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师费承铿和声伴奏讲稿精髓

恩师费承铿和声伴奏讲稿精髓

和声学(Harmeny)

和声的起源与发展简史

和声指和弦的连续进行。

三度或三个以上的音按三度叠置的原则结合起来的合音。研究和弦的结构以及这些和弦如何进行叫和声学。

最早的奥加农是在圣咏的下方加一个纯四度。

和声发展经历

1、 文艺复兴时期也称为严格复调音乐时期(13——16世纪)

2、 数字低音时期也称为巴洛克时期(16世纪末——18世纪中)

3、 古典浪漫时期(18世纪中——19世纪末)

4、 现代和声时期(20世纪初)

复调音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一定独立意义的旋律交织结合而成的多声部音乐叫复调音乐。

主调音乐:同时运动的几个声部中有一个是主旋律,其他声部起陪衬烘托作用。 一、 三和弦的构成及名称

三个音构成的和弦叫三和弦。

5 五音 1 五音 2五音

3 三音 6 三音 7三音

1 根音 4 根音 5 根音

二、三和弦的种类及标记

5 5 b5 #5

3 大 b3 小 b3 减 3 增

1 三 1 三 1 三 1 三

大三、小三和弦是协和和弦,增三和弦和减三和弦是不协和和弦。

和弦在大小调式中的分布规律:

1、 在大调中,一、四、五级和弦为大三和弦,二、三、六级是小三和弦,七级是减三和

弦。

2、 在小调中,一、四、五级和弦是小三和弦,三、六、七级是大三和弦,二级是减三和

弦。

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

1、如果把和弦的根音放在低音部的叫和弦的原位。 如 : 5 1 2

3 I 6 IV 7 V

1 4 5

2、如果把和弦三音放在低音部的叫和弦的第一转位。

1 4 5

5 I6 1 IV6 2 V6

3 6 7

(第一转位叫六和弦)

3、如果把和弦五音放在低音部的叫和弦的第二转位。 3 6 6 6 7 6

1 I4 4 IV4 5 V4

5 1 2

(第二转位叫四六和弦)

四部和声与钢琴体写作方式

由严格的四个声部构成的和声叫四部和声。

(1)声部名称

1 高音 (外声部)上方 女高音 S

3 中音 (内声部)三声 女低音 A

5 次中音 (内声部)部 男高音 T

1 低音 (外声部) 男低音 B

(2)各声部音域

女高音 c1——g2

女低音 g1——d2

男高音 c ——g1

男低音 G ——d1

和弦的旋律位置与排列法

A、和弦的旋律位置:

根音旋律位置、三音旋律位置、五音旋律位置

B、和弦排列法

(1)和弦的密集排列法

高音部与次中音部的距离在一个八度以内的是和弦的密集排列法。

(2)和弦的开放排列法

高音部与次中音部的距离在一个八度以外的是和弦的开放排列法。

钢琴体写作方式

1、上方三声部记在高音谱表中,低音部记在低音谱表中。

2、上方三声部采用密集排列法。

原位正三和弦

一、正三和弦的功能性

主和弦(T)、 下属和弦(S)、属和弦(D)这三个和弦叫正三和弦。(常用)其他的和弦叫副三和弦。

I—IV 、 I—V稳定—不稳定

I—VI 、 V—I不稳定—稳定

I—I—VI 、I—V—I稳定—不稳定—稳定。

1、主、属两功能的进行叫正格进行。如I—V 、V—I 、I—V—I 、V—I—V等

2、主、下属两功能的进行叫变格进行。

如:I—IV、 IV—I 、 I—IV—I 、 IV—I—IV等

3、I—IV—V—I(主—下属—属—主)叫完全功能进行。

和声进行

1、从一个和弦进行到另一个和弦,声部的进行构成和弦进行。

2、声部进行的种类

(1)同向进行:两个声部同时向上或向下。

(2)平行进行:在同向的基础上,两个声部进行的音程相等,平行进行一定同向进行,而同向进行不一定是平行进行。

反向进行:两个声部同时向相反两个方

原位正三和弦的基本连接法

1、连接方法

(1)和声连接法

当两个和弦连接时,把共同音保持在同一声部叫和声连接法。

(2)弦律连接法

当两个和弦连接时,不把共同音保持在同一声部叫旋律连接法。

注意:

I—IV 或I—V在连接时,不能作根音到根音、五音到五音的跳进,否则构成平行八度、平行五度,这种特性是由于它们过分协和才感觉到的

IV与V的连接

乐段 V—IV阻碍进行

乐句 IV 半进行

IV—V 半终止

V—IV—V可以进行。

IV—V链接时,注意低音部级进上行,上方三声部逆向进行。

三音跳进

I—IV 、 I—V连接时,在高音部、次中音部可以作三音到三音的跳进。

连接时注意:

1、采用和声连接法

2、通过三音跳进改变原来的排列法

运用旋律连接法比较呆板

怎样为旋律配和声

一、怎样为低音部旋律配和声

1、划分乐句

2、标出调(大小)写出调名

3、写出每音级数

4、确定第一个和弦的排列法以及旋律位置

5、正确连接和弦

怎样为高音部配和声

1、确定终止式

旋律中乐句、乐段结束处的和声进行叫做终止式。

2、正格终止式、变格终止式用在4个乐句处,而正格半终止(I—V、IV—V)、变格半终止用在乐句终止处。

3、终止主和弦要用在强拍上,并且主和弦应该是根音和弦,主和弦前面的和弦应是原位和弦,这样的终止叫做完满终止。

三和弦第一转位的连接

1、根音相距四五度关系的六和弦(I6—IV6)连接时,在平稳进行中应重复共同音并构成两个声部保持的和声连接法,否则会构成平行八度。

2、I6—IV6与I6—V6连接时,上方三声部可以构成根音到根音或五音到五音的跳进,跳进的声部即六和弦的重复声部。

3、根音相距二度关系(IV—V6、IV6—VI、V6—V6)的连接中,IV—V6连接时,如上方三声部中IV的五音在根音之上而饱含着五度音程时,V6就要重复五音以避免平行五度。 终止四六和弦 6

I4 —V—I完满结构

四六和弦连接时,必须重复五音。

配和弦原则:

要用二转位,看看弦律线。要用一转位,抬头望望“天”。多思选和弦,剔除诸“外音”。构思低音线,作题更完满。比如:3、6、7不能使用I6—IV6—V6,这里的天指旋律线。

一级(I)四六和弦后面接五级(V)原位和弦,两者构成一个整体,也可以接属七和弦回到主和弦结束。

关于和弦外音

1、和弦外音是构成旋律的必要因素,也丰富了和声。它以一定的关系依附于和弦音。但又时时超脱它的束缚使旋律活跃起来,并赋予和声的动力。

2、弱拍位的和弦外音

(1)经过音(J)1 2 3 4│5—│中2、4是

经过音。

(2)辅助音(f)5 6 5 │3 —│中6是辅助音。

(3)先现音(x)2 1 │1—│前面一个1是先现音。

如何配二部钢琴小曲

1、 不要一对一

2、 不要配成和弦

3、 实行你密我疏、你疏我密政策

4、 不要局部看,要通篇布局

5、 旋律性要强

关于II、III、VI 级和弦的运用

II 级经常代替IV级或者作为IV的延续。

IV—II用法典型,II—IV用法不典型。

II 级经常不以原位形式出现,而是以第一转位的形式,用II6 代替IV。II—V用法典型,II 可以重复根音和三音。II7 用途超过IV后面接V, 但不能接I 。

III级只重复根音和三音,因为五音是导音。

V —III典型

VI级阻碍终止(进行),V—VI不可以,阻碍终止,VI—II可以的。VI级后面和弦可以自由用。

二部合唱的类型

一、支声

二、同节奏

三、复调对比

四、衬腔(衬腔可以写在主旋律的上面)

五、模仿(同节奏、衬腔、复调)

写二部合唱注意:

1、 写谱要注意每个音的位置安排。

2、 音域要统一,不要太宽,人声可能达到。

关于即兴伴奏

1、根据旋律选配和弦

2、根据和弦决定原位、转位(看旋律即看“天”。

3、在低音谱表上写出原位或转位的位置。

4、在高音谱表上写出旋律。

两个原位和弦连接时,其中必然有一个要改变排列方式。

音型:把一个和弦在钢琴上化成一定的节奏,表达一定情趣。

低音决定和弦原位还是转位

高音部要和声连接

根据歌词选择音型(或前面交待)

V级第二转位不用,因为没有效果

带旋律的伴奏(三行),不带旋律的两行

一、写出和声图式(上三下一)

二、一小节一般用一个和弦也可以用两个和弦

三、化成音型

1、副三和弦不大用原位,经常用第一转位,加强和正三和弦联系。

2、如果伴奏中运用V7一定要按原则解决。

3、I、IV、V级是主要的,光靠它们能配和弦。

4、副属和弦、副主和弦等所以大小和弦都能充当临时和弦。

5、三音决定和弦的大小性质

6、凡是副属和弦都一定含有变化音,凡是里面没有变化音的叫自然和弦,凡是里面有变化音的叫变化和弦。凡是副属和弦一定是大三和弦,凡是副属和弦绝大多数向它们的副主和弦解决,即副属和弦→副主和弦。

钢琴即兴伴奏的注意点:

1、配和声讲究色彩

2、半终止采用II 大→V,5/8处用副属和弦。

3、左手大忌跟旋律走

4、注意伴奏修饰

5、注意句末修整

句末修整的方式:

1、填充长音、塑造形象、防止单调

2、方法有:音型型、琶音型、模仿型、左手型(过渡)、模仿改变音型、音阶型、节奏型等

左手低音的修饰(不带旋律)

1、同音可作八度移动

2、加入和弦外音

3、左手句末修饰

4、旋律转入低音(需要过渡)

右手修饰

1、句末修饰

2、加入和弦外音

3、改变音型(有规律)

带旋律伴奏的修饰

1、左手音型的扩大与变化

2、旋律的处理

(1)八度:低八、高八、先后八度、八度加音

(2)旋律与过渡连成整体,旋律加花

3、加花全部在强拍、强位,乐句第一个强音加,注意要与和弦一致。

4、旋律与音型结合

5、垫音:可以垫在旋律上面,也可以垫在旋律下面。

6、加花(抒情性的不需要,运用于快速)原旋律不能漏。

7、注意修饰尾部。不能一个劲模仿节奏,要有结束感,或者升高八度弹奏,两拍子、三拍子乐曲一个小节换一次踏板,四拍子的乐曲,两拍换一个踏板。

民族调式和声

一、在中国民族和声中,正三和弦和副三和弦界限消失,人人平等。

二、用和弦偏音的邻音来代替偏音。这样的和弦一般不能转位使用,加六和弦可以转位,但V级这样的加六和弦不能转位,否则变成其他和弦。

三、在民族调式中平行八度、平行五度无所谓的可以使用。

四、民族调式中I级和VI 级和弦不需要改造。

 

第二篇:演讲稿

纳西族

丽江的魅力正在于天人合一。那院落中的花树,那花树掩映下的小桥,那依桥而建的屋舍,那从山中引来的溪水,那在街巷中随时起跃的歌舞,那以山为凭的街巷,那随处可见玉龙雪山的布局,无一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明证。

其实,东巴文字里那些小房子、花朵、树木、牛羊早就为丽江魅力的秘密提供了答案,成为纳西文化天人合一的最好总结。

锡伯族

锡伯族世居松花江与嫩江流域,他们在历史记载中最早出现是在1593年清太祖哈赤对九部联军之役。1764年4月,部分锡伯族官兵及他们的家眷共4295人,应新疆伊犁将军明瑞写给乾隆皇帝的奏折要求,开始穿过今蒙古国迁往新疆戍边,现分居东北和新疆两地。

关于锡伯族的族源,学界历来一直都有争议,主要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源自东海女真说,一种为鲜卑后裔说。女真来源说,从语言、姓氏、习俗等多方面论证,而鲜卑来源说则在父系、母系DNA都有极高的相似度。 锡伯族为满洲八旗之一。建国后民族鉴定为锡伯族,这一点和赫哲族很相似。赫哲是明代野人女真(东海女真)一支,建国后按照本部称谓“赫哲”划分为新民族。其实 锡伯和赫哲可能都是原女真的部族之一,不是单一民族。

当然,女真也是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经过上千年结合出来并且开化智慧的新民族,经过上千年的溶合,文化上实已与汉族无太大的差异。

演讲稿

? 是新疆锡伯族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的清晨,这种有趣的节日便开始了。据传说,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以确保小麦的丰收,保佑百姓平安。

? 这一天,人们起的特别早,把晚间准备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大家你追我赶的上 街往脸上抹黑,相互观望,笑声不止,十分有趣。也有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的;有的早上还未来得及起床 ,就被抹的一脸黑的。见到老年人也不放过,不过要先请安,后跪施礼,再向老人额头上抹一小点黑,被抹上黑是吉祥的象征,可以避免灾难,得到幸福。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抹黑”已渐渐被废除,“抹黑节”变成 男女青年的一种娱乐性活动。

演讲稿

演讲稿

十月为岁首,传统节日主要是“扎勒特”(十月年,即新年)和“矻扎扎”(五月节)。

年首扎特勒

哈尼族的最大节日是过“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按照他们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为新年之始(相当于汉族的大年初一)。新年当天,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猪无论大小,肉按户平均分配,哪怕心、肝、肺、肠、肚等数量有限,也要家家都分到。到了下午,各家各户用分得的猪肉和下水祭献祖先。节日里阖家团聚,还邀请附近其他民族的好友参加。他们终日欢声不绝,特别是少不了唱起古老的民歌,讲述节日的来历和民族的历史,歌唱丰收的喜悦。

里玛主节

“里玛主”,是哈尼语的音译,意思是春天的盛况。

它是哈 尼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山茶花盛开的阳春三月举行。 居住在红河岸边的哈尼族人民十分喜爱布谷鸟,称布谷鸟 为“哈波阿玛”。每年人们听到“合波阿玛”的叫声以后,各村寨 就按传统习惯,在羊日(以十二生肖记日)筹办美酒佳肴、并 上山采摘一种乔木开的花,挤出花汁,浸泡糯米。蒸出香喷喷 的糯米饭和煮好的红鸡蛋,献给布谷乌。然后,会集在村坡寨 头唱歌跳舞。男子还举行摔跤,特点是:抓腰带,抱年腿、 过臂,夹臂翻,穿腿等,一般是三局二胜,双肩着地者为输。 “里玛主”节的来历,传说是古时候,布谷鸟受天神的派 遣,从遥远的天边飞来,向人间报春。当它飞过大海时,已精 疲力尽,眼看就要掉入大海。突然,海里出现一条龙尾,龙尾 变成一棵大树,布谷鸟就落到大树上休息。这样它历尽千辛万 苦,终于把春天的信息带到人间。哈尼族人民就按时春播,获 得丰收。人们纪念布谷鸟的功劳,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为民族 节日。

哈尼族人是一个爱好歌舞的族群。白鹇舞是哈尼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流传在云南省元阳县、元江县等哈尼族地区。因模拟白鹇鸟的生活、姿态、动作起舞,故名白鹇舞。舞蹈时,手执双扇,故民间也叫扇子舞。

白鹇舞恬静优美。在稳重的鼓声伴奏下,在均匀颤动的韵律中,表现白鹇在林中窥看、漫步寻食、溪边饮水、嬉戏玩翅、亮翅飞翔等内容。舞蹈语汇丰富、动作优美,在单腿重心上的空中舞姿和动作较多,有一定的技巧性,是哈尼族舞蹈中比较成熟和完整的一种表演性舞蹈。

由于气候等自然的关系,元阳县等哈尼族地区,白鹇鸟较多,它们会成群地飞到林中空地或溪水边,嬉戏、喝水、起舞,会变换简单的动作和图形。相传很久以前,一只美丽的白鹇鸟在树上栖息时,一位贫病交加的老人倒在大树下,于是它来回飞翔找寻,用咀含来珍贵的药草给老人吃,老人得救了,白鹇鸟才展翅飞向远方。为了感激和怀念善良的白鹇鸟,老人用芭蕉叶摹仿白鹇的翅膀跳起了舞蹈。至今元江县一带还在沿用芭蕉叶或棕叶做的扇子起舞。哈尼族人民认为白鹇善良、聪敏,视白鹇为善良吉祥的象征,对它怀有崇敬之情,白鹇舞寄托了哈

尼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理想。

传说远古时候,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后来他们迁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蘑菇房,顾名思义,就是住房状如蘑菇。

蘑菇房琳麋美观,独具一格。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麻栗寨最为典型。蘑菇房经久耐用,冬暖夏凉,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它与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多姿的梯田,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哈尼山乡壮景。 视火如命

哈尼人视火为家庭的生命,小心保护火种,虔诚敬奉火塘。他们每家都有几个不同的火塘,不仅要烟火长燃,而且不可混用。第一个火塘煮小锅饭、炒菜,第二个火塘专门蒸饭,还有个火塘只煮猪食,火塘上空吊一个硬篾编成的类似吊床的"火课",用以熏炙食物。过节杀牲祭祖时,各户特备米饭、肉菜和辣酒各一碗,专门祭祀神圣的火塘。

彝族 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彝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时代(约公元前2570~2550年, “三皇五帝年表”)。汉族文献:《路史》卷二注引《通历》:“地皇以三十日为月,十一月为冬至”。 “彝族相传年、月、日、时‘编出来’的时间始于‘地皇’时:一年十二月,一 月三十天;白天十二时,一夜十二时。白天与黑夜,从此对半分。这些分好后,又分春与夏,再分秋与冬。一年为四季,四季都分明。日子长与短,年月与节令,都出地皇时。”可见,彝族传说指名道姓地提到了汉族传说中的“地皇”,且汉族文献与彝族传说异口同声地说“地皇以三十日为一月”,这无论如何不能以“巧合”来解释,只能解释为:地皇氏的存在是真实的,地皇时代彝族的雏形已经有了。那么根据《三皇五帝年表》,早期彝族存在于4500年前。民族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比如汉族,是在先秦华夏族的基础上融合多个民族以后,在汉代的时候成形的。彝族生活在西南山区,地形闭塞,交往融合的情形可能比汉族少多了,相信她是一个血脉相对单纯的民族。能够在4500年里一脉相传,生存至今,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彝族的起源众说纷纭,我们就略过了。

凉山是歌舞之乡,彝族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凉山彝族的民间舞蹈往往和歌唱、器乐的演奏分不开。民间舞一类是产生于生产劳动中的舞蹈如荞子舞、包谷舞、织毡舞等,大多是模拟劳动动作和表现生产过程。另一类是在节日或在婚嫁欢乐场面中常见的舞蹈如跳锅庄、跳“都火”、对脚舞、被毡舞、芦至舞。有的表现耕牧的勤劳。丰收的欢乐,有的表现征战的勇敢、爱情的追求。 云南彝族的支系十分复杂,音乐也各有特色。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

特点:(1)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

(2)反映了彝族“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

(3)男子服饰多体现其英勇善战的气概

(4)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与玛雅文明相媲美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闻名世界的玛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历法。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通行农历。但在我国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的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据推测,此种历法源渊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它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3个文明古国之前。

按照古老的彝族太阳历,一年中要过两次年。彝族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以鼠日为一个月起头,12属相循环3次,在猪日终结为月末,每月36天。一年360天,剩下五或六天为过年日,不计算在10个月之内。大年在每年夏至日,过三天。第一天为接祖日,第二天为祭祖日,第三天是送祖日。小年在冬至日,只过两天,一天接祖,一天送祖,闰年加祭祖日过三天。

彝族十月太阳历以12届相轮回纪日,3个属相周期为一个时段(月),即36日为一月,30个属相周为一年。1年10个月,360日,10个月终了,另加5日“过年日”,习称“过十月年”,全年为365天。每隔3年多加1天,即闰年(闰日),为366天。

演讲稿

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2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