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教案

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名人传》名著阅读课教案

执教者:姚薇 教学目标:1、阅读《名人传》,交流总结。

2、读人物故事,说心灵品格,谈阅读感受。

3、汲取精神力量,撰写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 1、读人物故事,说心灵品格,谈阅读感受。

2、汲取精神力量,撰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 由“猜猜他们是谁”导入

人物外貌描写片段:

1、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

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2、他长得像猢狲一般丑陋: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

着,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宽阔,嘴唇厚而向前,耳朵大大的。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1828——1910)

3、他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他额头突起,宽大。头发

乌黑,极为浓密,似乎梳子都从未能梳过,毛戗立着,似“墨杜萨头

上的蛇”。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但大多数的人会弄错其细微差异。

4、面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变得格外地吓人;嘴唇发抖;一幅被自己召来的魔鬼制伏的巫师的神态。那如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说:“像李尔王。” 贝多芬(德国音乐家)(1770----1827)

5、他中等身材,宽肩阔背,四肢发达,肌肉结实。因劳苦过度,身体有些变形。走路时,昂着头,佝偻着背,腆着肚子。

6、他站立着,侧着身子,穿着一身黑衣服,肩披一件罗马式大衣;头上缠着一条布巾,外戴一顶深黑色大呢帽。他脑袋滚圆,额头方方,突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不很浓密,蓬乱着,微鬈着。又小又忧伤但却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画家、雕塑家)(1475——1564)

让学生谈谈:他们的外貌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平庸甚至丑陋(体弱多病)

出示名言:

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罗曼.罗兰

二、读人物故事,说心灵品格,谈阅读感受。

1、《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它包括《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和 《托尔斯泰传》三部“英雄传记”。作者罗曼·罗兰(1866-1944)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2、出示《托尔斯泰女儿塔基娅娜致罗曼.罗兰的信》。

3、再读人物故事,同学交流。

名人的痛苦和磨难。

相貌丑陋、体弱多病。

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终身未婚;托尔斯泰夫妻之间持续数十年互

不理解。

他们在社会上更是受到了最冷酷的对待。

名人的品格和心灵。

贝多芬遭遇病痛的折磨,仍不放弃音乐 。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

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

想。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

乐派推向新的高峰,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

——贝多芬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贝多芬

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

米开朗基罗的遭遇悲惨,仍然坚持雕塑.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

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

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

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

而斗争的精神面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

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

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

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 ——米开朗琪罗

烦恼使我受着极大的影响……我一年多没有收到月俸,我和穷困挣扎;我在我的忧患中十分孤独,而且我的忧患是多么多,比艺术使我操心得更厉害! ——米开朗琪罗

托尔斯泰面对内心的惶惑矛盾,最终创作出不朽名篇.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托尔斯泰

科学与艺术和面包与水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托尔斯泰

4、阅读感受: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

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名人传》呢?

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苦、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他痛感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所以,他创作了《名人传》。

他认为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惟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因此伟人们的生涯往往就是

长期地受难,他们的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折磨,然而正是忧患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

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三、作业

1、阅读《名人传》,完成《名著知识考考你》。

2、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读完《名人传》,请你谈谈你对生活中磨难的看法,并写成读后感。

2、推荐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里斯多朵夫》。

教学反思:名著阅读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途径。中考名著考察也转向了真看、实看。然而,中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不强,意识不够。为此,本堂课在让学生看了一个月时间后的交流课。但是,因课内阅读时间的不保证导致学生看得不完全。今后,教师要立足学生实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不能以教师的主观为主。

 

第二篇:《名人传》教案及其常见练习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

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罗兰与年青时候的好友一起举办了《双周丛刊》,他们既是作者,又是出版者。15年来,罗兰在这份丛刊上发表了他许多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一些剧本。没有一法郎的稿费,他们是为了理想而写作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兰致力于和平运动,关注俄国革命,并与高尔基有所交往。19xx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将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慈善组织。 罗曼·罗兰的一生都没有停止过创作和研究,这是他的生命。而且,事实上,伴随着一战的来临,罗兰实已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整个世界。他从宁静的书斋走出来后就一直在为他关于英雄的理想,他的博爱的使命而战。二战期间他已是一位花甲老人,他也没有一刻停止过工作和战斗,他号召欧洲的知识分子走上街头保卫文化、保卫文明、保卫和平、反对纳粹,他的目光一直注视着未来。

19xx年初,他的病情恶化,第二年的12月30日,罗曼·罗兰与世长辞,留给世人的不仅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巨人三传》(《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哥拉·布勒尼翁》、《母与子》等不朽名篇,还有一种叫做“良心”的东西,知识分子都应以他为榜样。 作者生平

罗曼·罗兰(1866~1944)是法国著名作家,举世闻名的反战主义者。他出生于克拉美西城的一个中产者家庭,自幼喜欢音乐。,1882年考入大路易中学,1886年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先攻文学,后攻历史。青年时代曾受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1888年列夫·托尔斯泰的信对他的艺术观形成发生很大作用。与德国理想主义思想家玛尔维达·冯·梅森柏女土的交往对他的思想成熟具有重要意义。1895年,罗曼·罗兰以《现代歌剧的起源》获博土学位。 罗兰认为戏剧不但可以针砭时弊,还可以鼓舞人,用戏剧手段可以直接影响群众。他向往法国大革命,并以其为题材写了十二部曲。其中“革命戏剧”有:《群狼》、《丹东》、《七月十四日》,“信仰悲剧”有:《圣路易》、《哀尔帝》、《理智的胜利》。但因艺术性不强和资产阶级的批评而未获成功,从此开始小说创作。20世纪初,写了许多名人传记,如《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米开朗琪罗传》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兰最伟大的作品,并因此获得19xx年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罗兰积极反对战争,对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20世纪30年代访问苏联,与高尔基会晤,同情社会主义革命。二战时声援中国,对中国人民寄予同情,成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士。

经典片段

一切使他不安;他的家庭也嘲笑这永远的不安。他如自己所说的一般,在“一种悲哀的或竟是癫狂的状态”中过生活。痛苦久了,他竟嗜好有痛苦,他在其中觅得一种悲苦的乐趣:

“愈使我受苦的我愈欢喜。”

对于他,一切都成为痛苦的题目,甚至爱,甚至善。

“我的欢乐是悲哀。”

没有一个人比他更不接近欢乐而更倾向于痛苦的了。他在无垠的宇宙中所见到的所感到的只有它。世界上全部的悲观主义都包含在这绝望的呼声,这极端偏狂的语句中。

“千万的欢乐不值一单独的苦恼!……”

“他的猛烈的力量把他和人群几乎完全隔离了。”

他是孤独的。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爱人;他不被人爱。人们对他又是钦佩,又是畏惧。晚年,他令人发生一种宗教般的尊敬。他威临着他的时代。那时,他稍微镇静了些。他从高处看人,人们从低处看他。他从没有休息,也从没有最微贱的生灵所能享受的温柔——即在一生能有一分钟的时间在别人的爱抚中睡眠。妇人的爱情于他是无缘的。在这荒漠的天空,只有科伦娜冷静而纯洁的友谊,如明星一般照耀了一刹那。周围尽是黑夜,他的思想如流星一般在黑暗中剧烈旋转,他的意念与幻梦在其中回荡。贝多芬的忧郁是人类的过失;他天性是快乐的,他希望快乐。米开朗基罗却是内心忧郁,这忧郁令人害怕,一切的人本能地逃避他。他在周围造成一片空虚。

这还算不得什么。最坏的并非是成为孤独,却是对自己亦孤独了,和自己也不能生活,不能为自己的主宰,而且否认自己,与自己斗争,毁坏自己。他的心魂永远在欺妄他的天才。人们时常说起他有一种“反对自己的”宿命,使他不能实现他任何伟大的计划。这宿命便是他自己。他的不幸的关键足以解释他一生的悲剧。而为人们所最少看到或也不去看的关键,只是缺乏意志和禀性懦怯。

——《米开朗基罗传》

妙语佳句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

◆当全世界都在哭泣的时候是不应当嬉笑的。为了一个人的诞生而举行庆祝是缺乏知觉的人的行为。应当保留你的欢乐,在一个充分地生活了的人死去的时候发泄。

◆生命还须前进。动,便是生。

阅读指导

郑克鲁先生著的《现代法国小说史》中,罗曼·罗兰处于第三章“长河小说”的第二节,对于这几部传记,他是这样评论的:

“罗兰要为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让世人?呼吸到英雄的气息?。尤其是《贝多芬传》,强调自由精神,作者在音乐方面表现出精湛的修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托尔斯泰传》颂扬这位俄国作家对爱和真的追求,对全人类的热望,对艺术压倒暴力的信念和不抵抗主义。”

薄薄的一册《贝多芬传》是最早给罗曼·罗兰带来声誉的。它本是罗兰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副产品,最先在《巴黎杂志》上刊登,后又在《双周丛刊》上发表。19xx年正式问世后,罗曼·罗兰立即成为法国文学界的知名人土。“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类似这样的文句在当时被传诵一时。

实际上,这本小册子没有取得什么文学上的成就,报刊对它表示沉默,学术界对它不屑一顾,但是人们,素不相识的,陌生的,遍布全世界的苦难的兄弟们却从这本小册子里得到了幸福。他们争相传看着,一种莫名的、神秘的感激之情把罗兰周围的信徒们联合了起来,众多不幸的、孤独的人得到了安慰鼓舞。罗曼·罗兰从此有了自己的跟随者,而《双周丛刊》这本以前没有人知道的杂志,现在也获得了一定的声望,第一次增印了一版。罗曼·罗兰的著作扩大了在国外的发行量,并出现了译本。就象罗曼·罗兰自己在《贝多芬传》的原序中说的:“这小册子,由一个无名的人写的,从一家无名的店铺里出来,几天之内在大众手里传播开去,它已不再属于我了。”罗曼。罗兰的理想主义第一次对人产生了影响。 19xx年,《米开朗基罗传》发表,其在普通大众中的影响虽然没有《贝多芬传》来得热烈,但它在精神上仍与《贝多芬传》一脉相承。我国翻译家傅雷先生在译序中就称其为“不朽”。

《托尔斯泰传》是三大传中最有意识地含有教训意味的,几乎全是歌颂人类友爱的赞美诗。这部传记反映了罗兰对这位大作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他仔细研读了托尔斯泰的许多作品,写出了富有激情的赏析文字。本书在19xx年出版,19xx年为了纪念托尔斯泰百年诞辰增订再版。

三传的出版给罗兰带来了姗姗来迟的声誉,19xx年,瑞士作家保尔·赛彼尔撰写了关于他的第一部详细传记。

也有人批评罗曼·罗兰的传记中显出了他过份的史料癖,说他“本来可以写一首表达痛苦的叙事诗的地方,他却反精力耗费于末节及注解上。”关于这点,罗兰自己有解释,他说:“我

根本是一个历史家,无论如何要追求和说出真理。”的确,他的这三本书都是以学者的态度来处理题材的。虽然这样,历史与考据却不是罗兰在这里关注的重点,他的目的是要替那些不幸的和幻想破灭的人供给一种鼓舞和勉励的泉源。

历史证明罗曼·罗兰完全做到了这一点。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罗曼.罗兰和他的《名人传》及创作《名人传》的目的。

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本书中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

(2)了解罗曼.罗兰的英雄观,了解和认识贝多芬等名人对生活对苦难的态度

他们肯定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使他们在任何逆境中都不放弃奋斗;他们饱经忧患,历尽艰辛,却始终牢牢把握着自己的命运,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一切困难,竭尽努力使自己成为无愧于“人”的称号的人。

(3)揣摩和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言,领会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学生自学为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语境,反复揣摩,理解文中

一些精炼、警策的语句;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加深对作者及《名人传》的理解。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中的PowerPoint.

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名人的精神,感受名人对于苦难的态度,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名人观,纠正我们思想上的错误认识。

五、教学重点:了解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六、教学难点:如何界定现代社会中的英雄内涵。

七、课时安排:1.5课时

八、授课过程:

(一)投影 “神七飞行员出舱”图片、汶川大地震中“小林浩”与姚明在奥运会上出场的图片,由“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揭开学生个人对英雄的界定。 设计目的:通过两幅图,激发学生对航天飞行员、体育运动员及地震小男孩的认识,引导他们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些人的特点,导入对“英雄”的初步认识。

(二)听音乐《命运交响曲》,感知贝多芬: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1819年2月1日在维也纳市政府语)

设问题: 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人?引导学生找到“苦难的但敢于抗争”这类的答案,并切入现时人们对“英雄” 的理解。

设计目的:通过感知贝多芬的音乐,了解贝多芬创作《命运交响曲》的艰难历程,

理解贝多芬抗争命运的毅力和勇气。

(三)导入新课,走近罗曼.罗兰:

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因《约翰 .克利斯多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与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获19xx年诺贝尔文学奖。并解释《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1903) 《米开朗琪罗传》 (1905)《托尔斯泰传》 (1911)。《贝多芬传》描述了这个德国音乐家一生受穷困、疾病和失恋折磨的情况,突出表现了他面对厄运所作的精神斗争,其胜利的成果就是他流传千秋的音乐。《米开朗琪罗传》中的这位意大利艺术家同样是坎坷一生,他有超人的才华,却无勇敢反抗的意志,他只是在友谊和爱情的支持下,在郁郁的孤独中,才完成了不朽的创作。在《托尔斯泰传》中,罗曼.罗兰颂扬了这位俄国文豪对爱和人生的追求、对人类友好的热望、对艺术能压倒暴力的信念的坚持以及他的不抵抗主义,也描绘了他由于无法实践自己的信条而感到巨大痛苦。

设计目的:设置此环节,在于让学生了解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目的,并初步掌握三个名人的生活特点,尤其是苦难生活,及他们面对苦难时所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四)投影“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个名人的画像

设计目的:通过三幅人物画面,告诉学生,罗曼罗兰把这些“伟人传”“献给不幸的人”。 他要通过这些传记说明,连这些伟人也都难免遭遇厄运,但是由于有高尚的品格,终究成了真正的伟人,从而给不幸的人们以安慰和勇气。因此,作者认为,因为苦难以及面对苦难的勇气,他们都是英雄!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五)走近英雄:罗曼.罗兰笔下的英雄内涵?用原文来回答。全班朗读相应文段。

1、“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2、“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设计目的:设置此环节,在于让学生找到作者所拟定的关于“英雄”的观点,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之概括出来:受苦难、战胜苦难、同情弱小者、救助苦难者的人即“具能承有仁慈、有毅力、有勇气”的人才能称为“英雄”。突出重点。

(六)投影“谭千秋”“鲁迅”“李小龙”等多幅人物照片,让学生讨论判断根据作者对于“英雄”的界定,哪些人是英雄?

设计目的:使用三幅图画,让学生之间互动,巩固学生对于作者提出的“英雄”的概念,明白作者所谓的“英雄”并不一定就是那些做了惊天动地大事的人,那些具有受难、抗难、仁慈、勇气十足的品质的人都是英雄!突出重点。

(七)设问:作者认为英雄有什么作用?找到相应的文段并加以理解。

英雄们的勇气可以做我们的养料,在他们神圣的心灵中,会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样飞涌出来安慰我们,像贝多芬,他在痛苦中间即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他们会让我们鼓起生命的信仰。

设计目的:设置此环节,培养学生整合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辨别现在社会上那些混淆“英雄”概念的人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英雄”的性格和品质。初步突破难点。

(八)阅读1-3段,概括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作《名人传》?

“沉重”“老大”“重浊”“腐败”“鄙俗”“乖巧卑下”等贬义词的集中运用,突出了人们生存环境的恶劣,“空气”“窗子”等比喻恰到好处,形象准确。 教师概括:作者生活的社会背景:

社会环境:因为平庸的社会充满了自私自利的风气,让人窒息,所以呼吸英雄们

的气息。

人的因素:为了援助那些需要呼唤英雄的人,孤独奋斗的人,使英雄的种族再生。 设计目的:阅读固定段落,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让他们了解作者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提出“英雄”的概念的,明白作者笔下的“英雄”观点有着特定的时代特点和它的局限性。

(九)加深巩固,投影短文《永远的贝多芬》 (尹宁),全班同学读一次。 1837年3月16日下午五时四十五分,一道闪电划破维也纳的上空,久卧病榻的贝多芬,突然睁开眼睛,举起右手,无声地再次发出他那铮铮的誓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啊,生活,它是这样的美好,活他一千次!”一双陌生人的手抚合了他的双眼-----贝多芬的一生,正所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穷困、失恋、耳聋、多病,但是他始终坚持不渝的就是作曲,他曾这样说道:“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一百七

十多年过去了,时代需要贝多芬的音乐。

----在二次大战时-期,贝多芬的音乐鼓舞了反法西斯的战士;中美建交之后,中美艺术家对贝多芬《命运》的共同诠释,寻找到了共同发展的基点!时代依然需要贝多芬的音乐,更需要他的精神!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把英雄的首席给予贝多芬?

设计目的: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提问讨论,让学生明白,罗曼.罗兰在三个名人中,为什么单把“英雄”的首席给予贝多芬,是跟他特定的英雄观是分不开的。因为贝多芬伟大的人格魅力,面对人生,他选择了坚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创造了奇迹,他超凡的精神感动了作者,他的精神符合作者的英雄观。

(十)探究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1、正确理解“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思想称雄”指以智慧征服,“强力称雄”指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作者认为能够称得上英雄的人不在于他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他是否拥有一颗美好的,坚强的心,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

2、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这句话的含义是:作者看重的是追求的过程,而不是结果;看重的是伟大的榜样的作用,而不是空虚的偶像效应.)

设计目的:通过探究理解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中如何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先抓关键词(“思想或强力称雄”“心灵而伟大”)的含义,然后找到句子所在的文本区域,结合该句上下语义来判断句子的含义。

(十一)回顾全文,概括文章的结构 :

(1-3)应时代的要求写作《名人传》献给受难者

名人传

(4-6)英雄的内涵及其作用,阐述“学习最伟大者贝多芬,鼓起生命的信仰” 的含义。

设计目的:回顾文章结构,巩固学生对作者写作步骤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现代文结构的把握能力。

(十二)拓展延伸: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怎样界定英雄的范围?哪些人可以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教师提供资料:

(1)美国学生心目中的“十大英雄”:据报道,美国一家从事市场研究和咨询的公司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合作,以“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对1022名美国中学生进行了民意调查,最后公布了一份“美国孩子心中的英雄谱”:耶稣;马丁?路德?金;科林?鲍威尔;约翰?肯尼迪;特莉萨修女;罗纳德?里根;亚伯拉罕?林肯;约翰?韦恩(影星);迈克尔?乔丹;比尔?克林顿。

(2)中国学生心目中的“十大英雄”:日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部门揭晓的一份调查显示,排在中学生心目中前十位的英雄依次为:毛泽东、父母、周恩来、雷锋、刘翔、成龙、任长霞、刘胡兰、董存瑞、杨利伟。

学生讨论:(略)

教师说明:

从新的“英雄榜”可以看出,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人物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而刘翔、杨利伟、任长霞、成龙、迈克尔.乔丹等“上榜新星”却折射出了新的时代特征。调查结果既反映了中学生心目中的英雄标准继承了传统的英雄观,也说明在新时代,中学生衡量英雄的标准正向人性化、亲情化和个性化转变。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但是,纵观“十大英雄榜”,我们也不免有些须的遗憾,那就是科学家的缺席,虽然排在最后的杨利伟可算是科学界人士,但是他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家。

中学生应该有选择自己喜欢的英雄的权力,不管那个对象是毛泽东,还是刘翔,不管是成龙,还是杨利伟。但是,“十大英雄榜”中科学家的缺席,毕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设计目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质疑、交流、共同探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名人观,纠正他们思想上的错误认识,让他们能够辨别现在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所谓的“英雄”的含义,最有效地突破文章的难点。

(十三)课外训练: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设计目的:通过设计课外训练题,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特点来界定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概念,培养他们对“英雄”的观念的认识。

九、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目标非常明确,作者是想通过当时欧洲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价值观出现的偏差,来告诉人们怎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在教授课文的时候,教师使用不同的人物进行对比,通过质疑、探讨、交流等手段,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英雄”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面对现代社会中不断泛滥的“英雄”观时能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避开盲目追随。但是,学生是有着自己个性的个体,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不可能是相同的,因此,想要求他们都能对“英雄”观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是不可能的,本课的任务就是培养他们的认识能力,尤其是设置课外训练题,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突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关于“英雄”的真正观点。

1. 《名人传》的作者是 ,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 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 ”之称,他的另外一部长篇小说 获19xx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 《贝多芬传》是一部 紧紧围绕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乐成就,记叙了贝多芬的一生,表现了他 、 的顽强意志,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家,贝多芬是 国人。

3. 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 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 岁。

4. 1796年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 他极度伤心,1802年开始,他写了封信给他的两个弟弟,世称 。

5. 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乐曲 ,他借此度过了生命的危机。

6. 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

姐 。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极有失去听觉的可能。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于是1801年贝多芬写下了著名的 献给她。

7. 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

种 、 、 、

8. 罗曼·罗兰总结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雄心灵的箴言是

9. 米开朗琪罗是 人,被人们称

为 。

10. 青春时期的米开朗琪罗雕塑了 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的友谊和赏识。

11. 使米开朗琪罗25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 ,这件作品用 年雕成,表现了他 精神。

12. 1501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 。

13.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 召赴罗马。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

14. 在重建圣比哀尔大寺事件中,建筑家 利用于勒二世的迷信战胜了米开朗琪罗。

15. 1508——1512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庭的英雄作品 和

,作品中充满了 精神。

16. 使米开朗琪罗感到幻灭、绝望、意志破裂的情绪反映在 和

的新雕像中。

17. 米开朗琪罗一生中唯一的一张别人的画像是 ,是她使米开朗琪罗决定完成 的木雕模型。

18. 是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上最后的失望。

19. 托尔斯泰是 国著名的文学巨匠, 是他的成名作。

20. 发刊于1863年的中篇小说 是高加索的颂诗,也是托尔斯泰第一创作期最高的一座山峰。

21. 被称为近代的《伊里亚特》的作品是 。

22. 《安娜·卡列尼娜》写于 年 月。

23. 1879——1882年,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 的表白。

24. 是他艺术上的一种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也是最高的一峰。

25. 托尔斯泰在1900——19xx年间发表了关于社会论战的含有攻击性和神秘性的文字,包括 、 和 。

答案:

1罗曼·罗兰 法国 欧洲的良心 《约翰·克里斯朵夫》

2、人物传记 战胜不幸,战胜痛苦 作曲 德

3、父亲 4

4、失聪 《海利根遗嘱》

5、英雄的第三交响曲

6、朱丽叶·吉米尔迪 月光奏鸣曲

7、肠炎 冷水浴 伤寒 仰面跌倒

8、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9、意大利 在艺术上最有毅力和雄伟气魄的人

10、 《微笑的牧神面具》

11、 《耶稣死像》或《哀悼基督》 3 爱国主义

12、 大卫像

13、 于勒二世

14、 勃拉芒德

15、 教堂天顶 ,墙壁画,生杀一切的神

16、 悔迭西斯坟墓,于勒二世纪念物。

17、 加伐丽丽,圣比哀尔大寺穹隆

18、 佛罗伦萨教堂没有建成,连木型也遗失了

19、 俄 童年

20、 《哥萨克》

21、 《战争与和平》

22、 1873 ,3

23、 宗教狂乱

24、 《复活》

25、 战争与和平 大革命 世纪末

1.《名人传》是一本怎样的书?作者是谁?

答:《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最早享誉文坛的人物传记,它真实的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造,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

2.《名人传》主要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答: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就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3.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是最大的幸福又是什么?

答: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却耳朵失聪;最大的幸福是他战胜痛苦,创造出拥抱欢乐的《第九交响乐》。

4.在《贝多芬》传后,作者附了“海利根遗嘱”的目的是什么?

答:增加传记“引文”的真实性,同时也是贝多芬痛苦生活和读者心灵的一次撞击。

5.《贝多芬》在立意和构思上扣住什么主题选材?

答:作者紧扣“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气息。”

6.在《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为什么把人物的痛苦作为重要情节?这痛苦是作者凭空虚构的吗?

答: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从历史事实中吸收来的,为了使人物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全部伟大之处得以显示出来,其感染力在于克服痛苦,战胜痛苦,这是以痛苦为情节的目的所在。

7.《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写到雕塑家完成的许多雕塑,可看出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有怎样的与众不同的特征?

答: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男性的雄伟和戏剧性的结构,形式上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新鲜感,因而备受世人的尊崇。

8.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探索了这位艺术巨匠哪两方面的内容?

答:一是痛苦和磨难——时代与社会给他带来的种种苦痛;二是他的艺术创作带给他的短暂的狂欢。

9.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泰的艺术观。

答:托尔斯泰认为艺术不是一个阶级的所有物;不是一种技艺,它是真实情操的表白;艺术应当铲除强暴,它的使命是要用爱来统治一切;只有为了团结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10.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答:他反对现代的女权主义,称赞贤妻良母,认为勇敢的妻子应该是丈夫的助手而不是他的工作障碍。

11.《托尔斯泰传》的立意是什么?作者的着眼点在哪儿?

答:立意是歌颂英雄主义;着眼于评论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是一部文学创作评传。

12.结合《托尔斯泰传》谈谈你对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的看法。

答:托尔斯泰一生向善,追求真诚的、博大的爱,厌恶痛苦的民众生活,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他爱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现,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有一颗真诚、善良、博爱的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