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演讲稿

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周老师,同时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

今天很荣幸能来合兴幼儿园跟各位家长们进行交流互动。你们的孩子即将进入他们人生的另一个有意义的阶段——小学时期,如何让孩子们顺利进入小学,如何迈好这个阶段的第一步,在座的家长们肯定是有些毫无头绪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在这个衔接阶段,家长们要去注意哪些事情。

孩子刚跨入小学的校门,开始人生的新阶段,家长应和孩子共同做好以下几点:

1、孩子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向孩子表示祝贺,让孩子知道上小学是一件值得光荣的、骄傲的、高兴的事,父母也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童年在小学的趣事,让孩子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但是也要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一件没有商量余地的必须做的事。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请家长注意几点:教育孩子在学校应遵守基本规则;记住自己的学习用品,让孩子学会整理书包等学习用品;放学回家注意安全,不跟陌生人走;除了将家长的联系电话告诉班主任外,还要叮嘱孩子,有事跟老师说,不懂的就问老师。

2、物质准备。

父母要为孩子准备好合适的书包书包、铅笔盒、尺子、橡皮、铅笔刀、铅笔,以及必要的练习本和抄家庭作业专用本等文具用品。购买的文具用品都应简单实用,而且不要花里胡哨的,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让孩子用自动铅笔和水笔。进入小学后,还要给孩子准备一个水壶,学校提供热水,到指定地点接水就可以。学生中午在食堂吃饭,帮她准备一个调羹,最好不要带筷子,危险。不要带饮料零食到学校。

3、家长的心理准备。

(1)了解学校是学习的的场所。

学校是孩子在团体生活中磨练学习力、培养社会性、形成健全人格的场所,所以,家长要认识到,学校不同于幼儿园,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辛苦,孩子必须努力读书学习,适应团体生活的规律。而且,小孩子之间难免有一些小打小闹,或者坏习惯,家长要互相理解,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不要包庇,护着孩子,也要让他自己学会去解决问题。

(2)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复训练。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可以牢记的,要经过反复复习,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虽然课堂上充分理解了,但如果没有反复练习,则理解无法持久,也无法记住学过的知识。因此,每天放学回家后要帮助学生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家长们要像老师一样,有耐心,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而你面对的是一个你自己的孩子。

(3)家长必须配合老师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一、衔接阶段急需培养的好习惯

1、良好的作息习惯。

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是早上7:30早读,8点早操晨会,上午四节课到11点35分下课,吃完饭后休息大概50分钟上中午的自习课,学生辅导,下午放学时间是4点20分。在接下来的三个月的时间里,尤其是暑假两个月,家长们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6:30左右起床,晚上8:30就寝。暑假在家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因为在学校没有午睡时间,以免上课时打瞌睡。晚饭前后与孩子共同进行一些活动内容,如画画,散步,看看电视节目,看书等,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与小学生的生活相接近。

2、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

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再教会孩子在绘画、看故事书和学习结束的时候将物品收拾好,从哪儿拿的,还放到哪儿去;开学后还要让孩子养成每天上学前根据当天课表检查学习用品的习惯。而且这些用品,完成的作业让孩子自己整理,这样他会记住自己的什么东西放在书包的什么地方,到校后能顺利的找出。

3、做事专注的习惯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注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培养学生专注的习惯是一年级孩子最为重要的学习习惯。目前从一年级的课堂上来看,有的孩子上课听讲的专著程度几乎能达到一节课35分钟,孩子上课的思维始终为着老师转。这样的学生只能占到一个班的10%。但有的孩子只能听10分钟,还不是连续的,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学生在写字做题时有的同学能始终如一地专注地写,有的学生则常常不是东瞅西望,就是停笔发呆,快的孩子十分钟完成任务,慢的一个小时也不夸张,差异性较大。

所以家长要注意,平时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要打扰他,给他一个能静下心来专注做事的空间。

4、独立思考的习惯

常见到这样的妈妈,孩子从早晨一睁眼,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卡在母亲的手里,什么时间干什么,学什么,都是经过细细推敲,精打细算的,遇到问题一律妈妈来解决,时间长了,孩子没有了自我,没有了自己的思维,丧失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是最可怕的。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孩子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可见,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5、阅读的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孩子的成绩考了多少分,他学会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培养孩子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凡是优秀的学生,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几乎所有的优秀学生都有着共同的好习惯,那就是阅读,大量地阅读。读书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它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一位名师说好“把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很难呢!”我们的孩子虽然是刚进入一年级,但现在开始,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共同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大门。一旦走进去了,你就可以站在一旁看着他不断地前进。

二、 培养良好的习惯途径

我认为有下面几种渠道:

第一个渠道是给孩子提出要求,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这里特别想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一下“提出要求”

案例一:

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位母亲指着一个10岁左右男孩的,厉声斥责一番之后,便连珠炮似地提出了一系列苛刻要求:错掉了的作业都给我去订正好,一回到家里就把语文书上的词语抄15遍,还要背唐诗。记牢,不要忘记读英语、练一个小时的毛笔

字!??不消说,如此多的要求非但孩子无法完成,就是这位母亲,也是坚持不了几天的。无法完成的要求,即使再多,又有何用?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作为父母不可能没有要求,然而你必须明白,要求越多,并非能带来好的效果;要求越复杂,越可能使孩子无所适从。试着从一个最简单的要求开始吧。

案例二

《一只鲸的奇迹》。说的是一只8吨多重的鲸竟能跃出水面6米多高,并能为观众表演各种动作。有一次训练师透露了创造这一奇迹的奥妙:在开始时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上,使鲸不得不从绳子上方通过,鲸每通过一次它就会得到鱼吃,也会有人爱抚爱抚它跟它玩耍一会儿。当鲸的成功多于失败的时候,训练师便会把绳子提高一厘米。不过提高的速度必须得慢,否则,它就会因屡屡失败而丧失信心一蹶不振。就这样,那条鲸从跃出水面几厘米开始,一下一下跳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训练师的成功,告诉我们两条经验:一是,给予鲸的是鼓励而不是压力;二是,不能急于求成,手中的绳子不要抬得太快太高。低级动物的鲸如此,高级动物的人也不例外。

我想通过这两个案例,告诉家长们:对孩子提出要求,要小一点,低一点,孩子稍稍努力一下便可以达到。这样她就能体验到成功。当成功巩固了,你可以再提出另一个要求。一个好的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习惯培养的第二条途径是训练

关于训练,我想说,没有训练就谈不上习惯的培养,养成的意思就是要训练。 不过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宜的标准

首先要选择适合我们所要减少的行为标准,才能显出最佳效果。例如,大班末期的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小学低中段是20分钟。对于写作业,每半小时有1次走动是正常的,所以,没有必要把标准订成零次。

2、 强化物要专一

对于不良行为的辅导,强化的来源最好只有一处,否则就没有效果。例如,这个儿子的强化物是对他非常重要的晚上6点钟的动画片。假设他在晚上9点可以看到同样的动画片,那么6点钟的动画片就没有强化作用,改善行为的动力就没有了。还

有一点,强化物必须是儿童非常喜欢、强烈需要得到的东西,对于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效果就差远了。

3、一定要持之以恒

耐心坚持,才能有所收获所要改善的行为次数出现较多,已经成为习惯,因此需要采用渐进方式,逐步要求儿童递减不良行为的次数。这需要坚持和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不能希望这些坏习惯在一夜之间踪影皆无。既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那就更需要我们耐心、耐心再耐心地培养。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才能看见儿童的进步,才能坚持到底,有所收获。

习惯培养的第三条途径是示范

示范就是用行动告诉他怎么做,给他做样子。示范过程中有一个榜样不容忽视,那就是父母。有些时候父母做得不好,却要求孩子做好,根本不可能。如果家长很勤快,把家里收拾得很干净,地上有纸主动捡起来,孩子看到妈妈这样做,就会记在心里,也会这样做。父母的一个动作,一句话比说教上百次上千次要有用得多。所以说当父母不容易,就是说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模仿,这种模仿就是习惯的培养。这是无形中的培养。我们认为家庭的环境、氛围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

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设想一下: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你不认真工作,他肯定不认真写作业。想让孩子爱学习,多看书,那么你不妨也坐下来,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做不到在书桌前坐半个小时,那么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有一个故事(父母用篮子抛弃奶奶,孩子也抛弃父母)

选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也是一门艺术。孩子要不要打,必要时当然要,这也是大家的一种教育手段,但不能弄不弄就打,要讲究教育的艺术,因为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不仅身心受到伤害,而且还会有暴力倾向。我们知道,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尤其是爷爷奶奶辈都非常的溺爱孩子,事事都顺着他,使他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难与他人合作交流,我想,你们肯定不希望这样。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的是非观念不强,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要有一定的奖罚制度,培养孩子积极的、健康的成长。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

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如不让他看动画片,不带他去玩,不让他上网等,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让他懂得犯了错就要受到惩罚。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情。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家长考虑更多的也是学校,从而忽视了家长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良好的习惯是父母能够和应当给予孩子的最好、最重要的馈赠。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要付出心力的,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也需要理智、意志和智慧。

习惯培养的第四条途径就是激励

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老师、父母无数次的肯定中得到强化。要无数次肯定,“这样做好,??这样做好??”只肯定一次还不够,应该是无数次肯定。而且要将这种激励社会化。马克吐温说:“靠一句赞扬的话,我可以活两个月”。大人都如此,更何况是才6、7岁的孩子。欣赏你的孩子,作为父母、当孩子做了以后,鼓励他,表扬他,欣赏他,这些都是为了强化他习惯的养成,这些绝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想对各位家长说的是:请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我们不能去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成功的家长,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今天你们抽空来参加这个家长会就是在为孩子的灿烂的未来做着准备呢,那么,就让我们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们一起做好幼小衔接,给孩子一对飞翔的翅膀,在未来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第二篇: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

孩子从幼儿园转入小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如果家长能掌握方法做好充分的准备,入学后,家长和孩子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平稳的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并且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否则,错过教育时机,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咱们园领导和大一班的老师们就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平时对于孩子们的培养就很用心了。再次表示感谢!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话题就是“怎样帮助孩子平稳渡过入学教育的特殊阶段”

一、入学前该让孩子知道什么

(一)学习要求有所不同。

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学习常常渗透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之中,孩子学得轻松、愉快而且乐意学。小学的学习是一种义务,是要孩子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因此孩子不但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还要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孩子的心理压力较大,有时甚至会有厌学的思想。所以家长应尽早告诉孩子:上小学后要学习很多知识,有了丰富的知识,就会长很多的本领,这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呀。从心理上消除孩子对学习的畏惧、紧张。平时再引导孩子多读图文并茂的书籍,激发孩子读书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二)生活制度的变化。

幼儿园各项活动是根据幼儿生理特点安排的,具有动静交替的特点,而且户外活动时间长,因此,幼儿始终是精力充沛、活跃、乐观的。小学生活比较紧张,课程多,休息时间短,孩子开始会很难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可以有意识增设有一定难度的游戏、绘画、计算、故事讲述等活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逐步延长孩子的安静时间,以适应小学生活。

(三)师生关系的不同。

幼儿教师充当的是教师、妈妈、朋友三种角色,对孩子照顾备至,很多时间是与孩子共同生活、游戏、学习在一起。小学教师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教学上的,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平时接触较少,师生之间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家长因耐心的告诉孩子:“老师最爱的是自己的学生,现在你长大了,是小学生了,很多事情应该学会自理了。”并经常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

(四)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

在幼儿园里,教学以形象化教学为主,课前教师要准备大量生动、有趣的操作材料及教具,让孩子在较宽松、和谐的氛围里接受粗浅的知识和技能。而小学是以书面语言教学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初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家长应早做准备,平时注意提高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增强孩子对学习的信心。

二、小学阶段学要养成的好习惯

“幼小衔接的最佳途径是培养孩子好的习惯,而非超前学习。”小学一年级新生暴露出的问题,其实多数是学习惯问题。

俄罗斯有位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对习惯有句非常精彩的描述:习惯是我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你有了好的习惯,一辈子就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你有了坏的习惯,

一辈子就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这话是多么深刻!

习惯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活习惯的培养;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两种习惯同为习惯这个树干上的两个分枝,不能割裂开来培养。从培养孩子生活习惯开始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从培养学习习惯开始教会孩子如何做事,生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基础,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关键期,我们从培养习惯开始,奠定孩子成功人生的基础。科学家的一项调查表明,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因此,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是在小学1——3年级,而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养成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在高年级往往会出现越是优秀的孩子家长越清心,而有的家长天天跟在后面陪读辅导却不见成效的现象。因此家长一定要充分抓住关键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小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会受益终生。《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1—2年级不少于5万字,家长怎样指导孩子读书呢?首先,家长要学会陪读,这样孩子才会逐步产生读书兴趣。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布什,有一套祖传的教育秘诀——家庭朗读活动。她小的时候,父亲经常给她朗读,后来她也经常给自己的子女、孙子孙女们朗读。不能说,布什的总统宝座源于家庭朗读,但有足够的材料证明,给孩子读书、讲故事是一个融洽亲子关系、温馨家庭情趣、提高孩子阅读兴趣、提升儿童思维情感品质的有效途径。初入学阶段可选择一些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绘本类书籍。以画为主,减小阅读难度。小学1年级,由于识字量的限制和心理特点,家长说给她听,念给他听是有必要的,千万不要一概拒绝:自己看!其次,家庭文化氛围是很关键的,家长要注重家庭文化建设,有家庭藏书并能养成定期买书的习惯。家庭有书就得让书在家庭中飘香,家长不要当“指挥者”,而要当“参与者”。多年来学校一直进行亲子共读活动,倡导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读书,同孩子定期举行家庭读书竞赛活动,让孩子在读书竞赛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不断增强孩子读书的内驱力,使之成为自觉行为。读书习惯的培养,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恒心,关键是在孩子心灵上播下读书的种子。当孩子爱上了阅读,他就可以和很多高尚的人对话,在更多神奇的美妙的境界中涤荡心灵,陶冶情操。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孩子背记古诗词和经典美文。孩子的记忆力好,有些东西会背了,可以终生不忘。这个阶段对孩子记忆力的开发,对初中、高中的学习影响深远。

2.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每天要在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学习。不要今天在客厅,明天在卧室,今天晚饭后,明天在睡觉前。学习的时间和场所一定要固定,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习惯。每天回家先学习,之后再做其他的事情。学习时不要吃东西,不要边看电视边学习。

3、养成专心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有的孩子精力不够集中,家长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孩子用眼睛听的习惯:在安静之处,将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不管什么话题都没关系,每天进

行一次。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这对于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非常重要。

4、 特别关注正确的执笔姿势。读书姿势。

(二)生活习惯

1.培养孩子的独立做事的习惯

幼儿时期孩子被百般呵护,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上学后孩子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要在学校开始系统的学习生活了,独立做事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孩子的自信。

我们来看孩子们上学后的常见表现:上学时被父母送到学校门口,有的孩子是自信的背着书包走进教室,有的是怯生生的一步一回头。课间时,有的孩子是认识了新朋友在一起玩,有的孩子则是孤单的坐在自己座位上不愿交流。别小看这些小事情,它折射出您的孩子是否具备了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针对孩子的实际,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要家长走出爱的误区。过分呵护剥夺的是孩子独立承担困难与挫折的机会,而这恰恰是形成良好意志品质与行为准则的必由之路。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才是成长的自然法则。

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准备属于他自己的房间,不要再睡在父母床上。孩子的房间一定要有个小书架和小书桌。房间的布置要让孩子参与动手设计和整理,他才会喜欢。这是一个契机,上小学代表孩子已经长大,家长要坚持不要妥协。

第二件事就是给孩子准备好小闹钟,用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重点一是让孩子学会定闹钟,早晨让闹钟叫醒孩子起床等养成合理的生活作息规律;二是看时间写作业不拖拉,一定要落实。

第三件事是让孩子懂得学习是他自己的责任。“教育终究还是自我教育”,学习在根本上应该是自我学习,主动学习。让孩子深深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他才会珍惜和努力。现在就从引导孩子为第二天的课做好准备开始吧!

2.培养学生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只强调这样一句话:要求孩子怎样做,不如教给孩子怎样做,家长教孩子做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去做什么事情,怎样才能做好这件事,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做到要求明确,检查及时,留心观察,监控过程,及时调整。

3、在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忍耐。

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就是忍耐。能够忍耐的孩子,在学业及社会生活上都容易获得成功。所以不论运动或游戏,让孩子学习忍耐吃苦是很重要的,家长让孩子忍耐饥饿、口渴、寒冷、疲劳等等身体的苦痛,一些昂贵的玩具叫孩子忍耐到生日或重要节日再买,这样,孩子对于想要之物没办法立刻得到,可以培育出忍耐心,精神因此得到锻炼,使孩子拥有自信。

4、教孩子与同学友好相处。

同学之间在一起相处难免发生一些“矛盾”,有孩子常常在老师和家长面前数落对方的不是,试图借助大人的力量来化解矛盾,这是儿童的普遍心理。而我们一定要全面了解实情,教给孩子与人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方法、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看待同学关

系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充当孩子的保护伞,而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家长认为孩子在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就是受欺负了、受委屈了,其实不然。引导孩子分析自己的不足和过失,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多一分理解与包容,少一些挑剔和埋怨,引导孩子有阳光的心态,他的学校生活会感到幸福愉快。从小就懂得谦虚和礼让、学会理解和尊重,将来他们就更能适应社会,更有发展空间。

三、跟在孩子身后走——给家长六条建议

提出“跟在孩子身后走”,是提醒家长们思考自己的位置,是怀里紧抱着孩子不放手;还是紧拉着孩子小手不松开;是在前面给孩子披荆斩棘,趟平障碍;还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相伴他左右。我们要请家长站在孩子的身后,让他走自己的路,关键时刻提醒他鼓励他克服困难,不包办代替。

1、 关注孩子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内容却很多,所以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当看到作业中的问题时,不要以“粗心”来原谅孩子,所谓的粗心其实是知识掌握不熟练,一定要让他弄清楚熟练掌握不可。从一年级开始,家长就要注意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和掌握了知识,如果基本的部分不会,“漏洞就会越来越大,以后出现问题在回过头来寻根求源,家长和孩子会很辛苦,而且收效甚微。听写、背诵是加强巩固的有效途径。

2.习惯培养必须持之以恒,关注细节。

九月份是孩子刚入学的关键期,家长们要重视九月份,盯着习惯不放手,关注细节着力培养。谁关注孩子细节越多,孩子进步越大。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

生活是由很多细节组成。谁关注细节,谁就有很大成功的把握。孩子年龄小,自制力不强,有赖于家长的帮助与监督。比如说要要培养孩子仔细认真写作业的习惯,就要天天检查,直至养成习惯后再放手。一段时间内可能家长会觉得很累,但习惯一旦养成,家长就可以轻松一生。国际上有一条衡量习惯形成的标准:一项习惯的初步养成需要21天连续不断地重复,习惯的最终养成还需要两年的时间。千万不要小看这21天,这其中您要面对的困难是无形而巨大的,第4天是最容易放弃的一天,被称为“黑色的第四天”,第7—9天时是最容易波动的时候,因此为了孩子,也为了您今后在教育孩子时能省些气力,请您克服困难,帮孩子坚持下去。

3.培养孩子严格要求,爱与严相结合。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主要是由于家长在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上,最容易情感失控。不少家长也知道应该如何要求孩子,但做起来又往往以感情代替理智,这在家庭教育上是常见的情况。例如,说好了不能随便吃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心软,常常迁就、退让,直至“败下阵来”。训练就要有狠劲,不见实效不收兵。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练,才能养成好习惯。知心姐姐卢勤说过一句话:家长要做到“刀子心,豆腐嘴。”“刀子心”就是要家长们坚持原则,不要轻易妥协。“豆腐嘴”就是要家长们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积极鼓励孩子,防止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的心灵很稚嫩,我们要关爱呵护孩子。有时适当的惩罚还是必要的。赞赏和挫折教育这中间的度该怎么把握呢?有专家说“80%赞赏+20%挫折”比较合适。对孩子以表扬为主永远是对的,但是对孩子不能没有批评也永远是对的。没有

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父母的一个神圣的职责就是对孩子说“不”,并且坚持到底。在这个世界上,父母不对孩子说“不”,还有谁对孩子说“不”呢?您再爱您的孩子,也不能指望全天下的人像您一样爱您的孩子。您的孩子很难避免不受到委屈、麻烦、挫折、打击,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孩子就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问题在于有没有让他看到自己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能什么事都替孩子扛着,您替孩子扛得越多,孩子就越没有责任心,父母操透了心,孩子却跟个没事人似的。因此我建议:明智的父母应该藏起一半的爱心,让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经受一点挫折。

4.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在家里,很容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爸爸要严管,妈妈阻拦;父母要严教,老人娇惯。这样会让孩子学会钻空子,甚至制造家庭矛盾。家长态度要统一,出现矛盾后也要在孩子背后协调,切不可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教育孩子需要言传身教。

5.家长态度要明确。注重孩子的“第一次”,强化正向教育。当孩子第一次受到表扬、做了好事、第一次自己完成作业、第一次全做对作业等等,家长一定要予以大肆表扬,强化正向教育,使孩子有成功感、成就感。这就是赏识教育,孩子会在你的认可、表扬声中越来越好。反之,当孩子第一次耍赖、第一次不完成作业、第一次边玩边写作业时,象这样的不好行为家长要淡化,一定要及时发现,明确自己的态度,马上制止,不行就是不行,绝不能妥协,如果家长的态度不明确,模棱两可,孩子就会以为自己这样做家长不反对,那自己以后还可以这样做。有时孩子的种种不良表现和坏习惯,往往是基于家长的态度不够明确,让孩子有机可乘。如果遇到家长制止时孩子不听的情况,要进行冷处理,待他安静下来,再对其讲明道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听你讲道理。

6.加强与老师的联系和沟通。我们之间本来就是合作者,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应该彼此信任、相互交流。在交换意见的时候,最好不让孩子在场,有家长在老师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既让孩子难受也让老师难受,这样的交流很容易变成老师和家长你一言我一语地批评孩子,并不利于我们商量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为了让孩子爱学校,爱老师,有向心力,请勿在孩子面前批评学校或老师,特别是当老师对孩子提出缺点指出问题的时候,有些家长一时不能接受,您可以多和老师沟通,不要当着学生的面表示不满。希望我们经常交流,为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爱孩子就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希望我们的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 愿我们的孩子平稳渡过入学教育的特殊阶段,在我们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拥有一个灿烂辉煌的前程。

谢谢大家!

【家长须知】

1.引导学生周一到周五适度看电视。

2.让孩子每天按时起床、睡觉,保证睡眠。每天学习后整理好书包,按照课程表准备书本、学习用品。

3.本着简单、耐用的原则准备文具,不要购买过于新鲜、花哨的文具,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4.由于孩子年龄小,上学所带的学具、书本、黄帽、校服、水壶、雨伞等写好自己的姓名,以防丢失后查找。

5.帮助孩子牢记家庭电话或者是爸爸妈妈一方的手机号,遇到特殊情况,以便及时联系。同时每位家长牢记老师和班级中一位其他同学的电话,如遇到作业不祥、要求不明时,及时询问。

6、学生上学,黄帽、红领巾(加入少先队后)佩带要齐全。配合支持老师工作。

7、因为学生年龄尚小,为了学生的安全,请严格请假制度,因生病或有事应及时向班主任请假,说明情况。如与班主任联系不通,可请其它老师、家长或学生代请。

8.如需要交钱,像征订订杂志等情况,请把正好的钱放到信封中,老师尽量不找零,以免孩子出现丢钱现象

9.请家长选择安全、负责、环境良好的小饭桌,保证学生中午的饮食、午睡和安全,同时,学校小饭桌对外开放,欢迎您的到来。

10. 除特殊要求外,不要让学生带玩具、零食、零钱到校。

11.作息时间安排

早晨上学:周一升旗:7:40到校,平时8:10到校,每天六节课,上午四节下午三节,每节35分钟,学校设有选修和社团可以满足不同爱好孩子的需求。下午四点前放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