,在忧伤深处,在冷漠之际,我们若能时而真挚地对望一眼, 知道石心里还有温暖的质地,也就够了. 在我们不可把捉的尘世的运命中,我们不要

管无情的背弃,我们不要管苦痛的创痕,只有维 持一瓣香,在长夜的孤灯下,可以从陋室里的胸中散发出来,也就够了. 在雪中清醒的孤独,总比在人群中热闹的寂寞与迷惑要好些。 让世界的吵闹去喧嚣它们自己吧!让湖光山色去清秀它们自己吧!让人群从远处走来或 者自身边擦过把!我只要用四个手掌,围成一个小小的谷,纯粹只有我们自己的风雨暗中,我 们的世界里唱着一首暖暖的歌。 茫茫人海,大千世界,其实天地玄机尽在蚁动叶摇之间 爱的开始是一个眼神,爱的最后是无限的苍穹。 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 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 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这样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 ,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记忆是不可靠的,遗忘也可能是美好的。文学家与科学家不同,文学家不去寻找增加记 忆的魔药,而让记忆自然的留下,记在文字上,或刻在心版上,随时准备着偶然的相遇。与十 年前的美相遇了,就有两次的美;与二十年前的善相遇了,就有加倍的善。 总有无价的东西,在我们没有到过、永远不会去、不会遇到的人那里,这是创作者不断 探索、不断写作的理由。或许,一辈子也到不了;或许,一生也遇不到;但因为我们见过彩虹 ,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将会看见更美的彩虹。当然,在追寻彩虹的日子,我们也不会忘记每天 面包出炉的时间。 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闪灭中老去。 心如流水,没有片刻静止,使人在散乱中活着。 智慧开花的人,他的芬芳会弥漫整个世界,不会被时节范围所限制。一个透过内在开展 戒、定、慧的品质的人,即使在逆境里也可以飘送人格的芬芳呀! 人即使生活条件只能像动物那样,人也不应该活得如动物失去人的有情、从容、温柔与 尊严,在中国历代的忧患悲苦之 中,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失去本质,实在是来自这个简单的意 念:“人活着,要像个人!” "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这个世界的水月不再光明剔透了,做为一个渺小的人 ,只有维持自心的清明,才能在这五浊的世间唱一首琉璃之歌吧! "天下人心,如流水中有草木

,各自流行,不相顾望。前者不顾后,后者不顾前,草木流 行,各自如故。人心亦如是,一念来,一念去,亦如草木前后不相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