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摘抄资料

头痛时将室内灯光调暗点

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约有12、5%的人正在饱受偏头痛的折磨,而偏头痛已经上升为20个困扰人一生的疾病之一。偏头痛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你经常头痛,不妨把室内灯光调的暗一点。

美国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头痛感和人眼的视神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光线越亮,头就越痛。负责该项研究的瑞米·斯坦教授说,光线就象嵌入人体神经元内的电极,连接着疼痛神经。当光线明亮时,疼痛神经的活动性就会增强。光线熄灭后,这种活动性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等上20—30分钟才能消失。

因此建议,当头痛发作时,可以将室内光线调暗或全部熄灭,闭上双眼,做腹式呼吸,即慢慢吸气,令腹部充分外鼓,再吐气; 痉挛、头痛的主要诱因;如果头痛的厉害,可以试着把热水袋放在颈部,前额冰敷,这种冷热刺激能帮你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减少痛感。

拍顶、鸣天鼓道家对抗脑衰的秘 鸣天鼓和拍顶是道家导引术中最基本的养生方法,也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自我保健按摩方法。鸣天鼓最早见于宋元时期道教名人丘处机的《颐身集》。

鸣天鼓动作要领:两手掌心紧焐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按在两侧枕部,两手中指可相互接触到,将两食

指放在中指上,叩击脑后枕部,此时可闻及洪亮而清晰地声音,如击鼓。先左手叩击24次,在右手做24次,最后双手同时做48次。

注意事项:1、早晚各练习一次,有时间着还可选择在酉时(17点—19点)练习,此时肾气充盛。2、姿势可坐可站,但身体要保持头正颈直。3、开窗通气,呼吸自然。4、患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等耳病患者禁练。

功效:

一、 强肾、抗神经衰弱

现代人生活在手机、家电和汽车、人流制造的噪音环境中,常做鸣天鼓可减缓听力衰退。

什么是天鼓?就是我们的后脑勺。清代乾隆皇帝的长寿秘诀“耳常弹”就是道家导引术里的鸣天鼓。宋元时代的真人丘处机、宋代的苏东坡都对鸣天鼓推崇备至,为什么古代养生家都这么推崇鸣天鼓呢?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易致头晕、耳鸣。

现在有很多中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耳鸣症,往往都是由于年龄增大后耳肾气虚衰造成,虽然不是很严重的病,但久了却容易引起头痛、失眠、健忘、脾气暴躁、思维能力下降等不适症状。通过鸣天鼓可起到按摩鼓膜和听觉神经的作用,加上练习时要求平心静气、集中注意力,起到宁心安

神的作用。

二、 治耳鸣,抗老年痴呆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鸣天鼓对治疗耳鸣有奇效,同时手指的叩击能活动指关节,起到预防大脑痴呆的作用。

鸣天鼓的时候,会叩击到玉枕、风池和脑户等穴位,敲击它们可以起到防治头痛、眩晕、颈痛、目痛、耳聋、中风、口眼歪斜等作用。

鸣天鼓对耳鸣、耳聋患者为什么有奇效呢?从现代解剖

生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鸣天鼓时“鼓声”的形成和声音在耳内的传导密切相关。声波在耳内的传导有两种途径:空气传导和骨传导。做鸣天鼓练习时,双手将耳廓完全覆盖,食指叩击枕骨,通过内骨传声,而骨传导是固体传声,不但不会伤害耳朵,还对耳病患者的鼓膜及听觉神经起到良好的刺激和修复作用。

此外,鸣天鼓的手指叩击动作能有效的刺激末梢神经和

微循环,大脑中有很多部位和手指对应,经常活动手指能促进大脑内的血液循环,预防大脑痴呆,对大脑起到明显保健作用。

拍顶的动作要领:五指分开,头不动,双目平视前方,掌心拍打头顶,

右手拍打36次,再换左手拍打36次,几个来回自己掌握,每天不少于3遍,拍打的力度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结束时在由重到轻,起到恢复作用。

功效:预防脑血栓,缓解鼻炎

拍顶,即拍打头顶。古人养生为什么选择拍打头顶呢?因为头顶

正中央有人体经络汇聚的百汇穴,在中医看来,头部是诸阳之汇,百脉之宗,百汇穴是各经脉气血汇聚之处,百汇穴穴性属阳,由于阳中寓阴,能够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调节人体的 阴阳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经常拍打或者按摩可以激发和增加体内的阳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

华佗认为,每晚临睡前,坚持拍打头部,可促进气血循环,

即能健脑有能预防脑部疾病。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长期坚持拍顶,能治疗和预防中风,偏头痛,脑血栓等疾病。

此外,还有缓解过敏性鼻炎的不适症状,经常拍打头顶,敲

打百汇,鼻炎,鼻出血症状会得到很大改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