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站姿方法及开场白技巧

演讲站姿方法及开场白技巧

看过哑剧表演的人都知道人类无声的动作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德国表演大师吉布·佩森有一次谈演出体会时说:“我就靠我的动作、姿态向人们昭示我的内心

世界,昭示我的所思所想,昭示我的喜怒哀乐。”

应聘者都会遇到演讲这一关。演讲时首先要注意自己的站姿,争取给人留下

一种精神饱满、胸有成竹的好印象。

著名演讲家曲啸曾在介绍演讲经验时说:“演讲者的体态、风貌、举止、表情都应给听众以协调的平衡的至美的感受,要想从语言、气质、神态、感情、意志、气魄等方面充分地表现出演讲者的特点,也只有在站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演讲者站姿规范如下:

(1)脊椎、后背挺直,胸略向前上方挺起。

(2)两肩放松,重心主要支撑脚掌脚弓上。

(3)挺胸,收腹,精神饱满,气息下沉。

(4)脚应绷直,稳定重心位置。

演讲站姿有以下几种:

(1)前进式:这种姿势是演讲者用得最多,使用最灵活的一种站姿。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前脚脚尖指向正前方或稍向外侧斜,两脚延长线的夹角成45度左右,脚跟距离在15厘米左右。这种姿势重心没有固定,可以随着上身前倾与后移的变化而分别定在前脚跟与后脚上,不会因时间长而身体无变化不美观。另外,前进式能使手势动作灵活多变,由于上身可前可后,可左可右,还可转动,

这样能保证手做出不同的姿势,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2)稍息式:一脚自然站立,另一只脚向前迈出半步,两脚跟之间相距约12厘米左右,两脚之间形成75度夹角。运用这种姿势,形象比较单一,重心总是落在后脚上。一般适应于长时间站着演讲中的短期更换姿势,使身体在短时间里松弛,得到休息,一般不长时间单独使用,因为它给人一种不严肃之感。

(3)自然式: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相距与肩同宽,约20厘米为宜,太平会影

响呼吸声音的表达,太迂则显得拘束。

此外还有立正式、丁字式等。

演讲的开场白技巧

A开门见山B提问入题法C引用入题法D幽默入题法E悬念入题法F谈心

入题法G赞扬入题法H套近乎入题法

举例如下,大家看看都用了哪些入题法:

1、有这样一个问题常在我脑海里萦回:是什么力量使爱因斯坦名扬天下之后仍在攀登科学高峰呢?是什么力量使张海迪在死神缠绕之时仍锐意奋进呢?这大概是当代青年,特别是我们大学生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今天演讲的

题目。(B提问入题法)(云南大学王来柱《人生的支柱是什么》)

2、同学们,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候,/爱慕你的美丽,也许假意或真心。/只有我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时脸上痛苦的皱纹。”诗中倾诉的是深沉真挚的爱,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爱是理解的别名。”知之愈深,才能爱之愈切,今天,带着这种爱,我更讲一讲我们的祖国,讲一讲

生我的这块土地。()(《生我是这块土地》)

3、同学们,昨天我在科学家会议上讲了话,强迫一个不懂科学的人讲科学,今天又强迫我这个不懂唱戏的人来唱戏,这是个麻烦。()(陈毅《在全国话剧、

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毛泽东《改

造我们的学习》)

5、刚才,我会见了一个欧洲代表团,他们问我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持什么看法。我对他们说,这个问题我已经不感兴趣了!因为,这已经成为现实了!他们接着问我,那你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我对他们说,我对一部分县富起来感兴趣,我希望古陵县更快地在全国富起来,最好富成全国第一!()(电视剧

《新星》中李向南的演讲词)

6、在座的都是圣人涧小学的老师吧?见到大家格外亲切,因为我的母校就

是圣人涧小学。()

另外,还要注意写好题目,“好文题一半”。以简单凝练的语言告诉大家文章

主要关乎的人或物或道理。

三、演讲的手势:

演讲者的手势和动作要像在绝大部分的谈话场合中的一样无意识,一定要自

然地表现。随着演说的内容、听众的情绪、场上的气氛,在演讲者情感的支配下,自然而然“喷射”出来的。手势语言大致分四类,1、表达演讲者的情感,使其形象化、具体化的手势为感情手势。2、模形状物,给听众一种具体、形象感觉的手势叫形象手势,也称图示式手势。3、指示具体对象的手势称为指示手势。4、

表示抽象的意念的手势叫象征手势。

四、音量的控制

演讲时声音的大小是最能反映演讲者是否自信的一个因素。一个小若蚊虫、大家扯着耳朵都无法听清在哼唧些什么的声音,是绝不会与自信扯上关系的。当然也不用扯着嗓子说话,否则不仅容易失声,也会显得失态。让在场的每一个人能清楚舒服地听到你的声音就可以了,一些特别的句子或词语可以加重以作强调。

五、语速的把握

确定讲稿后,可根据内容以及自己的特性来确定语速。语速不仅有天生的因素,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刻意训练来改变。一般来说,语速不要太快--因为会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也不要太慢--显得迟钝沉闷,没有激情。能找到自己说起来比较舒服,同时也适中的语速是最好的。别忘了演讲中也有标点符号,适当的停顿不仅会显得张弛结合,同时能给听众提供一个理解回味的时候,集中他们的注意

力。

六、语调的抑扬顿挫

演讲时的语调的起伏不仅能使演讲更生动,而且还能传达演讲者丰富的感情信息。试想如果总是用一种平板的语调,不仅演讲者本身显得无精打采,听众也会很快产生疲倦厌烦的心理。一般来说,升调传达着激昂的情绪,如兴奋、愤怒、

谴责、疑问;降调则表达灰暗的情绪,如悔恨、伤心、失望和郁闷等。

 

第二篇:演讲一开场白

演讲一:开场白

演讲二:荷马,奥德赛,第一章到第六章

讨论主题

两千五百年前(约公元前七百五十年),在地中海东侧的爱奥尼亚(Ionia),一个希腊的吟游诗人作了首冗长的叙事诗:一个叫尤里西斯(Odysseus)的战士,在一场伟大战役结束后(对吟游诗人来说,显然是有史来最大的战役),在回乡的路上所遭遇的种种艰困和历险。吟游诗人没书写下他的诗歌,只是经由不断口述,在许多年后,大概也出现许多不同的版本。稍后,吟游诗人或别人记载下这首诗歌,从那天起,即使不是每天,至少也是每年,不断有人阅读这首诗作。这也使《奥德赛》和其姊妹作《埃利奥特》(Iliad)成为史上最古老、不曾间断阅读的叙事诗。圣经的某些部分可能更古老些,但旧约成为我们今天阅读的单一叙述文本,是在荷马之后许久。其它冗长的叙事诗,不是被人完全遗忘、再也没人阅读,就是得靠学者使其再现生机,而较晚才出现的诗作如魏吉尔(Virgil)的《埃涅伊特》(Aeneid)或米尔顿(Milton)的《失乐园》(Paradise Lost),都是师法荷马的作品。

谁是荷马?自古臆测无数。长久以来,大家都肯定他是《奥德赛》和《埃利奥特》的作者,也知道他是个男人,名字叫荷马。直到最近,开始有人怀疑两首诗作可能出自不同人之手,可能还是数人合作;甚至有人支持巴特勒(Samuel Butler)所说,《奥德赛》的作者是女性的说法。今天,认为两首诗应该是出自不同的作者的大部分学者,所提出的证据薄弱:仅限于两首诗作的主题以及艺术意图的差异。有个学者哈维洛克(Eric Havelock)甚至建议,我们不该将「荷马」一词看做人名,而该是诗作中意旨的架构与传导的过程,由此可见,我们对此主题仍所知不多。

1. 荷马的诗作以祈求缪司(Muse)做开端,这意味着什么?开端内容主要是简介未来故事

的大纲,这段文本作为概要适合吗?

2. 在《埃利奥特》和《奥德赛》的开端,故事本身已进行到某阶段(拉丁文:in media res),

作者带领读者进入广大的戏剧行动章节,并插入其它章节的相关讯息。《埃利奥特》的故事开始于长达十年之久的围攻特洛伊城(Troy)的最后一年,希腊的两个暗中较劲的指挥官展开激烈冲突,几乎使战争原先的目的受挫,而这场战争的主要内容,仅在诗中有限的行动中多少被提及。在《奥德赛》中,以诸神终于决定让在外流浪十年的奥德赛斯回家为开端,并描述许多特洛伊战争中英雄的回乡情节。你认为《奥德赛》中的这个古老想法适当吗?文本到底是从头开始还是从中间开始?最后的结局毫无争论的余地吗?书中结局提供「终了」的感觉吗?

3. 在荷马死后很久,《奥德赛》被划分为六大部和二十四卷,每卷由古希腊字母代表。这

样的区分是否记录下诗作的结构?如果你被指定替六大部书写标题,你会怎么写呢?

4. 有人说,如果稍微用心重写,我们可将众神在文本中的行动部分删除,例如让泰勒马酋

斯(Telemachos)自行出发寻父,无须等阿西娜(Athena)提醒。如此版本的优劣为何?在哪一个章节中,这样的改写会出现困难?

5. 在《奥德赛》故事的开端,奥德赛斯家中的状况如何?家中有哪些求婚人?他们在那里

做什么?因为时间久远,是否有可能故事的某些章节已遗失,而这些失落的部分会使原有的状况更易了解?阿西娜启发泰勒马酋斯出外寻父的重点为何?(毕竟,整个搜寻工作注定会徒劳无功;如我们所知,没有人能找到奥德赛斯,因他几乎身在世界之外)

6. 奥德赛斯「命中注定」会回家吗?如果真是如此,路程为什么艰辛又困难?宙斯(Zeus)

在众神聚会中,如何辩论人类该受应得的报应?人类最后的结局如何?

7. 你认为荷马相信他的众神吗?如果不考虑无神论(atheism),相信荷马的众神或一般

神祇是否合理呢?

8. 大部分的人多少熟悉或听过《奥德赛》第四部、第三卷所谓的「流浪的奥德赛斯」

(wanderings of Odysseus),这段内容主要由奥德赛斯自身来叙述。如果由荷马来描述会和奥德赛斯的自述有何不同?这段文本充满幻想中的生物,和其它章节的叙述题材有何差异?

9. 奥德赛斯完成不少任务,包括造访冥王(Hades),最后并生还离开。在这段期间,他

还遇见不少人,包括阿基利斯(Achilles,译注:希腊神话中英雄,出生时被母亲握着脚踵在冥河中浸洗,除了脚踵外,浑身刀枪不入)。阿基利斯在生前面对两个选择:过着冗长低贱或是简短荣耀的生活,他选择后者。现在他已来到冥国,他对自己当初的抉择想法为何?荷马诗中的两大英雄:伟大的战士阿基利斯和荣耀归乡者的奥德赛斯,两者的差异为何?

10. 柏拉图说许多人认为荷马是「古希腊的教育家,应成为人类文化事物管理的指导者,人

们该遵循诗人的教导。」(《理想国》606E)这个想法合理吗?(柏拉图似乎认为这是个昏聩的主意)

11. 重量级评论家刘易斯(C.S.Lews)曾试着比较《奥德赛》、《埃利奥特》和米尔顿的

《失乐园》,辩论后二者的诗作对世界所造成的影响:特洛依城的沦陷,永远改变并塑造出不同的可能性,后者则是人类的堕落。刘易斯说,不管奥德赛斯回家与否,都不会对希腊或整个世界造成影响,因此并非所谓的冒险性史诗。(诗人艾略特(T.S.Eliot)也持相近的看法)你对刘易斯的看法为何?

12. 荷马所描述的古老世界,并非是他的读者所生活的世界,两者生活的方式也大异。下列

是主要的差异:荷马故事的人物使用铜器,并非像荷马时代使用铁制武器;故事的时代背景并无骑兵、没文字系统、人们居住在巨大的宫殿中(这点奥德赛斯倒很像他的读者—他也住在一般人住的小房子)、尚未征服邻近土地、生活得如海盗般—荷马诗作的海上英雄的职业是抢略而非贸易。这就像在现代,我们对这些早已消失的年代如西部电影

或海盗电影仍颇为熟悉。在今天重建过去的意义为何?在重建过去的过程中,故事细节的正确性是否重要?荷马为何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永远消失的过去?

演讲六:索福克里斯(Sophocles)的两出戏剧、伊思奇勒斯(Aeschylus)的《亚格曼侬》(Agamemnon)和《奥瑞斯提亚》(Oresteia)

希腊悲剧的创作主要是为了庆祝雅典的节庆(约在复活节期间)而作。这个庆典是为了赞扬戴奥尼索斯(Dionysus)—具有狂欢气质的神祇,至于这些参与节日的人,因被神祇的神灵所感动,也会疯狂地舞动、看见异象、在地上翻滚、做出各种淫荡、具毁灭性的行为,一般来说,会出现威胁市民秩序的举动。当然,这些戴奥尼索斯的崇拜者只是在作戏。他们这些近似仪式的表演,只是在模仿神的举止(就像其它与春天降临有关的神祇般)。戴奥尼索斯是重生的神,他在幼年时因希拉(Hera)的煽动而被撕扯成碎片,后来被他祖父母拼凑后重生,并藏身多年,以躲过希拉的暴怒。戴奥尼索斯早年的经验使他变得疯狂,他过了一段漂泊的日子,从埃及流浪到利比亚和印度,一路上破坏无数。模仿这个角色的人叫做波迷斯(Bromius),此人希望能借着膜拜与模仿他的疯狂举止而使神祇息怒。还有人说戴奥尼索斯发明了酒,难怪他的崇拜者的反应颇像酩酊大醉。

这个节日就叫做戴奥尼索斯节,而这些看见异象与忘我的经验通常和毁灭的举止相关,因此做为其中一部份的希腊悲剧,也成为对此的礼赞表现。我们有时对表演过程中合唱队的颂歌不满,觉得它打断戏剧的叙事节奏;但对于过去的观众来说,合唱歌的内容才是重点,它是对故事情节忘我的表现反应。合唱队同时担任歌舞工作,队员主要是由当时最高级贵族家庭的男孩组成,他们对戏剧经验的存在就像歌剧中的音乐一样重要。的确,当歌剧首次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时,提议者也认为他们是将古希腊悲剧重新包装介绍。

故事情节的基本架构主要是当时观众熟知的神话、传奇以及与后来形成犹太与基督教截然不同的大量宗教材料,后者以叙事体的方式存在,从未形成明确的宗教形式。当时没有所谓最卓越的叙事体标准版,没有官方文本,更没有希腊神祇的「圣经」。诗人可在有限范围内改写故事细节与角色的可能性,但还是得对故事文本的大纲忠实—即使出现不同的版本,故事本身还是神圣的,而对已被接受的故事事件概要的尊敬态度是很重要的。

简单介绍《奥瑞斯提亚》的故事背景:亚格曼侬和阿特伊斯(Atreus)皆为皮勒波斯(Pelops)的后代,他们的儿子阿特伊斯(Atreus )和赛伊斯特斯(Thyestes)则皆为迈锡尼王国(Mycenae)王位的角逐人。阿特伊斯打败赛伊斯特斯并将之放逐,后来又假装原谅他并召他回国,最后还以赛伊斯特斯的名义大宴款曲,赛伊斯特斯被蒙在鼓中,不了解所食的主菜正是自己儿子们的尸体。酒足饭饱后,赛伊斯特斯被囚禁终生。但赛伊斯特斯的其中一个儿子艾吉塞斯(Aegisthus)侥幸逃过一劫,等他长大后,他回来拯救父亲,并发誓毁灭阿特伊斯全族。阿特伊斯死后,机会终于来到,他的儿子亚格曼侬遵照众神之父宙斯的旨意,决定派出大兵征讨特洛伊城,报复特洛伊庇护帕里斯(Paris)的行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先前诱拐亚格曼侬弟弟米涅劳斯(Menelaus)的妻子海伦并相偕而逃。(不管特洛伊人如何看待这个行为,他们注定得捍卫帕里斯,正如亚格曼

侬注定得替诱拐海伦之举复仇,而赛伊斯特斯注定要替阿特伊斯宴会一事报仇一样)围攻特洛伊城长达十年之久,在此同时,阿特伊斯来到迈锡尼并诱惑亚格曼侬的妻子克莉坦那斯塔(Clytemnestra),并和她计划亚格曼侬凯旋回国后的谋杀阴谋。

克莉坦那斯塔同意协助阿特伊斯,其实另有动机:先前亚格曼侬为了使大军成功地抵达特洛伊城,必须满足女神阿尔特弥斯(Artemis)的要求。阿尔特弥斯在艾流伊斯(Aulis)使舰队无法前进,除非亚格曼侬牺牲自己的女儿伊菲吉妮娜(Iphigenia),才愿意起风助航。为了使女神息怒,亚格曼侬说服克莉坦那斯塔将女儿送到艾流伊斯,宣称会将女儿许配给英雄阿基利斯。克莉坦那斯塔最后屈服并牺牲了女儿。当戏剧开场时,十年已过,破晓时分消息传来,特洛伊城终于在前晚陷落。

讨论主题:

1. 合唱队的第一段颂歌描述故事的经过,但对不熟悉故事背景的人助益不大。从这个角度

来看,它和民谣《爱德华》(Edward)和《史宾斯爵士》(Sir Patric Spens)相较下如何?在神话的其它版本中,女神阿尔特弥斯阻断大军前进航程,因为亚格曼侬曾侮辱过她。此处的理由为何?合唱队如何表达他们对进攻特洛伊城的态度?

2. 仔细阅读合唱队描述亚格曼侬「将他的颈子套入命运的系带中」(Slipping his neck into

the bridle of Fate),各家翻译有异)的诗节,解释亚格曼侬所面对的其它选择。他真的别有选择吗?人们在面对重要的道德难题时,真能说「我别无选择吗?」

3. 在这篇诗节前,有些诗篇主要用来叙述众神之父宙斯,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4. 我们从克莉坦那斯塔与合唱队的对谈中,能探测到克莉坦那斯塔对亚格曼侬观感为何的

暗示吗?当然,观众知道本剧的结局,因此了解剧中说唱时暗藏的第二层反讽意义,但剧中角色却一无所知。克莉坦那斯塔在描述特洛伊城陷落时,有出现这类的讽谕吗?

5. 报仇的动机合理吗?「血债血还」,死刑是报仇的一种形式,从犯罪者身上寻求「适当

性」,替受害者关系人找到「终结」。这些受害者的关系人有义务进行复仇工作吗?人们有可能继承这类的义务吗?当犯罪者逃过制裁,犯罪者关系人必须继承这类的愧疚吗?当某人出面妨碍犯者接受制裁(例如,拒绝对警察指出犯罪者的去处),此人也形同犯罪吗?

6. 牺牲女儿比牺牲局外人更糟糕吗?杀害某人比杀害另一人更糟糕吗?杀害某人比杀害另

一人更好些吗?最后这两个问题的意义相同吗?

7. 克莉坦那斯塔说服亚格曼侬利用公家财产出资,然后踩踏精致无价的织品(因此毁灭了

织品),作为他凯旋胜利的象征。她如何说服亚格曼侬?他此举的重要性为何?

8. 阿波罗是医疗和疾病之神(他在这方面的能力被称为「掷远标者」)。他也是预言之神

—或许因为被附身时会喧闹和胡言乱语,类似被疾病所扰。卡桑卓(Cassandra)是他的受害者。为什么阿波罗要惩罚她?我们没有看到亚格曼侬被屠杀,但从卡桑卓预言似的乱语中得知,舞台上的人并不了解其意义,观众却心知肚明。卡桑卓被杀时的情况与先前伊菲吉妮娜类似—合唱队告诉我们,她被封口,预防她开口诅咒这些参与她牺牲仪式的人群。卡桑卓为何如此痛苦?是为了她自己还是亚格曼侬?她会是人类生命情境中哪种决定性的代表?

9. 在《亚格曼侬》的结尾中,克莉坦那斯塔发表演说叙说她身在血雨中。演说的要旨为何?

她如何看待自己和她的行为?合唱队惊惧地看待她的行为,但不管亚格曼侬作出什么,从未影响到合唱队对他的看法。妻子谋杀丈夫,会比父亲谋杀女儿更糟糕吗?

10. 《奠祭者》(Coephor,英文The Libation-Bearersi)的主要情节是有关奠祭仪式

—以倒酒在地为开始的饮酒仪式。这个仪式的重点为何?奥瑞斯特斯(Orestes)复仇的义务和亚格曼侬谋杀女儿伊菲吉妮娜的方式有何不同?又和克里特涅斯特拉击杀亚格曼侬的方式有何差异?

11. 在《佑护神》(Eumenides,英文The Blessed Ones)中,有段关于复仇三女神

(Erynes,英文:the Furies)与阿波罗辩论有关奥瑞斯特斯罪刑的一节。阿西娜如何说服复仇三女神将本案送交新成立的正义法庭?如果法庭判断错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阿西娜赋予这个法庭权力,是否过于冒险?复仇三女神的天性如何?她们自称为「过往的记忆)」(某些译者的翻译),这是什么意思?尊重过往的记忆很重要吗?否定对过往记忆的义务很重要吗?阿波罗的角色为何?他在此的角色是否反映出在《亚格曼侬》中,给予卡桑卓受苦预言的角色?

12. 这个案例最后判定是有关父权的辩论。今天,我们虽然知道这在生物学上并不合理,

但我们能接受这样的辩论吗?在戏剧中,这被诠释为宗教原则,而非科学原则,这如何在戏剧主题上加以表现?复仇三女神如何被说服成为佑护神?她们在雅典的职责将是什么?

演讲八:索福克里斯(Sophocles )的两出戏剧:《安蒂岗妮》(Antigone))与《伊狄帕斯王》(Oedipus Rex)

幼里匹蒂斯(Euripides)《希波理特斯》.(Hippolytus)

替雅典戴奥尼索斯庆典撰写戏剧的诗人并非工匠,而是贵族家族的成员。他们参与竞争以获取戏作得以演出的荣誉,并由市民大会选出的委员会挑选演出作品。每位诗人必须呈交三篇作品,并在一天中演出完成;这可能会是三部曲如《奥瑞斯提亚》,或是三部完全不相关的作品。索福克里斯撰写三部有关伊狄帕斯王的戏作,但他们是三部完全独立的作品,并在索福克里斯生命中不同的阶段书写完成。《安蒂岗妮》是他年轻时的作品,《伊狄帕斯王》则是中年时期的作品,而《伊狄帕斯在科伦诺斯》(Oedipus at Colonnus)则是在晚年时撰写,处理年老的伊狄帕斯外型改变与死亡的议题。索福克里斯的戏剧并未依照情节的年代顺序排列,例如在《安蒂岗妮》中,

剧情是在伊狄帕斯死后才发生的,因此我们无法想象同样的角色后来又在其它戏剧中出现。在古希腊,这类肉体的神话常成为许多戏剧的基础;如我们所见,在本故事中不见任何细节描述的版本,因此索福克里斯在生命中不同的期间,可能重新思考相同的主题。

因此,我们该再次注意到描述与表演惯例所形成的某个特色。合唱队载歌载舞,在戏剧行动出现时出面干涉,唱出对话(recitative),这和今天的歌剧无异。同样的,在歌剧的独唱曲中,角色也会加以演说。我们不该视此为真正的对话交谈,而是表演仪式中的特色。例如,在《伊狄帕斯王》的中段,伊狄帕斯转头对他的妻子卓卡斯塔(Jocasta)说明他的过去的身世与今日情况有关的细节。(「我父亲是柯林斯的国王…」)我们不需担心在两人漫长的婚姻中,他从未告诉妻子这些真相。当然,这个演说虽然是针对妻子,真正的目标却是观众。观众虽然熟悉故事也知道剧情内容,但需要在接下来行动出现前被加以告知,了解英雄的困境与历史细节即将引导的方向。

讨论主题:

(C) 索福克里斯的《安蒂岗妮》

这出戏剧的主题由希腊字philia所代表,这个字根出现在「哲学」(philosophy)与费城(Philadelphia,全名费拉德尔非亚,译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的港市)。大部分的文本都将此字翻译为「爱」,因此在《安蒂岗妮》的译本中,「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哲学」(philosophy)的意思该是「对智慧的爱」,因为sophia意味「智慧」,而费城则是以「兄弟之爱」而命名的)但是philia在英文中并无同义字,它意味着你和别人或团体最重要而深刻的联系。英文字「忠诚」(loyal )出自拉丁字ligare ,意味联系、捆绑住。当克里昂(Creon)提到philien 时,他的意思是「忠诚」或「忠心」(allegiance )。

《安蒂岗妮》的戏剧背景如下:伊狄帕斯被驱逐出底比斯(Thebes)后,他的两个儿子伊特欧克拉斯(Eteocles)和波里尼可斯(Polyneices)争吵王位的继承权,最后伊特欧克拉斯名正言顺当上国王,而波里尼可斯则逃到向来与底比斯为敌的阿格斯(Argos),并带领阿格斯的七个大军分别进攻底比斯的七座城门。战争在黑暗中进行,戏剧开始时是破晓时分,六个城门的敌军皆已被击破,将军也被屠杀。第七座城门的攻城将军波里尼可斯已死,底比斯的国王兼将军伊特欧克拉斯也已身亡,因此男性近亲克里昂,也就是两人的叔叔,当上战争大胜的底比斯国王。

1. 戏剧一开始时,克里昂的立场为何?回答前请思考(a)这是在敌军攻城失败后的第二天;(b)一般在攻城活动开始前,攻城者通常会和对城内领导者不满或有二心的人取得联系,并在确定得到此人的协助后才会进攻(和今日所称「第五纵队」(fifth columnist)或「内奸」(traitors within)相似)因此克里昂担心城内有内奸也是有道理的;(c)克里昂拒绝埋葬翻脸对付自己亲人的侄子波里尼可斯,但埋葬侄子也是他的责任。

2. 戏剧一开始时,安蒂岗妮的立场为何?埋葬亲人是神圣的责任,但她只被允许埋葬的仪式而已(需要洒物的象征,这也是她所能负担的)为什么这个仪式对她如此重要?陷于两难的伊斯美妮(Ismene)是道德的弱者、骑墙派,还是代表合理的象征?描述某人同时是答案与问题的一部份,会是个好主意吗?

3. 安蒂岗妮代表「家庭价值」,但在同时又与不知开始出现的未成文宗教法有「深刻」(或高深)的联系。为什么这些宗教法不知何时开始出现?探讨家庭价值与更「深刻」、非一般价值间的联系,举例来说,生活在现代,出现介于工作职责与宗教规范间的争论:医生的责任是解除痛苦、保存生命,但如果基督科学教的双亲拒绝让医生进行必要的骨髓移植手术,对双亲而言,信仰即足以诊治,而允许手术可能会危害到孩子的生命—这意味信仰不虔诚。(三年前,出现过类似的案例,在此案中,孩子最后死亡,而双亲则被控诉疏忽罪)是这个医生过于固执、抗拒他的弱点或只是作医生该作的事?双亲的责任呢?如果想接受「让他们答应」的劝告,以让双方都能受到尊重,妥协后只完成一半的移植手术,最后双方都一无所成。

4. 思考下列三类忠诚度:(1)对神的绝对义务。神为了测试亚伯拉罕(Abraham)的信心,

要他牺牲自己的儿子艾萨克(Isaac),而亚伯拉罕也遵照神的旨意去做。他作对了吗?将他的反应和安蒂岗妮的相比较。(2)对一个团体所代表的价值。你会为美国、民主、家乡或你的室友而牺牲生命吗?(3)个人历史。捍卫自己原来种族的价值观很重要吗? 5. 戏剧结局似乎认可安蒂岗妮的作法。我们是否有可能忽视叙述本体所做出奖励和惩罚的结论,并建议如此的配置并不代  表诗人的正义观呢?

II. 索福克里斯的《伊狄帕斯王》

1. 底比斯发生了什么事,最后导致对伊底帕斯的吁请?他是以什么身份行动呢?

2. 思考神话故事的呈现方式。故事并不以伊底帕斯听到预言为开端,那全都发生在过去。

戏剧过程逐渐开展,你如何描述行动特色的本质?

3. 为什么伊底帕斯询问德尔菲(Delphi)的神谕?伊底帕斯以为神谕和妻子卓卡斯塔有关,

他的反应如何?他的行为适当吗?他有其它的选择吗?

4. 在本剧中,伊底帕斯有别的选择吗?他坚决要追查出真相吗?「知道真相,会使你自由。」

查出真相有多重要?在哪种情况下,真相可能会带来伤害—这层认识不仅会影响到个人,也会影响到其它人?

5. 卓卡斯塔安抚伊底帕斯别担心神喻,因为那并非真的。她如此说的原因为何?合唱队对

她的说辞反应为何?

6. 伊底帕斯借着拧扭一个老人的手臂而得知真相。「我将说出可怕的事实。」老人叫道。

「我要听,我一定要听。」伊底帕斯说。他的坚持是正确的吗?卓卡斯塔想说服伊底帕斯放手,但他却不肯。如果聆听她的建议,好处为何?

7. 提瑞斯厄斯(Tiresias)被召唤后来到,心中却希望他没如此作。他不愿说清真相,而

他的沉默会带来任何影响吗?将此处他的勉强和在《安蒂岗妮》中宣布神喻的高潮相比较。他在此的预言可以避免吗?

8. 「别审判他人,免得他人审判你。」如果此剧有道德教训,这会是那个道德教训吗? 9. 在《亚格曼侬》中,可清楚感受到阿波罗的重要存在—亦即卡桑卓的痛苦。在此三部曲

的终结,阿波罗和阿西娜终于现形。但在索弗克里斯的两出戏剧中,神祇并未现身。如此的差异,是否使观众在这出戏剧中了解到神祇在人类事物中所造成的影响?

演讲九:幼里匹蒂斯(Euripides)的《希波理特斯》(Hippolytus).

讨论主题

1. 在幼里匹蒂斯的戏剧中,神祇多半在戏剧的开端和结尾明显地现身,但不会在过程中出

面干涉行动。在《希波理特斯》的开端,有个神祇出面替接下来的行动「布景」,在结尾时又出面收场并做出结论。在希腊的戏剧中,饰演神祇的演员,多半由某种机械将他们提起或放下,但我们不清楚原来的细节。在《希波理特斯》中的神祇,主要是由拉丁文Deus ex machina(从机械上降临的神)所命名,这最后成为一种轻视的词汇,意指当戏剧家无法在剧情结尾做出合理的结论时(就像是廉价电影般)最后所有一切都会消失,观众发现这原来只是一场黄粱大梦。《希波理特斯》的神祇为行动的决定因素,这和索福克里斯的作品相较有何差异?在某些版本中,有人认为《希波理特斯》的神祇可被完全除去而仍保持完整剧情。这个观察合理吗?将神祇全部删除对戏剧造成的效果,会产生什么差异?

2. 阿尔特弥斯是什么样的女神?她的崇拜似乎对性经验具有敌意—希波理特斯虽然享有特权得以接近她,但只能和她对话,却无法看见她;这种形式的接触是和贞节的美德有关。贞节是种美德吗?谁应该遵守,原因为何?有个老人鼓励希波理特斯也该膜拜女神阿芙萝黛提(Aphrodite,译注: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神),如此才不会冒犯她,但希波理特斯却加以拒绝。他为什么要拒绝?我们不能同时崇拜两位女神吗?

3. 和神圣演说相反的,是不贞节的沉默,所以不该发言说出。菲娥卓(Phaedra)喜欢希波理特斯—但他是她的继子,这是种「无法说出口的爱」。奶妈坚持没有什么事糟糕地无法说出口,但当她猜到事实后却惊恐逃离。有些事真的该永远别说出口吗?如果真说出来,会造成什么危险?

4. 菲娥卓抱怨这种热情吗?(当然,你能说这是女神阿芙萝黛提对她的处罚,而任何崇拜阿芙萝黛提的人会说,这种性热情主要的来源是女神,但问题本身仍站得住脚:人该责怪自己的热情吗?「我的心污秽,但我的双手仍然圣洁。」菲娥卓在奶妈了解真相前说。比较对心灵的污秽—无实际行动却有恶劣的想望,和伊底帕斯做出行动却不知自己在作什么,「我的双手污秽,但我的心灵仍是圣洁的。」哪个责备可和伊底帕斯相连?

5. 希波理特斯曾说过类似的话:「我的口舌发誓。」但在他得知奶妈真正秘密前又说,「但我的心没有发誓。」这是合理的想法吗?虽然如此,在面对特修斯(Theseus)的控诉时,他还是遵守誓言。他为什么如此做?即使某人不了解誓言的内容,他还是得遵守誓言吗? 6. 希波理特斯这个角色值得尊敬吗?他对女性及她们的巧舌有种有趣的奇想,同时对于生养后代必须由男女双方共同完成一事觉得很遗憾。当他被指控时,他希望有另一个希波理特斯能聆听这个案例并了解他是无辜的。

7. 特修斯也说希波理特斯的罪刑是无法明说的,但他还是开口说出。在最后严厉的演说中,他被控诉导致他无辜儿子之死。这个有关生命演说的力量为何?只要说出真相,人们就可以改变自己或他人的命运吗?

8. 奶妈辩论私下的言论是无害的—一个人在私下和公众前的所言所行无关。本剧同意她的看法吗?

9. 在戏剧结尾,神祇的观点为何?在特修斯和希波理特斯和解时,所呈现的人性观点为何

演讲十一: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The Peloponnesian War)

1. 历史(history )一字来自古希腊字historien,意思是「询问、探查。」英文字history

的意义则模棱两可,意思包括记录下发生或已做的事件,也包含事件本身。新字historiography单指史学记录,让history来说明historiography的内容,解决一字具双重意义的问题。这两者间有无自然地联系?某些事件是否「更历史化」,更适合做为书写的记录?书写历史该记录哪类事件?

2. 修昔底德的先进是「历史之父」希罗多德(Herodotus),后者记录下第一个主要事件

—希腊与波斯帝国间的战争。希罗多德认为那是世间所见最大的战争冲突,因此记录下以「保存希腊和非希腊事件的记忆。」过去事件记忆的价值为何?事件的大小—单凭参与人数的多寡,可被视为历史事件吗?希罗多德认为他的历史是用来荣耀希腊人和他们的敌人。修昔底德对于荣耀他所记录的事件感兴趣吗?

3. 希罗多德以凭借传言来记录波斯战争的背景与战争经过而恶名昭彰。他的纪录因为精彩

地描述参与事件不同的角色、人物习俗的轶事和迷你剧情而得以保存,他的当代人物认为此书册最重要伟大的章节,可被保存留给未来子孙。修昔底德先对希罗多德加以称颂,不过仅止于此,因为他和希罗多德的作法和判断在某些方面大异,其中三点使许多人认为他是「现代历史之父」。第一,是他对谣传的态度,第二是记录历史的目的,最后则是某些事件比其它事件更有资格被写入历史。从修昔底德的开场白及叙述经过,你认为他对以上三点的观点如何?

4. 以过去事件的重要性这点来看,修昔底德选出诗人和叙述者的故事,主要是「有关时间

的变迁,并消逝在不可靠的神话之河中」。另外,他也想到荷马,他所引用的希腊句子有点难以翻译,类似「主要被说故事(story-telling)所形塑」。修昔底德的论述(虽

然以我们今天的看法,并非神话)也被「说故事所形塑」吗?「说故事」形塑或毁坏事件本身呢?

5. 对这些偏好具戏剧性与清晰型态叙述体的人来说,修昔底德冗长的对话常让人分散注意

力。为什么修昔底德花很长的时间在演说上?他指出因为很难记得演说内容的精确用字,他尽可能按照一般正常的对话来记录,依他的看法,这使得演说者按照场合而说。这两者的标准相符合吗?一个好的历史学家该记录人们真正说出的话,而非自认按照场合所说的话。为何对人们说出的话该有不同的标准呢?「按照场合说话」的意义为何? 6. 修昔底德说他的作品不容易阅读,但对这些「想清楚了解过去发生的事件」的人则大有

用处。根据这个说法,他说他的作品是设计来得以「永远流传」,因为「人性不会改变」,过去会在未来某刻重复,并以类似的方式上演。对这段话加以评论。过去真的会重复吗?如果真是如此,了解它的好处为何?这个观点是否告诉我们修昔底德如何挑选和记录事件?

7. 描述雅典和斯巴达的特色,利用书中的演说描述两者间的差异。修昔底德接受对话中所

提到的差异吗?他本身是雅典人,但在战争期间,雅典人待他苛刻,这点使他在两者冲突上是否做出公平或偏心的处理?

8. 在修昔底德导言部分的最后一段,他指出雅典和斯巴达间控诉对方的理由,以及使双方

进行战争的「真正的原因」。这层比较的意义为何?对今天而言,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为何?

9. 找出两三段主要的辩论经过:在斯巴达的科林斯人(Corinthian)的对话、有关米特林

尼(Mytelene)的辩论和伯里克利(Pericles,编着:古雅典政治家、民主派领导人,其统治期为雅典文化和军事的全胜期)反对调停的演说以及米莱恩(Melian)的质辩等等。特殊的是,修昔底德为何以对话的形式进行这场辩论?

10. 比较雅典的瘟疫和可斯瑞(Corcyra))革命与之后发生事件的论述。修昔底德提到在

后者的情况下,人性特征会更加明显,因环境促使他们做出不想做的事。修昔底德的意思为何?这是人性永恒的特征吗?有关可斯瑞人革命的描述,最后被瘟疫的结果所证实吗?

演讲十四: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Republic)

讨论主题

柏拉图在中年时写下对话录《理想国》(约公元前三六五年),书籍冗长,但充满惊人的原创力和各类主题。书中主要的对话与叙述者为柏拉图的精神导师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在公元前三九九年被雅典的市民处决,官方理由是因为他的不忠,事实上是因为他在同侪间散播自由开放的探查,并使年轻人疑惑传统思考方式的美德。对话录的对话角色包括柏拉图的两个兄弟及当时知名的市民,大部分的角色在市民冲突的过程中死在对方手中。在Dikaiosyne(译为「正义篇」)中,

但主要内容却是伦理,论述如何适当地待人接物—如果你希望表现地具伦理性,该如何付出义务。此字有时被译为「公义」(righteousness)

(a)327a-376c:

1. 塞弗勒斯(Cephalus)是怎样的人?他或许是好人,但他很有智慧吗?他对热情

(passion)的观点为何?

2. 从任何诗人那借来有关「何者为对」的定义。诗人是知识正确的来源吗?当我们想知道

何者为正确的事,会希望有个定义吗?

3. 正义似乎来自一种实际的知识(希腊语techne),即在某种情况下该如何表现。而问

题也从「什么样的事是正义」改变为「何类之事才能制造出正义」。这两个问题是否多少相近?知道正义为何,是否意味知道该如何表现出正义的行为?

4. 如果危害敌人,会是公正的表现吗?苏格拉底说,危害某人或某事意味着使其不再符合

原有的「优良标准」,换言之,此已不再是原有的典范。(一只马被伤害后,那已不是原有的马)该如何反驳这类的辩论?即使照顾马匹后,却不能牠们复原,这只使原有的情况更糟。以此类推,正义的使用绝不会使人类更糟糕。对这点该如何辩论?为何苏格拉底认为此符合他的论点?

5. 色拉斯玛其塞斯(Thrasymachus)提出异议。苏格拉底理所当然地认为正义是「人类的优点」。(在古希腊语中,「优点」(excellence)和「美德」(virtue)为同一字)色拉斯玛其塞斯质疑这个假设。这个论点好吗?苏格拉底如何反驳?这个正义并非人类优点(或美德)的结论,不是蛮吸引人的吗?

6 科劳肯(Claucon)提出异议:正义的本质和特色为何?你希望拥有吉集斯(Gyges)的指环吗?为什么?他对苏格拉底提出异议的本质为何?

7. 阿迪曼特斯(Adeimantus)说葛劳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是什么?

8. 苏格拉底在论述社团本质时的重点为何?一个社团存活的本质,如何帮助我们了解正义是个人的特质?

9. 科劳肯坚持社团不应自限于必需品而已,也该有些奢侈品。对社团(苏格拉底曾概述它的本质)和社团中个人成员间的寓言,他们的认知为何?

(b) 403d-445d:

1. 苏格拉底指出社团的四个「古典」美德—智慧、勇气、自律(希腊语sophrosyne)和正义。当苏格拉底在描述他们时,最后两者听起来却像是同一件事。两者的差异到底为何?

2. 苏格拉底如何将社团中的三个元素(或阶级),与所谓的人类的三种精神加以调整安排?希腊字后来也出现在英文中,还有  哪些字为同义字?

3. 苏格拉底说前两个元素必须管理第三个元素欲望(appetite),为什么元素「勇气」(courage)必须管理「欲望」?苏格拉底说,欲望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一部份,而且天生就贪求无厌。」举例来说,口渴这个欲求,总是贪求无厌吗?

(C) 471c-521b, 576c-592a:

1.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类型并不无正当性,因此显示它不可能存在的论点是否正确?捍卫理

想类型(一种「典范」(paradigm),希腊字paradeigma)的正当性是否延伸到其它事件?

2. 如果欲望是贪求无厌的,苏格拉底说对各类知识的贪求无厌也是合理的。哲学家追求的

不是各种阶段或实例,而是典范本身—一种判断优劣的优秀标准。大部分的人都无法理解这类的标准,因它不会随时间或情境改变。这些少数、具普遍共通性的知识该如何和多数、随意可变换的「意见」和「信仰」加以区别呢?世间无普遍的知识,只有相对性信仰的这个假设,具有正当性吗?

3. 洞穴寓言在区别出知识和信仰这点是否能成立?如果显露出分界线,可以成立吗?在寓

言中,为什么这些从未看过光线来源的人与看过太阳的人为敌,最后还杀死他?

4. 富有、勇敢和有智慧的人舒服地过完一生,但最后却是有智慧的人才是正确的,前两者

却不是。我们如何知道这点?

演讲十七: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尼各马科伦理学》( Nicomachean Ethics)摘录 讨论主题

1. 《理想国》中的科劳肯说世间有三类好事—手段很好的事、本身就很好的事、手段和

本身都很好的事。举例说明。柏拉图认为何者最优?亚里士多德认为何者最优?

2. 亚里士多德说所有的事最后都会加以累积—在一切良善的终点必然有整体的良善。他

的论点为何?他也说如果我们只渴  求意图,等于什么也不渴求。他说的对吗?

3. 伦理学这个科目,只能由这些具伦理特质的人来教导(因此无法由年轻和无法自我控

制的人加以教导)这个观点如何与亚 里斯多德一般性的观点兼容吗?他是对的吗?如果真是如此,所谓「对改教的人讲道」的用处为何?

4. 亚里士多德质问,木匠和皮匠各有「功用」(希腊字ergon),但抽象的「人类」一辞

并无功用,因此作为人类,是否就没适当的功用?这是个合理的问题吗?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而且他也知道答案。你同意吗?

5. 亚里士多德说(第一篇,第八节)人若不喜欢作善事,那他一定不是好人。柏拉图会

怎么说?亚里士多德举例说,在竞  赛中,并非这些真正合格的人赢得比赛。这是个好的例子吗?他如何使用这个例子?

6. 亚里士多德如何诠释幸福(希腊字eudaimonia)?他所谓的幸福与「独立宣言」中

的「追求幸福」相同吗?为何亚里  斯多德在晚年时摒弃享乐和荣耀(对某些人来说是尊敬)呢?

7. 美德(柏拉图称优点,希腊字arete意味着两者)是种存在的情境,或是种特质的状况

(ethós ),而且不是天生的。那这  不是很不自然吗?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获得美德?

8. 亚里士多德为何认为美德作为一种特质的状况,是种采取行动的意向?解释美德是种

介于两极意图间的工具?利用你的  观察举例说明。

9. 柏拉图比较关心当我们认为是一件好事,主要因为我们渴望得到它,或我们认为它是

好事才产生渴望。亚里士多德会如  何评论?亚里士多德如何处理(第三篇,第四节)没人真正希望作坏事,但当他渴望坏的东西,却会自欺欺人这个观念?  他在此处的观点和柏拉图的有何不同?

10. 亚里士多德一再重复,我们不会思考结果,只会思考导致结果的企图。这种特殊思考

的用法—是种自主的选择吗?他说对了吗?这个观点与他整体的观念相符吗?

11. 亚里士多德说(第六篇,十三节),有所谓天生的美德,也有来自「实用理性」(phronesis)

的美德。这和他在书中第一卷所说的相矛盾吗?他似乎也说过你不可能只拥有一种美德,而缺乏其它的美德。这和他一般性的观点相符合吗?这是合理的观点吗?

12. 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看,充满思虑还是行动的生命是较好的生命?柏拉图对这点看

法为何?如果能任选其一,亚里士多德的建议为何?

演讲二十:《创世纪》(The Book of Genesis)

讨论主题

1. 描述第一章中上帝造世的顺序。这个顺序合理吗?它的主要原则为何?上帝出言造世。

演说具有创造力吗?从何种角度来看?何者为有关创世演说中的创世行动的代表? 2. 比较第一章与第二章的创世故事。两者间的差异为何?原书的编辑者为何没将两者的差

异除去,如此感觉上才不会如此明显?

3. 蛇告诉夏娃,吃下知识之果后不会死亡,而且会像神般明辨是非。牠说对了吗? 4. 为何神禁止亚当和夏娃吃下知识之果?知识是件坏事吗?亚当和夏娃吃下知识之果后,

发现自己是裸身,因此想法隐藏私处。他们对此知识的反应适合吗?为什么直到此刻,他们才知道自己是裸身呢?

5. 对亚当和夏娃的诅咒为何?这些咒语仍然有效吗?

6. 你认为巴别塔(Babel)的故事重点为何?

7. 比较神造万物后与洪水过后(第九章,一到五节),神对人类的祝福。两者的差异为何? 8. 在文本的前半部,神允许诺言并给予圣约。从文本来看(而非字典),你认为「圣约」

为何?

9. 讨论第十八、十九章中,神以三个旅者的身份现身于亚伯拉罕之前,并和他辩论毁灭所

多玛(Sodom)和蛾摩拉(Gomorrah)(译注:两古城的居民罪恶深重,最后遭神毁灭)之事。为何亚伯拉罕在看到十这个数字时住嘴?劳特(Lot)妻子的命运有何重要性?

10. 讨论「牺牲艾萨克」这个主题(第二十二章)。根据不同的翻译,这段被描述为「测试」

或「诱惑」。测试的目的为何?和《奥德赛》中的「测试」相较,阿西娜对奥德赛斯说谎,以测试他的勇气;另外则是有关奥德赛斯对父亲的谎言。艾流伊斯的的祭司告诉亚格曼侬,如果想使他的大军抵达特洛伊城,必须牺牲他的女儿伊菲吉妮娜,两者加以比较。在这些情境下,最重要的差异为何?神该如此测试亚伯拉罕吗?当艾萨克询问亚伯拉罕在作什么,亚伯拉罕答案的意义为何?这个故事的原始观众心中清楚艾萨克不会被牺牲,因为他们都是艾萨克的后代,在了解这点后,会使得故事本身的意义有所不同吗? 11. 雅各布(Jacob)的个性如何?他值得艾萨克的祝福吗?从文本的角度来看,这个祝福

为何?艾萨克发现自己受骗后,不再背负无知的重担,他却不能给予以扫(Esau)祝福呢?

12. 在《创世纪》中,乔瑟夫(Joseph)的故事是最冗长、持续不断的叙述体,也受到作

者慷慨的关注。为什么本文原来的编辑者在面对第一段神圣的记录时,会以此故事作终结?这个故事是否多少和先前的故事有种总结的联系?

演讲二十一:马太福音(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讨论主题

1.

2.

3. 「福音」在希腊文中多半被认为是「好消息」。这个消息为何?为何是好消息? 为何文本以家谱作开端? 在旷野中的三个诱惑各有何重要性?耶稣的每个答案的意义为何?什么是「旷野」?

为什么这是个放置诱惑的适当背景?

4. 山上的讲道引发许多问题。「有灵魂的穷人」将会继承天堂国度,这是什么意思?当

个「有灵魂的穷人」是件好事吗?  根据此段(不可奸淫,也要避免欲望;不可杀人,也要避免敌意;不仅不要抗拒恶人,反而要像恶人打击你般慷慨;不  仅要爱你的邻

居,也要爱你的敌人),接下来提到耶稣说他来此,不是来废除律法和先知,乃是要来「成全」它们,此  话意义为何?

5. 在这段期间,耶稣治愈无数病者和伤残,但却鼓励他们别对外公开。耶稣为什么要他

们保持沉默?

6. 在文本中,耶稣几次提到有关天堂国度的寓言。根据此点(而非字典),寓言的意义

为何?当使徒们询问此意义时,耶稣总提供不同的答案。在不同的情况下给予不同的诠释适合吗?你能提供一个最适合此寓言的诠释吗?使徒询问耶稣(第十三章,第十节),为什么他以寓言方式说教。解释他的答案。

7. 思考年轻富人的寓言(第九章,第十六节)。在山上布道时,耶稣说不可能同时为财

神(Mammon)和上帝服务。此处,他对年轻人说,「如果他希望更完美(或完成)」必须将他所有的财富散发给穷人。比较年轻人与《奥德赛》中阿曼非浓摩斯(Amphinomos)的反应。使徒无法了解骆驼与针眼的意义,为什么?

8.

9. 思考葡萄园工人的寓言(第二十章)。这个故事令人满意吗?你赞成耶稣的诠释吗? 思考彼得和《伊底帕斯王》中伊底帕斯,两者在听到预言后反应的相似与相异处。在

这两个例子中,谁有可能躲过预言?如果有关彼得的预言没实现,这会有损宗教预言力量的信誉吗?和伊底帕斯的预言不同,关于彼得的预言在时间上很精确。彼得能躲过预言吗?在圣经中的这段,曾引发一些前例的论点。法老不准摩西带领他的人民离开,因此神替埃及带来瘟疫,但圣经又告诉我们,神使法老心意坚定,以致于不听从摩西的话。法老能因此受责吗?

演讲二十二: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忏悔录》(Confessions).

讨论主题

1. 你对忏悔的看法为何(非字典的诠释)?忏悔在宗教生活的功用为何?奥古斯丁认为忏

悔的功用是什么?(奥古斯丁的定义见第五卷的开端部分)

2. 奥古斯丁的忏悔对象是神,忏悔方式是祈祷。修辞学(rhetoric)是各种演说或书写形

式的分类,将文本表面特征和其作为整体和评量效率的功用相连,这是古拉丁教育的重要一环。奥古斯丁在改信基督教前是修辞学的教授—这和今天的文学研究多少类似。对于以个人私生活的冗长公开祈祷为题材,他很清楚这点在当时铁定非常特殊,甚至有点奇怪。将某人的一生以祈祷的形式呈现,而非自传体的叙述(不是对神说话)、反省和辩论,两者间的差异为何?

3. 今天我们希望借着了解内在的本性以获得真理—这个自我不但不会在公众前出现,有时

连我们自己也没意识到,因此了解内在意味着解放自我,并因找到真我的来源而欣喜。

对奥古斯丁来说,内在本质不是救赎的来源,而是恐惧。评论两者的差异。奥古斯丁对内在的恐惧和今天的世界有关连吗?

4. 奥古斯丁主要的忏悔的对象是神,但有两次例外。第一次的对象是对自己所犯下的罪恶

忏悔(第二章,第六节),另外一次则是他自己的灵魂(第四章,第十一节)。对自己的某个行动(罪恶)说话的意义为何?和对自己对话的意义为何?

5. 做为一本自传,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被视为未达到应有的标准。自传的题材集中在公众

前对神忏悔他的罪孽—将最隐密私有的部分公诸于世。他将隐私以强烈的方式公开的动机为何?

6. 作为一本忏悔录,奥古斯丁的描述多半为解开有关知识与知识如何超过措辞的谜题。问

题是,在整篇忏悔中,奥古斯丁利用各类的问题,不断对古世界中最重要的思想家嬉笑怒骂,在第一卷中的前两段中即是很好的例子。在这两个例子中的问题和答案为何? 7. 在第二卷中,奥古斯丁将他童年时的恶作剧—从邻近果园中偷采未成熟、不能吃的梨子,

和卡特兰(Cataline)的罪行相比,后者坚信为了成为罗马皇帝,必须残酷暴虐,因此常常做出人神共愤的恶事,以防止自己变得心软。奥古斯丁对于他的童年恶作剧和卡特兰恶行的看法为何?你认为奥古斯丁的看法有理吗?

8. 在《忏悔录》中,许多议题来自对罪行(crime)和罪孽(sin)的区别,古希腊字为hamartia,

意味着「错误」(mistake)。在奥古斯丁的作品中(就像当代其它作品一般)主要的关注是古代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特别将我们所称的伦理价值归入正义的系统中,因此给予伦理主题明显的法律色彩。罪孽这个观念如何能归入伦理的概念中呢?你认为罪行和罪孽有何不同?

9. 在第六卷第八章中,艾里帕斯(Alypius)无法自持,避过不看在竞技场中战斗致死的

罗马斗士。这卷的主要议题为何?这段多少处理「不自制」(incontinence)的主题—诱惑击败决心。将本段与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自制的处理作比较。 10. 奥古斯丁最关注的主题为自愿放弃节制,就像有强迫性暴食习惯的人,说「我一定会节

食,不过不是今天,但一定会从明天开始。」奥古斯丁花很长时间思考这点—因先前他不断延迟皈依基督教的时机—而他在《忏悔录》中最知名的祈祷则为:「神啊,让我变得贞节—但不是现在。」「贞节」(chastity)的意思为何?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不断延迟已做下的决定,是人类意志的奇异表现,还是只因决心不是固定的,只是人类对自己弱点的欺瞒?或者两者皆是?奥古斯丁对这点的看法如何?(第八卷,第八章和第九章和此主题相关)

11. 思考奥古斯丁在第八卷、第十一和十二章描述自己皈依基督教的经过,解释这是如何表

现出书中的主题。奥古斯丁为何利用寓言的角色—康提妮斯(Continence)的影像,

对他伸出她美丽的双手—以描述此刻他心理方面的特征?你会对「皈依」(conversion)如何描述其特征?你的想法适合描述奥古斯丁的状况吗?

12. 《忏悔录》对恶(evil)的本质极为关注:恶到底是什么?它是从哪来的?如果神造万

物,那祂该对恶的存在负责吗?对这些问题的其中一个解答是,善与恶并存是好事,神允许恶的存在,是为了测试和强化人类的决心。二元论者(Manichee)的这类观点,对奥古斯丁极具吸引力。奥古斯丁对二元论的的论述为何?为何他最后拒绝这个观点?今天的政客对恶所持的概念与二元论中的观点是否类似?

13. 奥古斯丁对恶的最终观点很另类,他认为恶并不存在,虽然他早期的观点刚好相法。神

造万物,万物皆善,恶是种空虚、虚无、无效。此看法与当今那些相信假信仰的人,并居住在一个所谓不存在的世界的观念是否类似?

演讲二十五:但丁(Dante)的《地狱》(Inferno)

讨论主题

1. 地狱的概念来自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科伦理学》第七卷第一章,指出应该避免的伦理境况为不自制、邪恶和残暴。这些类型是否代表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但丁所勾勒出的地狱,主要是针对亚里士多德的主题在外划圈添加,他为何要新作添加?

2. 但丁所可能继承的传统地狱影像应该是「邪恶之囊」(Malebolge),里面充满恶魔和他们的干草叉。在「邪恶之囊」受刑的罪人,和在其以上与以下区域的人的刑罚有何不同?

3. 你认为黑木(dark wood)为何?但丁想攀越的什么样的山?在诗中,为何但丁必须穿越地狱以抵达天堂?

4. 在地狱门上的铭刻着「爱创造了我」。地狱对圣洁之爱如何描述?

5. 地狱中的处罚总是与罪孽相符吗?在地狱中的人物,是因其罪孽而被安置在所处位置,还是他们具有可被「救赎」的特性,而无法影响到具有罪孽的救赎者?找出三个为后者的案例,并分别描述这些罪人的特点。

6. 在进入一圈又一圈的旅程中会有转变,但主要的转变还是群众。在Dis城市中,充满雉堞和防御,所以地狱是个城市吗?复仇三女神也在那里,但丁被加以保护而不需凝视她们。魏吉尔却被禁止入城,因此觉得愤怒又困惑。你能解释此处的象征意义吗? 7. 在地狱中的人知道未来和过去,却不知道当下。这是什么意思?

8. 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恶有两层意义,这代表什么?评论暴力三层的地区,他们位居在外围、高于邪恶区域。这有道理吗?但丁轻蔑最内圈中不自制的人,对邪恶这区的人发脾气好几次,更对通敌者这圈的人残酷不已。这样的行为适当吗?

9. 显而易见地,但丁地狱的地貌是根据罪孽的高低排列,从最轻微到最严重者。但今天的读者对这类的安排多少有点困惑,举例来说,他把放荡者置于高于奢侈者,杀人者高于高贵的尤里西斯,伪币制造者就在底层最糟糕者的一旁。你能加以解释吗?他对罪孽的判断,我们也不能苟同。你能解释对放款者的控诉吗?(他们用钱养钱)你能解释对尤里西斯的控诉吗?(他鼓励自己人永远别放弃追寻知识)但丁和荷马的尤里西斯有何不同?

10. 在几个少数的例子中,如失去本性是处罚的一部份。但丁的人物人性刻画鲜明,但他们

应该也是寓言化的—意味着会代表什么。「代表什么」意味着什么?一种象征?从这个角度来看,你会象征着什么吗?我们很熟悉历史中某些人物的代表意义,举例来说,林肯和海尔(Nathan  Hale译注:美国独立战争殉难英雄)。这个「代表什么」是种对人个性特征的评判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