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让女孩一生幸福的话》摘记

读《让女孩一生幸福的话》摘记

1. 说到不如做到,做到不如做好,做好不如成为习惯。既

然要把旧的习惯改掉,那么就把新的做法也变成为一种习惯。幸福是习惯的监护人,习惯是幸福的保护伞。平凡的生活需要点滴的融人,幸福的生活需要改变的滋润。——摘自《受宠若惊》

2. 我们生活在五彩斑斓的社会里,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我们在不断适应社会的同时,还要承受各种外来的压力。为了能在生活为我们画下的赛场上一比高下,要找到为自己减压的方法,这样才能成为最后的冠军。——有人说有舍就有得,也许我们该检讨自己是否让生活太复杂化,保留太多不必要的东西,而让自己的生活空间狭窄了呢?——摘自《生活减压秘方》

3. 正所谓“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找到问题的关键,

可以直接从根本上将其解决。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把握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 使问题不攻自破。——摘自《注重“细节”是一种能力》

4. 希望是加法,敢想,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前进的勇气,更

重要的是,我们的人生从此有了确定的目标。

5.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父亲最关心的永远是他最疼爱的

孩子。即使有一天我们不在他身边,我们依然会感到浓浓的父爱真切地包围着我们。身为子女的我们,又如何

能回报这重如泰山、细如丝绵的父爱呢?

6. 人的一生总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困难,在困难面前,幻想

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就好像猪不会真的长出翅膀。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办法了——把困难踩在脚下!——摘自《会飞的猪》

7. 纪伯伦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

颗心宽容。”人与人的纠葛,物与物的碰撞,突如其来的意外变故,这一切都使社会变得那么狭小,生活变得那么拥挤,每个人都会在着急赶路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制造一些伤害,不是碰伤自己就是割伤别人,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宽容生活,宽容会让我们的心开出无比美丽的花朵。

当你踩到了紫罗兰的心,它却把芳香留在你的脚下,这是紫罗兰的宽容。宽容生活,实质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以善意的客观的态度理解着生活的一切内涵,我们也就发现了生活为我们展示的所有良好机遇。给心一份轻松,自由去做我们该做的一切:给生活一个广阔的空间,使生活在我们的创造下变得更加美好。

所以,若要活出人生的精彩,品悟人生的美好,请时刻以善良为圆心,宽容为半径,它们会为你画出一个圆满的人生。——摘自《当你踩到了紫罗兰的心》

是的,每个人都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我们若无法避免前进时的种种伤害,那就学会宽容吧!以善良为圆心,以宽容为半径,画一个圆满的人生。

8.诱惑总会时不时地打扰我们的生活,就像在平静的水面上惊起一丝波澜。面对诱惑,我们要用一份坚持去分辨,因为梦想不能昙花一现,目标不能功亏一篑。

9.第一,切记不要从封面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因为封面有时也会蒙骗你。第二,要学会如何读书。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别人无法从你的身上拿走的,那就是你的智慧。

10.一次语重心长的教诲,可以让一个人看清前进的方向;一次偶然的邂逅能够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11.人是社会性动物,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而社会上的主要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生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敞开心扉,开怀畅谈,或扫除心中的不悦,或把欢乐同享,或探求知识的真谛,懂得体会此中相处的美妙,人生才会绽放光彩。

12.人生会面对很多考题,人们时常在不知不觉中经受着各种考题的检验,当然总考学生的老师也会遇到,考题不仅有知识上的还会有道德上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塑造学生的外在知识结构,更在于塑造学生的内在精神品质。

13.智者与愚者的唯一区别是:智者用脑做事,愚者用手做

事。所谓劳心劳力,高下立判。想要更好地解决问题就要找到根本原因,否则,花费再多的力气也是徒劳。

14.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心存希望,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对孩子的希望是加法,就像上楼梯,到了二楼,再去想三楼的事情,别去想顶层,没有人可以一跃而上。

14.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有时宽厚仁慈的心可以拯救一个人的灵魂,更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培养我们的高尚品质。这是一种伟大的善举,它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阳光。

15.困境面前多少泪如雨下,又有多少人毅然克服,眼泪尽管可以帮助排泄毒素,却增加了内心的凄苦无助。在人生最危难的时刻,泪水和内心的刚强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泪水往往与痛苦相伴,而坚韧的意志定会迎来甜美的幸福。

16.诚实与正直是一个人性格中最难能可贵的。拥有诚实,你就会洞若观火,坦荡率直;拥有正直,你就会无畏权威,敢作敢当。拥有了它们,你就会在芸芸众生中超然卓群、与众不同。

17.真情可贵,它不会因岁月的磨洗而消逝,不会因苦难的浸染而变色。所以,不要试图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它,不要试图用欲望去苛求它,因为这样可能伤害到了那比金子更可贵的心!

18.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传递感情的媒介。为人处事离不

开言语的沟通,妙语连珠往往会引人入胜,拙口笨舌则会阻滞交流的进程,因此学会沟通的技巧,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做到慎言、慎思、慎行,才会让沟通没有障碍,才算对人对己的负责。

19.尘世的喧嚣为人筑起了一道心底防线,究其根本,是人对陌生世界的认识不够,缺乏信任感,因此失去了人与人接触的机会,但当固步自封的我们真正从怀疑中走出来,我们会发现世界其实一直在阳光下,只是我们撑起了伞。

20.这个世界中,尔虞我诈的争斗使人劳累,趋之若鹜的名利使人疲惫,贪心不足的欲望使人堕落,因而使人在道德底线上徘徊,在灵魂深处挣扎。不妨试着保持一颗真心,少一分欲望,那你就会从容而乐观。

21.在名利、时间、金钱、精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个人所能给予的爱心,真的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请珍惜每一次爱心的付出,因为它的可贵。

22.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想想快乐的事情,烦恼自然会不攻自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超然,多么豁达。养成遇事沉着冷静、淡然处之的习惯,快乐就会无处不在。

23.人活一世有欢乐也有痛苦,酸、甜、苦、辣、咸构成了生活的最佳滋味,总是放大痛苦,生活便会失去乐趣;相反,增强对痛苦的承受能力,乐观地面对苦难,生活便会更加美

好。盐入湖水,其味自淡;苦入胸怀,其痛亦减。

24.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食品已经琳琅满目,但是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值得回味的仍然是孩提时代那些简单的食物。也许那些食物并不美味,但回忆那时的情景却无限美好。逝去的往往却是美味的。

25.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细胞,就不会组成炫美多姿的生命体。毛主席说:“钉子有钉子的作用。”我们面对工作与生活,少一分埋怨,多一分坚持。你会知道,有你的一份贡献,才有整个社会的发展。

26.幸福不是竞争中的名利双收,不是事业上的春风得意,不是生活中的锦衣玉食,而是一种低姿态的满足感,一种敬畏生命的快乐,一种博爱的情怀,只有用它们来计算幸福才能获得最完美的人生状态。

27.曲径通幽,深谷中的兰花空灵而馨香,让人沉醉。现实中的人也和兰花一样,并不需要名利的衬托,世俗的赞誉,只要保持自己的真性,就能活的自然而有意义。

28.孩子是一场家庭剧的主人公,父母的喜乐哀愁都架构在儿女身上,只要孩子过得好,他们就知足了。

29.至亲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心爱的孩子,这是爱的习惯、心的契合。沉醉在亲情的怀抱中,香甜得沁人心脾。

30.每个人都有如奇葩,各有卓绝华美之处,因无伯乐而枉自悲伤只是徒劳,因人云亦云而得来的赞誉更是空洞。当高

山流水之音奏响,人才会发现,这些都淡然如水,只有知音的相伴才是自己永远的慰藉和快乐。

31.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问自己的师傅什么是佛道,师父说佛道就是吃饭、睡觉。是的,一切就这么简单。幸福也一样,幸福可以是一杯茶、一枝花、一句呢喃、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拥抱,幸福其实就在你身边。

32.母亲仿佛是一本人生的大书,书中记录着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抒写着浓厚的抚慰之爱。身为人子,让我们常怀感恩的心,解读人生亲情的真味吧!

33.在平静中感受温情,在风雨中感受温暖,这就是亲情——值得所有人赞叹的亲情。

34.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不去做,就是在行善,而能够一直坚持不去做某些事情,就是在行大善。

35.人不能仅限于满足物质的单纯自给自足,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有。品尝过酸甜苦辣的滋味,你才会领略生活真正的意义。

36.生活中总有许多不让人喜欢的麻烦,漂着草末的凉水,四处叮咬的蚊虫,生满尖刺的毛榛。可是推开另一扇窗,这一个麻烦却变成了另一种幸运。有时候,是麻烦还是美好,就看你开的是哪一扇窗。

37.孩子并不是大师,而是宽容成就了大师。仁者能容,智者为宽。富有仁爱智慧的人,也必将是宽容的人。宽容别人,

宽容生活,就是宽容自己。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

38.面对无礼取闹的人,与其暴跳如雷,针锋相对,不如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静观其变,这才是最好的应对之策。宽厚的心会化解一切矛盾,更会让无耻的人感到无地自容、自惭形秽。

39.希望就在前方,它如同一颗饱满的果实,让饥饿的人获得新生;如同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让干渴的人汲取力量。正是这美好的希望,让困境中的人们学会坚强,让温暖与爱常驻人间。

40.人的思维要不断更新,才不会被生活所淘汰。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墨守成规无异于自我封闭。请开阔你的眼界,展开你的联想,动用你的聪明才智吧,成功就在眼前!

41.成功不是张狂时的冲动,不是妄想时的喜悦,而是在真理面前,用一种无私无畏的态度去面对生命给予我们的奇迹,用一种宽容诚恳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这样得来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42.为人处世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它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又要掌握灵活度。因此,遇到事情应顺应形势,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处理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成熟地面对这个世界。

43.宽广的胸襟包容了孩子所有的过失,博大的爱给予了孩

子无限的关爱,这就是默默无闻的教师,用自己单薄的脊梁扛起了未来无数的希望,用自己的真心培育出了未来无数的栋梁。

44.学会感恩,学会爱。物质的匮乏不是真正的贫穷,爱的缺失才是真正的贫穷。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关爱每个爱你的人,你的人生道路才不会孤单,还会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下。

45.想起一句古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果父母只顾肆意宠爱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每个父母都应该掌握关于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因为这关乎孩子将来的一生。

46.生活中有许多磕磕碰碰,就像不经意打碎盘子。但我们不可让小事破坏家庭的幸福,每一片碎瓷都记录了一个美好的故事。

47.在这个世界上,烦扰你的事情越小,越微不足道,越证明你正生活在幸福之中。

48.要想让别人开口说:“是”,就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以亲切地方式说服别人同意你的观点,从而博得别人的好感。这是与人交往的技巧,也是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

49.生活原本没有痛苦。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活得痛苦,不是因为拥有的东西太少,而是因为想要的东西太多。所以,不要再抱怨那些琐事了,看看你是多么幸福吧!懂得珍惜、知足的人才会拥有快乐!

50.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只是因为你把自己看的太高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认清他人的优点,从而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智慧,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

51.所有的生命都是从平凡开始的,平凡人平凡的贡献打造了美丽的生活,漠视平凡就是在漠视美丽。于平凡中透出伟大,尊重平凡,这才是生命中飘香的真意。

52.诚信是这个美丽世界的春风,它吹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得温暖。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相信我们都会在轻松与欢笑中幸福地生活。

53.世事变幻莫测,人在与命运搏击的同时,也在尘世的风浪中起伏。如何能马到功成,这就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全方位考虑问题,积极思考具体的应对措施,从而防微杜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4.有时,一个称号未必能带来实惠的东西,但它却是身份、等级的象征。社会中固有的秩序、次第,有时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一个是头等舱,一个是经济舱,但是地位与尊卑的差异却体现得如此明显,昭然若揭。

55.心灵的抚慰可以为人打开一扇窗,指明一条路,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再无助。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宛如一缕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不断壮大,最终成为傲立天地间的参天大树。

56.心灵的距离是最遥远的距离,它超越了空间的极限。但当人的情感融入关爱,当人们真正从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认识到真情的可贵,都市由冷漠暖间变得温暖如春,世界也因此变成天堂。

 

第二篇:如何让孩子一生幸福

父母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说是要“让孩子一生幸福”,相信大家都会同意。但是什么是幸福,怎么能让孩子获得幸福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先看看中国父母培养孩子的几种模式:

1. 很多父母培养孩子的思路是这样的: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好

生活→一生幸福。那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交好多择校费的家长基本都属于这类。在这类父母心中,这条路上的前一项都是后一项的必要条件。上不了好幼儿园就上不了好小学,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不会有好生活,自然就不会有幸福。所以想要幸福,上面这些条件都要满足。那么怎么满足呢?首先要有钱,要先“择校”,其次要学习好,这样才能不被淘汰,这样就能一路走下去。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父母都很关注孩子择校,都很关注孩子学习的原因。因为上不了好学校、学习成绩不好就走不通这条路了。那么这条路走得通吗?它的问题又在哪里呢?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有些孩子是能走通这条路的,有的孩子能按照这条路找到自己的幸福。但这条路的问题也很明显:

第一. 能按这条路走到幸福的孩子并不多。孩子上了好幼儿园不一定能上好小学,上

好小学不一定能上好中学,上好中学不一定能上好大学,上好大学并不一定能

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生活,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可能出

岔子,能走到最后的孩子并不多。

第二. 一旦孩子偏离了这条路,除了重新走上“正途”以外没有其他选择。而这时,

不仅孩子能走到最后的可能性变得更小了,而且因为没有其他出路,孩子会面

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孩子的厌学就是这种压力的结果。

第三. 这条路上的每个环节都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这条路只告诉

了我们怎么做得不到幸福,而没告诉我们怎么做能得到幸福。

2. 有些父母看到了这点,他们也认为这条路太窄,他们想走另一条路。这些父母希望简化

环节,希望能让孩子直接从好工作→好生活→一生幸福,所谓的“X二代”父母基本都是这个思路。这些父母不是太关注孩子的分数,因为他们不需要孩子的分数来走到好大学。他们主要关注孩子是否快乐,是否能尽情享受生活。因为到最后,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金钱、权力直接为孩子找到好工作。在他们看来,因为减少了环节,孩子就更容易得到幸福。那么这条路的问题又在哪里呢?

在我们看来,父母确实可以给孩子找到一份好工作,但父母无法给孩子建立一个好生活。好生活里除了好工作以外,还有很多其他东西。比如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和谐的家庭氛围、比如良好的工作能力,比如健康的身体、比如成就感,这些都不是金钱或者权力能够换来的。如果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物质层面的享受,就容易忽视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培养,很多失败的“X二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3. 有些父母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在培养孩子上更加全面。不仅希望孩子能有好工作,还希

望他们能有好生活。他们不仅关注孩子的智商,还关注孩子的情商。不仅关注物质,还关注精神。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会给孩子一些物质上的支持,同时培养孩子各种才

能,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教育他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工作能力,帮助他们锻炼身体。如果可能,他们还会送孩子出国,让他们呼吸更新鲜的空气,吃更放心的食品。应该说这样的父母是尽职尽责的好家长。但我们要问:

第一. 有多少父母能成为这种全能家长?教育孩子真的需要这么复杂吗?

第二. 用这种好生活定义的幸福是不是太脆弱了?这种幸福需要的条件是不是太多了?

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体魄,没有满意的工作,没有和谐的家庭是不是就没有幸

福了?

4. 与此相反,另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得不到幸福就是因为我们对幸福的定义太复杂了。他

们希望通过减少对幸福的要求,来使孩子得到幸福。比如,他们会说“幸福就是一种美好的感觉”或者“幸福就是身体健康”,或者说“人生就是一种体验”等等。简化了幸福的定义,让孩子获得幸福就相对容易了一些。那么幸福是不是就这样简单呢?一个处理不了人际关系,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天天体验失败怎么能有美好的感觉呢?幸福即使是简单的,也是有些基本要求的,那么这些要求到底是什么呢?

5. 还有一些父母,在子女教育上经历了一些失败之后,放弃了对“高不可攀”的幸福追求,

对孩子的要求只剩下了底线,“别犯罪”、“能正常”就好了。这些父母已经不认为幸福是一种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状态了,对自己和孩子都放弃了希望。那么获得幸福真的就这么困难吗?

究竟什么是幸福?幸福很复杂或者很简单吗?有没有一种道路可以让大多数孩子都能获得幸福的生活?我们下面就来回答这些问题。

在西方积极心理学中,有一个幸福坐标理论。在这个坐标中横轴是现在,纵轴是未来。沿着横轴越往右就越快乐,沿着纵轴越往上就越有生活目标。这个坐标把人生态度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处于四个象限之中。这个理论认为,处于第二象限的人生活中有追求,但当前过的并不快乐。这种人最愿意说的话就是,“我一旦如何如何,就好了”。他们是把成功当幸福的人。而处于第三象限的人生活中没有目标,当前也过的不快乐,他们是虚无主义的个人,在现实中没有价值感。这种人的生活是灰色的,网瘾、宅男都是他们逃避生活的结果。处于第四象限的人生活中没有追求,但当前过得很快乐。这种人以享乐为幸福,他们的人生态度就是“只要快乐就好”。

这个幸福坐标理论认为,真正幸福的人是处于第一象限的。在第一象限中,人不仅当下过的快乐而且通过当下的快乐生活可以达到未来追求的目标。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快乐和人生的意义结合起来,是幸福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永远处于第一象限,人都是在这四种状态中来回往复的,没有人可以时时刻刻都幸福。所以,问一个人是不是幸福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问题是问一个人怎么能让自己更幸福,也就是说怎么能让自己更长久的呆在第一象限。

那么第一象限有什么特点呢?这里包含了幸福的哪些要素呢?西方积极心理学认为,处于第一象限的人所做的事必然是他喜欢的、有能力做的,以及有意义的事情,这三点缺一不可。换一句话说就是,人在从事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又有意义的事情时,他就是幸福的。喜爱、

能力和意义就是幸福的三大要素。

所以幸福并不复杂。没有强健的身体如霍金,也能幸福;没有美满的婚姻如苏格拉底,也能幸福。因为他们都找到并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又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幸福很简单吗?幸福也不简单。有的人一辈子也发现不了自己真正喜欢干的是什么,有的人一辈子也找不到自己又喜欢、又擅长、又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如何找到这样的事情呢?找到这样的事情很难吗?

只要方法对头,找到这样的事情并不困难。而且对于父母来讲,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喜欢做的、能做好的,并且能够以此自食其力、立足社会的事情是责无旁贷的,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这样的事情越多,孩子的幸福生活就越有保障。那么方法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帮助孩子找到这些事情的捷径。

在字典上,“责任”的定义是“份内的事情尽力做,出了问题敢担当”。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明确和身份相符的“份内的事情”有哪些;其次是坚持原则毫不妥协的尽力做到这些事;最后是开动脑筋想出办法做好这些事。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件事正好对应了幸福的三个要素。

孩子在家是孩子,在学校是学生,长大以后是成人。孩子有孩子份内的事,学生有学生份内的事,成人有成人份内的事。如果在家长的启发和帮助下,孩子从小就知道做为孩子应该做孩子份内的事,做为学生应该做学生份内的事,那么长大以后,他自然就会知道做为成人也要做成人份内的事。而这些“份内的事”,正是他得以立足社会、自食其力的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接触过一些不肯上学、不肯工作的孩子,大多从小就不知道他们还有什么“份内的事情”要做。等这些孩子长大了,自然也很难理解为什么成人要做成人份内的事。啃老、好吃懒做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他们的选择。所以,让孩子知道自己份内的事情是什么,是教育他了解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好方法。

但还有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份内的事情是什么,但就是不去做。有些孩子就是不去上学,就是不写作业,就是不做家务。这里有的是因为孩子不喜欢做这些事,有的是源自他们对不恰当管教方式的反抗,但也有明明就是喜欢但坚持不下去的例子。如何能让孩子发自内心而不是由于惧怕惩罚而做这些事情,并能长久坚持下去,是家长需要思考的,也是培养孩子责任感里最重要的工作。我们认为,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对背后原因深刻的理解以及适当的管教方法,是做好这一工作的要领。能够坚持原则毫不妥协的做到自己份内事情的孩子,长大以后不仅能坚持做自己喜爱的事情,还会有能力喜爱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这种能力是他一生幸福的保证。

喜欢做这些有意义的事情,但做不好怎么办?这也是家长需要教给孩子如何去面对的问题。我们认为,宽容的态度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是孩子最需要的帮助,也是我们家长最需要提高的地方。我们见过很多家长对孩子写作业慢、学习成绩不好等事情一筹莫展、大发雷霆,他们并不是在想办法帮助孩子,而是利用这个机会发泄不满、滥用权力,这样做对孩子成长毫无益处。如果家长不能教给孩子如何发挥潜能、运用智慧,那他以后如何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呢?

需要说明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并不是帮助孩子找到他喜爱的、擅长的、有意义的事情的

唯一方法。有些天才、有些幸运儿天生就具备这种能力,并不需要培养。但我们认为,大多数的孩子还是需要家长帮助他们去寻找和培养这种能力的,而从责任感入手,是最好的培养方式。

有些家长会不理解,为什么幸福就只包含了喜爱、能力和意义这三个要素,难道没有房子结不了婚也能幸福吗?难道失去健康也能幸福吗?难道鳏寡孤独也能幸福吗?在我们看来,没有房子结不了婚当然不幸福,没有健康的身体当然不幸福,鳏寡孤独当然不幸福,但这里的不幸福并不代表他不能幸福。幸福不是非此即彼的东西,幸福和不幸福是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生活中的。要明白这一点,就需要知道什么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以及什么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了。

生活中的不如意随时存在,有这些不如意,就有这些不幸福。而这些不如意,就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牙疼会使你觉得不幸福,治好了会使你高兴,但没听说过牙不疼的人都幸福;同样,没有房子蜗居一隅确实不幸福,但没听说过有房子就都幸福;鳏寡孤独确实不幸,但子孙满堂就一定幸福吗?所以,没有这些条件我们会不幸福,但有了这些条件并不能使我们幸福。这就是必要但不充分的意思。

做为家长,我们当然要关注这些影响孩子幸福的必要条件。但这些必要条件太多了,没有任何人可以全部满足。所以,我们在关注必要条件的同时,更要关注让他们获得幸福的充分条件。从西方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来看,就是要关注如何帮助孩子找到他们自己喜爱的、擅长的、有意义的事情。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孩子就有了获得幸福的能力,这就是幸福的充分条件。

回到我们前面讲的中国父母培养孩子的几种模式。其中前3种模式都是在帮助孩子解决他们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这些父母都是负责任的父母。但我们要问,你能把孩子生活中的不如意都解决掉吗?即使你都解决掉了,孩子只是牙不疼了,但也不是幸福了,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而第4种模式,是教育孩子忽略牙疼,“你不去想它,它就不疼了”,这种父母不正视生活中的不如意,他们对幸福的看法太主观了。而第5种模式,是干脆认为牙疼治不了,这种父母连负责都谈不上。

这5种模式中,都缺乏对幸福的充分条件的关注,都缺乏对人生不幸福的全面客观的认识,都没有认识到幸福和不幸福是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生活中的。在我们看来,这5种模式都走不通。而我们认为培养孩子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就是努力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喜爱的、擅长的又有意义的事情,让孩子具备幸福的能力,同时尽家长所能帮助孩子远离那些使他们不幸福的事情,让他们能更长久的呆在第一象限之中。我们认为,这才是家长最应该做的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