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凌晨四点半读后感(李丹)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后感

--李丹 前几天,同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哈佛凌晨四点半》,打开书,书的序言部分已足以让我震惊,序言中写到: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很少见到哪个学生光吃不读,也很少见到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在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

序言最后哈佛图书馆的20条训言,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发人深醒。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时间在流逝。

13.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9.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怪不得,哈佛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哈佛凌晨四点半》是一本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这本书既有读者喜欢的内容板块,又有哈佛成功秘诀的内容板块,可以让青少年更轻松地了解到哈佛成功的要点。“哈佛考考你”的内容更加科学,更加适合青少年,帮助青少年学生读后思考。《哈佛凌晨4点半》从哈佛所具备的精神和气质出发,从培养青少年的品质切入,从理想志向、习惯、性格、情商等方面引导青少年从平凡走向卓越!这本书告诉我们:没有人能为你读书,你要靠自己来实现梦想,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学会独立,因为没有人能替你成长。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当你停止不前的时候,有人却在拼命地赶路。也许你站立的时候,他还在你的后面追赶,但当你一再回望的时候已经看不见他的踪影,因为,他已经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去追赶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成功与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一个结局。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第二篇:李丹读后感

读《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有感 李 丹 寒假前,在网上购买了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其中就有一本屠美如主编的《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一书,读了书后感触良多。瑞吉欧深刻的教育理念使其拥有非凡的魅力和持久的生命力,目前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接受。瑞吉欧的幼儿教育创建一种儿童文化,为孩子提供自主、自由建构主客观经验的时空环境,同时也创造一种文化,使孩子在相互合作和社会化的气氛中不断获得一百种主客观经验。瑞吉欧的幼儿教育倡导儿童运用多种语言进行认知、表达和沟通,获得完整的感觉经验。瑞吉欧教育的倡导者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阐述了他们关于早期儿童教育的观点,同时,作者十分强调学习瑞吉欧方法不是复制瑞吉欧学校的东西,他们认为瑞吉欧方法是用来激发人们不断思考新的教育方式的灵感之源。

一、“方案教学”是瑞吉欧幼儿教育的灵魂与核心。

在学习这本书的过程中,瑞吉欧方案教学的设计理念令人印象深刻。瑞吉欧方案教学的主题主要来自儿童熟悉的生活,教师通过观察儿童或对儿童的询问来编制主题网络,其出发点是儿童的自发性和兴趣。瑞吉欧的方案教学告诉我们,方案教学不仅使儿童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学的自然,而且对他们身心全面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把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能力的培养过程有机的结合在统一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交往能力,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一)幼儿知识的获得来自于探索世界并不断积累经验。

在方案教学中,幼儿所探索的问题往往来自真实的生活,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幼儿熟悉时,他们就能更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并尝试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所以方案教学的价值不在于获得某些特定知识,而在于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书中介绍了一个“恐龙方案”的例子,这个方案来自于5、6岁孩子带来的恐龙玩具而产生的主题。这时,老师为了确定幼儿的兴趣走向,准备了一些问题,通过幼儿的回答表明他们想知道更多关于恐龙的知识,然后实施方案,通过绘画、讨论、记录分析、查阅资料、与人分享、制作恐龙、测量、角色游戏来帮助幼儿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从而使方案对孩子们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也最大限度的促进了孩子们的发展,同时又充分发展了孩子们的聪明智慧。向瑞吉欧学习什么,通过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去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探索。教学活动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春天可以引导孩子探索哪些花开了;秋天带着孩子一起研究树叶宝宝为什么会掉下来;冬天来了又有哪些动物朋友要冬眠了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都会成为孩子新的探索目标。

(二)瑞吉欧教育追随儿童的发展

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活动设计保持着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它是一个不断切磋学习、经验共享的过程。瑞吉欧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再是任务式的“灌输”,他所提倡的课程教学是可以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也可以是由师生共同建构的。在这种活动中,教学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可以是幼儿生成、发展的,也可以由教师发起、推动的,还可以是师生互动产生、进行的,教师和幼儿都有着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

在这个“恐龙方案”的例子告诉我们教师在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与他们一起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我相信我们的幼儿也能随时随地提出建议、问题、线索和解决途径,同时这也能给自己启发和帮助,走出自己“未知领域”。

细读这些,发现我园现在进行的“区域模式课程”与此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活动中我们甄别幼儿的兴趣,和幼儿共同探索创设,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追随幼儿,帮助幼儿,让幼儿的空间和教师的空间都有了新的扩展。

二、作为教育艺术家的教师 瑞吉欧的教师承担了一个怎样的角色?不是权威,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而是幼儿的伙伴、倾听者,是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说瑞吉欧幼儿教育系统中教师的角色是多元化的。

1、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

“倾听”的意义代表着对幼儿全心全意的关注,意味着理解和尊重。在瑞吉欧人看来,“倾听”意味着对别人敞开心扉,意味着教师尝试超过成人世界去理解成人曾经走过却已被遗忘的儿童世界。所以瑞吉欧认为,“关注儿童并以行动来倾听他们的声音,是教师角色的核心”。而幼儿是拥有独特权利的个体,他们有潜能、有能力、有可塑性,有成长的欲望,有怀疑与好奇心,有与他人产生关联和沟通交流、互动的渴望,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能通过倾听幼儿,来更加理解幼儿的心声。

2、教师是幼儿的观察者。

瑞吉欧人认为教师不仅需要敏锐的眼睛、耳朵,而且还需要一颗敏感的心,要能进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孩子的心声。而观察可以使教师捕捉幼儿多方面的信息,通过观察能了解幼儿的探索热点,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主题展开的方向,从而引导幼儿深入展开主题。我们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及时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求。教师还应该在观察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幼儿扩展主题,并把个别幼儿的兴趣引申为全体幼儿的兴趣,真正发挥教师的作用。

3、教师是幼儿的欣赏者

愉悦的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发展创造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作为教师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各种发现和表达。尊重幼儿的想法,不要指责幼儿的幻想。对于幼儿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想法、要给予支持和鼓励。我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应该多聆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欣赏幼儿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热情和聪慧;欣赏幼儿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4、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

在瑞吉欧,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伙伴关系、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更多的应以游戏伙伴的身份进入幼儿的活动,成为活动的合作者和支持者。我们既要顺应幼儿的探索需求,又要在不断整合、提升幼儿经验的过程中,有效地支持幼儿的发展。当幼儿遇到难题的时候,可以引导并帮助他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可以组织幼儿讨论,使更多的幼儿共同参与和思考,并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当幼儿发现新事物、新现象的时候要及时加以鼓励和肯定,我们要充分的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这也正好体现了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提出的“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在与幼儿一起“对话”“交流”“分享”中,教师和幼儿共同探索,合作学习,一起成长。这种角色承担着极为复杂、精细和多层面的任务。

随着新《幼儿园纲要》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我们的教学中,以往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幼儿活动中的创设性、兴趣性、自主性都被无情抹杀了,幼儿处于被动的压抑状态,而新《纲要》中“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理念正与瑞吉欧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我园的“区域课程”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把更多的关注点投向有效的师幼关系的建立,采取有效地指导策略,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所以在研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他的思想和理论运用到我的实践教学中,虽然瑞吉欧的幼儿教育是在一个特殊文化背景下逐步形成的,有其独特性,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接受它。在多元化的中国,我们可以批判的接受它,并延伸它、同化它,吸收其精华,为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提供另一条思路,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体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