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学瑞心理健康演讲稿

乐观、积极、进取

——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1102班 刘凤云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教育部在19xx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个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具体的说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前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的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心理健康的学生既有好朋友,又乐于与人交往。能与父母形成亲子关系,与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形成较好的同伴关系。 心理健康的的学生,不但能了解自己,而且能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努力谋求自己的最佳发展。

今天呢?我们就来讲一讲我们生活中心理常见的问题,以及我们该怎么克服?

第一、战胜恐惧。

当人们面对特殊环境产生了非理性的心理症状,就是所谓的恐惧感。恐惧感来源人们对环境的不认识不了解,恐惧感的产生还与生物遗传因素有关,即性格脆弱,天生敏感和神经质的一类人最容易产生恐惧感。

那么你有没有恐惧倾向呢?

我们来做一个小的心理测试,下面有十个选项,你看一看你符合那些选项:

1.经常莫名地联想到亲人会有不幸。

2.有时担心自己会给所爱的人带来伤害。

3.反感在拥挤的人群中被推来推去。

4.尽管自己已经努力,但还是对自己不够满意。

5.遇到尴尬情况发生的时候总是想尽一切方法逃离。

6.在困难中是否能迅速地做出决定。

7.你是否常常觉得自己做了某些多余的事。

8.老舍不得扔掉已经没有用的旧东西。

9.你周围的东西是否随时都要放在同一个地方。

10.认为自己常常是不由自由的做事情。

如果你的选项6个以上,说明你基本上没有恐惧的倾向;如果你的选项在3-5个之间,说明你有中度的恐惧;如果你的选项在0—3个之间,说明你完全有恐惧倾向。

各式各样的恐惧都可以治愈的。克服恐惧感的最佳方法,就是勇敢地面对它,也可以进行心理分析和行为疗法。对付恐惧可以使自己经常处于“忙碌”的情况下,同时不断为自己确立新的生活目标,一个生活丰富、学习认真而忙碌的人,就不容易有恐惧感。

第二、克服悲伤。

曾经有两个孪生兄弟,老大叫悲伤,老二叫做乐观。悲观的孩子总是愁容满面,杞人忧天;乐观的孩子整天都是乐呵呵的。对于两个孩子如此异常的状况,家人很希望能够改变一下,于是赠与了悲观孩子一大堆的玩具,给乐观的孩子送了马粪。第二天,家人意外的发现,

悲观的孩子依然紧锁眉头,玩具碰都没有碰过,因为他害怕把玩具弄坏了,而乐观的孩子却在马粪堆里玩的不亦乐乎:“这里一定藏了什么宝贝?”这就是悲观和乐观两种迥然不同对待生活的态度。悲观和乐观心理有时候是由于人们心理暗示的作用,而引发的各种情绪反应。 悲伤和情绪低落对健康是很不利的,可是有时却无法摆脱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现在介绍以下种方法,它可以暂助你摆脱这种状况。

1.运动 运动能使你忘却悲伤,恢复信心。运动促使人全身肌肉紧张;使血液中的内分泌激素改变;减少大脑皮层疲劳;减轻大脑和心脏在代谢方面的过度负担;提高植物神经系统的能力。

2.营养 科学家都相信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人的心理健康很有帮助。他们发现脾气暴躁且怪僻、悲观的人在大幅度改善营养以后,他大脑中用来维持正常情绪的去甲肾上腺素这种化学成分会大大增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克服情绪低落,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对大脑和心脏的影响。

3.变换角度想问题 情绪不好实质上都是由于思维方法不对所致。比如,在街上离你不远处看见一个朋友,他没有跟你说话或打招呼,你就以为是他不再理你了。如果你反过来想,“他可能没有看见我”,“他可能正埋头想自己的事情”,就不至于影响自己的情绪了。克服情绪低落的具体办法是,每天注意自己情绪的变化,可以把一些问题记下来,把自己不好的情绪起因尽量写第一部分是正确的,第一部分引起悲伤的原因绝大部分可能是由于自己主观臆断造成的。

4.扩大社会交往 有人说,“朋友是最好的药”,这一点不假。研究表明,一个人得到别人的帮助后一般也愿意帮助别人,互相帮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也是最使人快乐的事。长期和好朋友们在一起,使人愉快甚至可以使人长寿。

笑一笑十年少,笑容是缓解悲观的最简单方式。请试着面带微笑对待所有人,那样你会获得更大的快乐。

2013.11

 

第二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演讲稿

心 理 健 康 主 题 班 会

资源勘查13-2班 主持人:方嘉迪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二·人际交往理念

三·人际关系技巧

四·若干心理效应

一·人际关系概述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也称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较为稳定的倾向性情感联系。这种联系是交往所产生的情感的积淀,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关系一经形成,就会作为进一步相互作用的背景和导向系统,对后续的交往形成定向性影响。

(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卡内基理工学院分析了一万个人的记录后得出结论: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慧和工作能力强;85%的成功者是由于个性因素,即具有成功与人交往的能力。反之,在生活中失败的人,90%是因为不善于与人展开有效交往而导致的。

二·人际交往理念

(一)平等待人 是人际交往的前提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前往苏联考察。一天,他在大街上同一个可爱的苏联小女孩相识,两人玩了半天,很开心,分别时,萧伯纳觉得应告诉孩子自己是谁,于是问小女孩:“小姑娘,你知道今天同你玩的是谁吗?”小姑娘答:“不知道。”萧说:“告诉你小姑娘,回家也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小姑娘闻之不悦,回敬说:“你回家也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苏

联小姑娘玛沙。”听了小姑娘的话,萧伯纳为之一震。萧伯纳为自己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以名人自居的不平等态度而深感内疚。为此,他回国后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反省自己,并提醒世人与他人交往时一定要相互尊重,平等待人。

平等原则即交往者要懂得自尊与相互尊重,这是正常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之一。交往者的自尊体现在不卑不亢,这是首先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同时,交往者也应尊重对方,应把自己摆在与对方同样的位置,不以权压人、以强凌弱,不拿架子,不摆资格,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不伤害和侵犯他人利益。只有这样的相互尊重才能有深化交往、发展关系的可能。如果不尊重对方,使对方产生厌恶心理,就会失去交往的先决条件。

尊重别人,特别注意要维护别人的尊严和脸面,这非常重要。“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每个人都非常看重自己的尊严和脸面,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其他东西可以不要,面子不可以不要。可以说,你每给别人一次面子,就可以增加一个朋友;你每驳一次面子,就可能增加一个敌人。有些时候,给别人留面子,比给他金银珠宝更有用。见到有人适当地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你大可一笑置之,不必拆穿他的谎言,否则他丢了面子,会恨你一辈子。

在人际交往中,平等待人非常重要,但往往人们还会忽略一点,在与人交往中,常常会不自觉地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这也是有违平等原则的。正如《法言?修身》所言:“上交不谄,下交不骄。”遇到显贵的人,不会因此奉承巴结;遇到寒微的人,不会因此傲慢自大,这正是平等之交的可贵之处。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一个车胎被卸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愤愤地想,并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但事情严重了,车胎没了,螺丝也没了。没有螺丝有备胎也装不上去啊!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卸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

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正如疯子不一定是呆子一样。在你身边,不爱言语的人不一定就口才不好;不爱表现的就不一定没有业绩值得炫耀,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都有他得意的地方。正所谓是:“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承载万物的地位……”

因此,千万不要小看他们,更不要在他们面前表现你的优越感。因此,“放低姿态、放软身段”是人际交往中常用不衰的法宝。所以,我们应该常常检视自己:是不是又自负了,又骄傲了,又看不起别人了,又优越感十足了?

(二)诚实守信 是人际交往的基石

诚信是人类的高尚美德,也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曾仕强在《圆通的人际关系》中说,诚信是自古以来人们推崇的美德,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没有诚信,就会变成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那还有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吴国有个公子叫季札(吴王阖闾的四叔),一次要出访晋国,路经徐国时,并前往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的国君对季札腰里挂的宝剑非常喜欢。季札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后来,季札完成出使晋国的任务后,再次路过徐国,他就去找徐国国君,要把腰里挂着的宝剑送给他,可是,此时徐国的国君已经去世了,于是季札就把剑取下来,挂在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枝上。随从人员不解,说,“您又没有答应将宝剑送给徐国国君,何况他现在又已经去世了呢?”季札说:“当时,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表情;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虽是这样,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去世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而违背自己的良心,正直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九鼎,一诺千金”,都极言诚信的重要。诚信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无论何种经济时代都是如此。农业经济时代,与之相适应的是一种乡村社会诚信。借粮借钱、交友嫁娶,讲的是诚信。“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有借无还,全村皆知,不与交易”。孔子更是把诚信视为做人的根本,他提出,

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他就不知道该怎样立身处世。

人是否遵从诚信原则,在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把这个问题正式纳人科学范畴进行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是心理学家诺尔曼?安德森。他曾经列出555个描写人的个性品质的形容词,让大学生看后指出哪些个性品质是他们最喜欢的。结果表明,大学生评价最高的品质就是诚信,而评价最低的是说谎和虚伪。待人真诚、言而有信的个性品质导致人际吸引,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而自私自利、虚伪狡诈、言而无信的个性品质阻碍人际吸引,很难取信于人,非常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融洽。

古代有位国王,要从民众当中选一位未来的继承人。他发给众多候选人每人一些花籽,让他们回去种植,并当众宣布几个月后,谁种的花开得最美,谁就可以继承王位。于是,人们纷纷回去精心种植,期望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其中有一个小男孩,他在花籽种下去后,无论怎样浇水施肥都不见发芽,看到别人种下的花籽都开了花,他很沮丧。到了规定的日期,候选人个个捧着鲜艳欲滴的花朵来到国王面前,只有那个小男孩低着头,手捧空花盆走了进来。国王把他叫到面前,问他为什么没有种出美丽的花。小男孩很难过,如实诉说了事情原由。国王宣布,小男孩就是未来的国王,众人愕然。国王说,那些花籽都是煮过的,永远不会发芽,只有小男孩最诚实,而诚实正是力量的体现,不诚实的人是不可能取信于民、治理好一个国家的。

诚实守信原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法基本原则,被称为司法领域的“帝王条款”。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今天,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有章不循、不讲信用已经成为人们深恶痛绝的丑恶现象,它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葬送了企业、商家以至国家的信誉。这种两败俱伤的惨痛结局,已使越来越多的国人从中警醒,开始重新认识诚信的价值和意义,并在人际交往的各个领域努力实践这个原则。

(三)宽容谦让 是人际交往的粘合剂

东汉人刘宽, 为人仁慈宽厚。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百姓干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蒲鞭责打,表示羞辱。他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真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下属集会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把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结果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烫了你的手吗?”还有一次,有人曾经错认了他驾车的牛,硬说这牛是他的,刘宽什么也没说,叫车夫把牛解下给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还给刘宽,并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人。

所谓宽容,就是指能够适当原谅别人的缺点、错误或对自己的伤害,不斤斤计较,“得饶人时且饶人”,同时,能够在心理上容纳各种不同特征的人。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胸宽能盛三江水,量大能容百万兵;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三分幸福来临”。用来教育人们用宽容大度的精神去处理人际关系,化解各种人际矛盾。那么,怎样做到宽容呢?首先,要心胸宽阔,豁然大度,要“宰相肚里能撑船”,而不能“鼠肚鸡肠”,要像人们赞美的弥勒佛那样,“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具体讲,一要“容言”,即能倾听、容纳各种不同意见;二要“容过”,即不苛求于人,允许别人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三要“容才”,即不嫉贤妒能。其次,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将心比心,经常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不对他人斤斤计较,不随便讲他人的短处,更不中伤诽谤他人。

与宽容相对的,就是太过敏感,斤斤计较。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自己过不去,谁都对不起自己。对这些人说一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是不过分的。他们没事的时候,杞人无事忧天倾,有事的时候,则疑神疑鬼,看谁都像偷斧之人。老这样下去,实际上,就是把本来不与你为敌的人搞成与你为敌,把没偷斧子的人逼得去偷斧子。人人在接受别人的“培养”,人人也在“培养”别人,在太敏感的人身边,肯定布了更敏感的人,而在宽容的人身边肯定围绕着更多的宽容的人。

人际关系还是把敏感度淡化一点好。起码不能太敏感。人和人在一起共事,难免磕磕碰碰,甚至冲突也是有的。避免此后果的办法就应该不要无故怀疑别人,不要把人老往坏处想,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说,某某说你的坏话了,你首先应想到的是,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听这些话无一些好处,还不如省点精力干些别的有用的事情。自己本来就有不好,为什么别人就不能说呢?其实真正能触动人的思想,促使自己反思

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在自己受挫折的时候,是在听到别人说自己不好的时候。

康熙年间,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刚直不阿,廉洁清正,在处理家庭邻里关系上,颇得后人赞扬。有一年他的老家修治府第,因地界不清与邻居相争,告到官府,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令不敢决断。家人写信要他出面干预,张以诗回复:“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后,主动让出三尺地界,以示不再相争。邻居感动,亦让出三尺,于是形成一条象征睦邻友好的“六尺巷道”,传为佳话。

谦让,就是谦虚礼让,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谦让也是化解矛盾的良方。比如过马路时,行人或车辆之间相互谦让一下,排队购物、买票时,大家相互谦让一下,这样就会避免许多无谓的矛盾。正所谓是:逼一寸眼盲路窄;退一步海阔天空。骄横能致四面皆是楚歌;谦让却能化干戈为玉帛。

(四)互利互惠 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你来我往,一来一往之间就形成了人际关系。这里的交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等价交换或物质、经济上的相互给予,而首先应该理解为人际交往中的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爱护的根本原则。这里既有物质上的相互扶持,更有心理及情感上的相互慰藉和满足。人们经常说的“黄金有价情无价”、“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等,都是说良好人际关系的维系,重在情而不在物。这种社会交换要以主动为主,先付出,后收获。即“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真正懂得交往之道的人,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量“给予”的。如果你的付出比你得到的多,最终,你得到的必定会比你付出的多。在你诚恳地助人时,就一定会助己,这就是生活给你的美好补偿。有时候,突然对别人的一个小小的帮助或者恩惠,可能会帮了自己的大忙。所谓“互惠互利”,即交往的双方都能从交往中获得某种需要的满足,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建立和维系。即注重“礼尚往来”,否则“来而不往非礼也”。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对自己是否有利,只想索取,不想奉献,以占别人便宜为交往目的是根本无法搞好人际关系的。比如请客吃饭是相互的,如果每次都是别人买单,而你从不请客,那么很快就不会再有人请你吃饭。

三·人际关系技巧

讲述相似或相同的经历,让对方有志同道合的感觉。要想得到对方的信任,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只要想办法让对方把自己视为“自己人”就行。“自己人”的含义就是说,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过,你的错误我也犯过,你这样的想法我也有过等等。一个人,一旦认为对方是“自己人”,则另眼相待,人们喜欢那些和他们相似的人,那些经历、价值观、态度等与自己相似的人,越相似,就越喜欢。

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有效。见面次数多,即使时间不长,也能增加彼此的熟悉感、好感、亲密感。相反,见面次数少,哪怕时间长,也难以消除因间隔的时间长而造成的生疏感。显然,在很多时候,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比如,你想赢得领导的注意与重视,向领导汇报工作,一次汇报很多,不如经常汇报。如果你想与某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方法也适用。

要知道,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你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话,效果反而不好。你不妨找机会多与对方见面,每次时间别太长。这样,给对方一个念想,让他回味你的为人,期待下次的见面。如果你去请求并不熟悉的人办事,道理也一样。千万别一次把礼送完。想想看,把10万元分成10次,每次一万元送出去,是不是比一次送10万元效果要好很多?把礼物分成多份,这样可以加深对方的印象,混个脸熟。

在人际交际中,小礼物是必备的,用心的小礼物能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只要是一份饱含情意的礼物,无论它价值多少,它都寄托着自己的感情,都能够使人欣然地接受。但要注意,走亲访友时,一定要在一开始就拿出你的礼物,这样的效果才最好。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的总有可能与这样或那样的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对立。发生对立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对方地位高于你,你冒犯了他,让他感觉你的大不敬,心生怒气;另一种是对方地位低于你,你高高在上,让他感觉你的优越性,心生嫉妒。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根源就在于对方在你面前感受不到优越性。向对方示弱,让对方表现得比你优越,是人际关系学中很关键的学问。也就是说,当你面对一个反感你的人,不妨大胆示弱,放弃自己的优越性,让自己处于卑下的地位。这样,对方怨气没了,反感没了,你也就被接受了,成了最后的赢家。人性的一大优点是富有同情心,如果你不表现得那么咄咄逼人,表现

得弱一些,反而会博得别人的同情。

四·若干心理效应

用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现自己最吸引人的品质。如,第一次和陌生人见面时,应穿着整洁,谈吐自然,有礼有节。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指观察者第一次与对方接触时,往往会根据对方的身体相貌及外显行为来进行综合性与评价性的判断。首因效应的启示是:要懂得通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对方的第一印象所迷惑。

与首因效应相反,随着人际的交往深入,最近的信息对认知的影响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相对深刻,最后的印象就会冲淡或盖过以往的印象,对行为发生重大的影响。这主要产生于熟人之间,也称为“新颖效应”。比如: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

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要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结尾,否则再好的“第一印象”也没有用,功亏一篑。与他人之间因一时之气而发生冲突或是训责别人时,开诚布公,积极沟通。要记得安慰和道歉,知错马上改,亡羊要补牢。我们在看待人或事物时,要历史地、全面地看,而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这样才可避免因近因效应导致的认知偏差。

不可以偏概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对方的判断要从多角度综合分析,比如,不可以以貌取人,要综合被人的谈吐、礼节、知识、智慧来判断一个人。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正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负晕轮效应——厌恶和尚,恨及袈裟。理性。不仅要听从心的声音,也要听从大脑的声音。正确利用晕轮效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要从交往对象的出身、性格、地位、背景出发交往;“定型化效应”也叫“刻板印象”,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演讲稿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演讲稿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演讲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