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能有机会代表我们高数组和大家交流我的读书体会。这个学期的教师节,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收到了一本书——《做最棒的老师》,这是一本关于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在告诉我,怎样做才是最棒的老师。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印象很深刻:“做最棒的老师,是一个美妙的职业梦想,鞭策着老师在日日繁琐的事物中不忘心中的向往;做最棒的老师,是一种生活态度,时刻提醒着老师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让大家警醒、奋起;做最棒的老师,是一种人生的境界,让老师们日日催己奋进,担当起传承知识和文明的责任.”是的,我们每位老师都渴望自己能够成为博学多长的人,能在学生面前侃侃而谈,享受学生钦佩的目光;我们每位老师也期待自己能成为教育界里耀眼的星星,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但是最终,我们老师最希望能看见的是自己教出来的学生个个出色优秀,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

读这本书之前,我常想:一个最棒的老师,最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是丰富的教学经验?读完这本书,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爱,这本书的每个小故事里都洋溢着浓浓的爱。冰心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有爱就有一切。高尔基也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可见,老师爱学生是我们教育的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说到这,我不禁想起书上的第二个小故事:20xx年5月12日,袁文婷老师感动了湘川,感动了中国。当地震过后,人们在废墟中找到她时,九个孩子围绕在她的身旁,她手臂张开,搭在孩子的身上。正是这双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教室的时候,她的生命就定格在了26岁。袁文婷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诠释了老师两个字的含义。她没有说豪言壮语,只是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是她的行为却久久得震撼着我们的灵魂。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她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刻,一次又一次地冲进教室救孩子?是爱,老师无

私的爱。

一直以来,人们都这样称呼老师:是春蚕、是园丁、是蜡烛、是塑造未来的雕塑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就注定了这一职业需要我们把爱心去无私地奉献,把我们的心血真诚地倾洒。爱是什么?老师的爱就是我们将满腔的激情,满腹的热爱化为“润物细无声”的潇潇细雨。细雨潇潇,盼的是苗儿的茁壮,潇潇细雨,为的是小树的成长。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爱是无形的力量,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桥梁。爱是老师投向每一个学生的的欣赏的目光,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电话的叮咛;是包容,是理解,是学生犯错时谆谆教导;是成功时的激励,彷徨时的强心针;是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所以,看了这本书,我也深深地感悟到:爱能使冰雪消融,爱能使枯木逢春,爱能使生命绽放华彩。

是啊!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不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就要用爱心与责任去关心每个学生,铸就崇高的师德师魂,用我们的爱在教育的原野上塑造一座不倒的丰碑!寒来暑往,想想自己已经度过了五年教书生涯,虽然辛苦,虽然清贫,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可我体验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我成不了最棒的老师,但是我可以做最棒的自己。我可以和昨天的自己比,和过去的自己比,我是不是尽了我最大努力?我在心底里默默承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沉下心来认真地面对每个学生的心灵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温馨的师爱,使学校大家庭的光辉照亮每个孩子的心,让她们都成为充满爱,充满智慧的人,我也一定要用自己的爱心和恒心,努力做一个优秀的老师。师爱无限,今生无悔!谢谢大家。

 

第二篇:读《最棒的老师》有感

读《做最棒的老师》有感

孙梦姣

《做最棒的老师》是张良科、赵国满先生的一部教育著作。其实做最棒的老师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但他可以为我们老师自己树立了一个人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棒”永远达不到,最棒是我们的职业生涯境界,正是因为他永远无法达到,所以才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去追求。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要想做到最棒,前提就是不断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处于不断变革的现代社会的老师,必须不断地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现有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能力,才有可能成为最好。那么怎么改变,改变的方向和依据又是什么?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在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一件事情,那就是课堂教学。只有聚焦课堂教学,通过反思、考问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发现问题,继而跟进改进措施,我们才能提升自我,向最好迈进。所以我今天的讲话题目用了三个标题:做最棒的老师,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职业追求,而好老师的前提是必须不断改变,唯有改变才能为自我的提升提供不竭的动力。改变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作为老师,我们要想做到职业生涯的最棒,就必须躬身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毕竟学生是作为教育的对象和教学过程的亲历者,他们对课堂教学最有发言权。再好的老师,他的教学效果也必须通过学生才能反映出来。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学到了什么、感受是什么。我们评教学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自己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不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以达到提升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目的,而不是据此就对老师定性。

我在阅读《做最棒的老师》一书中,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爱是最好的教育>这一章,以下是我对这一章的读后感受:

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告诉我,痛心于教育弥足珍贵。有人曾经对此表示质疑:“童心固然可贵,但童心怎能取代教育?”我的回答应是:“童心当然不能取代全部教育,但教育者,但教育者的童心是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我甚至认为,没有教育者的童心,就没有完美的教育。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便是爱心。常常有人问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回答是拥有一颗

爱学生的心。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自由的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爱的教育”。

我当然不是一开始就有爱心的,不然就不会讽刺挖苦学生了,但在这些教训中感受到,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又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当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一段真诚的话时,我竟然感动的眼睛都湿润了:一个享誉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这样一颗爱孩子的童心!还是这位我敬重的教育家。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队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不是礼节性的点点头,而是充满真挚感激之情的深深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也自然急切的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班主任笑眯眯的送一张贺卡......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的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只把我们当做老师。这时我们获得的尊严,就不仅仅是教师的尊严,更有朋友的尊严、同志的尊严、兄长的尊严、母亲的尊严。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只是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

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

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本来,从某种角度看,我其实是很不适宜当老师的,因为我性子太急躁,常常忍不住就发火;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当老师又有着自己的可能是独特的优势,这就是我很爱孩子,或者说我的性格里面本身就有许多“孩子气”。就教育技巧或者教育艺术而言,我有许多弱点,因而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我有过至今想起来还会脸红的失误。但是,只有一点我可以毫无愧色的说:我有一颗童心!

这颗童心,使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每一位学生;这颗童心,使我的学生原谅了我对他们有时抑制不住的发火;这颗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让我的学生常常不知不觉的拨动了我的心弦......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前提和保证。

做好自己,做好孩子的贵人,做孩子一生最棒的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