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中国发展讲稿

尊敬的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来自会计一系的某某,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传统文化与中国梦复兴。 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实力的衡量早已不是单纯的看GDP的多少,文化软实力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那么,何谓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文化软实力提升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而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其优势表现在诸多方面。

首先,从个人层面来说。传统文化的精髓恰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阐述的个人层面价值准则吻合。我们都知道,诚信是社会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准则,而早在春秋时期,我国的著名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在古代树立了诚信的信念,从尾声桥头之约到商鞅徙木立信,从晋文公退避三舍到烽火戏诸侯天下大乱,先人的智慧告诉我们秉持诚信者必成大业,鄙弃诚信者必遭祸患。除了诚信,传统文化中给我们的还有人生智慧的启迪。读道家经典,老子告诉我们福祸相依,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品儒家智慧,孟子告诉我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公民的社会责任跃然纸上;寻墨家踪迹,兼爱告诉我们爱皆平等。

传统经典给思维以启迪,给生命以张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难免会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困惑迷茫,此时,传统经典一如一把不灭的火炬点亮前进的方向。

其次,从国家层面来说。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很难继续发展的,传统文化也深深植根在民族的历史血脉当中。不论是汉唐国力鼎盛,还是近代以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再到八年抗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直激励着我们战胜艰难险阻,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而当代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的思想也与党中央提出的与其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不谋而合,而国虽大好战必亡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爱好和平的思想也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生动阐述。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正扮演者重要角色是中国梦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却并不是那么顺利。我们宁愿在茶语饭后看偶像剧,我们宁愿在图书馆里借阅青春文学,我们更宁愿以玩弄手机来消磨时光,试问你有多长时间没有阅读过典籍了? 究竟是什么让本是同根同血的我们与典籍渐行渐远?

首先,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的教育更加侧重于知识的积累考试技巧的训练,忽略了传统经典的学习,导致学生对于传统经典认知不足,兴趣培养也是比较困难。而且,英语教育在文化学习中所占比重较大,大量的学生将精力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学习,造成学习意识的缺失。

其次,我们社会在弘扬传统文化做的并不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往往被追求利益最大化牵着走,更多的时间是在思考怎样达到利益

的制高点。内心少了品读经典的淡定温和心态,更多的是内心的浮躁不安。这种状况下势必会使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缺失,传统文化摄入不足。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学生该如何做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关注文化经典提升文化修养内涵,经常性诵读文化典籍,追溯古人智慧,从中汲取营养。并在现实生活中加强内省,将修身齐家治国平下的古人理想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时俱进,适合当代社会要求。

其次,我们作为中坚力量可以积极参与组织策划有关方面的活动,不但自己了解更要扩大宣传面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节活动,调动同学们参与积极性。结合年轻人特点等多,挖掘网络资源进行线上线下宣传。从而达到互动学习的效果。

诚然,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一些过时糟粕的东西,所以当今时代下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时代要求进行取舍,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留住传统文化厚待民族血脉,这是我们实现中国梦不竭力量之源。

 

第二篇: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09年8月第42卷第4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bi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Aug.2009V01.42

No.4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郑凤霞,张顺兴

(延边大学校报编辑部,吉林延吉133002)

摘要:中国与韩国是友好近邻.两国地缘相近,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关系密切。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

家之一。已有近4000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韩国人则善于学习,总以开明的态度欢迎中国文化和现代的西方文化.

吸收中西方文化的精华.创造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国儒家文化在古代朝鲜半岛就已影响深远,对韩国现代化和当今社会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中国儒家文化;古代朝鲜半岛;韩国现代化;韩国当今社会

中图分类号:G125收稿日期:2009—0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1l(2009)04--0062—05

作者简介:郑凤霞(1953一),女.吉林延吉人.延边大学校报编辑部总编,编审。

中国与韩国是友好近邻,两国地缘相近,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关系密切。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近4000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韩国人则善于学习,总以开明的态度欢迎中国文化和现代的西方文化,吸收中西方文化的精华,创造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优秀文化。虽然韩国现代社会采用欧美的经济模式,但是其主流文化仍然是儒教文化,即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文重点探讨儒家文化在古代朝鲜半岛的传播,及其对韩国现代化和当今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一、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在古代朝鲜半岛的传播

初期,前几代统治者在思想上奉行“黄老之术”(即道家创始人黄帝和老子的学派),直到汉武帝继位后,在推举“贤良对策”时,采用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便成为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三)魏晋儒学。这个时期的哲学家大都把儒家的《周易》和道家的《老子》、《庄子》作为基本思想资料(合称之“三玄”),以老庄思想揭示儒家经典,后世称之为“玄学”。(四)隋唐儒学。在魏晋南北朝的几百年间,儒家思想一直处于衰微的状态,但伴随着隋朝在政治上的统一,儒家学术呈现出统一趋势,儒家的地位得到提升。到了唐代科举制度盛行时,儒学再度官学化,儒家经典已占支配地位。(五)宋明儒学。在宋、元、明时期,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对儒家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这个复兴魏晋儒学或玄学的运动,发先声于隋唐之际,由唐代中期后续,又至两宋时期,经程颐、朱熹重新译释,并对儒学作了较大改造,形成程朱理学。[1]明朝期间,又有王守仁创立了阳明心学,究其哲学思想,渊源是先秦时期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及“良知”,近源则是宋朝陆象山的“心学”,它是在对先秦至宋明期间各种类型的“知行说”进行批判、继承基础上的创新。E22儒家文化持续到元、明、清三朝。即使在元蒙、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

历史。儒家文化起源于我国的春秋末期,是由鲁国

人孑L子在公元前500年创立的。自孔子创立儒学以来,这一思想经治国安邦长期锤炼成为系统而又精纯的思想和博大而严谨的理论。儒学的历史沿革,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重大演变过程:(一)先秦儒学。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只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孔子去世后,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孑L子的学说,后来形成了儒学基本范式,先秦儒学奠定了中国儒学的发展基础,影响并规范着后世儒学。(二)秦汉儒学。汉代

?

62

?

万方数据 

满清政权时期,儒家文化都未曾废断过,仍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并一直影响到当代。

儒学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国产生深

远的影响,而且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也有深远影响,尤

其在朝鲜半岛和日本,儒学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流。[33据文献记载,在远古时代,中国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就不断移居朝鲜,互相来往。《史记》中有殷末周初箕子率族人去朝鲜的记载,称其为“古朝鲜”。“j韩国学者张志渊认为,韩国的儒教始于中国殷朝的箕子。[53

儒学产生后,很早就传人东方诸国,其中最先传人儒学的国家是古代朝鲜。因古代朝鲜地处亚洲东部的朝鲜半岛(韩国人称之为“韩半岛”)北端,陆地与我国山水相连,西南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隔海相望,地理位置非常接近。据学者研究,公元前7世纪左右,古朝鲜就与我国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了贸易往来,随后与燕、西汉之间也有较多贸易往来。古朝鲜人通过贸易往来接触汉字,汉字的传人带动了儒学的传人。中国秦末汉初,燕地人卫满率领移民到达朝鲜半岛西北部,并于公元前194年推翻古朝鲜政权,建立卫氏政权。汉人的生产技术、物质文明及文化道德再次在朝鲜半岛传播。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发兵远征朝鲜半岛,灭卫氏政权,在半岛北部建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每郡又有若干县,乐浪郡为中心地带。中朝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正式拉开了儒家文化道德大量传人朝鲜半岛的历史帷幕。

公元1世纪前后,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儒家文化道德首先传人半岛北部的高句丽国,尔后传人半岛西南部的百济国和东南部的新罗国。据《三国史记》记录,公元前19一公元前18年,高句丽国的琉璃明王二子解明、好童的孝行故事,与透出儒家色彩的“孝行”故事内容相一致。据朝鲜古籍记载,高句丽372年(小兽林王2年),中央设立以培养官吏为目的的“太学”,“太学”教授儒学,于是儒学在高句丽国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百济与高旬丽一样,到了公元3世纪,就有了儒学教育机关,并设立五经博士制度。据《旧唐书》中《东夷传?百济》载:“其籍有五经子史,又表疏并依中华执法”。南北朝时期的梁朝陆诩还专门去百济国讲学,传授儒学。[6一新罗国接受儒学虽晚于高句丽、百济,但在公元7世纪中叶(676年),新罗国第一次统一朝鲜半岛后,儒学发展得很快。新罗王在统一前就选派了留学生到唐朝首都长安学习儒学。《三国史记》

万 

方数据载:640年(新罗善德女王9年)夏5月“往遣子弟于唐,请人国学”。统一后,在选派的留学生中有不少人还参加了唐朝的科考,如崔致远考取进士后留在唐朝担任了侍御史、内供奉官等职。据《东文选叙》说,崔致远以下共有50多人,这些儒家文化的饱学之士,在朝鲜半岛传播儒家文化道德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公元10世纪,高丽王朝代替了新罗王朝。高丽国虽然宠信佛教,以佛教为国教,但在政治、文学方面却依赖儒教选拔官吏。光宗9年(958年)高丽以唐制开设科举,睿宗14年(1119年)设养贤库,从此教育和取士皆以儒学为基础。高丽初期,名儒崔冲(984一1068)致士后开私塾,以儒家经典育人才。尔后许多学者效仿,风靡全国。至此,儒学一时大盛,正统得以树立。

从1392年李氏王朝代替高丽王朝,改国号为朝鲜,到1876年“江华岛条约”签订的400多年间,是儒家文化在朝鲜本国化最为彻底的时期,朝鲜半岛都以儒家文化道德为立国教民之本。这前期大约是中国儒学在明朝的阳明心学与朱子理学交相辉映的阶段。后期到了清朝,尽管清王朝是“夷狄”所建立的政权,但中国社会的儒家化达到了最高峰,在将自己表现为儒家君主的典范方面超过了明朝。这一点为当时朝鲜的有识之士所认同,如18世纪李朝学者朴趾源在他的《热河日记》中反驳了“夷狄”论,提出“师清”论,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朝鲜的传播扫清了

障碍。[7]

二、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现代化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在朝鲜半岛传播中影响深远,在韩国现代化(韩国人称之为“近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也在韩国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有些地方与西方现代性相冲突,但是也有具备与现代性相通的成分,并具备向现代性发展的潜质。这一点,不仅体现在韩国现代化发轫期,即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汉文化奠定了韩文化基础,而且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优越性)也越来越彰显出来,乃至影响

韩国现代社会。

朝鲜近代史,是以1876年朝鲜先被迫与日本订立江华条约,后与美、英、德、俄订立与此相类似的条

约,朝鲜门户被打开为界。1897年,李氏王朝国王改国名为“大韩”,[8j1910年被日本吞并,此后逐步

?

63

?

沦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在此期间,1884年欧美传教士开始进入朝鲜半岛传播新教,但此时的李氏王朝是一个高度汉化了的国度,儒家经典主导着这个国家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统治阶层以精通汉籍、娴于汉文汉语为荣;在教育体制上,只有教汉文的学校,没有交本土语言的学校,更没有洋学。本土语言是从家庭父母那里学的。本土语言的学习不被认为是教育,只有懂汉文的人才,才被视为是学者。无奈的传教士们只能采用“谚文”(谚文是15世纪朝鲜人运用中国音韵学知识研究出来的拼音文字)翻译《圣经》和撰写传教书籍,并探索着“谚文”的“罗马化”,即引进西方的注音原则来注音“谚文”。这表明,当时所推行的韩文,其实就是汉字与谚文相结合的一种书写方式。因而,一些明智的传教士们主张或支持使用汉谚混合文。再者,当时朝鲜李氏王朝已经与西方立约开放,虽然开始意识到学习西方文明,并开办西学学校以培养人才,但是这些学校仍然是按汉学规则,通过科举考试录用官职人员。因此,出现了某些外国教师因不满这种旧式管理而相继辞职的现象。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日本大力推进“皇民教化运动”,要求所有朝鲜人尊崇天皇,供奉天照大神,学习日语,改姓更名。朝鲜志士则拿起儒家思想武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号召国人奋起反抗。所有如此种种情况都表明,“大韩”近代文化发轫也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朝鲜半岛现代史,以1919年爆发的朝鲜“三?一”运动为界,朝鲜进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新时期。在此期间,1945年9月3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8年朝鲜半岛分裂,8月朝鲜南半岛成立了大韩民国,9月9日朝鲜北半岛成立了朝鲜民主主

义共和国。

朝鲜半岛的现代史,就是朝鲜半岛民众在儒家思想的鼓舞下抗击日本殖民者的反抗史。“三?一”独立运动拉开了朝鲜半岛现代史的序幕,整个运动充分显现了儒家思想的爱国精神在朝鲜半岛民众中的凝聚力。这次独立运动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儒家文化道德已经深植于朝鲜半岛民众思想之中,无法抹去。在朝鲜半岛民众看来,儒家文化道德是本国的传统文化,而日本的“皇民殖民文化道德”是外

来文化,结果是,儒家文化道德胜出了。1945年以

后,美军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带来了欧美文化道德。从那以后直至现在,欧美文化道德以西方影视、书刊、音像、传媒互联网为载体,大肆登陆韩国,但是韩国人又以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加以反对。孔子的

?

64

?

万 

方数据“和而不同”思想,即是要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使不同的事物形成“和平”(“和谐”或“融合”)相处发展。韩国前外交部长潘基文认为,对于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要兼收并蓄,这样才能成就大的事业。韩国人也正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在大力引进西方市场经济、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同时,清醒地看到了欧美文化中“金钱万能”、“个人至上”和“人情淡薄”等弊端,并尽力避免之,坚持以儒家文化道德治国安民,使韩国儒家文化道德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至今没被欧美文化道德所同化。

进入20世纪后半叶后,作为东北亚地区国家之一的韩国,其现代化的步伐明显加快了。韩国发挥密集型技术人才的优势,抓住机遇,紧追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韩国经济起飞为何如此之快?固然有经济一体化以及美国大力扶植等因素,给这个国家带来了良好的竞争氛围和发展机遇,但这些只是外在条件。韩国经济发展神速,还有其内在原因。韩国经济起飞的运作在人,人才密集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确属内在原因之一,然而人口因素最终又离不开文化的养育,这还需要从韩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去探究。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古代,朝鲜半岛人民就大量学习中原汉文化。到了近代,韩国在经济上又全面学习日本,并全套学习日本的科学管理技术。到了现代,韩国又全方位向欧洲开放,特别是虚心学习美国。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韩国在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有功。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华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不难发现儒家思想与经济中央集权的政治更便于后进国家动员全国力量(包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名列前茅。[9一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经济起飞开始,总统朴正熙就运用儒家“忠”的思想指导经济。从韩生活密切结合的几个特征:一是中央集权的政治观,二是忠孝一致的伦理观,三是重农抑商的经济观。括人力和物力资源)来完成经济起飞的任务,忠孝观念培养了团队和集体忠诚奉献精神。只是儒家思想指导下的重农抑商的农本主义观念似乎与韩国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甚至与韩国人表现出来的商品意识

水火不相容,但是韩国人有意识地寻找到了两者的结合点,创造性地吸收传统的有用之处并在韩国近代化的民族主义伦理下,由政府主导经济增长,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这就是“东亚发展模式”的典型,即朴正熙时代的政府主导型的韩国经济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也可被称为“儒家资本主义”oDO]

所以说,在儒家文化奠定国内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基础上,结合鼓励个人竞争的西方文化的积极成分,带来了在国家经济建设中产生巨大的生产力,最终成就了韩国的现代化。韩国学者金日坤认为,韩国经济现代化的成功根源,在于具有历史稳定的儒家文化,是当今的韩国保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传统和秩序。韩国虽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参照的系统是欧美的经济模式,但其背后一直是儒家文化作为潜存在的、根深蒂固的力量深深地影响着韩国人的意识和行为。儒家文化已经成为朝鲜半岛韩国人救亡图存、凝聚民族精神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精神

动力。

三、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当今社会的影响

韩国是一个典型的以儒家文化(韩国人称之为“儒教文化”)为根基的国家,中国的儒家文化传统在韩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其文化资源被充分发掘和利用造福于人民,至今仍然对韩国当今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在行政、执法、敬祖、宗族、乡校及学生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底蕴。韩国在接受中国文化之后,又将其逐渐发展成为符合本国特点和具有独创性的文化和传统。当今韩国现实社会受儒家文化影响最深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显

现出来:

(一)在思想教育层面上,儒教文化得到重视和传承。韩国儒教文化的特征主要是受先秦儒家思想的影响。由孔子、孟子创立的儒学的基本特征在整个儒教文化发展过程中都没有改变,其原来的特征和本质在韩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强化。以近loo年韩国儒学研究为例,早在13本帝国殖民时期开始就有以张志渊为首的儒教研究;1925年后,各大学相继开设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佛教哲学、印度哲学和清代哲学课,开始这方面的研究;解放后,还有研究道家、佛家、阳明学的著述问世。然而,据韩国哲学研究会的调查统计,在1945--1992年间,有关传统哲学研究成果的著述中,研究儒家、道家、佛家的著作数量的比例约为240:70:4,论文数量为

万 

方数据l

100:385:17。这个事实足以说明,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已在韩国哲学界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传承儒教文化方面,教育界也有所反映。韩

国从1960年起,就把儒家文化道德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旨在使儒家文化道德代代相传。在初中设立的“道德课”上,要求学生在家“敬老孝亲”;在学校“尊敬师长”,同学之间要“互敬互爱、团结协作”;在社会上要注意“人际关系及各种礼节”等。韩国对大学生的“国民伦理课”,其主讲的“韩国传统思想的源流”,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的儒家文化道德和“思想开化”的内容,也是在继承儒家文化道德的基础上,再开化“自主自立思想”,“固本强国”。

(二)在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儒家文化是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准则。儒家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与价值的体系。它是影响韩国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当今韩国,儒家文化价值观念在国民精神中还保持着支配地位。韩国高丽大学在编写的《韩国民俗大观》序言中说:“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还占有绝对的比重……事实上,儒教不仅仅改变了人的思想和性格,而且使社会构造、习惯、制度也发生了大的变化。所以,在当今现代化、西洋化的风潮中,韩国在东洋三个国家中仍然是一个父家长制、血缘主义最强的社会。韩国所具有的纯韩国人式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皆以此为准绳。儒教至今仍深深扎根于社会的基底。”在韩国当今社会所通行的伦理道德原则中基本上以儒家文化为价值标准,如今联合国秘书长、韩国人潘基文尊孔子为精神导师,他说:“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在受到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影响。目前,孔子的很多教诲仍在为我指引方向”。他一直在努力从《论语》等中华文化经典中汲取智慧、经验和为人处事的原则,无论是履行公务,还是处理个人私事都是如此。[1妇

韩国人至今仍然尊奉孔子为“万师之宗”、“万世之表”。韩国每年都举行祭祀孔子的“释典大祭”。这不仅是教育界的意识,也是韩国民众的意识。据韩国权威人士估计,现在韩国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想的熏陶。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005年7月,中国“孔子学院”在韩国挂牌。2006年6月,延边大学在韩国设立忠北大学孔子学院,韩国人对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情不减。

韩国人的儒教伦理道德还表现在家庭内。这方面,韩国的家庭孝道堪称一绝。韩国把孔子的“礼”和“孝”紧密地联系起来,并落实到家庭民俗上,使家庭优秀儒家文化久经不衰。20世纪西方精神文化

?

65

?

强烈冲击韩国,但只有家庭是攻不破的堡垒,并在东方文化的伦理体系中自我发展和完善,是韩国东方优秀传统道德的一道风景线。韩国仍然保留着如前所述的父家长制,即使因就业的需要,时有年青小家庭分居,但周末团圆、遇事全家商讨、逢节全家祭祀的民俗习惯还保持着。父慈子孝、尊兄爱弟、夫妻和睦、妯娌互助至今蔚然成风。这些传统儒家文化倡导的行为规范,是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

保证。韩国还把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过冲击,但其合理的内核至今仍大放异彩。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剔其糟粕,吸取精华,借鉴韩国经验,使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参考文献]

[1]曾志.哲学引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1008一1012.

[2]朴文一,金龟春.中国古代文化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

[M].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9.184一

191.

以及人之幼”的关系推而广之于亲友、邻里、社会,使整个国家在20世纪先后遇到的战争、金融等危机面前有条不紊。

(三)在国家决策层面上,儒教文化又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和对外贸易的准则。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营养,其中先秦诸子百家、道教以及外来佛教、伊斯兰教、萨满教等都是对韩文化的补充,但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和谐”、“和平”。《尚书》讲的“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孔子讲的“和为贵”,孟子讲的“大同”等都是“和平”精神的体现。韩国人深得儒家文化之精髓,以儒家“和为贵”和“仁者爱人”的思想,凝聚民族精神,促进国家兴旺发达,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力避极端。前些年,每当美、日在朝核问题上动不动就要制裁朝鲜,甚至以武力相威胁时,韩国都坚决反对,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实现民族和解。这是用儒家思想培育出来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总而言之,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虽然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受

[3]蒋璐,程兆谦,林琨.儒家文化圈内的文学差异及其对

组织合作问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07,(7):121.[4]文思和.世界通史:上古部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397—398.

[5]金柄珉。金虎雄,姜淳和.朝鲜一韩国文化的历史与传

统[M].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5.6.[6]蒲星光.儒家文化道德对韩国的深远影响[J].东北亚

论坛,2005,14(6):221—223.

[7]石源华,胡礼忠.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M].北京:

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221—223.

[8]夏正农.辞海(缩印本)[Z].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1992.

[9]赵杰.东方文化与东亚民族[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出版社,2000.

[10][韩]李晶雨.远德玉.儒家文化与韩国现代化[J].自

然辩证法研究,2002,18(i0).

[儿]王湘江。曾虎文.潘基文尊孔子为精神导师IN].文摘

报。2008一07—08(7).

[责任编校:宋宁]

InfluencesofChina’SConfucianism

on

Korea’SSocialDevelopment

ZHENGFeng—xia,ZHANGShun—xing

(EditorialDept.。Campus

NewspaperofYanbianUniversity,Ira巧i,Jilin,133002,China)

Abstract:As

one

ofthemostcivilizedcountrieswith

time—honoredrecordedhistoryofmorethan4000

culturecommunicationwithKorea.Korean

as

years,Chinahaskeptpeople

ern

are

long—standingfriendlyrelationsand

to

eager

to

learnandopen

absorbthe

essence

ofChineseculturewell

as

thatofmodernwest—

cultures.Thusexcellentculturewithdistinctivenationalfeatureshasbeencreated.China’SConfucian—

not

ismhasproducedinfluences

current

only

on

ancientKoreanPeninsular,butalsoKorea’Smodernizationand

sociallife.

Keywords:China’SConfucianism;ancientKoreanPeninsular;Korea’Smodernization;Korea’Smodernsociety

66

?

万方数据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郑凤霞, 张顺兴, ZHENG Feng-xia, ZHANG Shun-xing延边大学,校报编辑部,吉林,延吉,133002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9,42(4)3次

参考文献(11条)

1.赵杰 东方文化与东亚民族 2000

2.夏正农 辞海(缩印本) 1980

3.石源华;胡礼忠 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 2005

4.蒲星光 儒家文化道德对韩国的深远影响[期刊论文]-东北亚论坛 2005(06)

5.金柄珉;金虎雄;姜淳和 朝鲜-韩国文化的历史与传统 2005

6.文思和 世界通史:上古部分 1973

7.蒋璐;程兆谦;林琨 儒家文化圈内的文学差异及其对组织合作间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 2007(07)

8.王湘江;曾虎文 潘基文尊孔子为精神导师 2008

9.李晶雨;远德玉 儒家文化与韩国现代化[期刊论文]-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10)

10.朴文一;金龟春 中国古代文化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 1999

11.曾志 哲学引论 2003

引证文献(4条)

1.朱明爱 韩国语的儒家文化特征[期刊论文]-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

2.杨岸昭 浅谈儒家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 2010(3)

3.朱鲁真 对韩国儒学传播方法的借鉴与发展[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12)

4.朱鲁真 对韩国儒学传播方法的借鉴与发展[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12)

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ybdxxb-shkxb200904011.asp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