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散步》读后感

读《美学散步》有感

摘要:宗白华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先生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作者虽然没有构建什么美学理论体系,却用他那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艺术美,待得我“散步”归来,我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的中国美学精魂的大师,他散步时低低的脚步声,在日益强大的现代化机器轰鸣声中,也许再也难以再现了。然而,如何在日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吗?而《美学散步》正好能给我们以这方面的启迪。

我虽然经常去图书馆借书,但是却很少接人文科学类的书籍,总觉的那些书一定读起来文绉绉的,乏味又无聊。但是,在马可思基本原理概论课上,当老师说要我们读一本人文社科类的书并写一篇读后感时,我很无奈。但是还是去了图书馆去借人文社科类的书,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人文社科类的书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它包含好多方面的书,例如:哲学、文学、心理学、历史、艺术、美学等等。看这那一排排整齐的书籍。我再寻找这自己感兴趣的书,突然,一本名叫《美学散步》的书引起了我的注意。

首先我看了书的作者宗白华的介绍,他是江苏常熟人,19xx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语言科。1920-19xx年留学德国,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1949-19xx年任南京大学教授,之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中华全国美学学会顾问。看到这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又看了书的序论,主要讲美的本质是什么?美从哪里来?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用洋溢着艺术灵性与激情的生动文笔,揭示出诗歌、音乐、绘画、雕塑、戏剧以及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所隐藏的美,在我们面前铺开一段绚丽多姿的寻美历程。达到这样深入的美感,发现这样深度的美,是要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矿石商人只看到矿石的货币价值,而看不见矿石的美的特性。我们要经过一番洗涤,克服了小己的私欲和世俗的利害计较,把整个情绪和思想移动一下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在被钢筋水泥、电脑网络折磨得疲惫不堪的现代社会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灵魂的转向么? 看到这里,我便毫不犹豫的将这本书借回宿舍、慢慢品读、细细品味其中的一词一句。

在阅读中思索,我感到书里的每一篇文章皆似一颗珍奇的宝石,它们折射着理性与感性的光芒。或论诗画与书法,或论音乐与舞蹈,或论雕塑与建筑,自然的与艺术的乃至整个人生宇宙之中美的事物,凡是宗先生所论及的,他总爱在直观中把握它,欣赏它,赞美它,评判它。他以散文的抒情方式,以诗人灵感闪现时的思维方式,表达着自己精辟的美学见解。如他在评罗丹的雕刻时这样写道:“我这次看见了罗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这一种光明??你看那自然何等调和,何等完满,何等神秘不可思议!你看那自然中何处不是生命,何处不是活动何处不是优美光明!这大自然的全体不就是一个理性的数学、情绪的音乐、意志的波澜么?一言以蔽之,我感到这宇宙的图画是个大优美精神的表现。

美学散步读后感

”读了 1

这样的文字,谁会以为他是在评品艺术作品?而谁又能说这不是在评品艺术作品呢?清代王船山在论诗时说:“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好一个“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正可用来总结《美学散步》中所体现的宗先生的美学追求。其篇幅短小,其笔墨简淡,而微言大义昭著。难怪其他洋洋大观的美学论蓍中常有宗先生独见的美学观点被引用或引申。“他是个真理的搜寻者,他是个美乡的醉梦者,他是个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宗先生对罗丹的评语,又可恰如其分地用来评价他自己呢!

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这位欣赏家的集子里的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作者用他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中国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应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穿,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艺术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感悟。

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的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界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因此中国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然的,又是世俗的。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美学散步》让我体悟到了中国画的“气韵生动,迁得妙想”之精髓。前者是说一幅画要涌动着宇宙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给人一种音乐感;而“迁得妙想”则是通往“气韵生动”的途径。所谓迁得妙想,就是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用本心去体味外物的内在精神,把自己的想象迁入内部,经过一番曲折,才可把握对象的真正特质和精神。

这种对“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的清新淡雅之美”的追求,体现了宗白华内心深沉孤寂之感。在现代文明高度高度发达下,人们的传统文化和生命精神日益衰落,徘徊于这种矛盾的忧郁和苦痛的边缘,宗百华悲怆地喊出“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他反复提醒 2

国人要意识到现代精神的颓废问题,这正是他作为一个孤独的灵魂对生命发出的呐喊与召唤,他把他的这种孤独的探索和冷静的思考引入了美学范畴,个体生命的孤独和落寞,在理想的自由艺术之境中完全可以转化为对生命的歌颂和追求。通过艺术对人性本真的追寻,他的孤独落寞得到了彻底地发泄,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人才能真正找到精神的家园,返回精神的故乡,抚平内心的伤痛,慰藉平日孤寂的灵魂。

《美学散步》让我得到了一种生活情趣和审美方式,伴着笔墨的清香,细细体味,宗白华那自由孤寂的灵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寻求美的道路上指引着我,让我抛弃浮躁的世俗,向美学丛林的深处迈进。合上书,闭上眼,书的余香犹存,而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缀叶如雨”的冲淡清幽境界。

《美学散步》是已故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美学著作,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其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意,是中国美学经典之作和必读之书。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人们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就会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我认为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美学散步》。

3

 

第二篇:美学散步之读后感

《 美学散步》之读后感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而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又是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应该读的。

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xx年,最晚作于19xx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

《美学散步》里的一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们就好像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以及他所谓的美和意境。作者都给我们做了分析,所谓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究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

(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界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所以中国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

同时,作者用他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中国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串,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

总之,在这部书里,宗白华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