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品人录》感

读《品人录》后感

刘邦,项羽

易中天先生犀利又不失诙谐的语言用现代社会理论提出他的观点和剖析。

胜者王侯败者寇。历史赋予了刘邦和项羽不同的命运。刘邦刷新了历史,项羽则魂断垓下。

项羽,虎、豹,将军之后,豪族血统,“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

刘邦,狼、羊,无名之辈,市井流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枭雄。 钜鹿之战,面对秦军,项羽率领江东的子弟以少胜多,震慑诸侯。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言在项羽的振臂间得到应验。

项羽:

永不退缩终将成功。面对危难,置之死地而后生,项羽为后人们立下了榜样。 “力拔山兮气盖世”凸显出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但他只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者”,垓下之战,身陷重围之时,项羽“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如王伯成先生:快站和决战不同。决战,有胜负难分、一决雌雄的之意,有求胜的想法;快战,则是只求痛快于一时,逞强示勇,完全不计后果。项羽选择快战,显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性情中人,在困境前,自暴自弃,寻求拼命。

项羽是一位斗士。他虽是主帅,却每每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史记》记载他“长八尺余,力能扛鼎”,他是天生的勇士,战无不胜,他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每一次战斗的胜利。项羽豪气性格的使然,他曾对刘邦说:天下不得安宁不都是因为我们两个吗?干脆我们两个打一架算了,谁赢了谁的天下。

项羽表面很强硬,内心却很脆弱。他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爱面子的人内心都很脆弱。鸿门宴中放走刘邦,留下范曾的感叹:“君王有不忍之心。”最终他为了面子,“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自刎于乌江畔。

刘邦:

市井无赖,“好酒及色”,一出道便是做了个体面人不做,老实人又做不了的“泗水亭长”,整天吃喝嫖赌,在外面混,害的老娘常常帮他还酒债。“刘邦是实用主义者”,深谙“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他攻下秦都咸阳,按约定“先入咸阳者王”应当“为天下之主”,但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只能拱手相让。

刘邦出身低廉,素质不高,没有“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的才能,文不能安国,武不能定国,处处不如项羽,但他不拘小节,没有架子,逢事就问“张良、韩信、陈平”:“为之奈何?”他让自己做两件事:用人和拍板。他不但在用人上不拘一格,而且还能把各种事务都放手交由别人去做,这使得众人甘愿为他所用,他从而得到了更多人的帮助。

刘邦的痞气在项羽向他发出挑战时显现的淋漓尽致。刘邦对他说:我们干脆打一架算了,谁赢了天下就归谁。刘邦的却是咯咯直笑:刘某斗智不斗勇。自杀这种事,永远不会发生在刘邦这种人身上。

刘邦在用人上很是值得学习。帮他挣得天下的有:贵族张良,游士陈平,县吏萧何,

1

平民韩信,狗屠樊哙,布贩灌婴,车夫娄敬,强盗彭越,吹鼓手周勃。刘邦对他们都一视同仁,各尽所长,对他们能大胆地放开手。“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刘邦在整人时也真能下的了手。他对一路陪同自己出生入死的铁哥们樊哙,说杀就杀。

刘邦深悟人性这一点,也是值得学习的。他能读懂人性的优点和弱点,由此他既能得以团结一切力量,又能孤立敌人,各个击破。“得人心的的天下”,刘邦对能将兵的韩信是“解衣衣我,推食食我”,也就是“有饭大家吃,有衣大家穿,有钱大家赚,有财大家发。”,这深得人心,也使得韩信最终也没有对他造成危害。

“萨孟武先生说过,在中国历史上,夺帝位者不外两种人。一种是豪族,如杨坚、李世民;一种是流氓,如刘邦、朱元璋。”

韩信:

韩信的医生是戎马的一生,卓越的将才。

韩信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他的临场应试能力。在萧何的推荐下,韩信被拜为大将军。刘邦的痞子性格,直接问韩信:萧何再三推荐你,你有什么本领?韩信不答反问:如今与大王东向争权天下的,岂非就是项王?刘邦回答:是。韩信又问:论个人勇猛、兵力精强,比得上项王吗?刘邦回答:不能。于是韩信向刘邦详细分析了项羽的心理和性格中的两条致命弱点:“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与项羽不同,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自然不会像项羽那么死要面子。他的死是在于他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对刘邦的感情很复杂:既感激又怨恨,既蔑视有畏惧。继续打工还是单干打不定主意,有机会时没有抓住,没有机会时却蠢蠢欲动,最终,一个曾号令三军战功无数的一代战神却死在吕后刀下。

引用毛主席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大丈夫能屈能伸,做一个真正能面对现实的人。

2

 

第二篇:品人录

读《品人录》有感

易中天先生用一种幽默的表现手法去讲述历史,讲述人性,将项羽、刘邦、曹操、武则天等等,这些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尤如他们亲口在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些已经逝去的历史。 易先生用得都是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我们可以和历史人物进行一次亲密接触。易先生对这些历史人物看似随意的品评中,包含了他自己对于这些人物的深入剖析和解读,细细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有下面几点感想:

首先,在书中提到的历史人物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叫出来名号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在历史上都曾经留下过浓重的一笔,暂且先不管这一笔是红色还是黑色,但他们毕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就说明他们一

定有过人之处。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十分明确的剖析了这些人物的性格及他们为什么成功或者失败。比如说项羽和刘邦,处在同一时代的他们更有可比性,以前项羽给我的印象应该说是一个“霸王”,失败的原因应该是因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其实书中提到,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生性多疑,且有妇人之仁;而与项羽处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刘邦则不光是依赖自身的武力,而是懂得怎样去利用手下的人成就汉朝的霸业,相比之下,刘邦的方法显然要聪明得多。从中得到的很重要的一点

启示我觉得就是如何利用好团队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就算再强,也毕竟会有限,只有把团队的力量利用好,学会在工作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协调好自身和团队的力量,才能更好发挥自身的能量。

其次,另一个给我深刻印象的人物是武则天,书中讲述了她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宫女变成权倾天下、中国第一位女皇帝,这中间的过程其实很复杂,但经易先生的评说,我觉得可以概括为这么几个字:“审时度势、量力而行”。纵观她一生的权力争夺生涯中,无论她处于什么样的权力等级上,她所做的事情全都是求以“稳”字,形象地说就是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脚代表能力水平,而鞋代表着所做的事情,所做的事情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那么一定会力不从心,也就是“大”了,反之,如果”“鞋”小了,那么前进的步伐必然就会变慢,正是由于武则天能够不断适应自己的能力变化去调整自己的目标,所以她做出了前无古人的成就。敢于在适当的机会去煅炼自己,这样才能更快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

第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易中天先生对历史人物的敏锐和细心。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记或都历史类的书籍,我之前也读过一些,而易先生的书在于能够从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中让我们了解人物的性格,通过某一件小事情反映这个人物的处世态度。易先生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对事物应该进行反反复复地细节上的分析,从每一处细节上来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