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_-保健品营销广告创新的七种武器doc14

保健品营销:广告创新的七种武器

当全国人民为神舟五号喝彩时,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仍在低谷徘徊,保健品的市场营销真的迈上了“难于上青天“的艰难蜀道。此时,可能所有的保健品业内人士都在为新一轮的营销创新而困惑、深思,希望自己就是那只再现江湖的飞刀。

正如专家所言: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并没有阻止亮点的再现,三株与红桃K沉寂之后,核酸浪潮的席卷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脑白金更是展现了“闭关修炼”后的非凡创新功力……当多数企业沉迷于模仿、跟随时,总有极少数人正在酝酿着以创新突围,市场越是成熟、创新亮点再现的周期就会越长,同样这种力量也会更为迅猛、更为持久。

一.创新的方向与深度

1.21金维他的启示

凡是在医药保健品市场中浸泡过几年的人士,都自认为掌握了一条金科玉律——亚健康和品牌两个词不能沾边。补充维生素的健康理念是什么时候悄然风行的?在此之前我们曾坚定的认为——药品或保健品必须直接诉求功效、放大使用价值,诉求健康理念的思路必然会无功而返。

21金维他的成功仅仅是因为广告轰炸和终端网络吗?其中包含着保健品回归本位的市场走势,虽然21金维他是OTC身份,但其消费理念完全应该属于保健品。有人会说,这种高举高打的营销手法是中小企业无法学鉴的,我们必须追求低成本、快速见效的推广手段,所以我们不得不夸大宣传,直截了当的把保健品当药卖。——这就是保健品企业作茧自缚、渐入困境、难以创新的根源所在。

首先,我们高喊与时俱进,都忽略了消费者的心理变化。曾经许多企业充当了市场教育和观念引导的先烈,而后进企业在引以为戒时却都忘记了继承先烈为我们留下的成果;其次,如果保健品营销没有脱离本位角色,就不会出现今天的迷失局面。 不难发现一条规律,近几年凡是取得较好业绩并持续发展的产品,其功能与药品属于互补关系,或不存在强烈冲突——核酸的免疫调节、脑白金的改善睡眠、肠清茶的清肠美容……消费者对这些功能价值的理解其实可以归纳为“无法由药品代替”。但是如今本应属于保健食品的消费理念却被倾注于21金维他和更多的金维他。保健品“混”在药店里,加上专家保证、明星代言、功效承诺仍然面临困境,而OTC却在超市里象糖果、食品一样被全国人民顺手投进购物篮里,为什么会有如此错位?

从21金维他的启示中我们可以断言:保健品的市场营销理念必须作以大方向的调整,创新也应以动态的思想与时俱进,高

度细致地关注消费心理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如果仍然沿用十几年前的“功效传播”,任何创新的努力都将是南辕北辙、愈行愈远。

2.会营,还能走很远

会营究竟还能走多远?是否还值得后进企业学鉴?其实结论非常明确——会营模式挽救了信任危机下、广告创新乏力的保健品企业,是中国营销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这股战术潮流里,中国保健品企业终于告别了“广告轰炸、义诊推销”的简单战术时代,企业管理和营销管理从以往的粗放型转向精细化,包括人力资源、培训组织、企业文化、职业素质、管理机制、售后服务、促销执行等多门必修课。尽管会营模式中仍然存在着例如“产品质量低劣、夸大功效宣传、资源过度开发”等不利因素,但会营的战术形式和核心理念,将会在创新升级的保障下永远持续;能否学鉴成功,取决于后进企业的创新意识和执行能力。

当后进企业感叹会营已经泛滥成灾而难以成功学鉴时,一位知名会营企业的管理者感悟道:会营的精细化可以达到一个几秒钟的场景设计、演讲稿的一句话,甚至于一个标点符号!会议营销的流行和延续给我们的深刻启示——走出浅尝辄止、简单摹仿的创新误区,创新是可以无限精细化、无限延展的!

二.保健品广告创新的七种思想武器

许多人总结过保健品宣传的常用手法,这些手法曾经无限风光过,但消费者的免疫力也随之增强,用了十几年的炸弹扔下去

要么成为哑弹,毫无声响;要么如大炮轰蚊般收效甚微。广告宣传的创新空间到底还有多大?概念包装、恐吓诉求、明星证言、虚假流行、软硬兼施……追溯起来,几乎是伴随着保健品一起出生的,但至今仍被作为模板广泛使用。

试问一下:脑白金的软文标杆已经树立了几年时间,您见过一篇超越了脑白金的千字短篇吗?至少可以说极其少见!可是我们再分析一下脑白金当年的利器,又难以发现特别玄妙之处,只是说理性和生动化结合得较好。从这一点讲,我们都应该感到几分汗颜,为什么全国的策划人员加起来也不能超越兼职策划的史玉柱?总结起来有四点原因——创新思维缺少深度和细致入微的精神、缺少科学的指导思想、缺少尝试创新的胆识、缺少个性化的创新人才。

两会之后,国家将进一步强化对保健品广告宣传的规范管理,我们还有捷径吗?与诸位同行探讨,也许“消费者的怨声和管理部门的变脸”反而会把中国保健品行业引向真正的成熟和繁荣。

1.广告创新的思想武器之一:反向思维

反向思维当然不是什么新式思维,但当你翻开报纸,看到如大字报般的恐吓广告,我们至少应该尝试运用反向思维的方法尝试创新了。恐吓诉求已经逐渐失效,尤其是在《卖拐》小品播出之后,有60%的保健品因为恐吓失效而陷入困境;恐吓诉求并不

违反公德,预防或保健本身就是居安思危的实际行动,但当这种手段失去“理、节”而粗放表现时,便如诅咒般令人反感、不安甚至唾骂,长期以来,中老年消费者一直在忍受着这种广告暴力的威胁,直到今天视而不见。

恐吓诉求的一度流行和失效,为保健品广告的创新作好了铺垫。首先,至今多数消费者对高危病的来龙去脉已经很清楚,可以说,这种恐惧和不安已经深藏中老年消费者的心底;即使产品要强调保健预防的重要性,也应转变为引发受众自主思考的生动化表现手法。其次,也是最可能产生创新效应的“反向运用”,代之以心理关怀和美好祝愿,不再以后果威胁,代之以轻松、客观的说理,引导受众走出过度恐惧的误区。

不必担心你的祝愿和引导会让顾客放弃消费行动,你的产品承载了人文关怀和科学理念之后,反而会成为顾客的首选。就如我们小时向长辈拜年、讨要红包一样合情合理,没有人会拒绝送上门的祝福,送福之人也会因善举而有善报。

2.广告创新的思想武器之二:沟通艺术

随着市场环境和消费者心理的变化,教材里的一句话变得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真正有效的沟通,应在受众认知的基础之上略有提升。”保健品广告追求大俗确实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但产品的姿态和说理也不应一白到底,顾客购买决策的产生,

并非只因为对产品的说理宣传完全了解,广告中必须表现产品理念的先进性,也就是不可少“略有提升”的一部分印象。

目的不是让顾客似懂非懂,而是让顾客接受更新、更具价值利益的功能或理念;这种观念,可能顾客已有初步认知,但未被普及宣传。例如调节血压类产品,医生并没有将所有的病理告知患者,尤其是新发人群,他们可能还不知道降压药将逐渐产生耐药性,最后发展到联合用药的程度;或是已经联合用药的人群并不知可以其他手段减少联合用药剂量,直到最低量。

沟通定义给我们的启示是:略微高于认知基础的功能理念会产生更大的拉力,完全附合认知基础甚至更为低级的功能理念,只能将产品推向反复强调功效以争取信任的艰难境地。

我们可以发现,调节血脂的产品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接受起来反而更容易,这种模糊定位的效应实际上依靠“略有提升”的沟通思想产生。

3.广告创新的思想武器之三:风格区隔

单独提出广告印象风格,是专门针对“抗疲劳”类保健品总结的创新思路。笔者五年前曾某个地级市场发现了一个很小的亮点——时值秋季,抗疲劳类产品占据当地报媒大部分广告版位,而“法国HG生力片”不到千字的小广告却争地了一席之地。

不到千字的广告,连标题都不甚醒目,却一天接到了五百个热线,当月发布了三次,实现了30万的销售额;虽然了解的数字不甚准确,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则广告以小博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国内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曾经坦言:西方男子在呐喊“性解放”时,共鸣最强烈的莫过于中国男士。“本能”一词使世界上的男人毫无区别,而科技和文化两大因素又把东西方人无情的划分到两个世界。直到伟哥的蓝色旋风在中国男士面前一掠而过,男人们仿佛看到了“美丽新世界”的模样,之后却只能望“洋”兴叹,失落颇多……

新千年伊始,国家卫生部似乎善解民意,引进了一只粉红色的小精灵——由法国21世纪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新一代性功能保健品(HG-TIGRA)。HG在法国、在美国、在新加坡等地引起轩然大波,新闻记者争先报道:“法国男人再次兴奋”“美国男人移情别恋”……

从美FDA认证,到国家卫生部放“虎”进国门,的确是“科技让你更意外”。法国HG在提高男子性功能的机理研究上,一个90度的大转弯——依据生物控制理论“全面调整、深层呵护”,达到了“补充体能、再造青春”的最高境界:以植物能量控制人类的意愿和精神,使性功能冲破重重枷锁,在30—70岁的男子身上焕发热力。当HG发明人杨?罗杰博士在四年前面对欧洲某药厂

的定单时,看到上面要赫然写着:生物学目标——男子性问题。首先意识到这项研究工作将让男士们告别透支生命,换取快乐的可怜行为。

当HG带着深层呵护的三重功效冲进法国家庭时,“爱情鸟”的美誉也随之诞生了。杨?罗杰博士说:HG像所有男人一样,有坚强的一面,也有温柔的一面。我们绕过了改善性功能的传统方式,发现了“体能缺陷”是导致男子性功能衰退的根源,从而发明了通过补充体能,增进健康,协同作用于性活动的HG生力片。 美国的一位资深记者采访后评述:HG在男士们的传说中如同一只温柔、善良的“爱情鸟”,HG的诞生,具有时代意义,它把男人们从透支生命的“极乐世界”迎接到科技建造的“伊甸园”……)

我们可以看到,广告中并没有运用格外精彩的手法,只以虚假流行贯穿始终。归结起来有两个特点:一是功能描述点到为止,留给了读者许多想象空间,文中包含了许多启发想象的支点;第二个特点是意外产生的,显然并非创作者的用意,就是被同类产品反衬出来的独特风格。

当时的抗疲劳类产品的广告可谓俗到极至,功效表达直白夸张,版面设计竞相夺目,HG“精致、清新”的风格与其形成了鲜明比照,产生了强烈的区隔效果。而风格上的区隔产生的效果是

“产品印象差异、产品品质的升位”。这个意外的风格区隔效应有其必然性,多数策划人员的思路局限于功效表达,围绕功能绞尽脑汗,制造理论卖点,反而陷入风格同值化的沼泽里,而HG的广告则让读者耳目一新,浮想联翩!

其实将这则五年前的广告分析开来,还有许多启示,例如广告诉求风格所针对的受众细分、文案创作的细致雕琢以及读者心理感染,反观五年后的抗疲劳产品广告,竟然仍沿承着直白功效、核心理论等陈旧手段,不得不感叹整个行业广告创新的乏力。

4.广告创新的思想武器之四:理性迎合

消费者不会永远在小学阶段留级,他们已经在失望中变得日益理性,甚至掌握了判断真伪、指导购买决策的思想方法。会营的奥妙之一是“在现场弱化顾客理性思维,实现冲动性购买”,那么另外一条途径则是——顺应顾客的理性思维,引导顾客形成科学理性的购买决策。

“快速减肥决不反弹、彻底治愈高血压、可以治好脑血栓冠心病……”还会有人相信吗?答案是“会有人相信,但只是极少数”。有人说“我的广告就是让少数人相信,他们的购买额就足够了!”笔者也坚信广告永远都是为了打动少数人的原理,但信任我们的少数人已经越来越少,直到广告投入产出比严重倒挂,还没等到少数人变成零,保健品行业已经全面陷入了信任危机。

很多人自认为“我基本掌握了消费者心理”,问题在于那个结论是何年何月、何种环境下产生的?许多保健品企业经历了“过高估计顾客理性认知能力”的教训,调整后大受其益,从此便把我们的上帝当成了“买棉花糖的孩童”。那么目前保健品目标人群的认知能力达到很高水准了吗?当然不是,所谓营销的精细化思想此时便体现在广告策略上,我们必须作这件苦差事——洞悉顾客的理性认知规律。

5.广告创新的思想武器之五:层次导引

信任危机怎么解释?并非消费者看了我们的广告不相信,而是消费者对我们的广告连看都不看!所以说,脑白金的软文贵在生动化。跳出创作本身去分析广告效果不理想的其他原因,阅读率越来越低当然就是重要因素这一,且不论潜在的、可启发的需求,即使是许多强烈需求的消费者都时常提醒自己“勿信广告”,所以我们必须延长广告诉求的路径。

如何作好层次导引的文章?首先,要处理好“广告题目、前文、中段、后文的层次关联和过渡”,不可离题千里又突然点明主题,给消费者造成不知所云或上当受骗的感觉;其次,必须学会舍弃,舍弃你认为非常重要的卖点、论据,使广告作品一气呵成、精短紧凑,最后的保障当然还是要靠最基本的文案功力。 另外,某知名产品的宣传手段非常值得借鉴——报媒专刊的运用。起初许多人将其总结为“三株小报”的可信度升级,而实际

上该产品发布的20多张专刊广告,在后期运用了层次导引的传播技巧,权威报名、首篇确立产品风格的主题文章,直到第二版、第三版的多个版块,以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完成了导引。在四个版的巨大容量里,产品定位的人群细分策略和关联理论也都完整的表现出来,整张广告如一盘棋局,考虑了多种因素,包括以硬广告贯穿,无论是详读全篇还是走马观花,或是各读所需,都能保证读者不同程度地接收产品信息。

层次导引真的会有实效吗?这种用尽心机的方法能创造奇迹吗?可能很多人对该案例并不清楚,但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路要一步一步的走,路远不好走,你就要多走几步。就象如今风行的会营一样,与几年前的现场销售相比,售前拜访、预热是必不可缺的一环,多了几步环节便在现场爆发出几万、几十万甚至近百万的销量奇迹;有人说会营的创新是“短平快的启动方式”,而实际上,大量的细节工作都分工于基层团队成员中,这是从纵向向横向扩散的效应。

6.广告创新的思想武器之六:心理感染

情感诉求肯定是不新鲜了,而近几年在保健品的广告中运用得越来越少,因为在这个情感贬值的时代里,保健品企业和消费者都变得急功近利,最后消费者背叛了习性,而保健品的功效推销也终于失效。

情感当然不能取代商品的使用价值,但是它可以影响消费心理,我们不敢运用情感诉求,是因为我们一直对消费者的心理世界漠不关心;在保健品广告中运用情感诉求,首先要从心理感染入手,适用于任何产品。尤其是中老年消费者,他们的生活经历复杂,有久未打开的心结,有难以实现的愿望,还有积压的各种情绪。如果我们深入一步就能触到他们的心弦,清华清茶的那句“老公,烟不掉洗洗肺吧!”包含着妻子的关怀、担忧和无奈,比起“北京流行洗肺热潮”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心理感染的运用并不需要过多文字,关键在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只要几句话、几个字、几个标点就能激起消费者的共鸣。心理感染的手段在会营现场可谓屡试不爽,如何在广告中使用,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发挥个人的创作能力。

7.广告创新的思想武器之七:受众细分

我们要探讨的不是目标人群的定位策略,而是将广告受众进行分类,依据文化层次、心理特征、认知能力及工作、环境等各种差异化因素,进行针对性的诉求;即减少细分受众群体,提高传播的有效率。

广告的受众细分是一种“舍得”思想,并非“有所失则必然有所得”,而是“有所得就必须有所舍”。几乎所有的广告都试图将目标人群一网打尽,或力争获得最大接收基数,这样则影响了沟通的深度和精度;大多数广告实际上仍停留在单方面表达的初级

阶段,远未达到双向沟通的境界,因为广告的语言、风格、诉求角度并没有针对受众的差异特征。

例如:广告受众可以直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真阅读、理性思考的高层次人群,而另一类则属于判断力较弱,没有阅读思考的耐性。如果我们敢于将受众锁定在第一类人群,就可以凭借细致、严谨的说理引导,成功地说服他们;而现状并非如此,多数保健品广告急功近利、开门见山,运用了大量引诱、夸大、虚假等宣传手法,理性的高层次读者反而因此对产品产生极度的不信任。一个很典型的实例——某品牌养生茶长期专注于《环球》、《参考》的栏花广告,穿插软文、科普广告,竟然取得了长期而稳定的促销效果;“将广告受众进行细分,再针对性的制定宣传和媒体策略”的案例并不少见,我们还可以将其发挥得更为精细化,取得更强烈的创新效应。

小结:创新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型的,追求持续倍增和良性发展,这种创新也可称之超越创新;而另一类则是被迫型的,保健品广告遭遇信任危机,便是由于我们长期依赖于有效的经验,缺乏创新意识和勇气,这根源于保健品企业的经营理念。直到今天,我们为了生存、突围而苦于创新,这种被迫型创新实际上更容易取得成效,其核心思想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以往所遭遇的失败和面前的壁垒都将成为创新的基础和依据,关键

是要冷静下来、辨清方向,深入、细致的分析问题,解决之道自然会轻松而出

 

第二篇:营销的七种武器

营销的七种武器

一、原子弹——降价

常言道,一个便宜三个爱。在一个供需失衡的市场里,由于充斥了大量同质化的产品,面对商品滞销,商家很自然便会想到降价销售,这虽然牺牲了宝贵的利润,但是能赢得资金回流,也是可以接受的。这种状况有点象冷战中的大国对峙,当政治斡旋或者军事不能打破僵局的时候,核武器的使用便经常性地被摆上桌面。不同在于,产品降价没有遭到原子弹打击死得那么快,而且通常还能见到一些眼前的风光,所以便被经常性作为一种营销策略来使用了。

现代商战中,降价是最能见成效的武器,但是也是最容易失控的一种营销方式。就其危险性来说,降价与原子弹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核战争一旦爆发,敌人也会祭出原子弹法宝,核战争中,伤害对战争双方都是毁灭性的,降价也是一样,当降价被作为唯一的竞争手段的时候,商家实则陷入了无边的梦魇之中。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能通过常规战役解决的事情绝不要动用核武器,因为战争双方都很清楚,一旦这种武器被投入使用。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同归于尽。

结论:1.原子弹在战场上的震慑意义远远大于其实用功能。2.以牺牲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为代价的降价最终结局必然是自毁品牌,与其在红海中血拼,不如在蓝海吃独食。

二、飞机——媒体广告

现代战役是立体的作业,要掌握制空权,就要采取空中作业,而飞机将对控制制空权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飞机由于居高临下,俯瞰整个战场,在战役中往往能实施更精确的打击,并且更重要地在于能制造更大的声势。

广告在营销中行使着传播的职能,在市场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想在产品上体现领先已很难办到,惟有传播才能创造出差异化的品牌竞争优势,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商品力、销售力和形象力的综合体现,这三力的建筑是如此依赖广告这一信息传播手段。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密集的

高空广告有利于建立商品的品牌形象。通常,广告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或广播等媒介来实现的,因为这些媒介拥有为数众多的受众群体。

结论:广告是必要的,但不是必须的,广告满天飞,也会扰乱观众的视线。

三、坦克——终端推广

看过海湾战争的人知道,现代战役的进程一般是由战略式地毯轰炸开始,先大量摧毁敌人的重要战略设施和消灭有生力量,然后才是地面部队挺进,在地面战役中,身披钢甲、刀枪不入的坦克是战场上最有力的攻坚武器,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是当之无愧的“陆战之王”。

一般来说,消费者对于消费的认知也有一个过程,首先是通过广告建立对所需商品的第一印象,看了广告,消费者对商品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销售成交的达成并没有多少帮助,或者即便有也很少,因为时空转换的距离障碍,人们接受广告一般都是在家里,而从家到销售终端一般都有一定距离,消费者的短暂购买冲动会被这个“距离障碍”所磨灭或减弱,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消费者带着目标去购买,结果到了现场却购买了另一个品牌的商品,就是这个道理,这体现了不同商家对于终端控制能力的强弱差别。销售终端推广的作用就是唤醒消费者的购买冲动,借助卖场的POP、横幅、张贴画、小礼品以及人员介绍促使其下决心,最终付诸购买行动。相对高空广告而言,利用终端推广可以与消费者进行亲密接触,利用终端作为与消费者沟通的平台或工具,其过程可控性更强,效果也更容易评估。

结论:高空广告取势,终端广告取销量,空中广告对消费者的拉动力有限,唯有与终端卖场的推动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效力,要有效占据市场,重点还是要在终端多做文章。

四、潜水艇——公益营销

潜艇是一种神秘的武器,由于其具有的能潜水隐蔽的特点,潜艇常常被用来进行突袭和战略压制,不同于其它的水面舰艇,潜艇出动时,水面一片平静,但是水下却是杀机四伏。

企业做公益活动的目的性不是那么明显,回馈人类和承担社会责任被一些人认为是一种赔本买卖,其实不然,从这种活动的性质来讲,公益更象一种立意长远的营销活动。通过公益等实际行动,既表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又使得社会受众群体对本企业产生良好的印象,实际上是做了一次变相的企业形象广告。 结论:企业做公益的根本目的是要承担社会责任,赞誉则是社会对这样做企业的一种回馈,切勿舍本逐末,颠倒主次,一味炒做只会破坏公益的原则。

五、AK47——口碑营销(病毒营销)

AK47式步枪诞生于19xx年,距今已有60年,该枪结构简单,可靠耐用,火力猛,故障率低,尤其适合在各种恶劣的条件下使用。由于上述突出的特点,AK47式突击步枪历经半个世纪风雨,目前仍在很多国家被作为部队标准配枪,堪称武器史上的一项奇迹。

AK47的成功是口碑营销的一种胜利,该枪没有做过任何广告宣传,但是享誉全球,这一方面是源于该枪的卓越性能,另一方面是因为众多使用者的口口相传,最终使该枪风行一时。最近几部国产电影的火爆也体现了口碑营销的妙处,“疯狂的石头”以及“三峡好人”等电影以低成本的制作和几乎为零的广告推广费用,能取得数千万的票房,验证了一个关于电影的普遍真理——从生活中来,精彩地演绎生活!与“无极”、“满城尽戴黄金甲”等国产大片的操作思路截然不同,这类电影从满足大众对电影最本质的诉求入手,曲径通幽,别出心裁,最终使草鸡变成了凤凰。

在众多的营销接触点中,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来自消费者自己或家人朋友的消费体验。与广告宣传相比,这种消费体验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在销售活动中,企业可以争取“口碑领导者”或“意见领袖”们的好感,他们可能是行内的专家,可能是媒体从业人员,也可能是明星或知名作家。然后利用他们各自的言

论渠道或者诸如论坛、MSN、博客等一些简单的网络上传工具发布消费意见,这被证实为网络时代最有发展的营销利器。

结论:简单就是一种极致的美,口碑营销的简单实用给低成本推广以启发。

六、手榴弹——事件营销

手榴弹是一种攻守兼备的小型手掷炸弹,它既能杀伤有生目标,又能破坏坦克和装甲车辆。手榴弹由于体积小、质量小,携带、使用方便,在战争中的地位非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作战思想的改变,手榴弹作为陆军的基本装备之一,在现代战争中仍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当战斗攻防陷入僵局,一颗手榴弹的使用常常能收到奇效,无论是对于大量进攻的敌人,还是对于坚固的工事来说,手榴弹的杀伤力和破坏力都令人不可小觑。当企业营销面临困境的时候,也需要这样一个武器来帮助打开局面,从爆发效应来看,事件和手榴弹的特征有些类似,首先爆炸会制造很大的声音(声势),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其次,这种武器会制造一些更深远的影响,远胜过一般轻武器。

事件可遇而不可求,当出现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件时,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于公司来说都是一种机遇。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正确解决和处理问题,成功的品牌危机管理,不仅能使品牌度过危机,还能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充分展示企业对消费者的长久承诺,使品牌声誉日胜。还有一种事件营销,与品牌事件无关,类似登月或奥运这类举世瞩目的事件大可被用做营销造势,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件营销是近年来国内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并为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创造机会、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是一种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营销手段。与广告和其它传播活动相比,事件营销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强大的影响力。

结论:成功的事件营销需要时机的把握和商业的嗅觉,利用事件的新闻效应和聚众效应达到不同于一般的传播效果。

七、匕首——人员推销

在残酷的地面战争中,匕首是最能发挥贴身近战优势而又极具杀伤性的一种冷兵器。销售中的人员推广犹如匕首,在卖场和销售终端里,我们经常见到促销员之间的白刃战,有直销员的上门推销,一刀见血;有卖场竞争对手的促销员互相斗争,你死我活。

人员推销是最古老的一种销售方式,也是现代国际市场常用的促销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顾客不熟悉、价格昂贵的产品而言,人员推销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推销手段。人员推销有如下特点:首先,人员推销有助于双向沟通信息,既能最全面地介绍本公司的产品,还有助于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供公司调整营销策略;再次,人员推销有助于维持长期的客户。与电话营销、网络营销等新营销方式相比,人员推销给客户的印象更深刻,也更容易与客户进行情感沟通。直销行业对人员推销的理解可谓深刻,面对面的交流和说服教育,贴身近战,死缠烂打,最容易收到奇效,但是,对于人员推销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真诚和负责任的原则上,并以产品为导向,否则就会与传销无异了。

结论:人员推广是刺刀见红的营销策略,在完成营销惊险一跳的环节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