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施

庄 子 与 惠 施

作者 壶公评论

发表于2006-02-09

走进先秦思想界,目不暇接。老子之深刻、孔子之庄重、墨子之淳厚。。。尽入眼底。唯庄周先生的幽默、大气,启人心智,亦独树一帜。

庄子观察、剖析大自然和以大自然为背景的社会,体验、发现了哲学意义上的 “道”,以为人从“道“中来,回归”道“中去。以他特有的寓意方式阐明了“道”的内涵。他淡泊功名,主张养生全真,显得如此飘逸;又把这份处世的淡然用于述世,有了一种超然物外而又磅礴飞扬的气势。难怪后来的毛泽东引而述怀:“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一)

《庄子》各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名为惠施的身影。说是好友,更主要的是辨友,从二人的交谈中庄子处处展现了非凡的气度与风采。后人可以从他们的辩论中感受庄子“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境界。

记载中的惠施决非庸才,他任魏相17年,助魏惠王实施“民人皆善之”的“立法”,在外交上 是 “合纵”的组织者,内政上主张“去尊”、“偃兵”,开六国称王之局。更重要的是,惠施是名家“合同异”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中记载:“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与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 惠施“卒以善辩为名”《天下第三十三》。

(二)

但是,惠施和庄子的辩论,就显得力不从心了。《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代表作,显然惠施是一个重要参与者,不过担当的是一个发难的角色。

在庄子高谈阔论之后,惠施出现了。他对庄子说,你总是这么海阔天空地穷扯,其实很多东西是大而无用的。

惠施振作精神说道:“魏王给我一些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了,长出了葫芦。葫芦大着呢,可以装下五石重的东西。可是用它装水,我提不动;把它剖开了盛水吧,这个瓢又大又平,怎么盛水啊?没办法。我只好把砸碎了。你说又能怎样呢?”

听了惠施一番“葫芦”论,庄子知道是冲着《逍遥游》来的,于是特意叹了口气:“你啊,不善于大作为呵。既然有那么大的葫芦,它的浮力一定不小,你何不挎上它,当成船,它可以带着你飘流江湖,何其优哉也。”末了,还不忘捎上一句:“你只有蓬实一样卑小的胸怀,迂腐狭隘呵。”

惠施姗姗而去,隔了二天又找上来了。他看到庄子在修剪树枝,来了灵感,幽幽地说到:“我有一棵樗树,树干粗大,但是纹理不好。小枝呢,又卷曲而不中规矩。没有一个木匠愿意把它当成材料。大而无用的东西,总是要被人弃去的啊。”

庄子又叹了一口气:“你啊,有那么大的一棵树,却不能用,真可惜了。要是我呢,我就把它放在‘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我就可以在树荫下清清爽爽地读书吟诗,或者干脆睡个好觉,没听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吗?”

(三)

被庄子奚落的并非惠施一人,也常有后世的评论家们声言庄子是虚无主义,或是没落阶级的意识,总之是看不懂。笔者以为庄子就是一个自然主义者。先秦时代,科技不如现在,不知大自然,只识“上天”,“上天”就是“道”,所谓天道。庄子就是从自然的本源理解“道”、阐述“道”。后来另外一场庄、惠之争,也就是著名的《游于濠梁》(?秋水第十七),也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一种银白色的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喜欢观察大自然是庄子的特长。

惠子以为又来了攻击庄某的机会,立马问道“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说的也是,我非你,你非鱼,各不相知了。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前半句是抗辩的反诘,“我知之濠上也”则说出庄、惠之间的区别,也就是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对于天道的领悟。

(四)

《史记》记载,庄子一生只任过名为蒙漆园吏的小官,生活清苦以至于不得不借贷度日。居然能够和身为宰辅的惠施过从甚密,可见中国的官本位观念也并非总是如同今日之重。可同情的是,身为宰辅的惠施也总不能在庄子那里讨到便宜。

《至乐第十八》记载:庄子妻死了,作为朋友的惠子前往吊唁,可是看到了庄子正在蹲着击打着脸盆唱着歌。

惠子可真的生气了,说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不亦甚乎”再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也太不象话了。”

庄子曰 :“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呵,该老先生居然能够说出一通道理来:生死如春秋冬夏四时的变化,我却为之伤心,不是不通天命吗?

后来的“视死如归”不知典出何处,是否受到了庄老先生的启发?“天命”可真大也。庄、惠对于人生的理解确实有大的差距。

(五)

这个差距又体现在对“官本位”的理解。这一次是庄子去看惠子了。惠子正在魏国当宰相。有人告诉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知道庄子才华的惠子很容易地听进谗言,于是派人在国内搜捕了三日三夜。

庄子不以为然,他自找上门来,对惠子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鹐,你知道吗?这个鹓鹐从南海飞往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饮。可是猫头鹰得了腐鼠,看到鹓鹐从头上飞过,抬起头怒视着它说:‘去!’今天你也是怕我夺了你的魏国的相位吗?”

对于权位,庄子确有自己的理解。庄子钓于濮水。楚王派二个大官找到他,说:“老先生,帮我们治理国家吧?”庄子持竿不顾,说了一个故事:我听说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卜筮的把它藏之庙堂之上。请问,这只龟生前是愿意进入庙堂,以待死后留下骨壳以显示尊贵,还是宁願摆着尾巴生活在泥潭里?”二大官说:“宁願摆着尾巴生活在泥潭里。”庄子曰:“好啦!我宁願摆着尾巴生活在泥潭里。”

可见前一节庄子对惠子的说法并非伪饰。庄子的理论为后世留下对“清高”二字的正解。

(六)

与庄子争斗了一辈子的惠施终于认栽,先于庄子离开了人世。庄子有没有去吊唁,不得而知。不过有一天庄老先生兴之所至,带着几个门生施施然走到惠施的墓前,弟子们都知道老师必有高论,纷纷拿出随身的笔记本。

庄子果然开讲了。他说:楚都郢有二匠人,干活之时有泥浆落在一匠的鼻尖上,欲待擦试,另一匠说声我来也,运斧如飞砍削过来。“你们说,后果如何?”庄子问。

他回头看去,弟子们都紧闭双目,他们早就读过寓言《熊的帮助》,主人鼻子上的苍蝇赶跑了,主人的脑袋也成了泥浆,这不是明摆的事吗?

“唉。”庄子常常这样叹气。他自顾自说了,匠人直视斧子削过,然后摸一模鼻子,泥浆没了,鼻子无伤。

“呀!”弟子们说。

“后来呢,一个宋人找到这个飞斧削泥的匠人,请他再表演一次。匠人对他说:‘我有此绝招,可是我的伙伴却不在了。’”说完这句话,庄老先生又施施然走了。

弟子们有的听懂了,知道老师是在说自己和惠施的亲密关系;

有的知道,老师是在感慨人生得一知己之难;

有的就不知分晓了,后世有玩刀弄斧者大约就是他们的传人。

鲁迅先生应该属于第二类,因为他在吊唁翟秋白时写了一个挽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其他的,那些自以为是好汉的人,多半是属于第三类,所以天下就有许多不安宁了;

至于孔明先生,是有所发展,例如吊唁周瑜的时候,多少有点假惺惺,猫哭老鼠的味道。

(七)

《史记》记载,庄子的著作共五十二篇,存世三十五篇,有七篇是庄子完成的,其他则是门生或后人所作。

不过,这么深奥的文章,说也说了,读也读了,要真的弄明白,还得看各人的悟性。庄老先生生前不求显达,死后当然也无名利之念,爱怎么评说是后人的事。

不过毛泽东是说了: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这种胸襟和气度,如果说前有古人,那一定是庄老先生,至于“后有者”是谁,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篇:庄子与惠子

庄子与惠子坐在抱犊河边。

他们刚在屋子里喝了几壶烧酒。庄子眨了眨眼睛,他用手抹一下发热的脸。他的脸有点红。惠子的脸不红。他喝酒不上脸。但是他眼睛有点红。

河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得见碧绿碧绿的水草。有几条鱼在青草间穿游。庄子不禁说:“那些鱼好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就是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惠子是名家(逻辑学家)的代表人物。他这句问话就涉及语言的逻辑学、符号学。惠子的用意是让庄子刚才那句话接受逻辑验证。

庄子回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很绝。看到这里我不禁拍手叫好。

庄子显然是依照惠子的逻辑推翻惠子的推论。

惠子不由暗暗叫绝。他与庄子分别属于不同的派别(惠子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但他们是好朋友。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时代,那就是他们那个时代。他们那个时代的水是甜的。那时的蔬菜很嫩很香,尤其肉类,蘸点盐巴烤熟,香味扑鼻,抓一把,五指是油;咬一口,满嘴馥郁;吃完了,仍旧唇齿留香回肠荡气。

惠子与庄子就“鱼在水里游”这个问题唇枪舌剑了一会,然后庄子息事宁人地说:“不争论这个问题了,讲一下你那个‘没过门’(已订婚但未结婚)的媳妇吧。”惠子把手摆摆,不好意思地说:“没啥好说,没啥好说的,碰都还没碰过。”庄子说:“表面上没碰过,但是你在心里可能碰过了好多次。”惠子被说得脸红了。刚才喝了两壶酒脸都没红。庄子呵呵地笑了起来。庄子知道惠子有一个未过门的媳妇,是远近闻名的美女。有这么一个未过门的媳妇,惠子心里暗自高兴。但是庄子跟惠子说到这个问题,惠子的逻辑思辨架势就土崩瓦解了。

过一会惠子问庄子这是不是经验之谈。庄子笑而不答。他们谈起当今的诸子百家,从墨子的“兼爱”谈到许行的“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从韩非子的“以法治国”谈到孔子的“仁义道德”??

一群小鸟在屋顶与树木之间来回蹦跳。惠子羡慕庄子在这秀丽的抱犊山盖了一个这么舒服的茅屋。当他们从河边回屋时,惠子禁不住赞叹。事实上,庄子也觉得,在这样偏僻、幽静的居所居住,更容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他们在门前的树下坐下。树下有一张小桌子。桌子上画了一张棋纸。午饭前庄子与惠子在这张棋纸上对弈了两盘。

庄子的妻子端了一壶茶出来,给他们各斟了一杯。庄子的妻子穿得很朴素,还裹着一张深色的围巾。但是只要注意看,还是可以发现她姣好的面容,以及她脸上悠闲恬静的笑意。

惠子情不自禁地说,这是最美的生活。惠子第一次真切地目睹“小国寡民”、“知足寡欲”、“柔弱不争”、“朴素自然”的美丽图景。

楚王曾派使者给庄子赠与千金并请他出任宰相,被他拒绝。庄子其实讲得很清楚:他愿意做在烂泥巴里爬来爬去的活活泼泼的乌龟,而不是做用黄金盒子装起来供奉在皇宫里的乌龟,别人觉得那意味着高贵,却与他无关,被供奉表示已经没有生命,已经不是活着的了,而只有在烂泥里爬来爬去,才是他真实活着的状态,虽然那样显得很卑微,却是他真正的自己。

惠子觉得庄子很幸福,他为了活出真正的自己,拒绝出任宰相。惠子知道,必须是真正知道活着是怎么回事的人,才做得到这样。惠子在魏国为相,他深知他的生活是行尸走肉,但听了庄子的一席话之后,才由衷地羡慕庄子那种生活。

惠子与庄子依依惜别。

跟庄子在一起这两天,惠子忘掉了许多琐事,他甚至忘记了他的逻辑学,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两天惠子过得非常开心。原来,真如庄子所言,“忘”很重要,忘是一种大智慧,把繁琐的、骚动的东西忘掉,放空,才会完全彻底地轻松愉快,也只有一个放空的心,才能萌生

灵感,老子说“空才能容”,就像一个杯子,没有中空的部分就不能装水。惠子想到这里,自嘲地笑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