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生读后感1

播撒种子,牵手希望

经历了韶光年华的澎湃激情,而立之年的不断奋进,再到不惑之年的从容淡定,自以为早已懂得了什么是人生。然而,读了季羡林的《谈人生》之后,感到自己就像先生书中所说的“有如夏虫不足以与冰语”,倍感惭愧。

这部著作不仅是季老先生的感悟,也是对我们的教诲,它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去奋斗、探索,怎样追求理想与目标,也使我们看待生活、事物的眼光变得更加深邃。读完这本书,犹如品尝醇美的甘露,自有滋味在其中,“世纪老人”非凡的人生经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使我受益匪浅。

季羡林老先生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文中说,“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人类大同之域绝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 这番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想到季羡林这样一位望九之年的老人对人类大同都有着乐观的态度,坚信这“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作为一个晚辈我真是自惭形秽呀!多少次因为教育学生而没有看到自己所期望的效果便产生气馁情绪,甚至萌生不相信教育能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的想法,尤其是在看到少数国人无论广播、电视、报纸怎样宣传,他们都改不掉不文明的行为时,便感叹教育的苍白无力,我的信念也随之摇摆不定。现在想来,连教育者本身都没有信心,又怎能以高度的责任感来说服教育他人呢?

季老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它让我不能不认认真真地再去思考人生,思考自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是啊,作为教师,每天做的正是“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工作,家长和社会把懵懂的孩子交给我们,我们要交给社会的是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要有责任意识。正是责任让人类文明薪火传承。教育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只有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才会培养出学生的责任感。责任是教育的核心和本质,离开了责任的担当,教育就不能顺利进行。

季老说,想要达到人类大同的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纽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一名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看似平凡,每天都在讲述浅显的知识,每天都在教授简单的道理,可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都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都是在帮助他们踏上驶向未来的航船。这绝不是“微不足道的”,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这关系到祖国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人类的进步,每一个教师都要时刻牢记这一点,要深刻意识到责任的重大。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全部爱心和耐心奉献给每一个学

生,让知识的雨露滋润每个幼小的心灵,把文明的种子播种到每块心田。

我反复揣摩着季老的话,字里行间无不渗透人生的真谛,平凡散淡之中凸显生命的哲理。在去伪存真、弃恶扬善的过程中,人类的文明不断进步。在我们的教育中,就是要把人的最美好的价值通过教育体现出来,尤其是通过中小学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学生身上的人文精神培养起来,最起码使人文精神在他们心灵中变得鲜明、丰富、重要,为学生日后的综合发展夯实基础。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正是在向学生播撒做人的种子,播撒灵魂的种子吗?正如冰心的诗句“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种子,一定会串成一条长长的链条,生根、发芽,最后开出希望的花朵。

平淡、朴实的文字,却传达出令人折服的思想,我真为自己能读到这本书而庆幸,它让我谨记自己的责任,不辜负这份责任背后的信任和真诚,用我的爱心、智慧、善良、勤劳,播撒一颗颗种子,我知道,我将牵手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希望。

 

第二篇:《爱因斯坦谈人生》读书笔记

《爱因斯坦谈人生》读书笔记

26岁时在没人指导的情况下,利用6个月的业余时间,在三个不同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光电效应理论

布朗运动理论

狭义相对论

关于人生:

一个人活着就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我看来,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所有人的欲望和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这就

需要大量的自觉思考和自我教育。不容否认,在这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里,开明的古代希腊人和古代东方贤哲们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我们现在的学校和大学。 关于理论:

诚然,没有经验基础就很难发观真理。但是,如果我们探索得愈是深入,我们的理论所包罗的范围变得愈是广大,那么,在决定这些理论时,经验知识所发挥的作用就愈小。要创立一门理论,仅仅收集一下记录在案的现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能深入事物本质的大胆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此,物理学家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研究那些从属于事物现象的表面因素,相反,他应该进而采取推理的方法,探索事物的根本实质。科学研究是建立在这样的理论之上的,即世间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由自然规律所决定的,人类的行为也是如此。因此,一个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很难相信只要向一个超越自然之上的上帝祷告一番就能影响事物。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这些自然规律的认识非常不完善和非常零碎,因此,相信自然界存在一种包罗万象的根本规律,这种观点本身分是建立在某种信念之上的。科学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迄今已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这种信念是站得住脚的。任何一位认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深信,在字亩的种种规律中间明显地存在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远远地超越于人类的精神,能力有限的人类在这一精神面前应当感到渺小。当这个世界不再能满足我们的愿望,当我们以自由人的身份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和观察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艺术和科学的领域。如果用逻辑的语言来描绘所见所闻的身心感受,那么我们所从事的就是科学。如果传达给我们的印象所假借的方式不能为理智所接受,而只能为直觉所领悟,那么我们所从事的便是艺术。这两者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对于超越个人利害关系和意志的事物的热爱和献身精神。

关于肉体与灵魂:

肉体与灵魂并不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而只是察觉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方法而已。同样,物理学与心理学只是试图用系统思维把我们的经验贯穿起来的不同尝试而已。我们的内心体验是各种感觉印象的再造和综合,因此,脱离肉体而单独存在的灵魂这种概念,在我看来是愚蠢而没有意义的。

关于宽容:

最重要的宽容就是国家与杜会对个人的宽容。为了确保个人自身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安全,国家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国家变成主体,个人却沦为唯命是从的工具,那么所有好的价造就全部丧失了。必须先砸碎磐石然后才能长出树木,必须先松土然后植物才能茁壮成长。同样,只有在人类社会达到足够的开放水平、个人能够自由发展自己能力的时候,人类社会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就。 关于哲学:

哲学是其他一切学科的母亲,它生育并抚养了其他学科。因此人们不应该因为哲学的赤身露体和贫困而对她进行嘲弄。而是应该希望她那种堂吉珂德式的理想会有一部分遗传给她的子孙,这样它们就不至于流于庸俗了。人类最重要的努力莫过于在我们的行动中力求维护道德准则。我们的内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全都有赖于此。只有按道德行事,才能赋予生活以美和尊严。教育的首要任务可能就是把道德变成一种动力,并使人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道德的基础不应该建立在神话之上,也不应该同任何权威联系在一起。否则,对神话的怀疑或对这一权威合法性的怀疑,都有可能危害作出健全的判断和行动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