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教育心》有感

读《我的教育心》有感

炎炎夏日,在家里自由自在的品读李镇西老师写的《我的教育心》,在本书中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到:教育,需要我们常常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所谓“理解儿童”,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儿童的心去理解儿童的心。平日里,我们也常常提到尊重学生,可当我们真遇到事情时,却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尽管在心里提醒自己面对犯错的学生要淡定,但还是忍不住的生气。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为什么用同样的方法却做不出名师的成就的原因之一吧。

首先只有理解儿童,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永远保持纯净童心的支撑点是把教育当成信仰,不为名利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不能让自己的心生锈。我们的工作环境决定了我们大多数的时间是和孩子在一起的,让自己保持童心有很多种方法: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谈谈心,聊聊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有机会的时候加入到孩子们的游戏队伍中,放飞童心,感悟童真、童趣;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看他们喜欢看的书,和他们一起说一说对书中故事的理解,对人物的感受,会无形间拉近和孩子的心灵距离,也会让你自己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只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都要去尝试,要把纯真保持到永远。

其次要有爱心。

有人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

水,就不能称其为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很多老师其实也是有爱的。不仅爱“优等生”,更要爱“学困生”;不仅爱学生的聪明乖巧,更要爱学生的贪玩调皮;不能爱少数,而要爱所有我们要将自己的爱播撒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浇灌到所有孩子的心田。

最后永远保持的一颗纯净的童心。

而给我认为李老师最宝贵的教育财富不仅是他的反思力,更是他永远保持的一颗纯净的童心。李老师把语文课搬到油菜花地里,和学生一起用身体把“一班”二字写在风雪峨眉山上,和学生在瓦屋山原始森林探险,甚至和学生玩“老鹰捉小鸡”、掰手腕??李老师一张充满童真的笑脸笑得比学生更灿烂。这不是单纯的玩乐,这正是李老师的教育,他说:对学生严格要求,前提是要和学生建立感情和信任,只要孩子和你有了感情,嬉笑怒骂皆成教育。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然后才是教书。”我很赞成这句话,我也在努力的做着这句话。因为我们的社会并不要求每个人都是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而作为每一个个体的人都应该有一个积极、健全和幸福的人生。我们老师,就是那个使孩子们拥有一个积极、健全和幸福的人生的引领者,我为之努力着!

 

第二篇:读《我的教育故事》一书有感

读《我的教育故事》一书有感

这是一本汇编了普通教师的教育故事的书籍,所选的文章不仅贴近普通教师的生活,生动而富有趣味,还体现了与新课改精神相吻合的教育理念。全书分为六大部分:管建刚和《评价周报》;陈晓华的高三纪实;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王能智和他的弟子们;魏书生当班主任;平凡中的不平凡。前面五部分分别选取五位老师的教育故事、教育随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些老师的教育理念及生活状态。第六部分则选取了多位平凡教师的故事,多层面地反映了广大教师的喜怒哀乐与生活际遇。

管建刚和《评价周报》:他以报载文,以报授人,更以报育人。一份报纸折射出他对学生赤诚的、厚重的关爱。学生的灵魂在作文里起舞,得师如此,你们何其有幸。管建刚和《评价周报》打动的不只是他的学生。陈晓华的高三教育记实:真诚关爱学生,高三教师以心育人,以情动人。读读一位普通高三教师的教育日记。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信念支起一片农村教育天地,行知思想成就乡村教师,杨瑞清,一个扎根农村的教育家。王能智和他的弟子们:王能智,中国探究性学习的先行者。在显赫的家庭背景下,他如何走上了教育之路,如何成就为一代名师?在探究性学习的路上,他和弟子们遭遇了哪些困惑与尴尬?听老师讲述自己的故事,感受真实的教育生活。魏书生当班主任:魏书生,一个中国教育界如雷贯耳的名字。如此名师教育方式与普通老师有何不同呢?且看魏书生是如何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平凡中的不平凡:多少普通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多少教师用爱和生命来感化、教育学生。平凡中的不平凡,是他们看着学生而挂在眼角的那滴欣喜的眼泪,是学生记忆深处最柔软而温情的一抹记忆。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魏书生老师。魏老师是一位中学教师,他的名字在中国教育界如雷贯耳。他教育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善于运用激励手段,正面引导学生,以理服人。当学生上自习课说话时,他就要求学生写心理活动说明书,剖析自己的思想,让学生既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又提高了写作水平。当学生犯了错误后,他要求学生做一件好事来弥补,缓解自己因做错事后产生的负疚、痛苦、懊悔的消极情绪,重新激发他们昂扬、上进、助人的积极情绪。

为了教育好学生,魏老师善于挖掘、利用一切教育机会,让学生亲近他、信任他,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因此,一段时间,他曾经是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同路人。他积极地和家长沟通,以自己正面的教育方法来影响家长,转化了一位又一位在他人看来已是无可救药的“问题”学生,深得了家长的信任。即使是批评学生,他也非常讲究艺术性。他不让自己的良药越苦口越好,忠言越逆耳越棒,而是想方设法使良药不苦口甚至甜口,让忠言不逆耳甚至顺耳,从而“研发”出所谓的“糖衣良药、顺耳忠言”的教育方法。

这一切的一切,看似非常简单、平凡,其实都来源于魏老师对学生的满腔热爱。在他看来,深夜送学生回家是一个老师义不容辞的事情。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让他认为是顺之又顺、习以为常的举动却让这个学生百感交集,终身难忘。爱的付出自然得到了爱的回报,这也许不是魏老师的教育初衷,可这确确实实是这些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情的真实流露。因此,就有了每次出差回来,学生自发的一次次到车站迎接魏老师的感人场面。

魏老师是平凡的,他就是在平凡中、在小事中播种关心学生的感情。只要善于播种,就到处都有播种的机会。只要善于培植,我们就能生活在幽深茂密的长满关心的感情之树的森林中。从魏老师身上,我感悟到:爱是教育的根本,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因为有了爱,才会有一个积极的教育心态,才会拥有教育学生的一把金钥匙——激励手段。我们教师只要对学生富有爱心,利用一切可教育的契机,积极动脑,勇于创新,就一定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