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播撒爱的种子》读后感

扎根农村,播撒爱的种子

—— 读《浙中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有感

苏孟小学 金姣

窗外细雨霏霏,闲来无事,随手拿起床头书柜上的《浙中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细细翻阅。这本书已经看了两遍了,但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从南朝到近现代,八婺教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教育名家,他们用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培养了无数人才,使得金华享有“小邹鲁”的美誉。

阅读《浙中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感觉自己行走在八婺大地的历史长河里,我被“一生授徒千余人”的“九峰三贤”之一的徐伯珍深深感动;为吴晗“追求开放的、自主的、平等的教育”拍案叫好;杨效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办学思想让我折服;严济慈不图名利、为国育才的崇高精神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当阅读到何玉骢的篇章时,我不禁停下了翻页的手。他信奉“爱”的教育,这一点,让我对这位教育前辈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何玉骢,武义县熟溪街道南湖村人。名医、民国诗人何葆仁之子。他自幼接受良好家教,民国8年考入金华浙江省第七师范学校。自武汉大学师范部毕业以来,何玉骢从事中学、师范教育近50年。他为人师表,心地善良,治学严谨,教学认真。他以毕生心血写就的“爱”字,锤炼了永恒的教育思想。

何玉骢和文学大师鲁迅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他认为,为人一世,与人为善、富有爱心,是立身之本;而爱心、爱人,又分大爱和小爱,其中对国家之爱、对人民之爱,是大爱。正是基于此,在医道和教育教学两大技艺之中,他选择了以当教师为主要职业,一生在13所学校当教师或主委、校长。这种选择的依据在于,当时日军侵华,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认为培养出能够救国救民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比救治身边之人的病痛更为重要。

何玉骢认为:教育要 “爱心、爱人”为根本的出发点,然后发展、转化为“爱生,爱每一个学生”,这是当教师最起码的品格和十分高尚的精神境界。他一开始就往这个方向努力,同时又终生孜孜追求不息。他对穷苦出身的学生一样爱护备至,处事极为公正。他曾对自己的好友说,自己选择这样做,是为了能让更多的贫民子弟成才。在创办武义简易师范学校期间,他多方奔走,精心筹划, 1

外地中学一个接一个来聘请他,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优越,他一概谢绝。

在德育层面上,何玉骢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善于做思想工作。在传授文化知识层面上,他刻苦钻研,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他认为自己执教的国文(语文)本身就是一个大宝库,教师自身非下苦工夫不可,只有这样,掌握的知识才能广博又精深。他说:学生在学国文的过程中,碰到困难的事是经常会发生的,他们看到老师功底扎实,难题一一迎刃而解,就会以你为表率,悉心仿效;等他们钻进去了,有了成效而发生了兴趣,你再要拉他们出来,他们也不干了。他强调,兴趣是一种内力,这一种力量实在不可小看,正因如此,世上才有“师傅带进门,修行在自身”的说法。

虽然何玉骢前辈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金华教育的一份宝贵历史遗产。对我而言,也是一种很深的触动,某些方面,甚至和这位前辈产生了共鸣。

和何玉骢前辈一样,我也是一位农村教师。应该说,现在的农村学生是幸运的,乘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城乡教育共同体的开展,也让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就以我们苏孟小学来说,去年,我们搬入了崭新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功能齐全的报告厅、各种专用教室、宽阔的校前广场、大块的劳动基地……让我们享受到了和城区学校同样的,甚至更好的硬件设施。南苑小学、西苑小学、宾虹小学等结对学校更是经常传经送宝,让我们的教师开拓了视野,学到了许多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

但是,身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我还是有一种深深的迷茫,我觉得我们正在逐步丧失农村特色,正在一步步地按照城区学生的要求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于是乎,很多学生不认识水稻、麦子,分不清白菜、卷心菜;说到铁锹没有概念,谈到耙子更是一头雾水;说到树木,只能说出柳树、桃树、松树;谈到鲜花,只认识油菜花、桃花、荷花、桂花、茶花……农村孩子得天独厚的优势,诸如大自然的熏陶,农村本土的地方文化、民间文化的熏陶,勤劳简朴的生活作风,都渐渐不复存在。我遗憾,我痛心,但我不知自己能做什么。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想离开农村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

了解了何玉骢的教育理念,我有了拨云见日的感觉。任何事情,只要有了目标,就应该大踏步地往前走,尽管前方有坎坷,有困难,但我们也应该尽己所能,做一些有益于孩子的事情。于是,我抛弃了离开的念头,定下心来,在农村小学 2

执教,把自己的爱播撒在每一个可爱的学生身上。

一、平等之爱——倾心关爱学生,照亮前行道路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爱得深,就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学生的成长倾注自己的一份爱心。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已经不多了,但也有一部分家庭因为各种原因还徘徊在贫困线边缘,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比其他学生差一些,这也导致他们相对内向,不主动融入到集体中。对于这些孩子,我总是在不伤害其自尊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在生活上帮助他。和他一起制定成长目标,每达到一个,就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并告诉他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当然,也号召班里的学生主动和他交流,一起玩耍。政府的“爱心营养餐工程”,学校的“爱心基金”,我都会主动帮他们申请。

当然,除了生活方面的关心爱护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精神方面的温暖。有的学生物质并不缺乏,但学习方面有困难,我就会和他们谈心,引导他们找出薄弱的原因,适时给他们“开开小灶”。同时,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进行“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活动,让学生帮助学生。只要学生取得了点滴进步,就及时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使其向着更高目标前进。

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并建立专门的家庭联系卡,然后汇总分析,对症下药,让学生从关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从关爱中汲取精神的营养,从关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因为我经常想到的是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所说的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 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

二、理智之爱——培养优良品德,树立劳动意识

相对于城区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做事有主见,善于交往。但随着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带,由于娇惯,现在的农村学生也养成了一些坏习气,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学习缺乏自觉性,纪律松散。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字的两笔,第一笔是由父母写的,第二笔则由学校和社会共同完成,教师的担子不轻。我常常对学生说:“一 3

个人具有优良的品德比具有优良的学习成绩更重要。”

针对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自私、冷漠的问题,我常对学生说:“班级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是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我们就是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互相尊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我们的家才会更加美好。”同时教育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在班级这个大集体中与同学友好相处,让他们体会到友爱所带来的快乐、温暖。

现在不少农村学生的劳动意识也很淡薄,有些家长从来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到了学校,这些学生在做劳动值日时就马马虎虎,随便应付。因此,每学期我都要设计一张面向全班的工作岗位表,具体工作有教室卫生打扫、包干区卫生打扫、中午抬菜抬饭、分菜分饭、擦黑板、管理图书、讲台卫生、窗台及栏杆卫生、关教室门及管理电灯、电扇等。安排好后跟学生提出相应的各个工作的要求,还把名单贴上墙,目的就是要灌输学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观念。当然,如果给他们取个有意思的名称,学生工作起来会更有积极性。我会给学生封各种各样的“官位”,有“早读巡查员”、“课表抄录员”、 “灯长”、“风扇长”、 “小小保洁员”、“文明监督员”、 “护眼小卫士”、 “黑板小管家”、 “花草养护员”、 “午休小班长”、 “课桌管理员”、 “板报设计师”……

三、自由之爱——拥抱大自然,感受民间文化

很多人都说,农村的孩子比城市里的孩子拥有更多的想像力与艺术天分,我想,这是由于他们比城市的孩子更多地接触大自然的缘故。“城市里的孩子有很多很多遗憾,他们或许永远没有机会在这样整齐的梯田中品尝这美味的烤洋芋,在这空旷的山野中畅快奔跑……”因此,在我十多年的教学生涯里,我经常鼓励学生到大自然,欣赏春天的草长莺飞,柳绿花红,聆听鸟儿的欢叫,感受鸭群戏水的和谐;夏天,亲眼看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美景,到小河里捉捉鱼虾,戏戏水,到草丛里找一找蟋蟀,晚上和萤火虫一起舞蹈,伴着蛙鸣声入睡;秋天,帮着家长一起收割稻谷、捡捡稻穗,到果树上摘桔子、柿子,去闻闻桂花的香味,去欣赏菊花的艳丽,还可以动手做做水果拼盘、树叶贴画;冬天可以大自然感受松树的坚强,欣赏梅花的孤傲,如果赶上下雪,那就可以尽情享受雪花带来的欢乐。

乡村生活还有一个我们习以为常,其实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影响的特点,那就是全家人在一个庭院里,朝夕共处,邻里间鸡犬相闻,来往密切,这就形成了 4

充满亲情、乡情的精神空间,我想这是一种口耳相传的、身教胜于言教的教育方式,这对农村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一珍贵的教育资源。因此,我经常要求学生对家长要有礼貌,出门说“再见”,回家先问好。闲暇时多和长辈说说话,听听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多和邻居小朋友玩耍,多为需要帮助的村民做点事情。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去野餐、爬山、烧烤,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增进友谊。

农村学生还有一个非常宝贵的优势,那就是本土的地方文化、民间文化。像金华有元宵迎板凳龙的风俗,清明时要扫墓、做清明果,农闲时会邀请婺剧团演戏,元旦有物资交流,中秋节要包粽子等等。每到这些时候,小孩子活跃于其间,在享受童年的欢乐的同时,也接受了潜移默化的文化传递。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对自己的家乡高密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所以我们可以学习郭人全,学校里多增设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自主学习。这一点,我们苏孟小学已经可喜地迈出了第一步,上学期我们在每周三开设“选修超市”,涉及种植、编织、国画、陶艺等非学科性的内容,学生兴趣高昂。另外,在每个特殊的节假日,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情。我们希望,这些独特的民间文化能后继有人,能一代代流传下去。

感谢《浙中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这本书,让我收获了许多许多。八婺大地上的教育名家,他们严于律己、立教兴学、倾心育人、不遗余力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5

 

第二篇:播撒着爱的种子

播撒着爱的种子,收获着爱的希望

双凤坳中学 吴芳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二十三年。虽然身体差,但一直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学生的一节课。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我认为我能做到这一点,把教育工作当作了一个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的堆砌来赢得学生们的亲近、信任、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一、 倾心育苗,付出一片真爱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严爱相济,是我一贯的指导思想。我任四个班课程,不管到哪个班,我首先从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好学生,激励他们继续上进,对后进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真善美,明辨是非善恶。

二、 用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潜能

在教学的具体工作中,我一直注重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同学们展开对手赛,不光是好生对好生、差生对差生,还让自已对自己,特别是让那些差生找到自信心,自已这一次比上一次有进步了,也算是赢了。在生物教学中,我带三个班的生物,善于把一个班的学习积极分子拿到 1

另一个班上表扬,为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哪个班上上课就说哪个班上好。有时还搞点小刺激,鼓励他们说:“你们哪个班在期中考试中荣获总体排名第一,就在班里放一次电影。”同学们那个热情劲别提有多高。正因为如此,孩子们有了明确的追求目标,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了,学习纪律增强了,学生懂得团结互助了,班风更好了,学风更浓了。

三、用真心引领学生成长

学生的教育不光是需要严厉,同样需要慈爱。我们不仅是老师,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特别现在留守学生多,缺少家庭的温暖。外表坚强,内心脆弱。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静下心来多与他们沟通。在我班就有这样一位学生叫严潇天,爸妈都在外地务工,他从小就在外地,一直到八年级才转回本地,人生地不熟,加上语言又不通。一个人很孤单,我就经常找他谈心,问他生活习惯不,老师讲课听不听得懂,还让班里的同学主动帮助他,不到两个月,他就适应了这里的学习生活了。笑脸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上课还敢主动回答问题。作为一名老师有什么比得上能看到一位学生健康的成长呢?

四、 钻研业务,把学生的成绩当作我永远的追求。

在教学中,我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精心处理好教学的每个环节,真正做到精益求精。我在课余时间总是不断地学习,在教育教学上,我积极积极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为了使学生由爱学变成乐学,我精心设计每一节 2

课,散文的配乐朗诵、记叙文分角色朗读、小说的故事表演、让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时间过得特别快。除了上课,我还特别注重批、辅、补、查。尽管教学任务重,但这些环节从未放松过,所以才有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我所任教的学科成绩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在二十多年的教书生涯中,虽然没有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我播撒了种子,收获了希望。我无怨无悔。我虽然做不到最好,但我力求做得更好。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