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教育讲稿

社区健康教育讲稿

老年人心理健康讲座

主讲人:谢庚校

讨论心理健康的问题很有意义:

1、心理健康的问题,涉及到人人、时时、处处;

2、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程度;

3、讨论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是对老年朋友的关心和尊重。

本人对清河区居民心理健康调查情况:

1、调查时间:20xx年5-8月份

2、调查范围:祝阳、姚中、下太和等5个社区

3、被调查人:18岁以上居民

4、调查过程:随机向300人发放《问卷调查表》填写,共回收236份,之后将情况汇总 本人对清河区居民心理健康调查情况:

5、调查结果:

渴望自己心理健康的居民占93%,但对心理健康知识缺乏认识的占87%;

认为心理疾病不是“病”的占48%;

把心理问题误认为“精神病”的占10%,觉得不光彩的占20%;

认为心理有压力时应主要靠自己消化的占69%;

生活中经常感到烦恼和焦虑不安的占14.4%。

本人对清河区居民心理健康调查情况:

6、存在心理问题的主要人群:

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4050”人员(主要是年龄偏大,少技能,失落感强)。

青少年(如关系紧张、厌学、网瘾、离家出走等)。

单亲家庭(离婚率上升、家庭成员结构特殊、承受心理压力大) 。

社区矫正、归正人员(表现为独处、逃避、扭曲、仇视社会等)。

老年人群(表现为离退休综合症、缺少情感寄托、孤寡、空虚、疾病、郁闷、沮丧、无奈、埋怨、牢骚等)。

一、心理健康是一种什么样的健康?

一)三种健康构成人的完整健康

19xx年世界卫生组织初级医生保健大会《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

19xx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构成人类完整健康的范围:

健康的范围

躯体健康(属于器质性问题)

心理健康、行为健康(行为适应性)(属于心理学、行为学范畴、功能性问题)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与含义

故事三则

故事1:瓦工一句话,气死老局长。

故事2:退休胡老师,患上疑病症。

故事3:快乐的刘老头。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含义:

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知、情、意、行的统一,其基本原则有三:

1、心理活动的状态具有内外一致性

(当内外状态相悖时,力求改变、改善、适应)

2、心理活动的过程具有协调性与完整性

(认知——情感——意志——行为)

3、心理活动的状态具有稳定性

(能借助于各种方式,实现心境平和与稳定)

心理健康的标准

普遍适用性标准

1、对现实生活具有敏锐的知觉;

2、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大自然;

3、在所处的环境中能保持独立的安静状态

4、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伦理;

5、对日常所发生的事情保持兴趣;

6、乐于助人,能和一些人建立友谊;

7、能兼容并纳,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

8、工作有创造性,能克服困难;

9、具有幽默感,但又不落俗套;

10、能承受欢乐与忧伤的考验。

具备上述8-10条者为心理健康、4-7条者为心理基本健康、3条以下者为心理不健康 老年人特殊性标准

1、开拓进取,老有所为,充分实现人生的价值;

2、紧跟时代步伐,对新鲜事物敏感,不故步自封;

3、心胸宽阔,开朗乐观,知足常乐,不计较个人得失;

4、自尊自信,乐于奉献,热爱社会活动;

5、宽厚待人,甘为人梯,积极培养年轻人;

6、沉着冷静,珍惜生命,发挥余热。

三)心理健康的功能与作用

1、积极的心态和情绪有益于人的躯体健康

当心情愉快时,人的身体会分泌出“快乐荷尔蒙”——内啡肽。这种物质起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①具有吗啡的作用,让人体产生快感;

②具有维持体内细胞和器官活力的作用;

③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所以,心理健康的人心态好、情绪好、躯体健康。

2、消极的心态和情绪有损于人的躯体健康

分泌系统与躯体疾病:

当人们承受精神压力和情绪抑郁时,人的身体会分泌出大量“痛苦荷尔蒙”--肾上腺素,此时其激素比正常水平高7-34倍,会严重破坏身体机能.

神经系统与躯体疾病:

人体分布着许多神经纤维,它们按不同分工构成许多根神经。人体的外周神经就是由遍布全身的神经组成的。

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

①对脑神经:如嗅、视、动眼、三叉、面、位听、舌咽神经等

②对脊神经:由脊椎两侧的椎间孔发出,分前后两支,分管颈部以下身体相关部位的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

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各内脏器官,主管着内脏器官,称自主(植物)神经。

自主神经活动与情绪密切相关

自主(植物)神经分为两类:

① 交感神经:功能是唤醒机体、调动能量;

② 副交感神经:功能是恢复或维持机体安静状态,储备自主(植物)

神经活动与情绪密切相关:

① 如盗汗、自汗、便秘、腹泻、肠胃胀气等;

② 一旦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便会构成躯体疾病。

人有七情六欲:

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②六欲:眼、耳、鼻、舌、身、意,通常指食色欲。

③七情六欲过度,则会内伤。

当人的情绪过度时,都会依着五行理论从“心”经由相克途径,往其它脏腑发展,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且常恶性循环。

例如:怒伤肝

怒气产生的负能量,从心到肺,如停留在肺,则会造成肺积水,易致病,“气死人”,即:“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

若血气能量充裕,身体会将能量往下一个脏腑转移,即:“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怒气负能量会循着相克途径转移到肝脏。

肝脏再生能力最强,足以承受其负能量的伤害,故怒气发作时,肝往往成为最终负能量的着落地。

凡是由心因引起的躯体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权威资料:日常生活中有76%的躯体疾病属于心身疾病。

3、心理健康促进人的行为改善

心理健康的人饭香觉足

心理健康的人生活轻松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助人

心理健康的人人际关系好

心理健康的人事业容易成功

心理健康的人得意不狂

心理健康的人失意不悲

心理健康的人情绪始终处在自己可控制状态

二、老年人的一般心理特征是什么?

一)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1、老年人是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着根本性贡献的群体

繁衍了后代;

哺育了子女;

丰富了家业;

传承了文化;

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老年人是一个占人口比例越来越庞大的群体

目前全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xx年底60岁以上老龄人口约1.67亿人,平均老龄化率约12.5%,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4600万人。

江苏60岁以上人口1176万人,占总人口15.4%,其中离退

休人员350万,占33.5%(1/3)。

淮安60岁以上人83万人,约占15.6%,并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四二一”倒金字塔家庭人口结构和“银色”浪潮已越来越近。

3、老年人是一个人生沧桑、阅历丰富的群体

每个人都是一段历史;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每个人都是一所学校;

每个人都创造了许多故事。

4、老年人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失落感和丧失感的群体

器质性衰老造成躯体健康功能的下降,引起对自己健康的担忧; 离退休后引起工作岗位和事业上的丧失,引起“离退休综合症”;

随着年老在家庭中决策地位的降低,引起心理上的不舒适;

“空巢”家庭容易给老年人带来孤独感和寂寞感。

5、老年人是一个理应倍受家庭和全社会尊重的群体

各方重视老年人的生活安排;

社区活动成为老年人的“精神家园”。

二)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心理社会问题

1、衰老、疾病及其心理反应

衰老和疾病增多是年老人的自然规律。

生理衰老的主要表现

视力下降;

智力减退;

记忆变差;

情感脆弱;

性格孤寂;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生理上的衰弱,容易使老年人觉得无奈和产生沮丧感。

躯体疾病对老年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生病是个不确定因素,是共同担心的 ;

躯体疾病带来痛苦,影响个人生活质量;

躯体疾病带来负担,包括经济负担和给家人带来的精力负担,怕难以承受; 躯体疾病可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身心疾病)。

心身疾病与身心疾病常常相互转化:

心身疾病 身心疾病

1)自我中心加强,希望得到别人关注

往往并非需要钱、物和伺候,而是呼唤关爱

老年人特别有“被需要的需要”

2)好回顾往事,喜欢谈论自己过去的功劳

回忆过去功劳使人愉快

对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希望得到认可

希望用自己成功的经验指导下一代

3)较难接受新生事物而固执己见

对社会变化疑虑重重,适应难

“代沟”问题

4)因为权势、群体、信息、情感的丧失而惧怕寂寞和孤独

寂寞感和孤独感是老年人最可怕的心理情感,易引起焦虑、抑郁和生命的无意义感觉

5)性情多疑、易伤感而心烦意乱,甚至易激怒

6)喜欢安静而厌吵怕乱

7)好斤斤计较而吝啬

8)喜欢收藏钱财或各种杂物等

产生心理衰老的主要原因:

1、对“老年人”年龄界限的划分;

2、客观因素对一个人心理老化的影响;

3、主观因素是影响一个人是否心理衰老最根本的因素。

突发性生活事件容易造成心理压力与心理冲突

随着年龄增长,面临的突发性生活事件会更多一些

例如:

亲人离去

交通事故

婚变

迁居

考试

失业

患病

自然灾害……

三)老年人的主要心理社会需求

1、老有所为。欲发挥余热,刚离岗者更加明显。

2、老有所养。希望无衣食之忧,生活有人照顾,此为老年人最基本、最低层的需要。

3、老有所乐。快乐是老年人的幸福之源。

4、老有所归。精神上的归属感是老年人心理上的满足和拥有。

5、老有所爱。深沉依恋,老年相伴,子女亲情关爱和享受天伦之乐是老年人最大的幸福和欣慰。

6、老有所康。怕生病,怕发生意外,希望健康长寿、病有所医、就医方便。

7、后继有人。希望人丁兴旺、后代有出息、高素质。

8、老而受尊。希望别人听取他的意见,看重他的经验,肯定他的过去。

9、交流的需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是感情的动物,需要交流。

三、老年人如何实现心理健康?

一)接受逐步衰老的客观事实,保持年轻的心态

1、身体逐步衰老是客观事实,要接受它(情况就是这个样子)。

2、研究表明:人的衰老速度75%取决于自己。

人有三个年龄

1、历法年龄(时序年龄)。表示一个人出生后所经历时间的长短。

2、生理年龄。即衰老程度的年龄,表示一个人的身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3、心理年龄。表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即对心理衰老程度的一种主观感觉的年龄。 年老不等于衰老

年老是就一个人历法年龄而言的;

衰老是就一个人生理年龄而言的;

年老或生理衰老不等于心理衰老;

心理年龄是一个人对自己年龄的主观感觉。

抗衰延年十个途径

1、乐观开朗。前苏联别依林博士调查:80岁以上长寿者96%笑口常开。

2、节制饮食。“丰年多病饥年康,七八分饱人不老”。

3、勤于劳动。劳动使人感到充实、健身和体验价值,等等。

4、勤于用脑。“用进废退”是机体存在的规律,用脑等于健脑。

5、夫妻恩爱。日本资料:离婚者同夫妻恩爱者相比,其寿命男性平均短12岁,女性平均短5岁。离婚妇女患子宫癌比正常夫妻高2倍,独身者患肝硬化机率比非独身者高3倍。

6、房事和谐。50岁以上者2-3次/月,60岁以上者1-2次/月性生活,可增强肌体功能,延缓衰老。

7、充足睡眠。美国资料:平均每晚睡7-8小时的人寿命最长,平均每晚睡不到4小时的人,死亡率比前者高80倍。

8、为人仁慈。仁者,友;仁者,悦;仁者,寿。

9、注重仪表。通过仪表体验自己年轻,消除“人老珠黄”的忧伤感。

10、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完善自己,寻求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再实现。

二)善于激励自己,提高老年期的生活品质

1、知识上的激励。

以前学习是为了就业、谋生等,人老了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加完善自己。

2、情绪上的激励。

情绪“中和”,处事不惊,营造好心情十分重要。

3、体质上的激励。

适量运动是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

三)心存感激,凡事做到光明思维

1、感激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一切,包括曾经让自己头疼的压力。

2、心态决定命运。拥有阳光心态,你就生活在天堂里。

3、三级光明思维。

一级:看到客观世界的光明

二级:看到黑暗对面的光明

三级:发生即恩典

小故事:儿子卖雨鞋和卖阳伞的老太太

四)保持良好的闲情逸趣,丰富老年生活的内容

1、阅读欣赏

2、鉴赏音乐

3、学习书法、绘画

4、精心对弈

5、栽花养鱼

6、外出旅游

7、适量运动

8、学点美食

9、其它情趣

五)追求心理平衡,实现心理健康的高境界

1、“心理平衡”一词为中国独创,蕴涵着深厚的道家思想。 道家处事养心法(32字要诀)

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少私寡欲,知足知耻;

知和处下,以柔克刚;

清净无为,顺其自然。

道家主张:不让世界上的得失牵着人的鼻子走。

2、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过程和心理健康状态的表现。

3、心理健康需要实现“三个和谐”。

和谐之一,个人的内心和谐

悦纳和欣赏自己

知足常乐,为而不争

淡泊人生,放下烦恼

和谐之二,与他人相处和谐

人际相处模型:

1

2

3

4

我好,你不好 你好,我不好 我不好,你也不好 我好,你也好

换位思考

宽容别人

峨眉山灵岩寺弥勒佛旁对联: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经典语言:

世界上最宽广的东西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世界上最难处的是人,因为人心叵测;世界上最好处的也是人,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和谐之三,与生存环境保持和谐

与生存环境和谐的三个原则:

第一,能改变的改变;

第二,不能改变的改善;

第三,不能改善的适应。

4、乐于寻求社会的支持

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

善于倾诉与表达,保持畅通的交流方式与渠道

不良情绪缓解方法:

1)转变认知;

2)注意力转移;

3)回避环境;

4)合理宣泄;

5)体育锻炼;

6)精神胜利法;

7)求助心理咨询师;

8)升华疗法等…………

最后建议:

一个目的:以健康为目的;

两个要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

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不幸和挫折,忘记恩恩怨怨;

四个有:有个老窝,有点老底,有个老伴,有群老友;

五个要:要笑,要跳,要俏,要聊,要掉(放下架子)。

衷心祝愿:

老年朋友身心健康,幸福快乐!

 

第二篇: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人群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社区健康教育是指在社区中利用社区资源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

社区健康教育是全科医生进行社区动员的主要手段,也是与社区居民建立密切联系、对社区居民的健康进行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既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可以通过引导社区居民采取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一个投入小而收益大的卫生服务项目。

社区健康教育得不到社区居民响应和认同的原因可能是:①健康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强,不是社区居民所期望了解的,对居民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和具体;②健康教育的内容科普化程度不够,使用了过多的术语,居民看不懂或听不懂,更记不住,无法产生发自内心的感触,达不到激励居民改变观念和行为的目的;③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过于机械,不够生动,仅仅停留于理论讲解上,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④居民参与太少,没有使居民真正体会到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益处;⑤全科医生没有在健康教育方面接受过专门的训练,包括成功学、激励学、演讲学、科普写作、传播学、

营销学等。要做好健康教育,首先要创新知识体系,要将知识体系科普化、口诀化、操作化、实物化,要有很好的演讲口才、说服能力和沟通技巧。

1.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

(1)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知名度。应该通过健康教育让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政策、目的、方式、优越性、对居民的作用等。

(2)转变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往往是:有病先忍,忍不住了买点药吃,吃不好又忍不了再看病,看病要上大医院,预防没用,保健只是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享受,宁愿化钱去自杀(如喝劣质酒、抽劣质烟),不愿意化钱保健康。如果不彻底改变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就缺乏群众基础。

(3)普及自我保健知识。无知是社区居民患病或发生意外的重要原因,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普及自我保健知识,使居民了解一些基本的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4)激励社区居民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通过身心激励,使社区居民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危害,并自觉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在社区内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

(5)在社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营造有利于健康的社区环境和社

区意识,激发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2.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步骤

(1)了解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要和需求。

首先通过社区调查了解社区疾病谱、死因谱和主要健康问题排序,并分析导致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通过健康教育进行干预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按照普遍性、严重性、可干预性、有效性、经济性、可接受性等原则,针对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的客观需要进行分析和排序。然后,了解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的主观需求,分析其普遍性、重要性、迫切性、可干预性、可接受性、有效性等要素,并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进行排序。最后,结合需要和需求的排序情况,列出需要优先开展健康教育的问题(疾病)及其相应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或原因,这些问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普遍性——这些问题在社区居民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发病率、患病率和就诊率),涉及较多的人口,包括潜在危险人群、危险人群和患病人群。

严重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生活和生活质量,给居民造成严重的痛苦和威胁,使居民承受严重的精神压力和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迫切性——与这些问题有关的大多数居民都迫切要求了解相关的知识、采取有效的行动、参加有关的活动、掌握

必需的技能,同时,愿意付出一定的努力,并进行合理的投资。

可干预性——这些问题与居民的主观因素和行为因素(生活方式)有关,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降低这些问题的发生率或危险性,或减少患病的可能性。

有效性——能够找到有效的教育和干预手段,通过教育和干预能让社区居民转变观念、了解必需的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能够对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够通过效果评价坚定居民参与健康教育的信心。

可接受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方式、形式都是社区居民乐于接受的,居民也有能力和资源采取有关的措施,包括时间、精力、体力、经费、感情和家庭支持等各方面的资源。

经济性——符合最低投入得到最大产出的原则,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社区居民能投入一定的经费,政府承担一定的费用,医疗保险部门也给予一定的补偿,最后使各方的投入都能得到最佳的效益。

(2)对选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社区居民的观念、知识、技能、行为以及环境等因素而开展的,因此,要分析每一种问题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找出每一种问题的教育和干预重点,并根据各因素的特点分析

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3)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计划。

明确目标——在多长时间内,在什么地方,由谁来组织,针对哪些人,采用什么方法或手段,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指标。确定主要活动和时间进度——在什么时间开展什么活动,主题是什么,多长时间,由谁负责,哪些人参与,场地、设备和经费如何解决。

组织协调——涉及哪些部门和人,由谁出面组织和协调,是否需要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可以利用哪些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需要落实什么政策、履行什么职责、采取什么形式。明确街道、居委会、社会团体、组织、社区领袖人物、全科医生以及健康教育机构和专家的作用。在社区中有影响的志愿者参与组织和协调将更有成效,要把健康教育活动办成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活动,而不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相情愿组织的活动。

质量控制——分析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针对每一种因素,制定应对策略。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通常包括宣传发动的力度、内容的吸引力、方式方法的生动性、居民的参与程度、组织管理的严密性、教育者的个人素质和魅力等。

(4)效果和效益评估。首先要评估目标是否达到或达成的程度怎样。效果评价包括观念转变的程度、有关知识的

知晓率、有关技能的掌握率、不良行为改变率、环境改变程度、有关危险性降低的比例、问题发生率的改变、问题严重性的改变等。效益评价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包括居民的参与率、满意度、生活质量改变等,经济效益包括居民相对节省的费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效益、政府得到的经济效益、医疗保险部门得到的经济效益等。

(5)信息反馈和进一步激励。应该把健康教育效果和效益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的机构和人员,如社区居民、街道和居委会、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部门等,让他们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断增加投入,积极参与,充分合作。

3.社区健康教育的策略

(1)做好宣传和动员。要让社区居民充分认识到: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应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应该为自己的健康进行合理投资,接受健康教育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最基本途径。开展社区宣传和动员时可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在门诊服务中各个击破,患病的人最容易被打动,来一个人就要宣传一个、教育一个、交上一个朋友、打动一个“顾客”、联系一个对象,通过日积月累,形成一个个服务群体;二是让病人成为最佳的宣传员,通过已经成为朋友和固定服务对象的病人动员更多相关的居民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三是与街道、居

委会的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和动员;四是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利用典型事例,说服社区居民;五是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小范围扩大到全社区,充分利用少数“积极分子”或志愿者的积极性,由少数社区居民动员大多数社区居民;六是“铺天盖地”与“细水长流”相结合,在关键时期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每一年都要设计几个宣传高峰,同时,把健康教育的宣传与动员作为常规性工作来抓,保持其连续性;七是利用适时的家访进行宣传和动员;八是深入分析影响社区居民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寻找有效动员社区居民的方式和方法。

(2)认真研究健康教育的内容。一是要切中要害,确为居民迫切所需或为关注焦点;二是必须科普化,用居民能理解的语言,尽量不用术语,多用比喻,尽可能形象化,比如:要让居民明白细菌感染与发热的机制,可以这样比喻:红血球好比一个国家的老百姓,白血球就像一个国家里的军队和警察,细菌就是来侵犯的敌人。在健康的情况下,白血球只保持一定的数量,白血球多了,说明“国家”不稳定,有敌人来侵犯或内部发生了动乱,于是军队出来抵抗,警察来镇压,发热反映了白血球攻击细菌的“炮火”,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在一定范围内是有利的,盲目退烧可能不利于康复,只有发热超过一定限度、对人体造成危害时才必须退烧。另外,人身上长疱或发炎化脓,这脓就是在与细菌战

斗中壮烈牺牲的白血球;三是多讲故事,包括有启发作用的寓言故事、发生在居民身边的现实故事、社会上广泛流传的故事、新闻媒体宣传的故事、教育者的亲身经历等;四是多教口诀,总结精华,朗朗上口,记得住,用得上,越想越有理,如洪昭光教授总结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五是多用数据、证据和依据,多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和图形,以理服人,以事实打动人,用效果和效益吸引人;六是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说明问题;七是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既是学习又是享受。

(3)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和方法。一是声情并茂的演讲,好的演讲最能直接打动人,全科医生应该专门接受演讲训练,以便为实施健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演讲的技能包括:安排一个能突出主题和演讲者个性的背景环境,用一个故事开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在故事之后提出一个鲜明的论点,巧妙地安排各种证据来说明和强化论点,要注意自己的脸部表情、身体动作、语音、语速,要注意观察听众的反应,随时调整内容和进度,快与慢、紧张与舒缓要及时变换,要有强调、重复和总结,最后用一个故事结束,应该在高潮时结束,让听众觉得意犹未尽;二是生动活泼的宣传栏,要认真设计宣传栏的内容,及时更换,多采用漫画和照片,每一期都留一个悬念,让社区居民期望尽快看到下一期;三是

让居民爱不释手的宣传资料,把宣传资料做成精品,而且设计一些日常生活必备的功能,如配上日历、记事栏、营养配方、标准体重测算公式等;四是深有体会的现身说法,组织社区中比较典型的个案,除了让当事人谈体会和感想外,还可以进行讨论,相互交流经验,全科医生最后进行总结;五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如在社区中组织减肥运动项目、糖尿病患者烹饪比赛、高血压患者松静训练、更年期妇女体育活动等。

(4)人群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虽然社区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特殊人群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因此,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时,一定要分别了解每个对象的具体情况,最好对每个人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评价,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以便进行个别辅导。在进行人群健康教育之后再进行个别辅导,其效果将更加突出。

(5)经常替社区居民算算健康投资的账。应该在一个周期结束时,评价每一位参与者取得的效果和效益,详细地告诉他们所取得的每一项进展,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应该做前后比较,并与相似的、没有参加健康教育的个人进行比较,还应该做人群的比较,最后为每个人算一笔经济账,感受一下健康投资的价值。

4.社区健康教育的类型

(1)以疾病或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如针对高血压、

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哮喘、癌症、爱滋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精神问题等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2)以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如针对青少年、青春期、更年期、老年人、育龄妇女等特殊人群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3)以社区卫生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如针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职业卫生、家庭健康等社区卫生问题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4)以健康促进为目的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如针对合理营养、控制体重、加强锻炼、应付紧张、改善睡眠、戒烟、限盐、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控制性行为、预防意外伤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目标、精神卫生等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