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骨干培训班学习有感

南岸区骨干培训有感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重庆市南岸区组织的骨干班培训。说实话,临行之前,我对这次的培训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反正就那样呗。

可第一天的学习就让我欣喜不已,十天下来,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真是“不枉此行”。为了这次骨干班的培训,南岸区教委和南岸区进修校不知费了多少心思,花了多少精力,所请的教授专家那真是名副其实的做学问的专家。个个学识渊博,能说会道。他们的话语就如一个巨大的磁场,把我们给深深地吸引住了。其中窦桂梅老师的讲座和程翔老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8月18日上午,窦桂梅老师为我们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五十多名学员作了《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的讲座,窦老师激情洋溢的神情、满含诗意的教学语言、充满睿智的思索深深折服了大家。窦老师说:儿童是种子,母语是土壤,教师是阳光和水,阅读是提供优质土壤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因此作为教师要做到三个“超越”,即“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是窦老师语文教学改革立足语文学科的一种成功的探索与追求;而《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则是窦老师立足于人成长的一种广阔视野的大胆创造,更是对发展祖国语言、根系民族振兴的一种导向。“母语是人成长的精神河床,它承担着传承文明、丰厚心灵、开启视野的更多任务。人成长过程所需的更多的精神营养都是通过母语这个渠道输入的,这就是语文的‘母性’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特殊。”窦老师定义的语文学习质量目标是“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落实到吟诵、写字、阅读、写作四个方面,“吟诵,对天赋之门的叩启;写字,对心性习惯的培养;阅读,播下一颗颗精神的种子;写作,儿童心灵成长的记录”。从其意义上看,语文学习与语文教学的确是人生成长的一条伸向远方的大路。“儿童接受什么样的语文学习,究竟要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其中的哲理不言而喻。因此才有余光中的经典之说“英语充其量是了解世界的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的根”。

“琅琅书声,朗朗乾坤,花的事业,根的工程。让我们心灵相约,点亮儿童阅读的明灯,温暖孩子的一生。让我们相约永远,点亮母语教育的明灯,照亮书香中国的旅程!”这是窦老师对大家的期望。

整个下午,我感到窦老师不是在刻意地讲座,仿佛在和我们聊天,在和我们推心置腹地说话。她没有空洞的大道理,没有强调了再强调,有的只是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学习,要不断地学习,那样才会有所收获。窦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清华附小让学生“读书”的先进做法

背诵古诗文我最棒

一年级          班                   姓名                         

评定标准:正确:一颗☆      流利:一颗☆       声音响亮:一颗☆   最多得三颗☆

怎样引导孩子“日有所诵”呢?

1、持之以恒:天天坚持,才能使“习惯成自然”,才能使孩子不觉得诵读是额外的负担。

2熟读成诵: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加强孩子的记忆。同时培养孩子的语言感受能力,可以水到渠成,熟读成诵。1

3适当执导:教师和家长可以参照读本中的赏析和注释,为孩子提供一些指导,孩子对作品只要大致理解,粗知大意即可,不必字字多落实。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个家庭、班级、孩子的情况不同,不能强求整齐划一,不能要求每个孩子每篇都要记诵,家长、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每天读一首,每周背一首,或者两三首,即使一篇不背诵,孩子在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也会得到很大的收获。

此外,窦桂梅老师还给我们诵读了一些校本小诗。如:《鞋》《游戏》、《瞌睡虫》《旋涡和龙卷风》《回家》《蝴蝶》《七谷歌》《如果我能使一颗星免于哀伤》《相信未来》《回答》等,这些诗堪称经典,窦老师的朗读更是声情并茂,有的温柔舒缓,有的深沉含蓄,有的稚气十足,有的感人至深。高潮层出不穷,掌声不绝于耳。我被窦老师深厚的朗读功底所深深折服,细细回忆,窦老师那诗意的演讲似乎还在余音缭绕。我想她应该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她说:民族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民族的阅读史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校教育所承担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终生的读书人,作为教师的我们,自己先读起书,在自然而然地带着我们学生们读书,将人类文明最珍贵的“货物”经由文本,运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这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更是一种无以言说的幸福和美丽的事情。

她还说:一个不引导学生读书的老师,是工作的渎职,相由心生,我曾打趣地说:“读书是女教师,甚至是女人最好的美容妙方”。再高级的美容品和化妆术——光洁的也许是我们的皮肤,抹平的也许是我们的皱纹,如果无读书涵养,心境不够平和,我们的神态就会像电影《画皮》中的“鬼”。

作为一个老师,要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那么,文化素养的缺失具体表现在:

视野不宽:知识贫乏,学识单薄,以本为本,搬参考,对答案,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把知识扩展和深化,教不活,化不开。

底蕴不厚:缺乏见解力和创造性智慧疲软,人云亦云,教学没有深度和厚度。

修养不足:育人乏术,责任心似乎挺强,艺术性却挺差,貌似很优秀,其实多问题,自我感觉良好,反思能力低下。

情趣不多:生活乏味,类似套中人,心灵缺乏阳光,难以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最后她还向我们推荐了教师的部分阅读书目:

《论语》《静悄悄的革命》《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漫画》《学校生活社会学》《童年的秘密》

每一个孩子,在小学生活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年,而这几年又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做窦老师的学生好幸福,因为窦老师而幸福。这是我们同行老师们的共同感受。是啊,我们好羡慕窦老师的那些学生啊。而我们作为老师,距离窦老师还那么遥远,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前进,目标就在前方!

8月24日晚上我们还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副校长程翔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讲座。他说: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长期不断,日积月累的结果。一节具体的阅读课注重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新的课程标准,把注重过程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注重过程,就是把课堂看作学生生命的组成部分。课堂是学生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学生的生命表现形式通过课堂行为体现出来。“课堂生命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有力矫正,使课堂教学提升到了哲学的层面。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在寻求“标准答案”上分出贤愚智拙,更不是以考试成绩判定学生前程的明暗顺逆。课堂阅读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的个性在阅读理解中得到体现的过程,是活生生的少年、鲜活的思想、鲜明的个性与教师、传统文化的交汇、碰撞的过程,是过去和现在、未来的交流、较量的过程。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没有绝对的高下,更没有权威神灵,有的是平等的交流,互为启发,互为师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铭刻下来的往往不是教师奉送的答案,而是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和争辩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师生互相教育,共同用生命去拥抱语文!

在讲座过程中,程翔老师把我们骨干培训班的老师当作自己的学生,给我们上了一堂久违的《再别康桥》,并为我们剖析了《雷雨》中的艺术形象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性格特点及其内心活动,可谓入木三分。讲到精彩处,他就把自己当作剧本中的周朴园,鲁侍萍,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感受了话剧演员的深厚功底和魅力,程翔老师就是一个真正的话剧演员。听完他的讲座,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特级教师的确名不虚传,教学素养一流,功底极为扎实,知识面广博。我们也从他的授课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感受到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素养和能力。知识信手拈来,能力如泉水涓涓。程翔老师还具有较强的表演能力与语言驾御能力,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程老师明确指出,高中教材的《雷雨》版本,与曹禺创作的原意完全不一样;曹禺写《雷雨》不是在批判资本家冷漠,而是在表现资本家的人性。程翔老师充分地阅读了曹禺创作后记,比较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了曹禺的创作目的;而且与长期演周朴园、鲁侍萍的演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使演员更深刻地理解曹禺创作《雷雨》的意图。

程翔老师的讲座使我重新了解了《雷雨》的原文,更好地理解了曹禺从人性这个方面来写周朴园、鲁侍萍这两个人物的意义,这是我以前从未达到的理解高度。再加上程老师富有表情的表演和极具话剧演员水平的朗读,使得我们这些语文老师深深为其折服,感慨颇多。可以说这次讲座再一次提升了我们这些语文教师的认识水平。

总而言之,这十天的学习可谓是实实在在,丰富而充实,自己也是第一次这么认真地聆听,这么认真地记录,收获真的很大。以前的我还自认为是同行中的佼佼者,可现在我才觉得自己的知识与这些教授专家比起来,简直是微乎其微,少之又少。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习的紧迫性——自己得好好沉下心来学习,学习再学习!

南坪实验小学

卢太芳

20##年8月2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