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征文比赛书评读后感

盛开在荆棘里的花

—读《超越自我》有感

生命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我们荡着双桨,在生命的河上不断向前拼搏,流淌着激情澎湃的誓言。而我们拼搏的过程,就是一个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我们都是在为我们追求的人生境界而不断地挑战着。挑战对手,也挑战自我。每走一步,我们就再去构想我们美妙的将来。只因有了梦想,有了渴望,生命才有了希望,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我们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迈向一个又一个新的自我。生命中那陡峭崎岖的山路,只因我们有了超越自我的信念,才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不懈地坚持。

人生的旅程,是一段值得纪念的回忆。我们跌倒过、崩溃过、颓丧过、失望过。可我们之所以坚持到现在,正是因为我们努力了、坚持了、奋斗了、突破了。那一地凋落的年华,有我们的汗水和泪水,却也是我们超越自我走过的足迹。因为努力过,所以不管结果如何,我们也无怨无悔。 超越自我,当立于高山之巅,持傲世风骨;当挺如利剑,临川渊而不悔。生命的颜色,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显得尤为耀眼。我们手持利剑,在生的路途上前行。恍惚迷离中,几人能把生命的真谛看透?伴着亘古的天,生命是根华美如涛的弦,而谁又能拨动那根超越自我的琴弦?

一段完美的生命旅程,就是要在生命的基础上完成生的价值。我们发现人性的缺点、弱点,从而在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得以进步。扬鞭策马、登高临远、风采怡然……荣辱成败,尽显英雄本色。

因为我们永远怀着一颗年轻的心,所以通往未来的路上,无关风雨。我

1

们都相信,永恒不变的是我们心里的彩虹。超越自我,去发掘生命的价值。

盛开在荆棘里的花,细雨中仍然飘着香气。相信我们的努力,在某个地方会种下芬芳。前方的道路上,越是流泪越是仰望。超越是一步一步的坚强,奋不顾身地绽放。我始终相信:星星会唱歌,石头会开花,穿过夏的荆棘和冬的风雪,我终将会抵达…

作者: 08电子一班

刘豆豆

E-mail:1019614680@qq.com

2

 

第二篇:关于书评和读后感

关于书评和读后感

王长来

上周给学生布置的题目是写一篇读书笔记,为了开阔思路,并没有如以往一般要求是去读名著名家的作品,只说写你喜欢的书。然而交上来的东西却让我有些失望,转而深思。 一贯以来我们总是板着面孔作文,名著也不是不好,名家也不是不值得去研究,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总是如同咸亨酒店的气氛,让人活泼不得,长久下来竟成了写读书笔记的规矩。这次有意让学生放开了写,绝大部分同学还是端着一本正经的架子,满纸慷慨激昂,或者“深思”,又或者“感动”,却未必见到真情实感。甚至如学生最喜爱的武侠、奇幻、言情之类的感想,也多写得八股文一般,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读后感真的不应该刻意要求什么,读后感应该是一个人读书之后记录下的感想,别人怎么可以评价自己的心情?所以我只能说一些读后感(评论)讨巧的写法,并不觉得这是读后感的正途。

首先是观点。要想引人注目,标题要好,观点要劲爆。当然不是要你胡编乱造,而是在逻辑的基础上注重一个新字。越是好的,越为众人熟悉,你讲个平平淡淡的观点,只怕首先输掉一半。观点新而

有力,别人才有看的欲望。可以参考下这类题目,比如林妹妹是万贯家财,比如韦小宝是个帅哥,首先就让人有瞅上一眼的欲望。

有了观点,论证一定要有力,千万不能让感情控制住自己的笔。就像一个MM,你在寝室成天叨念美啊漂亮啊,一脸陶醉。兄弟们都想听听咋个漂亮法,你又不说,翻来覆去就是一句真漂亮啊,非被打死。写评写一样,不能老把观点拿出来说,感情冲动之时下笔往往是情感的激荡而忽略了细节,建议稍稍平静下再写。

论证的时候,要么大量引用书中原句和情节,微言大义地分析,要么就是揣度人物心理性格,一切分析合情合理,自然能说服读者相信你的观点。如果能让他们觉得“原来如此,我怎么没想到”,那文章就成功了。

但观点不是时时都能出新,里面的句子也早被人用滥,人家的心得评论写得比原著多了不知多少,比如《四书》《红楼梦》,那就剩两样:感情和文笔。

不能说理了,咱就抒情吧。也是那千古流传人尽皆知的主题,只要文笔得当,大家还是愿意随着你的文字去重温旧梦。除了情,穿插着书中的情节,将那些大家都知道唯独书中人物当局者迷的东西说出来,就像读者自己在说一般。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写出自己所思所想,有人帮他说了,自然舒服。

这是相当考验文字能力的。因为大众化的感情观点人人可以写,只有人家文笔没你好,你抒出去的情能引起共鸣,别人的不可以时候,你才能不泯然众人。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用理论去解析文章。个人来说,我并不喜好这种文章。一是分析需要很多理论去支撑,高中阶段很难掌握这么多条条条框框,若是少少的,又难免班门弄斧之嫌,更怕用得不当被老师认为半罐水响叮当。另外,你要知道读你文章的人也不一定就知道那么多理论,或许看了会佩服会觉得高深,但不一定喜欢。同样的,你喜欢历史小说还是历史课本?再者,理论未免枯燥,很难引起读者共鸣,人家想来找知己说说心里话,结果遇上一堆看不懂的东西,怕是又会损失一批支持者了。

自然,用这个要求衡量学生作文有些偏高,然而我们总是要给出一个方向,避免这连篇累牍地歌功颂德。那些名家名篇未必需要你去赞扬什么,而我却希望你们在读书的时候,得到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