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启超一次演讲

18、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初中语文 北京2001课标版 评论(0)1教学目标

1.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理解能力。

3.感受精妙的语言运用,体察作者对恩师的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评论(0)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但知识面窄,建议学生课外阅读《梁启超传》 评论(0)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文中突出描写梁任公先生演讲的精彩语句及分析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语言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评论(0)活动1【导入】环节1

请大家齐读梁任公先生写的《少年中国说》,感受一下其中的思想情感。 谁来说一说朗诵完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受。

过渡:我们从梁任公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初步感受到了他对少年的殷切期望,以及内心澎湃的爱国激情,那么,能写出这么热情洋溢文字的梁任公先生在青年学子梁实秋的眼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85页。我们一起看文章的前两段内容。

评论(0)活动2【讲授】环节2

请大家速读1、2段,感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梁启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或者说,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梁先生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景仰。那么“景仰”是什么意思呢? 佩服、尊敬、仰慕。)

齐读1--2段。

小结:在第1、2段中作者怀着无限景仰的心情初步介绍了梁启超先生,为下文的具体描写做好了铺垫。

评论(0)活动3【活动】环节3

接下来,我们研读3至9段具体叙写演讲过程的部分。

请一个同学朗读3—9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 作者主要从哪几方面描写了这次让他印象深刻的演讲?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走进大教堂 开场白 朗诵并解释古诗 背诵 表演 讲完后的大汗淋漓

2. 从中可以看出梁启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语句说明。(四人一组讨论)

评论(0)活动4【作业】环节4

写一篇随笔,字数不限。

1. 我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得到的启示

2.作者是如何把梁任公先生写得生动传神的?

 

第二篇:梁启超的演讲稿

梁启超的一生

——LDIP自主授课演讲稿

各位评委,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的自主授课我为大家讲的人物是梁启超。他这个人一生经历了许多的波折,起起伏伏,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历史名人的世界吧。

对于梁启超,我觉得他是一个被历史遗漏的名字,因为他当时主张的思想是维新派的,而最终这个思想却并未成为历史后来发展的方向。而我又觉得他是一个令无数风云人物敬仰的名字,因为他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却是历史上第一个敢于提出并实行改变社会制度的人,也正因他那无畏生死的举动推动了历史的转折,改变了中国的未来命运。

接着,我将从梁启超的生平简介、个人经历、新闻传播和变法思想向大家讲解梁启超这个传奇人物。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 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大家有没有看着这段话的主要文字,那就是梁启超他来自广东,大家都知道在那个时候广州是我国与其它国家交易的主要港口,在那里,人们可以很好的了解到外国的许多知识,并且也会让人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而梁启超也正生于广东,这也让他为以后的变法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起因。

梁启超两三岁,母亲教识字。四五岁,祖父教《四子书》、《诗经》。六岁,和父亲学习中略史和《五经》。九岁,为人千言。十二岁,秀才。 十七岁中举人。可见梁启超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并且他也有满腔的报复,要为君主效力。但是他的人生转机也正是在他成为举人之后彻底改变了。当他第一次遇到康有为的时候,他们两人就好像是久别多时的好友一样,一起畅谈了三天三夜,梁启超深受康有为思想的影响。并且一位举人拜了秀才的康有为为师,在当时也颇让人惊讶。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的思想让光绪皇帝看到,他们有机会得到进见光绪皇帝的机会。光绪也深谈了一天一夜,感觉到这个变法对国家的前途非常有力,

并准备大型的推崇变法主张。可是谁知就在这个时候袁世凯却秘密的告诉了慈禧太后,就在后来的一个晚上慈禧太后派人包围了维新派住的人的院子,最后梁启超也只能在谭嗣同牺牲自己的帮助下才得意逃脱并逃离流亡到日本。同时光绪皇帝也被慈禧太后软禁了起来。

直到后来,孙中山的改革在大力发展之后,深得人心,并且孙中山的武装势力也越来越壮大,慈禧深深的感受到了威胁感,并开始派中国的能人志士去外国学习变法,可是谁知他们最后回来递交的公文都还是经过梁启超之手,其实那些志士到国外之前都联系了梁启超,并且在最后的公文都是向梁启超拿来的。而梁启超在逃亡日本以后也并未忘了关注中国的国情,一直关注着。

而在慈禧太后逝世之后,梁启超归来之后也与孙中山都是对立的状态,因为梁启超主张的变法,而孙中山主张的却是变革,变革就必定要流血。对于一个本来是文人的梁启超而言,肯定都是希望能不牺牲一个人而使社会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其实在梁启超归来后还有一件事就是袁世凯的称帝。袁世凯宣布称帝,此时的梁启超却已不是昔日的改良派,在欧美的游历和对西方各国历史的学习给他一种印象,称帝者必亡。于是长于雄文的梁启超写出一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袁世凯得到消息,派人给梁启超送来一张20万元银票,给梁启超的父亲祝寿,交换条件是这篇文章不得发表。梁启超将银票退回。 袁世凯再派人对梁启超说,梁先生也曾经在海外流亡十几年,其中的苦头不是不知道,何必再自寻苦吃?梁启超回答说,我这个人疲于奔命的逃亡经验已经很充足了,我宁肯选择逃亡也不愿意在污浊空气中生存。

最后可惜的还是变法还没成功,梁启超也因病去世,一位对历史有着重要贡献的人也因此可惜的离开了。

在当时梁启超在报刊上的贡献也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报纸也成为了他思想的主要传播途径。在戊戌运动时期(1895年到1898年)梁启超为推行变法,先行办报制造舆论。他主笔的《万国公报》、《强学报》、《中外纪闻》等,开风气之先,成为宣传维新的重要传媒;梁启超还策划和支持了上海《农学会报》、《蒙学报》、《演义报》和《萃报》;在新民启蒙运动时期的1898年在横滨创办《清议报》,19xx年2月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19xx年11月创办《新小说》月刊,

19xx年在上海创办《时报》;在立宪运动时期的19xx年10月在日本东京创办《政论》,19xx年,上海创办《国风报》;19xx年1月,中华书局创办《大中华》杂志,梁启超当总撰述。梁启超在《大中华》上发表揭露二十一条要求的文章;发表了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吹响了护国运动的战斗号角。《时事新报》初创时主张保皇,后来又鼓吹立宪,民国成立后成为进步党的喉舌。

在这我们也了解到了梁启超的许多人生事迹,相信大家对他也有不一样的认识把,感谢大家对我此次的演讲,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