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歌读后感

“世界上最近的距离,不是眼前或瞬间,也不是意念或誓言,而是无论漂流到哪里的,你和我的心,因为你知道我爱你。”在《你知道我爱你》一曲的开头,黄磊用温和的嗓音轻吟这段诗。在读过《未央歌》之前,我还不知道这诗背后是怎样的故事。20xx年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被歌中的款款深情打动。在北京求学的日子对我而言无疑将是一段漫长的孤旅,黄舒骏的歌声已陪我度过了很多时光。而《未央歌》唱词中描绘的那唯美的情感,想必是忠于原著的表达,因为它为我们透露了一点点故事情节。于是,心里有了一读《未央歌》的愿望,想了解,在我们青春岁月里,是不是都有着同样的寻找。

在寒冷的冬季,打开思慕已久的《未央歌》,仿佛沐浴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昆明的温暖的阳光和凉爽的风,故事发生的时代和年代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时代背景是民国初期,西南联大那纯真的大学年代……

未央歌不太容易一下子就看进去。但是一旦看进去了,就能够体验到那种阅读长篇小说的特殊的乐趣。那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一种既盼望结局又害怕结束的焦灼。闲暇时就忍不住要一遍遍想着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天

真年轻的大学生,伍宝笙、余孟勤、蔺燕梅、童孝贤……每一个鲜活的名字都让我喜爱,每一个午后凉茶店的聚会都让我向往,迫不及待的想加入进去。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在平静纯洁的象牙塔内,他们彼此引为至友、畏友,有爱有怨、有笑有泪,并交织发展出一段属于青春和校园的爱情故事。除这四大主角,作者还写了一群大学生和他们的老师。书中关于友谊的描述、爱情的铺陈以及对校园精神的探讨,表现了一代年轻学子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可以说,《未央歌》中的大学从来没有那么纯粹的存在过,但其中对于友情、爱情以及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对于大学精神的描绘仍然让人心驰神往。小说中所描写的生活不是我所能经历的,但是我所想经历的。我深爱那个时代,如果可以选择,我愿生在那个时代,考上西南联大,或是四处游学流浪。民国时期的印象愈来愈真实,不像电视里看到的永远是紧张的局势,地下党与反动派激烈的较量,当然,鹿桥在书中着力想刻画的是那个时代的友谊、那个时代的西南联大活跃的氛围。作者自己说,这书不是爱情传奇,也不以情节取胜,而是特地营造一种独有的情调风格,去感染他人。

若论我最喜欢的角色,自然是童孝贤了。简单的快乐着,把复杂的问题通过默默地思考而简单化,每一天清晨起床都是一张快乐的笑脸,他喜欢小动物,待人至诚至善,天真无

邪,为人处世显露点小可爱,能为大家扫除烦恼,带来欢乐,我多想看看他养的鸽子和兔子,多想看看他的荷兰鼠,看他的破制服,穿鞋从不穿袜子。他就像是从云后缓缓透过来的清亮阳光,无拘无束,自由徜徉。那时的大学学术空气比现如今多么自由而热烈,多想参加一次他们关于哲理的争辩,多想和他们一起去夏令会……。蔺燕梅用当今的术语讲,应当是校花了吧?校花总是备受瞩目的,她出身富贵,能歌善舞,个性单纯天真,待人真诚,难怪说是作者臆想出来的完美角色。余孟勤则是天生的领导者,正直刚毅,一丝不苟,拼搏努力,严以律己,却也严以律人可是我却不怎么喜欢大余,也许是因为他曾经伤害过蔺燕梅,也许因为他近于死板的严谨和苛刻,而在小童身上经常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伍宝笙爱上了大余,大余问了宝笙的唇,总觉得没有人能配得上宝笙,在看到一半的时候还在为宝笙的归宿苦恼,心底里希望她会和小童在一起,而我也知道,小童在宝笙面前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每次都是被小童引的发笑,我若是那快乐的小童该多好,没有烦恼,没有忧伤……

再没有可能做一个童孝贤那样的快乐人,再也没有可能遇到生命中的蔺燕梅;合上书,我想去旅行,想着小童的那句话,也是蔺燕梅留给小童的秘密:“这一点点路算什么…”我们看不清如今脚下的路,在这个和平的时代里却不如大余

小童他们明晰自己的路。

鹿桥的笔触多么细腻阿,用了很多的笔墨来写昆明的景色,它的风、雨、落叶、湖水,那是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那每一笔都是青春的记忆,是友情的写意,爱情的意味,我也想起我的大学年代,相形之下多么贫瘠的写意,那时的大学学术空气比现如今多么自由而热烈,多想参加一次他们关于哲理的争辩,多想和他们一起去夏令会……

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学日益成为职业预备所和培训基地的背景下,读《未央歌》也仅仅只是一种怀念而已。依依不舍的看过《未央歌》,仿佛也结束了自己的一段故事,感伤一阵阵侵袭,也夹杂着它带给我的甜蜜。

 

第二篇:《未央歌》读后感

<未央歌>讀後感

法一B 988421 王思云

指導老師:郭苑平

在高中時期,某天,恰巧遇見小學老師,因緣際會老師拿了一個包裹給我。當時的我原本滿心期待的打開它,看到這本足以媲美兩本教科書的厚度,頓時心涼了一半。只因我當時沒有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於是這本書就一直擱置在我的書架上等待著塵埃降落。上了大學之後,經過一學期中文課閱讀的培養,再加上此次作業書單上剛好有這本書,於是我就想趁著這次的機會完整的、耐心的讀遍它。 以前的我大約翻看了這本書,並不能理解老師送這本書的用意,也覺得大學似乎還很遙遠,無法跟這本書產生共鳴。直到最近再次閱讀,在過程中好像可以慢慢的了解作者所想像傳達的訊息,而心中的某種悸動也跟著產生了。

未央歌這本書寫的是大學的校園生活,一群年輕有為的莘莘學子如何在動盪的局勢中探索人生的方向及意義。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作者描寫景物所用的詞彙繁瑣冗長了些,例如第十一頁至第十五頁,作者整整用了一整個章節來描寫學校的景緻,常常容易讀到後面就忘了前面,作者可能想要讓讀者能夠想像,身歷其境,但瑣碎的描寫卻意外的模糊讀者的想像空間。(尤其是對空間概念不太在行的人來說。)另外,可能因為時代以及地點的關係,有些文字用法與平常閱讀的書籍不太相同,閱讀時也不是很習慣。因為書中描寫的是大學生活,免不了的是眾多人物的參與,這也對剛開始閱讀的我來說是一大挑戰。像是填鴨式教育般,作者在第二章,一個章節內,即安排了數個角色登場,也許初閱讀,尚無法清楚知道故事的主要軸線,對於讀者來說,是不會刻意記著這些人物的個

性特徵的,也對於閱讀及跟著故事發展的腳步有些緩慢。但是,克服剛開始閱讀的困難,到後面的故事情節也就如柳暗花明般看見一片新天地了。漸漸的,隨著作者故事的鋪陳安排,我也愈來愈能夠跟上故事的發展。即使一開始不能完全正確配對人物與特色,但隨著作者的筆牽引著我一步步探索著這群大學生的生活,就像是其中的一份子,慢慢認識著每個人,熟悉著每個人。我想,上述的經過可能也是作者刻意安排,讓讀者體驗從陌生到熟悉的交友過程吧!自然而然的,剛開始的阻礙隨著閱讀的腳步都消失了,我才慢慢知道故事主要由四個主角---余孟勤、藺燕梅、童孝賢、伍寶笙的思想、經歷交錯而成,當然大學生必修的愛情學分也是不能少的,在書中幾位主角及其他配角的愛情故事和逐漸了解自我的過程也值得細細品嚐。還有書中各人物的鮮明特徵及個性辨識度也讓我再次佩服了作者寫作的高超技巧,童孝賢人如其名的純真如孩童般的本性,余孟勤的無私、伍寶笙的樸實、藺燕梅的美麗,都能讓讀者深刻明白的感受到。其中我最欣賞的角色就是伍寶笙了。伍寶笙的美麗雖不像藺燕梅閃耀著光芒如鑽石,但她的樸實及包容,更是讓我欽佩了!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未央歌?是什麼?書名是一直困惑著我從開始到結束的。讀完後,可能是我之前提過的,因為地點及時間的關係,我依舊不解書名的意思。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未央是未到一半的意思,而歌,則是作者在唱著一段莘莘學子學習、成長的過程。作者在書中靜靜的、不留痕跡的、輕輕的做了結尾,看似結束,其實,還要繼續的唱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