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心灵的“红处方”

治愈心灵的“红处方”

电子产品独霸的今天,纸质产品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电子书方便快捷,省钱省力。我们在这种快餐式的阅读中,真的有读书的乐趣吗?阅读是一种生活享受,更是一种情调。书籍多的犹如繁星,可是并不是每一本书都可以吸引你,也许真正吸引你的往往是那个作者。我们佩服他们的智慧哲思,欣赏他们的博爱善良。朋友们,我要向你们推荐一本书,更确切的说是让大家深入地认识一位悲天悯人的作家。透过这本书,我们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震撼与领悟。

“白处方是开普通药的,黄处方是开外处用药的,只有红处方是专开剧毒麻药的,比别的处方要慎重。”这是毕淑敏写于19xx年的长篇小说《红处方》。它烙着90年代那个特定时代的道德伦理风貌和精神文化痕迹,虽然距离我们这些90后们二十几年,可是这种震撼远远不会因时间而减弱。

王蒙先生评价毕淑敏:有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是一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这部长篇小说出版当年,就被《南方周末》选为该年度最有影响的十本书之一,并获得首届北京市文学艺采大奖。小说体现了她对绝望生存的逼视、生命意义的扣问、对吸毒者的深沉关怀。也集中反映了毕淑敏老师悲天悯人的情怀与救赎脆弱生命的强烈意识,是她开给当下社会的一剂良方。

小说描写戒毒医院的各色人物,大多都是欲望的化身,他们卑劣的行径,以及被疯狂的欲望扭曲的灵魂令人不寒而栗。如吸毒病人中

的亢奋者庄羽和支远,扭曲的灵魂,煎熬的内心;护士中的狂人栗秋,因为仰慕贵族气派和风范,处心积虑地将有身份的吸毒分子作为追求的婚姻目标,把玩弄女性成瘾的吸毒病人北凉当成栖身的救命稻草;还有混迹于病人中的“嗜金狂”三大伯,轻车熟路“进驻”医院,伪装吸毒病人,兜售毒品,赚取不义之财;特别是人称“孟妈”的女医生,她不仅充当住院介绍人来牟取暴利,还自设戒毒诊所,她“借公肥私”的勾当、假充慈悲的伪善面目堪称一绝。还有那个叫秦炳的人,持一张祖传戒毒秘方,向戒毒医院索取重金不成之后,将秘方高价出卖给了洋人,其利欲熏心的行径却自视为光明正大、理所当然;还有追逐肉欲的简方宁丈夫,在儿子有病不能上学,爱妻被工作和儿子搅得焦头烂额的情况下,心安理得地与保姆调笑偷情等等。一幅幅人性丑态的真实图景,让人惊魂动魄,又心生悲切。我看到这些,我深深的感受到人性在物欲横流的世界的畸变,无法名状的悲凉与同情。毕淑敏老师借助 “毒品”这一载体,细腻的刻画瘾君子们在吸毒戒毒这个过程中遭受的痛苦和内心深受的煎熬,展现“毒品”对心灵脆弱的人所造成的巨大杀伤力,真实表展现出被毒品主宰的一些都市“欲望”人在迷失理想和信仰之后畸形的生活和心态。给我们这些涉世未深有些盲目冒进的青年人当头棒喝: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要以身试毒,不要天真的以为可以戒除毒瘾,不要效仿所谓的“有身份”。一旦沉沦,万劫不复!

这部小说,情节并不复杂,可却像一曲绕梁余音,总让你的内心涟漪不断。细腻的描写把人性剖析的一览无余,书中描写的不仅是毒

品对人身体的伤害,更是对人心灵的摧残,使人的心理变的扭曲?? 它还歌颂了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医护人员。简芳宁,她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她本可以做一个普通的贤妻良母。可是,她觉得应该让自己一辈子过得更有意思,像旗帜一样飘起来。因此,从部队转业后,她义不容辞地选择了新兴的戒毒医学事业。于是,她的生命不再属于自己,也不再属于她的小家庭。最终,她不得不抛家舍业,忍受了第三者插足、丈夫背叛,顾不上对身患重病的独子的照料,甚至断绝了与一切亲朋好友的往来。她的命运可以说是悲惨的,却又是崇高的。她本是一位冰清玉洁的天使,用心守护着戒毒医院里的最后一方净土——院长办公室。可是,那个天生丽质的吸毒患者庄羽,娇惯任性和薄弱的意志,使她深陷毒品的旋涡里而难以自拔。最后,她产生了对简方宁又爱又恨又嫉妒的病态心理,逐渐变得心理畸形,并绞尽脑汁,暗施毒计。当着最后一方净土也被玷污,她本人也深受毒害后,她只有用死来抗争!简方宁是个为正义事业的卫道士,以最壮丽的姿态死去。

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欲望扭曲了人的赤子之心。毒品对人类灵魂的荼毒与杀戮,看后让人心灵感到震撼。通过戒毒医院这一小小的社会一角,将人之“欲”淋漓尽致的描画,字里行间透出悲凉的气息。欲望对人类正义和良知的颠覆和嘲弄,让我看到了欲望人间的苦难。在写这部小说时毕淑敏老师说过:“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控制力特别薄弱,由于种种原因,染上了毒品。这非常可怕!别的错误可以得到纠正,吸食毒品这种错误却是无法挽回的,没有任何后悔、挽回、

纠正的机会。毒品是从人的生命结构开始破坏的,现有的技术、方法对此都束手无策。当我看到戒毒医院里有那么多年轻鲜活的生命奄奄一息时,我的心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我想起了那些长眠在雪山草地上的战士,这种疼痛无法用言语形容。问那些年轻的戒毒者知不知道吸毒的危害性,‘不知道’。我太替他们难过了。”读这本书让我深刻了解吸毒对人的摧残,这种危害是我们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的。警钟长鸣吧!想想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吸食鸦片的悲剧以及对晚生辈的告诫:“寄语一切世间男女少壮人,鸦片切不可近。世间如有魔鬼,则此物是耳。”

亲爱的朋友,读一读这本书吧,它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一部容量大、信息全,具有医学权威的戒毒手册,它也是去除心灵毒瘤的良方。它会为你指明方向,冲出人生的阴霾。此刻,我一想起书中那些可悲可叹的男男女女,热泪满面。也许这正是毕淑敏老师悲天悯人的人格魅力,于朴实无华的笔触下尽展人生的苦辣辛酸······

 

第二篇:治愈心灵的话

海灵格语录

一、海灵格论生命和死亡

每一个生命都要得到肯定和尊重。 死亡是我们的朋友。

死亡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支持力量。 我们每天都向着死亡走去。

二、海灵格论爱与秩序

爱是秩序的一部分。

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

爱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围内成长。

爱常常是有代价的,常常让人感到愧疚。 爱只是一颗种子,并不能改变土壤。 悲剧中的英雄是盲目的。

人要回归秩序,面对真相。

三、海灵格论人生

人是有那么一点点自由。

每个人都有资格决定他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希望有更好的明天。

要用全新的眼光去面对每个不同的情况。 危机唯有到达高峰时才能够解决。 多愁善感守护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幸福。 人在幸福中会体验到危险与不安。

四、海灵格论伴侣关系

关系其实也会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伴侣之间发生的事,别人绝对不能干涉。 女人跟随男人,男人服务女人。 每一种关系会设下不同的界限。 连结既是爱的奖赏,又是爱的代价。

五、海灵格论分手

不负责任地分手常常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 伴侣分手也许是必须的。

要么分手,要么强留,两种痛苦必选其一。 伴侣分手往往是无可避免的。

在分手当中,愤怒通常是替代悲痛的工具。 离婚是父母双方的事。

六、海灵格论父母和孩子

父母的关系不关孩子的事。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不能分割的。

父母付出,孩子接受。

你的父母有权插手你的人生。

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是无限的。

孩子要跟随父亲。

荣耀自己的父亲。

即使父母有罪过,他们仍然是父母。 荣耀自己的父母便是荣耀大地。

孩子的心灵无法容忍任何对父母的贬抑。 子女必须尊敬并且荣耀自己的父母。

七、海灵格论疾病

信念促成疾病,醒悟便得康复。

疾病乃是拒绝荣耀自己父母的结果。 疾病乃是企图为他人赎罪。

和解比赎罪更好。

癌症由恨生成,却远远地回避着爱。 有时癌症是一种赎罪的形式。

头痛的问题可能是来自被堵塞的爱。 多数情绪的痛苦都是中断了的爱。

心痛和头痛常常是堵塞了的爱的一种表达。

八、海灵格论清白与罪恶

清白者往往是较危险的人。

忠诚应以爱为出发点。

愧疚和无愧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恶。 清白与罪恶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恶。 清白者是不原谅人的。

如果某人正视他的罪恶感,便可获得力量。 罪过是不可挽回,也不能补偿的。

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是一种高技巧的报复。 赎罪是一种补偿行为。

唯有罪人才能够宽大仁慈。

人世间的罪恶是会消逝的。

九、海灵格论原谅与尊敬

人不能要求别人原谅。

人没有权力去宽恕别人。

慈悲需要勇气面对全部的伤痛。

原谅其实是一种僭越。

我知道你所赐给我的,我十分敬重它。 感恩之心便是不带傲慢的接受。

尊敬必须来自内心深处。

无聊的好奇心表示缺乏对他人的尊重。

海灵格论付出与接受

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决定有权利。 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回报的责任,我会体验为罪恶。 没有亏欠的压力,我会感到轻松和自由。

当他们要帮助你的时候,你要小心。

带着爱从别人那儿接受的人是谦卑的。

吸入是接受,呼出是付出。

鞠躬也是一种付出。

深深地吐气!那是一种让爱流动的方法。

多一点爱意,少一点恐惧。

十、海灵格论问题与行动

问题本身往往是解决的方法和动力。

如果描述是正确的,问题应该早已解决。

只要发生了,我们都要客观面对。

我们所犯的错误往往是最好的老师。

每一个行为后面都有其正面动机。

爱是一切行为后面的动力。

事实往往与人们所说的相反。

所有的情绪都是帮助我们成长的。

我们只有在必须行动之前才是自由的。

每个人都有力量面对他的难题。

十一、海灵格论愤怒

1、第一种愤怒

如果有人攻击我或对我做出不公平的事,我自然会有的反应,这种愤怒驱使我作出有力的反抗,而且给予适当的回应。

这种愤怒是正面的,它帮助我行动,使我强壮。

愤怒在这情况之下是恰当的。当目的达成之后,愤怒也会消失。

2、第二种愤怒

当我察觉到,我没有获得我可以或者应该获得的东西;或者是我没有要求、请求我可以或应该要求或请求的事情,我会感到愤怒。

我们会对别人生气,用愤怒来取代行动,而愤怒也就成为没有行动的结果。这种愤怒会有瘫痪和削弱的效果,而且通常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以愤怒来替代爱,也是类似的作用,我会对所爱的人愤怒,用愤怒来取代爱的表现。 这种愤怒的感觉,是幼儿被中断对父母亲的爱的经验。在日后相似的情况下,人会再次体验到早年的经历,这种经历更会削减他的力量。

3、第三种愤怒

当我冤枉了某人,但我又不想承认我的行为,我便会对那个人生气。

我就是用愤怒抗拒自己行为的后果,而让他人来承担我的罪恶感。

我用愤怒代替了自己的行动,而使得自己不作行动。

这种愤怒便令我瘫痪,使我变虚弱。

4、第四种愤怒

某人给予我太多,使我无法报答,这是难以容忍的,我会带着愤怒抗拒他的施予。 这种愤怒是以责备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子女对父母表示愤怒,愤怒便代替了接受和感激,也取代了自己的行动,这种愤怒使人瘫痪和空虚;或者也会以意气消沉和忧郁表示他的愤怒,用以取代接受、感激和给予。

愤怒也会在分离之后以长期持续的哀伤方式去表现,尤其是对某个死去或是离去了的人,假如我依旧欠他一份接受和感激,或是无法承认自己的过错及其后果的话,就会表达出这样的愤怒。

5、第五种愤怒

有些人的愤怒是从别人那儿,或是为了别人而承受来的,例如在团体中,有个成员抑压自己的愤怒,久而久之,团体中另一个成员(通常是最软弱的那一个)他会亳无理由地生气。 在家庭内最弱小的成员是孩子,例如母亲压抑对父亲的愤怒,其中一个孩子便会从母亲那里承接到愤怒,而对父亲生气。

在一个团体中或是家庭中最弱小的成员,不但经常会承接到愤怒,而且也经常会成为愤怒的目标,例如下属对上司生气,但他却将愤怒压抑,发泄到更加软弱的同事身上;或者男人对女人生气,却将怒气压抑,然后把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

愤怒的对象通常不只是由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例如由母亲转移到孩子,而且也是沿着一个方向,由强者转到弱者身上,所以,纵使女儿从母亲那儿承接了对父亲的愤怒,她也不会发泄在父亲身上,却是会发泄在一个让她感到安全的人身上,例如她的丈夫。 在团体中较弱的成员,通常会成为这种假想愤怒的代罪羔羊,而不是那些原先预期中较为强势的人,例如辅导者或是团体的领导者。那些承接别人怒气的人,都具有一种愤怒的特质,而且都感到自豪而正当,但他们只不过以别人的力量和正当性在行动,这只会造成失败和软弱。而那些受到承接的愤怒的受害者,也会在他们理直气壮、义愤填膺之下而感到强壮有力,但事实上,他还是软弱的,而他的受苦也是没有意义的。

6、第六种愤怒

有一种愤怒,那是德行,也是能力:警醒的、专注的执行力和危机感,勇敢且清楚地面对困难和强权。但是那不是情绪作用。

必要的时候,他们也会伤害别人,却不是因为害怕他或是出于恶意,而是长期训练和实践的结果,但对于那些有此能力的人来说,却是轻而易举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