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历代励志名言辑录(完美整理版)

历代励志名言辑录

杂谈

0520 0634 :

历代励志名言辑录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三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3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第二篇: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出辞气远鄙倍(完美整理版)

出辞气远鄙倍

课件教案

0831 0719 :

出辞气远鄙倍 [练习]

㈠ 学习导航:

⒈ 认识孔子所说的“雅言”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⒉ 认识交际语言讲究技巧的重要意义。 ㈡解题:出辞气,斯远鄙倍

矣: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8.4】 基础知识归纳,解释下列词语

① 贵: ② 动: ③ 容貌: ④ 颜色: ⑤ 鄙倍: ⑥ 笾豆之事: ⑦ 有司: 章节解析及默写:“鸟之将

死, 也善。”有引出话题的作用。君子在道德上应该重视的三个方面:一是“ ”,强调了礼对举动容貌方面的指导作用;二是

“ ”,强调了礼对外在表情和内在感情方面的指导作用;三是: “ ”,强调了礼对语言语气方面的指导作用。礼养于中则行于外。打好礼的思想基础,言谈举止就会合于礼。这是修身之要,为政之本。对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二、阅读[15.8],默写“ ,失

人; 失言。知

者 ”

章节解析:可与言,就是可以与他谈论学问道德,遇到可以与言学问道德的人,而不与他谈论,便不能在德学上与他互相切磋,当面错过一个可以交谈的人,这叫做失人。

反过来说,遇到不可与言的人,而与他交谈,无论言学问,言道德,都是浪费言语,这叫做失言。 知者,就是智者。失人,失言,都是不智。智者有知人之明,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举例说明: 历史上范睢见秦昭王的故事。

秦昭王向他请教一次,两次,他都不说话,使推荐他的人很难堪。范睢说我提出来的计划,贡献出来,可以使秦国马上富强,国际间称霸,可是秦昭王心不在焉,没有专心一意来听我的计划,所以不能讲。推荐的人后来再向秦王报告。因此第三次见面,秦昭王推掉了一切公事,摒退了左右的人,单独和范睢见面,很客气的求教。范睢一篇话就把秦昭王说动了,立即发表他当首相。在战国的时候,这一类的事情很多,这就说明了“说难”。

从人生经验中知道,朋友之间这样,乃至在家庭中父母、夫妻之间也是这样,正在对方不如意的时候,去提出问题来谈,当然倒楣,这是时机不对。我们看到许多年轻朋友,做人家的干部,在长官那里碰了大钉。回来,一肚子牢骚。其实那个长官今天也许有件别的事情,心里正在烦,做干部的跑进去,报告不相干的事,乃至与他心里的事有关连,就正好触上了霉头。所谓:“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所以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说话真难。这是要有许多人生经验累积起来,才会了解的。学校里同学之间相处,社会上同事之间相处,经常会碰到这种事情,说的不是时候,结果意见相左了。

三、默写“侍于君子有三

愆: , , 。”

四、阅读【11.4】 基础知识归纳,解释下列词语

① 为: ② 长府: ③ 仍: ④ 旧贯: ⑤ 如之何:

释疑解惑:孔子为什么说闵子骞“言必有中”,一说就切中要害?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出辞气远鄙倍完美整理版

五、阅读【14.25】 基础知识归纳,分释下列词语或句式 ① 夫子何为:[意思] [句式] ② 寡其过 寡,减少

“欲寡其过而未能也”:[翻译] 这里包含了伯玉老先生做事 ,事后 的思想品德和自怨自艾的的愧疚心理。这是怎样的高风亮节啊!其进德之功,老而不倦,践履笃实,光辉永驻,不惟使者知之,而夫子亦信之。

使者的话既谦虚又简约,家臣越是这样,越能见主人贤德的修养。使者是个既了解主人人格有善于辞令的人,所以使者走了以后孔子反复赞美道:“是个好使者!”“是个好使者!” 六、阅读【7.15】 基础知识归纳: ① 为:帮助

②求仁而得仁: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成全了孝悌,而孝悌是仁的根本所以这样说。

③ 求仁得仁,又何怨:宾语前置

分析内容:卫国国君辄即位后,其父与其争夺王位,孔子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出辞气远鄙倍完美整理版

七、阅读【14.8】 基础知识归纳:

① 草创: ② 讨论: ③ 行人: ④ 修饰: ⑤ 润色:

郑国出台辞命,经四位贤人之手,集四人之长,审慎周密,如行云流水,自然妥帖,应对诸侯,鲜有败事。 孔子以赞美出台辞命这种用人方法,告诉人们:

八、阅读【15.41】

孔子既说“辞达而已”,又赞成郑国外交辞令制定注重文采修饰,不矛盾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