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华南粮食信息

20xx年第8期 总第111期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编制

特别关注.............................................. 2

小麦丰收之后的粮食市场 ....................................................................................................... 2 深度分析 ............................................. 5

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 ................................................................................................... 5

现在放开粮价应该是一个好的选择? ................................................................................... 9

关于粮食的市场幻觉 ............................................................................................................. 11 财经透视 ............................................ 15

越南金融危机的四大教训 ..................................................................................................... 15 交易快讯 ............................................ 18

6月11日中央储备玉米交易结果 ........................................................................................ 18

6月6日汕头小麦交易结果 .................................................................................................. 18

6月4日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交易结果 .......................................................................... 18

5月29日省储稻谷销售成交情况 ........................................................................................ 19

5月27日中央储备玉米交易结果 ........................................................................................ 20

5月23日潮州稻米销售成交情况 ........................................................................................ 20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特别关注

小麦丰收之后的粮食市场

再过一两个星期,小麦收割工作即告结束,新麦即将迎来上市。就目前了解情况看,今年小麦丰收已成定局。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90万亩,预计今年小麦产量为1.07亿吨,较去年1.06亿吨略有增加。

小麦丰收当然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在国际社会出现粮食危机、粮价暴涨的情况下,中国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国内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但是中国年度粮食总需求在5亿吨左右,夏粮(小麦)仅占粮食需求的20%,粮食市场稳定与否还得看今年秋粮(主要是中晚籼稻、粳稻、玉米)的生产情况。而当前秋粮还处于生产的初期,部分品种比如中晚稻还未开始播种,一切仍处于变数之中。下半年的天气状况将直接影响秋粮的收成。去年湖南、江西、湖北局部地区的高温干旱已经造成了中晚稻的减产(但是由于粳稻增产较多,稻谷总产表现为略微增产),这是南方地区籼稻价格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走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专家预计20xx年是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转换年,有极高的发生拉尼娜或厄尔尼诺的概率。国家气象局日前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南方天气气候呈现极端气象灾害严重、台风来得早强度大、降水量分布不均、气温总体偏高、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等五大特点。极端的天气将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我们不应为小麦的丰收做出过多的乐观解读。小麦丰收只能说粮食生产开局良好,终局如何还有待秋粮的决断。

小麦丰收带来的下一个话题就是2008/20xx年度的小麦价格将呈怎样的走势?我们从小麦的期货价格上找找看。截至到6月11日,从图形上看,郑州强麦各期货合约均呈空头排列;从相邻月份合约间的价差看,0807和0809合约间的价差最大,为210元/吨左右;其他合约间的的价差在50元/吨左右。以上情况表明,市场普遍认为7月份由于新麦集中上市,短期内有可能供过于求,期间小麦价格将处于低点。高峰期过后,小麦供需恢复平衡,价格回升,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但是市场也并不看好价格的继续上扬,因为合约间50元/吨的价差属于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偏空的价差水平。总体而言,期货市场对小麦后市的价格走势判断基本上稳中趋弱。这种判断基本反映了当前小麦供需格局的现状。一方面,国内小麦连续第5年丰收,小麦当年产量超过当年需求量,小麦库存有增加的趋势。我们知道国内小麦库存本就相当充裕,库存的继续增加毫无疑问会成为小麦价格上行的重要阻力。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以来,连续两年都收购到大量的托市小麦说明了小麦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存在下行压力的现实;另一方面,国家提高了小麦的最低收购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为77元、72元、72元,分别比20xx年提高5元、3元、3元,小麦价格下行空间有限。因此小麦价格将在压力(供给压力)和支撑力(最低收购价)的双重作用下,做震荡整理。由于国家手中握有大量小麦储备,可以预计下半年小麦价格的定价权很大程度上仍掌握在政府手中。

如果说在小麦方面国家还有很大的调控能力与调控空间的话,在稻谷市场上恐怕则是力有不逮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稻谷的库消比要低于小麦,国家掌握的稻谷储备相对有限;第二,20xx年以来稻谷增产幅度低于小麦。20xx年小麦总产在20xx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3%,而稻谷总产仅增加了16%,稻谷供给远比小麦紧张;第三,稻谷供给紧张的情况下,内部也存在较严重的结构性不平衡,表现为籼稻供需更紧、粳稻供给宽裕。实际上稻谷的供需压力基本上全部体现为籼稻的供需压力。这就是为什么去年以来籼稻供求紧张、价格快速上涨的同时,东北粳稻却出现卖粮难的主要原因(笔者曾在?东北粳稻(米)卖粮难?一文中有详细分析);第四,在国家稻谷储备相对有限的同时,存在品种和地区分布的不均衡。一方面储备的品种以早籼稻居多,而早稻往往并不直接作为口粮;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由于多年来粳稻产能盲目扩张,被动积累了大量的粳稻储备,而南方销区稻谷储备薄弱,同时为运力所限,东北地区的粳稻又难以及时发运到关内。这造成了一方面销区缺粮,另一方面大量粳稻储备却积压在库的尴尬局面。第五,近年随着城市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食用人口及食用比例不断提高,稻米的需求更加具有刚性,价格上涨的压力更大。

基于上面几点,在政府调控能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2008/20xx年度的稻谷价格将有可能走出不同于小麦的独立上涨行情,稻谷的价格更多地取决于市场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将继续束之高阁,虽然预案价格比去年提高了近10%,因为最低收购价提高的速度赶不上市场价格提升的速度。一个可资参考的例子是,20xx年国家首次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价格水平比20xx年实际收购价高出30%以上,但是由于粮价在20xx年底到20xx年初上涨幅度更大,结果是首次最低收购价预案未能启动。

目前国际大米价格大幅高于国内,国内大米已经形成价格洼地,而洼地终究是要填平的,一旦今年的稻谷难以有实质性的增产甚至减产,那么稻谷后市价格也许需要有点想象力。

但我们在作出上述判断时,并没有过多考虑宏观政策面。下面笔者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在20xx年CPI抬头时,社会将矛头一致对准迅速上升的粮价,原因主要是除粮价之外的其他商品服务价格基本上保持平稳,当时一些人经常举出的例子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还很低,仅为2%左右。因此开出的药方是将粮价控制住了,CPI也就控制住了。然而实际上,PPI自20xx年下半年以来就一直在缓慢攀升,只不过幅度不大未能引起注意。进入20xx年以来,PPI上涨突然加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字,5月份的PPI已经达到8.2%,CPI则回落至7.7%,这意味着PPI自20xx年2月份后再次超过CPI。不知道此时那些认为粮价上涨导致通胀的人士做何感想?实际上,笔者从一开始就明确指出,粮价上涨并非是通胀的原因,而是通胀的表征(见于《华南粮食信息》第100期,20xx年9月份《南风窗》18期),简单控制粮价并不能达到根治通胀的目的。通胀终究是一个货币现象,源于流动性过剩。而这种流动性过剩的源头在美国,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下的弱美元,导致流动性在全球泛滥,这是中国在不断提高利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通胀势头仍难以抑制的主要原因。打个比方,好比船底破了一个洞,在洞没有被堵上之前,将涌进来的水不断舀出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面对有可能失控的通胀形势,央行将准备金率一口气提高1个点,达到17.5%的新高。农发行由于是政策性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对其没有影响。但是当其他金融机构受银根紧缩影响,收紧信贷时,粮食企业从一般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必然加大,可以预见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资金基本上可以得到农发行的保证,但是一些社会粮食经营收购主体将缺乏足够的融资渠道,收购主体有可能减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少,这将影响收购市场的竞争性,从而有可能降低粮食收购价格,这是我们在做粮食分析时必须考虑到的宏观政策面对粮食市场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在PPI上来了之后,政府如何面对下半年的粮食形势?毕竟在粮价这个?葫芦?还没有完全?按?下去之前,又起了PPI这个?瓢?,宏观调控形势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在通胀初期,粮价吸引了足够的火力点,现在PPI也来撩拨决策者的神经。也许政府会意识到,单纯控制某个领域的物价并不能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在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足够高的情况下,继续大幅提高1个点,政府此举已经充分表明了抑制通胀的决心,经济增长目标已经排在之后。因此,政府会继续动用何种手段继续抑制通胀,值得关注。

深度分析

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

近百年来,日益雄厚的产业资本主导了世界农业生产和食物体系,使食物失去了其本身的属性,不断地被商品化和政治化。作为一个整体,农民被挤压到了食物利益分配的边缘。

美国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即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与美国人少地多、资本充裕和能源价格低廉的基本国情和国家战略相适应,但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没有任何模仿美国的资源条件、资本条件和能源条件。伴随资本雇佣劳动体系的扩展,以及食物商品化和政治化的推进,美国的粮食体系和粮食政治逐渐结合,并最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世界系统,这一系统致力于使世界各国相对独立的食物体系,被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整合为一个单一的、以资本控制的食物体系。最终,产业资本又和国家政治相结合,合力营造出一个庞大的食物帝国。这一食物帝国,不仅通过市场扩张,还通过价值重塑和政治谈判,诱使甚至迫使各国模仿美国的农业模式与食物体系,并沦为这一食物帝国的附庸。

认识这一食物帝国的面目,可以有助于认识中国急剧变化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变迁,及其与我们日用食粮的联系。进行局部性的改良,可能会有助于缓解人类日趋严重的食物危机。

食物美元给了谁?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2 00 7年 9月,在美国中北部做农场调查时,我有一晚住在衣阿华州的农民Gary家。Gary只耕作2英亩土地,是一个小型的社区支援农业农场。晚餐中,我们谈起了食物收益的分配结构。Gary拿出一盒早餐燕麦片,问我:你说,这盒燕麦片我们农民能得到多少钱?我根据在美国的调查,知道农民总体上从食物价值分配中得到 5%左右。Gary却给了一个令我吃惊的比例——1.4 3%!

是什么因素让农民只得到全人类每一个人每天都要付出的庞大食物价值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如果作为世界现代农业样板的美国如此,多年来在生存边缘挣扎的中国农民,以及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岂不更加如此?!

19xx年至今,美国的农业投入份额大体在 10%-20%之间波动,这部分投入为种子、农药、化肥、机械等生产性投入,代表消费者为食物的初始生产成本所付出的价值。但食物的市场份额,却由 19xx年的 45%左右一路上升,在 19xx年达到 7 5%左右。而一直作为食物生产者代表的农民,19xx年还能获得近40%的食物价值,到19xx年下降到8%。根据有机谷提供的资料,20xx年下降到 5%左右,而此时市场份额部分已经高达81%!由于美国的农业投入品供应商和食品加工商,通常隶属一家大公司,或有联盟关系,被产前成本和产后价格两把钳子夹在中间的农民,在食物价值的分配结构中,所占份额只能不断地降低。资本化食品体系对农民的挤压,由此可见一斑。而且,从趋势看,农民在食物份额中所占比重,还在一步步收窄。直至无法生存,相继被逐出市场为止。 要么变大,要么走人

由于贸易条件和政策支持都有利于产业化农场,巨额农业补贴全部流入产业化农场,使得经营产业化农场几乎没有财务风险,也使得产业化农场能够长期地在市场价格低于其生产成本的情况下继续扩大生产。这样,小规模家庭农场无力维系,被迫步入大规模的破产兼并行列。

自19xx年以来,美国的农地规模大体稳定,略有下降,由19xx年的12亿英亩下降到20xx年的9.3亿英亩,是中国农地规模的3.1倍,但农场数量却由19 35年最高峰的 6 81万家下降到 19 5 0年的565万家,再下降到20xx年的209万家,目前农场数量不足19 3 5年的 31%、19 5 0年的3 7%。193 5年以来,4 7 0多万家农场破产兼并,而主要农作物耕作面积并没有减少,因为兼并主要在商品化作物之间进行的。由此,带动了美国农场平均规模一路上升,由 19 5 0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年的 213英亩上升到20xx年的446英亩,平均规模扩大了1 倍多。这样,美国小型家庭农场在政府(商品粮政策)和商业资本(控制食品生产和经销价格)的双重挤压下,在商品化的种植业中已经无法生存,只能破产兼并或转作其他农作。作为被产业化和资本化农业和食品体系定义的农民家庭农场,不得不走上了?要么变大,要么走人?和?要么接受,要么走人?的别无选择的独木桥。

仅从经济意义考虑,这似乎不错。但是,规模经济并不意味着大农场效率更高,更不意味着大农场比小农场更有利于生态多样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消费健康。很多实证调查的研究者都已经证明,追求利润的产业化大农场,在生存能力上远远比不上追求消费资料满足的小规模家庭农场。美国的数据也显示,小农场才具有相对更低的生产成本。大农场之所以挤出小农场,不是在于其经济效率高,而在于其能够承受更低的边际利润。

在美国,由于受政治利益和商业利益所驱使,被政府补贴政策误导和产业资本控制的农业,走上了基因农业、石油农业、化学农业的道路,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生物与作物多样性的丧失,资本投入与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破坏的加剧,从而从可持续农业模式,转变为自杀式农业耕作模式。但是,近50年来,这种模式带来了价格低廉的粮食价格,以及附着于其上的廉价食品体系,从而以其咄咄逼人的竞争力;将全球其他地区的农业耕作(尤其是大宗农产品的耕作和规模化养殖)逼上了同一辆战车,使得美国大农场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现代农业的样板,被不断地模仿和复制。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和食品体系,也从此走上了不可持续的不归之路。

食物帝国是如何产生的

当然,美国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与其?人少地多?的基本国情密切相关。世界上除了极少数国情类似的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模仿这一模式的基本资源条件。但为何世界上许多国家,又似乎别无选择地加入这一不顾本国国情,不可持续的模仿之路呢?问题还需要继续揭示:

早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美国政府有感于农业作为私人物品经营对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开始介入农业生产。当时最主要的标志是逐步建立农业常平仓制度以稳定农产品价格、提供农业信贷、稳定农地规模和粮食产量。农业常平仓制度的一个核心机制是?低吸高抛?的粮食储备体系,使得粮食价格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平滑化,也为政府带来了巨额的财政盈余。这项制度,使得农民的种植,有稳定的收入预期,自然使得粮食的年产量可以稳定在一个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农产品的加工体系、城市居民的消费体系,也可以维系在一个稳定的数量和价格上。 这样一个以价格收入支持为主要手段的农业常平仓制度,自然得到了农民、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也直接促进了美国的农业进步。但是,从粮食储备制度中尝到好处的少数粮食寡头,并不仅仅满足于这样的制度。在他们多年的动员和游说下,粮食储备制度受到怀疑,自19xx年起,新的农业法案实行,以农业补贴制度代替了粮食储备制度。政府不再通过粮食储备抛补去纠正粮食市场扭曲,而是简单地支付粮食加工商收购价和农民维持农场可持续的价格差。市场价格高则减少补贴,市场价格低则增加补贴。这给食物集团扩大其利润边界,压低粮食价格并挤占补贴,大开了方便之门。

事实上,农业补贴制度的出台,使得粮食寡头得到低价格粮食的几乎所有收益,也将每年的粮食补贴尽数收入囊中,并且建立了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食物竞争力。于是,他们继续在国内和国外扩张自己的疆域,营造一个由他们所控制的单一食物体系,逐渐形成一个食物帝国。这一帝国以少数几个食物集团为核心,以市场扩张、粮食援助和政治游说为基本手段,不断将全球农业生产和食物经销体系纳入其版图,从而使得各国的农业生产和食物经销体系都在控制之下。这一强大资本由逐渐扭曲食物利益的分配结构,到逐渐扭曲食物加工结构和贸易体系。同时,也扭曲了消费者营养体系,使得公共健康体系受到巨大威胁。 使强者愈强弱者更弱的农业补贴政策

让我们以农业补贴政策出发,来说明一个人造的世界食物系统的形成: 实际上,正是美国的对商品化农产品实施的补贴政策,一直在推低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最终;形成了一套人工的食物生产、加工与消费结构:(政府)商品粮补贴→(农业)商品粮生产→(公司)低商品粮价格→(公司)低价格食品加工原料→(消费者)低食物消费结构和消费分野。

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政府一直在提高对农业的直接补贴。在1995-20xx年间,美国提供了114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年平均142.5亿美元。这些补贴中,8 0%流入到农民和农作公司,12.5%是?水土保持项目?,另外7%用于自然灾害救助方面。但是,这些补贴的分配结构极不均衡,最大的 1%农场,20xx年平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均得到了21.4万美元的补贴,但多数中小农场补贴甚少,甚至没有任何补贴。 补贴状况的迥异,使得美国农场早已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产业化农场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以保持竞争优势和得到更多补贴。小规模家庭农场则几乎悉数被逐出商品化农产品的种植领域,只能在无补贴的其他农作物上生产,并依赖地区性贸易体系,以维系生存。

实际上,19xx年新一轮农业政策实施后,美国农场的全国净收入,由一度的540亿美元下降到不足500亿美元,表面看,19xx年以来,政府补贴已经连年超过农场总收入40%以上,其中农产品信贷公司的农产品支付每年大约就有165亿美元,等于美国农场主现金净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来自政府补贴。但实际上,农民并没有从不断上涨的农业补贴中得到任何实惠。

那么,政府每年的巨额补贴到底被谁拿去了呢?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是上游的农业投入部门和下游的农产品储运、加工和销售部门,拿走了几乎全部的补贴。也就是说,控制上游和下游的食物集团拿走了全部的农业补贴。

这样的逻辑是:由于大量农业补贴落在商品化农产品上,直接压低了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于是,大量新的食品工业投资直接建立在这些农产品上,从而使得美国慢慢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食物帝国。食物帝国主要由一些食品联合体组成,他们通过政治献金和直接出任政府代表、经济控制和大量的广告宣传,已经捕获了政府、市场和消费者,从而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地位,以至于这样的利益分配结构已经固化,并从其美国大本营不断伸出巨掌,捕获列国。(环球视野)

现在放开粮价应该是一个好的选择?

当全世界都在为粮食紧缺的前景和不断攀升的粮价犯愁的时候,中国似乎无需为粮食忧心。3月31日,泰国大米报价从前一天的每吨580美元飙升到了每吨760美元,日涨幅达到30%;而今年1季度,中国的稻谷价格仅仅只涨了3.5%。4月初,中国政府总理在河北表示:?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看来,中国人不用担心无米下锅。但是,这样的担心真是杞人忧天吗?

最合适问答这个问题的人,也许是中国的农民。

近两个月来,中国媒体上不断出现产粮大省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的报道。新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华社下属的《经济参考报》报道说,在安徽省农业大县肥西县,?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已降低到了近几年来的最低点?。《南方周末》对山东、河南、湖北、河北、江苏等产粮大省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其实,决定农民种粮与否的最重要因素非常简单——就是种粮的相对收益。换句话说,和做其他工作相比,种粮到底赚不赚钱。在农药、化肥等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受国际市场石化产品和油价上涨的影响大幅上升的同时,中国的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的升幅却非常有限。据江苏民间农业学者乔生桂介绍,沿海地区的农民种一亩田粮食,去掉全部费用后一年大概只能挣到几百块钱的收入。相比之下,20xx年中国农民工每月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就超过了一千元。虽然政府不时出台惠农政策,比如补贴和提高最低收购价,但这些还不够支付生产资料上涨的费用。

粮食一直是中国头等重大的问题,但中国农民面临的现实却是种粮越来越不可能赚钱。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中国的农产品和食品价格已经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基本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然而,粮食,棉花和油却是其中的特例。自从20xx年以来,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政府一直通过中储粮总公司以抛售或收购的方式来控制粮价。2007下半年至今凸显的通胀问题更加强了政府控制物价的决心。今年初,为维持现有粮食价格水平,中国推出了严格控制粮食出口的政策,宣布对出口的57个粮食种类,包括小麦,稻米,玉米和大豆等,征收5 %至25 %的关税。

忙于控制各种价格的中国政府必须意识到,中国的粮食价格上涨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趋势。瑞银经济学家Jonathan Anderson在其新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近几年的粮食储备比较稳定,但相比20xx年的水平已经大幅减少。考虑到中国地少人多和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提速等现实,提升粮食产量的空间已经不大。对中国来说,提升粮食产量的做法也不够经济。Jonathan Anderson认为,中国应该在未来逐渐增加粮食的进口,慢慢放弃对主要粮食自给自足的政策。

其实不必是经济学家也能知道价格控制很难奏效。农民显然不会接受种粮的微薄收入,而会选择其他收益更高的农产品,或者外出打工等。一旦拒绝种粮成为农民普遍的选择,政府将不得不付出更昂贵地代价填补粮食缺口,届时粮价的上涨将更为剧烈。世界银行2月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指出:?中国政府采取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的价格控制从长时期来看,产生的不良影响很可能超过其带来的好处。?

只有让市场来调节粮价,农民才能获益。如果政府做好准备,在制度安排上保证中低收入阶层能够得到适当的补偿补贴,让粮价上涨产生的冲击得到控制,现在放开粮价应该是一个好的选择。(英国金融时报)

关于粮食的市场幻觉

近期世界性的粮价暴涨,把粮食安全问题又突显出来。政府应对这种局面的一套组合拳,是不问可知的:强化耕地保护,增加种植补贴,以关税和审批手段抑制出口、鼓励进口,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但是,按照有的经济学家?自由放任?的理念,这事儿根本就不必紧张。因为:?只要市场在,就不愁买不到粮食。??个人的粮食安全依靠市场,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样依靠市场。??不管粮食价格涨到哪儿去,中国人绝对不会因为买不起粮而挨饿。?因此,?人们为市场而生产,或者说为利润而生产,大家就不会挨饿;为了吃饱饭而生产,反而可能挨饿。这就是市场的奇妙之处。岂止粮食如此,其他一切商品也莫不如此。相信计划经济而对市场经济抱怀疑态度的人恰恰在这一点上犯糊涂?。

农业作为一种产业,粮食作为一种商品,与其他一般产业和商品有大量的共同之处,市场规律对它们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这是事实。但如果把它们当成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实验室里乖乖的小白鼠,那可就免不了犯糊涂。

完全的市场化,要求要素能够充分自由流动,粮食种植业的第一要素是耕地,第二要素是劳动力,但这两样却都不能至少不能跨国自由流动。中国现有耕地18亿亩,美国是28亿亩。20xx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约5亿吨,而美国粮食总产量只有3.63亿吨。如果中国的农民能够买下美国的地,自己去种,全世界的粮食还不便宜得像自来水似的!但是,美国能卖吗?

美国农民家庭收入中平均约有40%来自政府补贴,可知农业效益之差;多占10亿亩地,还少收1亿多吨粮,可知资源利用效率之低。如此效率之低的产业,竟然没有被竞争对手挤垮,反而在全世界挤垮无数同行,?独孤求败?。究其原因,盖因耕地和劳动力等要素跨国流动完全不自由,而粮食这个最终产品的流动相对有些自由,农业技术、农业机械、良种、肥料等要素的流动完全自由,这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么一种?半吊子市场经济?组合,最后造就了世界上?懒惰的农民?(有人把美国农业称为?懒人农业?)相对于最勤奋的农民的竞争优势。找谁说理去?

完全的市场化,要求市场信号即时响应。就是说,商品缺了就贵,贵了就有人增加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供应很快就会多起来。但粮食不是这样。今年少了,怎么着也得熬到明年,仅有的一点年度内调节弹性,是个别如美国这样有些富余休耕地的国家,能赶上茬口增播一季。市场信号响应慢的结果是:在一个较长时限内,无论粮食需求多么旺盛,价格怎么蹿高,可供应的总量却只有那么多。好在世界各国都没有请中国的经济学家当顾问,所以没人真拿粮食当钢材、水泥一样即用即买搞?零库存?,大家多多少少都保持了一些储备。市场一叫紧,首先被调节的就是储备。这次粮价剧烈波动,世界粮食储备就从去年年初能够满足169天的水平,迅速降到了目前的53天,为30年来最低点。如果储备挖完了还不能满足需求的话,价格信号就彻底失灵,在明年收获季节到来之前,您即便手拿金砖也无粮可买了!这正是粮食不同于石油的地方——同样涨价,不管春夏秋冬,只要你出得起钱,随时都能买得到油。

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一般的商品,其性能我们总可以找到另外的商品进行替代,油贵了我就买煤,煤贵了我烧酒精,再不行我开水电厂、核电厂。棉衣贵了可以改穿毛料的,肉太贵了可以改吃鱼。但是,至今还没有科学家发明出可以替代粮食的食物。也没有谁发现生产粮食不必在地里春种秋收,而在工厂车间里,合成出成吨的小麦或者玉米。

聪明的经济学家指出:?世界市场上从来没有缺过粮,倒总是生产过剩,为卖不出去发愁。?这话当然对,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有购买力的需求都会得到满足,不可能发生短缺现象。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卖不出去?总是和?买不起?同时存在。19世纪末期,是美国?自由放任?政策执行得最彻底的时期,由于粮价大幅下跌、卖不出去,许多农场主被迫将大量的粮食付之一炬,约半数的小农场主破产。而那个时候,我们知道,地球上大部分人还在挨饿,只不过他们因为缺钱,肠胃里的?实际需求?无法变成市场上的?有效需求?而已。

粮食与一般市场流通商品最重要的区别,还在于其不可或缺性。吃不饱,轻则折寿,重则饿死人。吃饱肚子是每个人的刚性需求,是基本人权。联合国粮农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组织是这么要求的:?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的食物。?当今之世,不管买得起买不起,都必须让人吃得起。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粮价必须足够低,让大多数穷人能够买得起;其次,实在买不起的那一部分绝对贫困人群,也能够通过各种救济渠道获得足够的食物。

现在,让我们回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上来。诚如经济学家所言,不管粮食价格涨到多高,中国人都绝对不会因为买不起粮而挨饿。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实在是太多了,粮价即使再翻一番,进口粮食也只不过用掉外汇存量的两三个百分点而已。我也相信,在和平年代,针对中国的粮食禁运不可能发生,?如果全世界对中国禁运粮食,一定是我们自己做了犯天下大忌的事?。

但是,聪明的经济学家想没想过,中国如果由一个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的国家变成粮食进口大国,本身就犯了天下大忌!中国制造出的这一块需求增量,必然导致供应趋紧和价格趋涨,从而把相当一部分穷国的穷人赶出粮食市场。那时候,中国的?罪过?就大了,那少数几个粮食出口大国,会一边兴奋地对中国卖着高价,一边义正词严地指责你是制造饥荒、危害世界人权的罪魁祸首。

如果按照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家的意见搞农业,即使中国的总人口不再增加,恶劣局面也会很快变成现实。经济学家说:?就我国总体而言,我们每年进口的粮食一般是一两千万吨,没有超过三千万吨的。??如果进口两千万吨,只占世界贸易量的不到十分之一,根本威胁不到别国安全。?这种乐观的估计,是建立在目前政府对于粮食生产和流通严格管控基础上的。如果依照他的建议,放开对耕地转为工业或第三产业用地的限制,假设18亿亩耕地由此减少3亿亩—也就是六分之一的话,那么,中国一年就需要增加进口约8000万吨粮食,这相当于美国的全部粮食出口量,相当于世界粮食市场年贸易量的三分之一。不敢想象,需求暴增三分之一,价格将会增长多少?世界上挨饿的人又将增加多少?

假定人口不增加同时耕地也并不减少,中国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放任自流走下去的话,也仍会变成一个粮食进口大国。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是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减小。但这只是一个方面,人均粮食消耗的绝对数量,却是要不断增加的。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消耗量(包括变成饲料和工业原料的部分)约为380公斤,美国则为1000公斤出头儿,约为中国的3倍。差距如此之大,我们希望某一天自己能发展到美国水平的一半,人均粮食消耗增加140公斤,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不算过分吧?那么,我们将需进口1.8亿吨,也就是说,要买下国际间粮食流通总量的四分之三。真走到那一步,甭说自己是?市场自由竞争?的胜利者,中国肯定球籍不保!

经济学家还举例称,日本是粮食进口的第一大国,而从来没有谁批评日本进口太多抬高了世界粮价。这是因为,日本多年稳定的进口量,已经是当今国际粮食贸易常态体系的一部分。影响这个体系稳定的,是新增变量。后来者难以跟日本攀比。同样道理,为什么作为二氧化碳第一排放大户的美国,在环保问题上受到的指责却远比中国和印度轻?就因为你是新加入进来的增量,你排放量增长得太快。

也别以为日本有钱买米,就不愁过日子。最近粮价暴涨之后,大批粮食出口国宣布禁止或减少出口量。4月30日,日本联合瑞士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议对粮食出口国出台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作出一系列规定。没敢提不让人家限制出口,只是小心翼翼地希望?出口国在实施限禁行为前,必须向世贸组织农业委员会提交‘预先书面通知’?,另外,?要事先和利益受到重大影响的进口国商议?。结果,根本没人搭理。作为第一进口大国,60%的粮食得从别人那儿买进,容易吗?

对于大多数国家——不管是出口国还是进口国,种粮都是一个不合算的行业。从需求端来说,在粮食市场上,不仅有购买力的需求要满足,而且购买力较低或完全没有购买力的那些需求,也要满足。但从供应端来说,第一它不可能白送,第二它不能低于成本价生产。粮价过低的时候,农民把粮食烧掉或倒进大海,即便这时候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挨饿,也不应该受到任何指责。正如有的经济学家指出的,农民没有义务牺牲自己的利益,承担保障国家、国民粮食安全的责任。所以就需要从两端都进行补贴,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补贴。取消以各种名目出现的补贴,几乎就等于取消农业这个特别重要而又特别脆弱的行业。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自由派经济学家要说服的,不仅仅是目前人数已经微不足道的?相信计划经济而对市场经济抱怀疑态度的人?。他们需要说服的是学术象牙塔之外的全世界。(凤凰资讯)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财经透视

越南金融危机的四大教训

越南金融危机到底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还是像引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泰国一样,即将成为点燃一场新的区域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暂且不论。鉴于中国与越南经济方面的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应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严防热钱兴风作浪、避免人民币快速升值、提前预防通货膨胀、进一步挤压楼市泡沫,防止危机向我国蔓延。

几乎在没有任何明显征兆的情况下,越南就突然陷入了金融危机之中,自由落体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越南金融危机到底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还是像引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泰国一样,即将成为点燃一场新的区域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虽然我们尚且无法对此作出明确的判断,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越南的教训需要我们认真吸取,未雨绸缪,尽快采取措施避免危机向我国蔓延。

教训一:警惕热钱。热钱的唯一目的是逐利,但在热钱进入之初,由于其所营造的虚假繁荣的诱惑力,非常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而实际上,越南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沉浸在这种虚假的繁荣中,热钱进入之初在满足越南对资金的焦渴需求的同时,也在埋下巨大的隐患。热钱不过是罩着美丽画皮的吸血鬼,一旦牟利的意图实现,它就可能突然撤退。当热钱撤退,支撑虚假经济繁荣的基石倒塌,就容易引发金融危机乃至整个经济危机。

虽然越南是一个小经济体,但中国却在很多方面与它有相似之处,而这恰是最值得警惕的。今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各项贷款增加488亿美元,同比多增462亿美元,增加18倍。而4月份的数据更甚,外汇储备余额增长744.6亿美元,创单月外汇储备增长历史新高。其中,贸易顺差和单月外商直接投资合计增长只有242.8亿美元,“不可解释性外汇流入”高达501.8亿美元。热钱涌入的目的是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利,一旦这个过程完成,它们就可能突然撤退。对于中国而言,在无法有效阻止热钱进入的情况下,如何降低热钱的获利预期和获利机会,避免热钱“功成身退”,将是重中之重的大问题。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教训二:不堪升值之痛。越南盾一直处于小幅升值的趋势中。今年3月下旬,越南政府接受外国专家“以本币升值控制通货膨胀”的建议,将越南盾与外币的浮动幅度由0.75%扩大到1%。但是,快速的升值只会降低热钱获利的成本,或者说,为热钱最后的获利了结提供方便。而一旦热钱完成套现过程,那么,本地的贬值就变得难以避免。越南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汇率幅度的扩大加快了热钱的获利了结步伐,越南盾在短时间内由升值变为贬值,两个月内快速贬值2.6%。而美元的短期企稳,对国际热钱所产生的吸引力,又激发了热钱迫切套现离开的冲动。

中国现在也面临着这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庞大的资金涌向中国?它们的目的或许千奇百怪,但有一点应该是相通的,那就是坐等人民币升值,从中牟取暴利。德意志银行最新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后续的升值预期,实际流入的热钱规模甚至超过今年前四个月的官方外汇储备增量,达到3700亿美元。一些投资者认为,近期内人民币汇率将破6甚至更低,这种预期给热钱带来了巨大吸引力。越南的教训说明,快速升值不仅会吸引更多热钱进入,还会成全热钱,帮助热钱减小获利的时间成本,而不是阻止热钱的进入。现在,已到中国的热钱都在翘首以待,坐享其成,再升值只会正中其下怀。

教训三:通胀要早治理。通货膨胀经常成为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的导火索。由于美国采取弱势美元政策,国际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这种世界范围内的通胀压力传导到了地球每一个有经济活动的角落,这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PPI增速过快,PPI上涨压力逐渐传递到CPI,推高通货膨胀。而且,热钱投机行为不断推升股市和房价,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同时,由于原材料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竞争力下降,民众的整体收入水平也下降,使得部分通胀压力无法通过自我修复机制得到化解。因此,今年5月,越南CPI涨幅达到25.2%,创下19xx年以来最高水平,在存款利率为负值的情况下,民众对本币失去了信任感,纷纷将越南盾兑换成黄金或美元,导致越南盾急速贬值,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与越南相比,中国也面临着比较大的通胀压力,但中国从去年CPI刚开始上涨的情况下,就开始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抑制流动性。同时,采取各种鼓励措施,加大猪肉、粮食的生产和供给,有效防止了食品类价格的失控。同时,中国对房地产和股市采取了调控措施,并抑制电价、油价的上涨,以换取缓解通胀压力的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时间。因此,迄今为止,中国国内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但是,对于房地产的调控,效果仍不够明显。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较高,对于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抵御能力仍是中国的薄弱环节,是需要警惕的。

教训四:股市和房地产泡沫要早日挤压。从20xx年到20xx年3月12日的两年多时间中,越南股市涨了5倍。到20xx年1月份时,越南股市指标股的平均市盈率就已高达73倍,成为“世界增长率最高的股市”,越南监管部门对外资入场不仅不限制,甚至还采取鼓励的政策,使得国际游资安全地获取丰厚利润。但是,当游资完成获利过程后,就获利了结,对股市汇市双向做空,使越南资本市场惨遭灭顶之灾。越南股市自今年5月初开始下跌,在至今为止的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跌幅已经达到64%,可谓惨烈之至。

同时,最近几年,越南地价、房价持续上涨,持续时间长达十年。由于地价上涨过快,投资于越南胡志明市工业园的国外投资者要付出两倍于泰国曼谷工业园的租金价格,降低了越南的竞争力。而在房价上涨过程中,银行推波助澜。据摩根斯坦利的估计,贷款一直在以每年超过35%的速度增长。房价、地价的持续上涨,累积了大量泡沫,最终成为助推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现在,越南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平均下跌已达50%以上,由于这次下跌是泡沫的集中爆发,其强度已经完全超出了政府可控范围。

与越南的情况相比,中国股市经过调整,估值已经回归到合理水平,市盈率即使与发达资本市场相比,也基本上具有了长期投资价值。关键是房地产市场,由于房价的涨跌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许多地方政府变相抵制宏观调控政策,导致房地产调控从20xx年至今始终未能产生明显效果(只有深圳、广州等地的房价有较深调整)。越南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永远只涨不跌的房价,如果不提前通过调控挤压房地产市场中的泡沫,将不得不面对可怕的隐患。我国房价与越南一样,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上涨周期。国际上公认的衡量房价合理程度的指标——房价收入比,通常为3倍至5倍,而在我国几个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这一比值已经高达30倍甚至40倍以上。早日挤压泡沫会承受阵痛,但这种阵痛仍是在可承受范围内的,等到泡沫自发破灭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与中国相比,越南是一个比较小的经济体,但是,鉴于越南与中国的许多共同点,对于越南金融危机,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上海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证券网)

交易快讯

6月11日中央储备玉米交易结果

6月11日国家竞价销售中央储备玉米,计划销售39.39万吨,实际成交9.88万吨,成交比率25.08 %,成交均价1762元/吨。

分省成交结果如下:

上海玉米计划销售80802吨,全部未成交。

浙江玉米计划销售49262吨,全部未成交。

江苏玉米计划销售77759吨,全部未成交

四川玉米计划销售3.94万吨,实际成交1.92万吨,成交比率48.73%,最高成交价1770元/吨,最低成交价1700元/吨,成交均价1747元/吨。

重庆玉米计划销售19570吨,全部未成交。

福建玉米计划销售2.58万吨,实际成交0.50万吨,成交率19.38%,均以1790元/吨成交。

广东玉米计划销售7.71万吨,成交5.86万吨,成交比率76.01%,最高成交价1780元/吨,最低成交价1740元/吨,成交均价1772元/吨。

广西玉米计划销售2.41万吨,实际成交1.14万吨,成交比率47.30%,最高成交价1760元/吨,最低成交价1740元/吨,成交均价1742元/吨。

6月6日汕头小麦交易结果

汕头市储备粮有限公司委托销售小麦7221吨,成交7221吨,成交率100%。底价为1620元/吨,成交价均为1620元/吨。

6月4日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交易结果

6月4日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竞价销售交易会,(存储地点分别在河北、辽宁、江苏、安徽、山东、湖北、广东、广西、吉林、上海、浙江、福建、江西)。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计划销售进口小麦95.97万吨,实际成交327吨,成交比率0.03%。其中:?美2号褐红春麦?成交327吨,成交价格1860元/吨; 其他品种全部未成交。

6月3日中央储备玉米交易结果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定于6月3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上海、江苏、广东、福建设分会场)竞价销售中央储备玉米,计划销售384141吨,实际成交108662吨,成交比率28.29 %,成交均价1766元/吨。

分省成交结果如下:

上海玉米计划销售5.02万吨,全部未成交。

浙江玉米计划销售49262吨,全部未成交。

江苏玉米计划销售49586吨,实际成交1253吨,成交比率2.53 %,成交价格1780元/吨。

四川玉米计划销售59227吨,实际成交43454吨,成交比率73.37 %,最高成交价1800元/吨,最低成交价1720元/吨,成交均价1767元/吨。

云南玉米计划销售9519吨,实际成交5000吨,成交比率52.53 %,成交价格1700元/吨。

重庆玉米计划销售10012吨,全部未成交。

福建玉米计划销售19598吨,实际成交9231吨,成交比率47.10 %,最高成交价格1750元/吨,最低成交价格1740元/吨,成交均价1745元/吨。

广东玉米交易结束,计划销售117087吨,实际成交40179吨,成交比率34.32 %,最高成交价1780元/吨,最低成交价1740元/吨,成交均价1766元/吨。

广西玉米交易结束,计划销售19677吨,实际成交9545吨,成交比率48.51 %,最高成交价1840元/吨,最低成交价1780元/吨,成交均价1811元/吨。

5月29日省储稻谷销售成交情况

顺德直属库销售国产稻谷4884吨,成交4884吨,成交率100%,成交额9182800元。底价为1740元/吨,最高成交价为1890元/吨,最低成交价为1870元/吨,平均成交价为1880.18元/吨。

华南粮食信息 111期

中山直属库销售国产稻谷5116吨,成交5116吨,成交率100%,成交额9584800元。底价为1740元/吨,最高成交价为1900元/吨,最低成交价为1860元/吨,平均成交价为1873.49元/吨。

5月27日中央储备玉米交易结果

本次计划交易数量394909吨,实际成交160890吨,成交率40.74%,成交均价1767元/吨。分省成交情况如下:

上海:计划销售50173吨,全部未成交。

浙江:计划销售29476吨,实际成交2471吨,成交率8.38%,均以起报价1740元/吨成交。

江苏:计划销售49586吨,全部未成交。

四川:计划销售50244吨,实际成交21740吨,成交率43.27%,最高成交价1740元/吨,最低成交价1700元/吨,成交均价1738元/吨。

云南:计划销售10000吨,实际成交5481吨,成交率54.81%,最高成交价1770元/吨,最低成交价1700元/吨,成交均价1742元/吨。

贵州:计划销售10000吨,全部未成交。

广东:计划销售145211吨,实际成交91111吨,成交率62.74%,最高成交价1780元/吨,最低成交价1740元/吨,成交均价1764元/吨。

广西:计划销售28404吨,实际成交18272吨,成交率64.33%,最高成交价1860元/吨,最低成交价1780元/吨,成交均价1833元/吨。

5月23日潮州稻米销售成交情况

潮州市储备粮管理中心委托销售中晚籼稻谷5000吨,底价为1680元/吨,均未成交;委托采购标一晚籼米500吨,底价为2860元/吨,均未成交;委托采购晚稻607吨,成交607吨,成交金额1341470元,底价为2210元/吨,成交价为221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