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内容梳理

第三册

第1课《读书示小妹+八生日书》贾平凹

1、文学常识:选自《贾平凹散文大系》,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都》、《废都》、《浮躁》,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等。

2、内容主旨:作者通过给小妹的信,阐述了读书的目的、方法,流露了深深的手足之情和人生的诸多感慨。在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早年读书求学时的艰难,剖析了自己走上社会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人生奋斗过程之中最终的价值选择,这就是读书、明理、做人。

3、艺术手法:捕捉和再现事物精微之处来揭示读书的真谛和人生境界;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传达出的兄妹间深厚的手足之情。如文章第一自然段中从“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我就记想那时的可怜了。”以亲切细腻的笔触回忆了兄妹相处时的往事,兄喜妹亦喜,兄伤妹亦哭,兄妹情同手足,血脉相连,读来催人泪下。

第2课《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1、文学常识:选自《黑塞说书》,赫尔曼·黑塞(1877-1962),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xx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来人们称黑塞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作品有《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等。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有关读书的文化随笔。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3、艺术手法: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举例论证,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对比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

第3课《幼学纪事》于是之

1、内容主旨: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记叙幼年因家境贫困而在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艰辛,表现了旧社会恶劣的政治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表达了对幼年求学过程中帮助过自己,曾给自己有益教育的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2、艺术手法:

(1)文章语言平中见奇,幽默诙谐。

用貌似轻松的笑话,来说严肃的事情,或故意将小孩说得十分严肃,这是幽默的两种形式。本文综合运用这两种形式:本是凄凉辛酸的往事,作者却说得俏皮轻松,叫你听了忍俊不禁;正在你想笑时,却分明听的作者说得那么严肃,几乎要催人泪下。比如,家里根本没有一本书,却偏说“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那本历书。”把轻松的笑话说得很严肃。

(2)富于生活气息,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渗透在对人和事的记叙和描写中,感人至深。

第4课《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

1、文学常识: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1

序言的分类

1、按用途分:书序(诗序、文序);赠序

2、按作者分:自序、他序

3、按位置分:在正文前的称为“序” 或“前言”;在正文后的称为“跋”

序言的内容:

创作的缘由;创作的目的;创作的经过;作品的内容及主题;作品的出版、印刷及命名等情况。

关于整句和散句

句子有长有短,结构也各式各样。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包括对比、排比或二者之外结构相近的句子)。结构不整齐,长、短句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一般来说,散句自由活泼、富有变化。整句结构齐整,音节和谐,喧染气氛、加强语势。整句和散句“整”和“散”都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 整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 散句: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性广。

2、内容主旨:回忆白莽的音容笑貌,客观而热情地评价《孩儿塔》的创作意义,点明《孩儿塔》的价值,表达了鲁迅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与对革命事业的高度热情。

3、艺术手法:整句与散句交错出现的语言形式,不仅充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而且读来别有韵味,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课文的前三段主要以散句形式叙议抒情,第四段则主要用整句的形式、诗的语言抒发感情,结尾段又回到散句表达。

第5课《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资中筠

1、文学常识:选自《学海岸边》。资中筠(1930-),著名历史学家,国际问题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2、内容主旨: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文章,一篇优秀的文学评论应该不仅体现评论者对评论对象的准确把握;还要能体现出评论者独到的视角和真知灼见。这篇文章以太史公文章之“奇气”所在为视角,以《李将军列传》为材料,结合司马迁的人生际遇,并借鉴鲁迅的经典评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深入解读,层层分析,揭示出“在那貌似平淡的叙事之中,却蕴藏着极大的感染力”的太史公笔法的艺术价值,以及太史公自称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修史理想。

3、艺术手法:选择典型例证《李将军列传》、《项羽本纪》和《孝武本纪》来证明司马迁以克制、含蓄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僧的奇特笔法。

第6课《密室的生活》迈耶·莱文

1、文学常识:迈耶·莱文,美国作家,创作关于犹太民族和以色列的小说。代表作《非法移民》。

书评要求能结合作品的内容、结构、手法加以评述,以揭示作品的思想感情、写作意图及艺术价值。书评可以对所评论的对象进行由内到外的综合性评论,也可以有所侧重地评其一个获几个方面(包括书中的某一首诗、一篇文章等),不过,视野必须顾及全书。

书评不同于读后感。读后感是读者阅读某种书籍后的所感、所想、所悟的心理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阅读的对象———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为中心;在写作上它通常只是围绕阅读对象的某一点而生发开去,几乎可以不考虑书籍的整体情况,甚至可以仅仅八阅读对象作为 2

引子,然后就大谈其感想、大发其议论、大抒其情怀。

第7课《爱因斯坦与艺术》赵鑫姗

1、文学常识:选自《科学·艺术·哲学断想》。作者赵鑫珊(1938-),当代学者,哲学家、散文家。著有《哲学与当代世界》、《普郎克之魂》、《地球在哭泣》、《黄昏都下潇潇雨》等

2、内容主旨: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从而揭示艺术与科学的互补性、统一性,阐述了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的观点。

3、艺术手法:记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理性与激情相交融的语言风格。

第8课《说数》沈致远

1、文学常识:选自《科学是最美丽的—科学艺术与人文思维》,沈致远(1929-),物理学家,同时致力于科学文艺创作。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最新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内容梳理

2、内容主旨:作者认为数字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数的意义非同小可,他期盼着数的发展史上有更新的篇章。

3、艺术手法: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体现在四方面:(1)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引用;(2)修辞方法:比喻、对比、拟人;(3)遣词造句:妙用成语、妙用佛语、嵌字、化用诗句、作诗;(4)表达方式:说明中穿插议论和抒情。以上这些方法均给《说数》增添了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得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枯操的说明读起来情致盎然。 3

第10课《想北平》老舍

1、我选自《老舍文集》(第14卷),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怀乡之作,作者用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溢着动情的微笑和泪的光影。北平的街景、院落、花草、树木,处处“有空闲的地方”,都有文化古城的深层内涵,更有着老舍对北平的眷恋、担忧等深沉的情感。

2.艺术手法:

(1)对比、类比手法的运用

作者将对北平的爱类比于孩子对母亲的爱,以人子之情阐发对北京深挚刻骨的爱;后半部分运用对比,主要从整体结构、建筑格局、自然风物的几个方面将北京与巴黎等城市对照,孩子气的夸赞出了老舍心中的北平。

(2)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比如文章写到积水潭:“面向着积水潭。。。。。。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描绘环境氛围、自然景物,写了乐在其中的人,景语情语融为一体,富有生气,充满诗情画意,让人回味无穷。

第11课《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

1、文学常识: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史》、《新原道》、《新原人》等。蔡孑民,即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现代教育家。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蔡先生的教育有两大端,一个是春风化雨,一个是兼容并包。

2、内容主旨:本文是作者回忆蔡元培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回顾了自己与蔡元培先生的几件往事,用心体悟了蔡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风范,塑造了一个亲切、自然而又伟大的教育家的形象,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蔡元培先生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敬仰之情。

2.艺术手法:叙议结合,以小见大,巧妙地选取平凡的事例来勾画一位“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大教育家形象,又以精粹的议论恰当地点出了蔡先生的精神境界的内涵;人物描写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第12课《草莓》伊瓦什凯维奇

1、文学常识:选自《外国散文名篇选读》,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剧本《诺楠之夏》等。

2、内容主旨: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作者并不是消极的感伤逝者如斯,因为尽管流年似水,“有所剥夺”,但更“有所增添”。虽然时间飞逝,“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情感”,“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从而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3、艺术手法:象征说法在文中的运用。

六月的草莓:象征着生机勃勃的青春时代,寄托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韶光流逝的感慨。

4

九月的草莓:象征一种日益丰富成熟的人生。它失去了以往外在的香味,但含在嘴里让人越品尝越有滋味。

第13课《漫谈散文》季羡林

!、文学常识:选自《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季羡林,学者,教授。著有《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等。

第14课《诸子喻山水》

1、文学常识:

选自《论语》,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选自《韩非子》,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孤愤》、《说难》等。

选自《管子》,管子(公元前770-前476)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

选自《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后世称为“亚圣”。

选自《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腆。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选自《孙子》,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兵法》。

2、内容主旨:内容概要:通过先秦诸子有关山水的十一则议论,展示了古代先哲们对山水的思索和感悟,表达了他们由山水悟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

3、艺术手法:设喻说理的议论方法,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将深奥的哲理浅显化,给人以鲜明清晰的认知和生动形象的美感。

第15课《秋水》庄子

1、文学常识:选自《庄子·外篇》,《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中反映道家学派思想的代表著作,由内篇、外篇和杂篇组成。庄周,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人,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并称老庄。

2、内容概要:文章通过黄河、北海、天地以及人与万物的对比,旨在宣扬相对主义思想。启示我们宇宙是无穷的,而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个人因素的影响,只有不满足于现状,努力上进,才能突破局限,超越自我。

3、.艺术手法:议论说理形象化;设想奇特,章法谨严;气势充沛的语言特色;比喻、对比、铺陈等手法的运用。

第16课《前赤壁赎》苏拭

1、文学常识: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赋,一种讲究词采,体物铺陈的文体。

2、内容主旨:全文以风、水、月为主景,以作者泛舟赤壁过程中的感情起伏为主线,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通过主客问答,表达对于宇宙人生的见解。作者在言论和行动中均不得自由的逆境中,不怨天尤人,不沉沦悲伤,却能表现出一种乐观、旷达的思想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情趣。

5

3、艺术手法:

(1)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全文以风、水、月为描写主景,画意、诗情、哲理交融为一体。文章首段先写“画意”,描绘清风明月、波光万顷的秀美景色。作者陶冶与自然美景中,产生心旷神怡、羽化登仙之“诗情”。此为由景生情,寓情于景。二段主客饮酒乐甚,主人扣弦而歌,乐极生悲,客吹洞箫,更渲染悲情。三段客由赤壁之景,联想到与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再抒发人生苦短的悲怀,将“诗情”渲染到极致。四段移情入理,主人面对同景而生异情,以水和月为喻,论述“变”与“不变”的哲理。最后主客得到解脱,由悲变喜。全文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情、景、理水乳交融;由乐到悲,由悲转乐,感情线索分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主客问答,抑客伸主是赋的传统表现手法,作者借此形式,实际上是与自己进行思想上的对话。主客间一问一答,互相辩驳,实则代表了作者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借主之口表达潇洒超脱、返归自然放的旷达。作者借此手法,使文势形成波澜,将内心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加强了艺术表达效果。

第17课《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文学常识: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内容主旨:文中记述王安石和两位朋友及弟弟同游褒禅山的经过。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篇游记,但作者并非以游记为重点,而是借记游写感想、发议论,说明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而不要浅尝辄止,人云亦云。

3、艺术手法:因事说理,叙议结合。本文一二段记游山,三四段谈道理。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既有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作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入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获得成功,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至高境界。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生动的阐发了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第18课宋词四首

1、文学常识

选自《乐章集》。雨霖铃,词牌民。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行七,人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后世称“柳屯田”。

选自《淮海词》。踏莎行,词牌名。秦观:字太虚,一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 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选自《清真集》。苏幕遮,词牌名。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精通音律。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选自《漱玉集》。声声慢,词牌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

2、艺术手法

《雨霖铃》白描: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临别时千言万语,竟无从说起。几笔勾勒,传神地道出了情人分手时,相当丰富的内心世界。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6

风残月。”

《踏莎行》虚实相生:上片以虚带实,下片化实为虚。抒发了内心不能直接抒发的深沉伤痛的贬谪之悲。

《苏幕遮》语言清新自然。如“鸟雀呼晴,侵晓窥言语。”运用拟人描摹鸟声,由静入闹,并以“呼晴”一词暗点昨夜下雨。“窥”字把读者带入了鸟儿雀跃相鸣的生动画面,营造了雨后初晴,天清气朗,轻松愉快的氛围。

《声声慢》全词语言通俗自然,善用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全词没有一滴眼泪,给人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作者通过大量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愁肠百结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

第19课《窦娥冤》关汉卿

1、文学常识: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代表作:《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单刀会》 2内容主旨:在课文节选的这一折戏中,前两个部分显示了窦娥性格中坚贞刚烈和善良孝顺的不同侧面,第三个部分则进一步表现了窦娥对含冤而死的不屈与叛逆。三个部分层相递进,逐步揭示了人物的刚烈性格,从而突出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本剧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的心灵和反抗精神。

3、艺术手法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2)、曲白相生,如三桩誓愿先用宾白,再用唱词,曲白相生,彼此增美,强化了感情的抒发。

(3)、本色派语言:通俗自然又形象生动。

第20课元曲四首

文学常识:

曲分为:散曲(小令和套数)和剧曲(杂剧和传奇)

(一)散曲常识:曲是继诗、词兴起的一种古代的诗歌体裁,是配乐歌唱的诗。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大类。

1、曲的体制:曲牌和宫调。曲牌规定一首曲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每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若干个曲牌。元代的宫调共有十七个(六宫十一调)。

2、散曲的分类:分为小令(一个曲牌的单支曲)和套数(同一宫调的一组曲)。

(二)元曲四大家:

1、关汉卿,杂剧代表作《窦娥冤》

2、白朴,杂剧代表作《梧桐雨》

3、郑光祖,杂剧代表作《倩女离魂》

4、马致远,杂剧代表作《汉宫秋》。小令《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双调]寿阳曲 远浦帆归 马致远

1、文学常识: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杂剧家,被誉为元曲第一大家,晚号“东篱”,晚年隐退,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代表作元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有辑本《东篱乐府》

2、内容主旨:此曲有如一幅夕阳水村归帆图,显示出一片幽静美。酒家旆闲、船未着岸、落花晚舍、卖鱼人散、闲适幽静,透露出隐士追求世外桃源境界的恬淡心境。 7

3、艺术手法

(1)作者擅长以极富特征的景物渲染气氛。夕阳、酒旗、欲归未归的航船、清流萦绕的茅舍、人群散去寂静无声的断桥,犹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营造了一幅清疏而旷远的意境。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描摹出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

(2)作者还善于在“无字处”给人以丰富而耐人寻味的想象。从天边静穆的夕阳,到眼前慵懒的酒旗,再到远处待归而不急于靠岸的航船,视点跳跃灵动,每个“点”的背后都是有待读者通过想象还原的画面。从全曲的两幅画面来看,前者写航船未归,后者写“卖鱼人散”,二者之间有靠岸、卸鱼、卖鱼等多个环节,但作者同样把这些环节交给读者通过想象去完成,他只给人一幅远离喧闹和嘈杂的、清淡闲远的江村渔人晚归图景。

(3)白描景物,富有情韵。

写景不刻意地用浓墨重彩去铺陈,而是淡描浅勾,才回去的自然朴实的效果,“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作者不写渔船靠岸后,渔民们忙乎的劳动场面,而写桥头渔市已结束,卖鱼人(包括打渔人)各自回到家中,他们居住的环境是“落花水香茅舍”,因是晚上,家家亮起了灯光,灯光映照在水里,花、水、茅舍足说明这是个优美的环境。有美的景,情又怎样呢?曲里没有明写,而是隐含在曲句里,需要读者去体会去感受去想象。也许有的人走到家门前,见妻儿迎上来,所有的劳累疲惫已消散,享受着至爱亲情;也许有的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盘算着企盼着渔市能给家庭带来好日子;也许有的在为家人烹饪美味佳肴,给家人予温馨予关爱??家是乐园是港湾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体现出渔民怡然自得的乐趣。

[中吕]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1、文学常识: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济南(今属山东)人。张养浩能诗,尤长于散曲,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主要是归隐期间的作品,反映了乐于隐居思想,有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的不满。晚年目击人民的苦难,写了一些揭露社会黑暗、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格调较高。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其中之一。

2、内容主旨:小令虽是怀古之作,但其立意并不在古迹、古事本身,而是跳出一层,侧重于“怀”,有历史上朝代更迭、兴衰交替的现象总结出历史规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广大人民的利益对立起来,使曲子的主题得以升华,达到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曲子可分三层:写景、怀古、议论,由时到虚,层层深入,结构十分严谨;曲子的文字也相当精辟、警策、如“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仅七个字就准确的概括了潼关一带的山川地势,“宫阙万千都做了土”一句,高度浓缩了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而结尾两句更是高度概括,警策异常。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潼关怀古》都表现为一份难得的沉重。

3、艺术手法

8

《山坡羊潼关怀古》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形胜的不变,衬托历史的多变;以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揭示封建历朝统治者因为彼此之间利益争夺而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 第21课《长亭送别》王实甫

1、文学常识: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14种,现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

2、内容主旨:《西厢记》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 , “长亭送别”选自原作的第四本第三折,是《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这一折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千里长亭,碧云漫天,黄叶满地,西风阵阵,北雁南飞,一片萧瑟景象。莺莺和泪相送,叫他无论得官与否,早早回来,千万不要停妻再娶。细腻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

3、艺术手法:

(1)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崔莺莺

(3)修辞手法多样,语言雅俗相济。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