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

读林海音《城南旧事》有感

初见《城南旧事》,是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节选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严厉而慈爱的父亲,天真又坚强的女儿究竟出自一个怎样的家庭,都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朦胧的兴趣。再次见它,是军训免训期间闲来无聊在图书馆的飘荡,密实书架上的那泛黄的纸张,勾起了我的回忆,明晰了那丝情绪。

Chapter One 城南旧事

这是作者童年真实的记事,每一个人物都那样鲜活又耐人寻味。“我”的来自南方的家庭在台湾成立,辗转日本,终于定居到了北平的城南,开启了“我”的童年记忆。胡同里的“疯子”秀贞爱上了主人家里的学生房客思康,起源于开水,流淌至生活中,滚滚的开水没有随着流淌而冷却,反而蒸发升华,灼烧着两个年轻人的心。是啊,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爱情是美好的,人是美好的,然而现实总还是残酷的,这才符合生活的定律。未婚先孕偏偏此时方老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归乡,只留下一个会回来的承诺。或许如果没有那个孩子,这个没有兑现承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声讨负心汉的又一谈资,但一个精子与卵子的偶然错误结合,让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作为一个女子,这是不贞,是耻辱,足以让家庭蒙羞,让自己永无抬头之日。

即使是在所谓的新时代的今天,无比开放的今天,for one night无比盛行的今天,未婚先孕也并不是所有人能够接受的,更不要说是在孩子他爹没有踪影的情况下。那么,我也就不责备“疯子”的爹娘在女儿偷偷摸摸刚生下自己的外孙时就残忍地将其抛弃。反而我很理解他们,是啊,在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年代,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的民国,讨论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无疑是多余的,那么就更不用奢望一个刚出生的无意识形体女婴能得到多少的怜悯与爱护了。所以,孩子的养父捡回她并非是同情,而是看中她是个女娃,将来可以唱戏赚钱,仅此而已,一种变相投资罢了。

然而又不得不感叹命运造化弄人,那个“疯子”苦寻不得的小桂子,偏偏恰好就是“我”的好朋友妞儿,那饱受继父折磨的妞儿,天天吊嗓子的妞儿,善良胆小的妞儿,和“疯子”家不过是几条街的距离,两母女就始终各自过着各自煎熬的日子。其实“疯子”哪里是疯了呢?她明白周围人的目光,听得懂周围人的评价,对“我”有天生的母性关怀,能吃能穿能干活,盼夫盼儿有着落。她只是太苦了,苦到不愿意认清这个残酷的现实;她只是太爱了,爱到不能接受情人不归的绝望,孩子失踪的痛苦。她不是疯子,她才是那个在麻木社会下唯一清醒的人,她用自己的方式反抗这个世界,反抗命运的残忍,寻求自己想要的,而不是按照所谓的“理性方式”抛弃自己的孩子后赶紧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嫁人也好,直接委身一个断弦的老头也罢,这样的委曲求全才是真的可悲。

英子终于让两母女得以团圆,然而微妙的是英子在那时恰巧生了一场大病,于是她的记忆是模糊而略显错乱的,但她终是记得自己是帮助他们团圆了!也许只有孩子会那么相信一个“疯子”的话,只有孩子会不顾一切,哪怕下一秒就要晕倒,去认真完成一件别人拜托但很可能没谱的事。在英子的身上,我又重新看到了希望。

只是毫不意外的,母亲和宋妈把“我”的大病与“不寻常的举动”归结到了风水上,于是“我”终于完成了城南到城中的迁徙。然而故事怎么可能就这样停止了呢?那样的话,一个小孩的童年也真是够单调的了。

在一段闹贼闹得厉害的日子里,“我”又巧遇了一个面善老实,却神秘奇怪的人,他是收废铜的。他在草丛里藏了东西,用铜盆盖着。我在想,若是以现在小孩的“聪敏”程度,怕是早就反应过来这个人的不正常,然后立马告诉大人他的存在与作为了吧?不过还好几十年前的英子还没有进化到这个地步,于是可以收获一段真挚的友谊。从这个男人的种种作为中可

以看出,他真的是一个善良老实,富有爱心,只是生活压力所迫,爱弟心切又选错了方式而已。他自己没有意识到吗?我想是意识到了的,不然他也不会支吾不清又不确定地问英子:“我是个好人吧?”他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但是却不得不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必须这么做,因为他的弟弟留学需要钱,他是为了弟弟,仅此而已。或许就是这份单纯与实诚赢得了英子的信任,她愿意在自己“看海”的梦想中将他也规划进去,因为他的本心是善良的,善良的人有资格获得那份宁静与美丽。

幸运又遗憾的是,英子的无心之言透露了他的形迹,一个私家侦探终是逮住了他。幸运的是胡同里的居民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生活,见面的话题再也不是单调的对于贼人的咬牙切齿,生活又趋于了平静;而遗憾的是,又一个苦命的人再次屈从于冰冷却公正的现实,这个世界没有给他一个机会,而他信任疼爱的英子却是间接害死他的凶手,这样的压力扣在一个单纯的孩子身上实在是太重了从精神道德层面上讲,英子在这段友谊中担任了背叛者的身份,她终其一生都会对他感到愧疚——尽管这似乎是对的。

不过现在这个时代是肯定不会再遇到这样的事了,不知是该松一口气还是暗暗捏一把冷汗。现在没有这样善良单纯的贼——他们手法层出不穷,组织井然有序,行动干净利落,甚至得手后要除之后快;也没有这样纯洁包容的小孩——他们自私而不懂得分享,胆小而惧怕于尝试,被家长当祖宗一样供着,凭什么奢望他们将爱分给别人?没错,现在再也不会出现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为难了,但这是好现象吗?人人都用一个冰冷的外壳封印自己,武装自己,好笑的是这却让这个社会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状态,所以大家也就这样毫无违和感地生活下去,那么,这又该说我们是麻木还是悲凉?

嗯,还记得开篇提过的那个爸爸吗?那个严格要求却无比疼爱自己女儿的爸爸,从课文中学到的爸爸真是典型传统的好爸爸,一个理性智慧的知识分子。但是书中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之前自然还有对于这位父亲更多的描述。他是一个仗义热忱的朋友,让一些进步青年在家中避风头,其中就包括了“四眼”的德先叔和下堂的兰姨娘;他也是一个为美色所惑的男人,对于风流精致的兰姨娘萌发出了喜慕之情。那个年代,一个老爷想娶一房姨太太是件多大不了的事呢?我们并不能批判他的花心或者不忠,毕竟在过去的几千年男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女人也不敢有什么意见。所以“我”那质朴能干的母亲,一年生一个的母亲,没有犯什么错的母亲,被家务磨去了风华的母亲,除了心中的不快和委屈,什么也不敢发泄。所幸好玩机灵的英子又做了件正确的事——两边说好话凑成了德先叔与兰姨娘的好事。不得不说这种做法既白莲花又绿茶婊,但是目的达到了不是吗?皆大欢喜了不是吗?主动让第三者退出争斗,无疑是最好的做法,既省去了母亲的伤心,又让父亲吃了个瘪,醒了个神。

现在整天忙于斗小三的夫人太太们学着点呗,一个小女孩都想出了这么机智的办法,为何天天还都是原配小三打架的垃圾新闻?一时守不住丈夫的心或许不是你的错,但是你不知道怎么把他拉回来就是你的错了。小三有错吗?或许吧,但你真该对她抱有感恩之心,因为她不仅肯定了当初你选人的眼光,而且帮你检修出你男人的系统漏洞,提醒你该反思的反思,该修补的修补。我不相信十年的相伴相惜真的比不过十天的翻云覆雨,只是看你用什么样的方式罢了。现在的社会给了女人很多平等的权利,但是还没有消除男人骨血里自我感觉优越的基因。生活是一门艺术,女人可以没有绚丽的色彩,但是一定要有支慧笔。

Chapter Two 婚姻的故事

似乎在英子爸爸去世后她的生活就没有什么细腻的感触了,或许是身为长姐的压力,帮助母亲的辛苦不允许她在有这么敏感细腻的心,她要做的就是坚强再坚强。但似乎在她找到一个好丈夫后,女儿心思又萌生了出来。她的丈夫豫生来自一个大家庭,排行老五。一个活泼上进的女子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嫁入了传统旧制的家族,似乎是件微妙而好笑的事情,但是他们却偏偏有能耐活出幸福来。

英子的公婆,没错,他们就是英子口中“最可怜难过的人”。他们是传统大家族与新型单飞

小家庭转折的见证者,不得不接受,接受起来又有点无所适从,就像是被押着进入迪厅的长袍书生,真是难为他们了。但正是如此,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很多旧社会的影子。首先,妻不如妾,这点太明显了。老爷子在作品中称呼姨娘是亲切的曼姬,而称呼他的夫人却是伢婆(意为孩子他妈),亲疏远近一眼便知,虽然平日里他称自己的原配仍是“太太”,但也可以看出他对于原配是没有爱的,只有尊重与责任,或许还有一份感激——感激她为这个家开枝散叶,操劳一生以及对于妾室的宽容忍耐。没错,宽容。尽管老太太提起姨太太只会用小拇指也从不正经地称呼她,但请注意,这是在老爷子只会携曼姬出游,参加活动,长宿妾室的情况下,能这样忍气吞声,相安无事,不得不说老太太还是很仁慈的。

书中一个情节让我感触很深,就是中秋媳妇儿分月饼时,惯性思维地把她和单身的孩子分为一份,老爷子和姨娘分为一份,这可把老太太急坏了,可是在儿女面前又好面子不好说,只是哼哼不停,还是心思细腻的二嫂明白了个中道理,点明了罢才让老爷子从姨娘屋里专门过来形式上吃一口月饼——没错,形式上罢了,若男人心在你身上,中秋又怎么会从别的女人屋里走过来吃一口月饼?可怜的女人却只有计较一下这个冰冷的形式,别的却是再也不敢奢望了。哦,你想说万恶的旧社会,万恶的包办婚姻吗?打住吧!过去倡导早婚早育,十五成家的不在少数,十三的也未必没有,对于这样的年龄群体,我们应称其为孩子吧?你能期待孩子对于自己终身大事的把控能力有多强?自由恋爱吗?看看现在早熟的初高中生,他们的自由恋爱也无非是建立在共同爱好,俊颜丽貌,财富刺激上的,这样的自由恋爱还不如家里包办的婚姻呢!起码双方知根知底,不会有人嫁不出去或娶不到媳妇儿——别笑,现在哪个青年群体里不是只有那么几个大众情人,其他的不都是陪衬的绿叶吗?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总是理会不到踏实与贤能多么的重要。啊,还有一点好处,就是日后双方都磨光了激情,耗光了耐性,却还是有一点礼教维护这整个家庭的完整,不至于支离破碎,哪里像现在这样高的离婚率,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再是重点呵护关照对象,因为,太多了。就这样,时间一长,爱恨趋于平淡,就各自忍让着过呗!娶个姨太太也好,买个小丫鬟也罢,就当是给生活的一点调剂,运气好的话男人也可能找到一生的真爱。女人呢?诶,别想了,都说了是旧社会,女人总是比男人少了那么些权利啊!所以说,那样病态关系的家庭又哪里是一言半句说得清道得明的呢?这背后盘根错节的东西可是多了去了,况且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至于“我”们在公园里遇到的方先生的故事,又更加的复杂了!太太是江南富家小姐,不惜放弃荣华富贵,坚持与他私奔北上,甚至体贴他的感受,不敢在他面前提起娘家,所幸二人感情甚笃。听到这里似乎是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呢,但是接下来又直转急下:方太太不能生育,临死觉得亏欠丈夫;方先生在另一个城市又养了个女人,为他生儿育女,却也仅仅止步于此。而且这大儿子都上大学了,原配夫人却一无所知,而那个外面的女人也不争不闹,三个人两个家庭就以这样病态的平衡稳定了20年!不是都说纸包不住火的吗?看来在那时纸是经过防火处理的。谁在这样的平衡关系中是最可怜的呢?方太太?舍弃了优越生活,苦心陪伴的丈夫居然在外面有女人孩子,自己内心还为未能与他孕育孩子而感到抱歉,但是起码她是幸福的啊!至死都活在丈夫给她的满满的爱里;方先生?瞒着爱人重婚却长年与自己的孩子分居两地,还要忍受欺骗妻子的良心上的煎熬,但是起码他得到了两个女人的倾心付出,保全了爱情也解决了单传延续香火的压力;那个默默无闻的女人?为丈夫生儿育女,却换不回一丝眷恋,忍受别人的白眼还偏偏心甘情愿,但是起码他赢得了方先生的尊重和孩子们的全部依恋。没有谁在这个三角圈子里是不可怜的,也没有谁是一无所有的。不得不说这微妙的关系还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不过要是放在今天,或许方先生就不会因为延续香火的压力而在外面违心地组建家庭,或许方太太在其出轨(姑且这么说吧)前早就找了私家侦探调查好了一切,或许那个苦命的女人会化身我们最厌恶的小三上门挑衅……呵,这么一想,还不如以前呢,起码以前每个人都能在痛苦下找到安慰,而现在只能是在安慰的表皮下让痛苦慢慢腐烂。 看到那个年代的那些婚姻的故事,就不由自主的想要和现在做个对比,然而得到的结果是,

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着男女平等化,生活小康化,配偶专一化的发展而有所提高。幸福的始终幸福,痛苦的终将痛苦,毕竟婚姻这门学问不仅仅是爱情与责任,哪怕在这门学问修成了博士,也不一定能够把握好自己的那一份。看着别人的故事,自己也做一个思考吧!尽管那一天还很遥远。

Chapter Three 孟珠的旅程

在这部小说里是以歌女柳梦(周孟珠)的歌唱生涯为线索,串起了上个世纪台湾的社会风情。早年丧亲,独自抚养妹妹的孟珠,天真单纯善解人意的妹妹菊同,正经体贴博闻强识的许午田,思念大陆重情重义的刘专员,外表热情内心悲凉的雪子,爱儿如命却不被理解的蓓丽大姐……每一个鲜活的人物都在书中带给人极大的震撼,也不得不说这是林海音最接近心灵鸡汤的一部作品。

周孟珠,艺名柳梦,是歌厅里的一名歌女,灯红酒绿,靡音曼曼之际才是她工作生活的开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混迹在声色场所,有名气没地位的歌女,却是极力保全自己那颗纯净的本心。她私生活检点,待人和善,清净淡雅,勇敢坚强。她不仅能够赢得过去房东一家的心,更是能够让一个满身书卷气摒弃声色的学者为她沉沦,尊重支持。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冬阳·童年·骆驼队》

 

第二篇:读城南旧事有感

读城南旧事有感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xx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 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也可视为她的代表作。全书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她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在惠安馆中的秀贞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疯子,每当英子走过那惠安馆墙边时如果再回头张望一下,宋妈他们便用力地拉住英子的胳膊。其实惠安馆的疯子,她穿了一件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白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大红绒绳,在我看来与正常人并无多大区别。惠安馆的疯子很善良很温柔,她会对英子笑,会和英子聊天,在别人眼中是疯子的秀贞却是英子亲密的玩伴。人们会对那些不同于自己的人而加以妄论,就像将一个如此善良美丽的姑娘描述成一个疯子,这对秀贞是不公平的,他们这些嘲笑与歧视更是在秀贞的旧伤上添上新伤。在秀贞还是个什么都不懂俏生生的小姑娘时她遇见了他的爱情,最后他的思康走了,秀贞肚子里可怜的小桂子也出生了,但还未等到她清醒,她的希望被秀贞妈丢到了齐化门城,从此过度思念丈夫孩子的秀贞被人们称为疯子。如果不是封建的纲常伦理,秀贞的孩子不会一出生就被丢掉,那么秀贞会有一个可爱的女孩,一段幸福的生活,如果硬说秀贞行为是疯子般行为的话,那么将秀贞致疯的凶手就是无情的社会以及游手好闲的社会人。当受尽虐待的小桂子就是妞妞在英子帮助下与母亲秀贞相认并一同赶往火车站离开,悲剧产生,母女俩

双双被火车碾死,她们还没来得及享受到重逢的喜悦却如此悲伤地离去,这样的结果让我感到如此的心痛,冷漠的社会就这样扼杀了两个鲜活的生命。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起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英子在闹鬼房子里看到铜盘底下叠着一条整整齐齐很漂亮的带穗子的桌毯和一件很讲究的绸衣服,她赶紧盖住。心慌地走掉了,在几天后在那片空草地上发现一个人蹲在那,一个穿着一身短打裤褂,秃着头,浓浓的眉毛的人。他的厚嘴唇让英子想起会看相的李伯伯说过的话“嘴唇厚厚敦敦的,是个老实人相”最终英子和他成为朋友,他会讲很多故事给英子听。在毕业典礼的那天英子又看见了他,原来他有个六年级考第一的弟弟。最后一次看见这个老实人后,他就被警察带走了,原来他就是那个广受议论的小偷。在别人眼中他或许是个可恶的小偷,但在童稚纯真的英子眼中善良的他是个好人是个老实人,他为支持弟弟顺利读书,被迫无奈下他只能成为一个人人憎恶的小偷,社会的压迫就是如此将一个老实人逼向绝境。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英子在一年级时就有早晨赖床不起的毛病,有一天下大雨英子干脆不起来,鼓足勇气赖在床上,她无视了爸爸的命令,最终被英子爸抄起的鸡毛掸子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最终还是被送去上学了。可当英子在教室上课时,爸爸又来了,他冒着雨还拿了一个大包裹,给英子带来了花夹袄和两个铜板。这让我想到一句话父爱如山。有时父亲虽然很威严很

凶的对我们,但如果你细心发现,父爱便在不知不觉中流露,父爱是一个支撑给你力量,是一个动作给你感动,他不易被发现却时刻存在,或许只在心中默默关心,或许只在你需要时才会被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