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前传读后感

人心易变梦难全

读中学的时候,读孙犁先生的《荷花淀》,自此便喜欢上了他笔下淡逸清雅的故事,朦胧的,有时又带了些淡淡的忧伤。《铁木前传》看了好几遍,起初总有些许不理解。六儿与九儿,黎老东与傅老刚,一种是童年的相知,一个是大半生的友谊,到最后竟都变了。

俗话说,共患难容易,共富贵难。在贫穷患难时,因为一无所有,所以肝胆相照,因为是朋友,一切都不能用利益衡量。黎老东、傅老刚,在那个黑暗的时期,他们同受压迫,同受磨难,打倒地主以后,生活尽管贫苦,但凭着一门手艺,两家人彼此照应,仍能在苦涩的生活中看到一丝希望。但是人心同时光一样,难以把握,那些曾让人感动的瞬间,温暖的话语,最终也躲不过岁月。年华老去,曾经互唤“亲家”的老友,最后形同陌路,曾经喜见的姻缘,只能不了了之。

六儿与九儿之间算什么,是爱吗。也许不是,他们之间更多的是童年相伴时的朦胧情愫。那时年少,曾经孤单的身旁,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存在,尽管只是短短的时间,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但那是爱么?你会因为一个人魂牵梦绕,辗转难眠么?你会因一个人改变自己,改变生活么?你会因为一个人露出由衷的微笑,会因为一个人不经意的动作心跳加速么?会因为一个人不经意的话语黯然神伤么?真正打开了六儿心门的是美丽的小满儿。她美丽、聪明、热情、大胆,敢于争取,对于事物,她总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在文中,作者将她描写的很复杂,是进步还是落后,都回归于那个所属的时代。不管事实如何,她是懂六儿的,六儿思想同样复杂,他们有一种心理的契合。如果九

儿是一湾宁静的小溪,那小满儿就是一片蓝色的海洋,美丽、诱惑,神秘而又危险。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呢?

作者在最后一个章节以抒情的笔触这样写道:“童年啊,你的整个经历,毫无疑问,像航行在春水涨满的河流里的一只小船。回忆起来,人们的心情永远是畅快活泼的。然而,在你那鼓胀的白帆上,就没有经过风雨冲击的痕迹?或是你那昂奋前进的船头,就没有遇到过逆流礁石的阻碍吗?有关你的回忆,就像你的负载一样,有的时候是轻松的,有时也是沉重的啊!但是,你的青春的火力是无穷无尽的,你的舵手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你正在满有信心地,负载着千斤的重量,奔赴万里的途程!你希望的不应该只是一帆风顺,你希望的是要具备了冲破惊涛骇浪、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也不会迷失方向的那一种力量。”

童年啊,总会深藏心底,少年啊,总会淋漓风雨。成长总是需要经历,无论是喜是忧,是苦是甜。世事变幻,人心易变,我们没有“孤雁援引,至此不见”的勇气,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会深藏心底。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美好的,纪念但别留念,伤感的,品味但别回味。总要学会,世事总有遗憾。

 

第二篇:解读《铁木前传》的多重意义

解读《铁木前传》的多重意义

13中文4班 学号 201302010424 毛心语

《铁木前传》是孙犁先生最后的一部未完结的小说,虽然整部只有20章,但却能在这个充满诗意的描绘中看到人性的闪光点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存在。孙犁先生在谈到创作初因时这样说道:解放初期进城以后,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地位,或因为别的,发生了在艰难环境中意想不到的变化。我很为这种变化所苦恼。因为这种思想,使作者想到了朋友,因为朋友,使他想到了铁匠和木匠,因为这二匠,使他想起了童年,这就是《铁木前传》的开始。(以上引文摘自《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政治因素和时代环境的影响,《铁木前传》一直被解读为“阶级分化、两条道路的斗争的主题和落后群众可以改造的主题。”①可是在今天看来小说背后所具有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当时被人们所狭隘的理解的意义。《铁木前传》以黎老东和傅老刚的友情发展为贯穿全文的主线,中间不乏一些形象生动的人物比如六儿、小满儿、九儿、黎七、黎大傻等等。展现了在以农村合作社为背景下的底层人物发生的命运转折。以黎老东和傅老刚的友情决裂宣告着整个章节的结束,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一种惋惜之感:是什么导致了曾经感情深厚的他们友情的决裂?我们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令人难忘的经历?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滕云先生在《铁木前传新评》中说:“实际上,《铁木前传》的思想内容要宽广得多。它是一首献给养育了我们的乡土,献给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的父老,献给艰难而又美好的童年献给刚刚展布在乡间的社会主义晨曦,献给那负载着我们大家越过逆流礁石的阻碍驶向新岸的生活之船的颂歌.”②事实上,我们在整部小说里似乎并没看到以往的具有高度鲜明的英雄式人物,也没有发现作者对哪个人物有过多的倾向或赞扬,都是一些小人物发生的小故事。里面看似是落后分子的六儿、小满儿恰恰是文中最为出彩的角色,文笔俏皮而富于生活气息,往往能够还原人物最真实的情感,以突出人物性格。就拿小满儿来说,往往在她身上人们都是持批评态度的。认为她不守妇道,仗着自己长得漂亮就上街勾搭异性,明明已经有了包办婚姻,却不满足现状。典型的是一个浪荡女人。小满儿是这样出场的:今年十九岁,小名叫小满儿。已经结了婚,丈夫常年在外面。小满儿一年比一年出脱的好看,走动起来,真像招展的花枝。满城关没有一个不认识她,大家公认她是这一带地方的人尖儿。对

小满儿这样的描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潘金莲式的人物,不守妇道到处勾引男人。但实际上小满儿的人物刻画充满了反叛精神,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小满儿自己反对包办婚姻,想要寻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可是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她被迫屈于现实。小满儿的丈夫至始至终没有出现在小说之中,似乎又淡化了小满儿已为人妇的形象,这让小满儿对六儿的一种寄托式的感情存在了一定的合理性,并不会让人觉得十分的突兀。小满儿是寄居在她的姐姐家里的,姐姐家里有一个小姐姐八岁的丈夫大壮。似乎这种姐弟恋式的结婚看起来还是颇有新奇之感的,描写起来也颇具喜剧的效果。大壮与小满儿之间的关系应该也只是姐夫与妹妹之间的关系,但是小满儿的魅力让原本就让大壮感到有几分无力的婚姻里增添了一点色彩,让他能够每每地注视着小满儿。从而寻找一种心灵上得快乐。

另外在写到村干部来视察的时候住到小满儿姐姐家里,与小满儿的对话侧面描写出了小满儿的内心真实感受。“她的脸上的表情是纯洁的,眼睛是天真的,在她的身上看不出一点儿邪恶”对于村干部来说此时的小满儿与村里对她的评价是大相径庭的。在对村干部的诉说过程中,小满儿也只是说了小尼姑因为恋爱不自由而自杀的故事并无其他。但这个故事同时也深深得影响到了小满儿,更是对自己婚姻的不幸的悲哀。这个勇于追求幸福婚姻的女孩,虽然最终也没能得到幸福,但这种充满个性化的斗争还是让我们感觉到了一个丰满又不失个性的人物形象。

关于写小满儿着墨如此之多恐怕孙犁先生也想要探讨一下婚姻的自由性与幸福感的问题。

《铁木前传》的标题很明显是讲的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的故事,尽管小说中对他们的着墨要少于六儿和四儿、小满儿这样的年轻的下一代,但不可否认他们两家人的友情才是整部小说的核心。故事的开头他们俩是属于同一个阶级的无产者,家境贫寒因为都有孩子且又出过外平常也能懂为人父母的心情,友情就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谁家有困难谁就去帮一把。虽然帮的忙不大,确实片片温情。并且还要说结为儿女亲家的事,可见这份友情弥足珍贵。随后的土地改革浪潮下,傅老刚和九儿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而黎老东开始为自己的小儿子筹划未来的人生路途,因为黎老东家有六个儿子,生儿子还是能够沾点光的靠着在外打战的死去的二儿子,黎老东的家庭开始慢慢的好了起来。随后傅老刚重新回到了这里还是以一个穷苦者的身份,“傅老刚越显得年老和削瘦,小车已经破烂不堪,吱翟的声音,也没有了当年的气派。”此时的归来,可以说

傅老刚与黎老东完全是两个阶层的人了,一个富裕了,一个还是如此的穷困潦倒。那种本该激动人心的老朋友见面的场景也被这种身份的对立弄得十分得寒冷。随后对于曾经被黎老东提出来的结为儿女亲家的事,就这样在一种贫富不等的层面上给彻底的切断了。另外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两人也发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作为家长总是避免不了最宠爱自己的小儿子,对大的,无论他做得再好免不了一番训斥。黎老东正是这种教育方式引起了傅老刚的不满,偶尔的几句劝告也会惹得黎老东很生气。完全没有了当初相互扶持的情谊。最后让他们的友情彻底决裂的是一次合作给人做工,但傅老刚觉得他们不是合作更多的是被黎老东指挥。正如他们曾经一同嘲弄过那种主人态度,但是如今,黎老东同样也以这种态度来对待傅老刚,令人好生凄凉!当然在友情决裂后黎老东也不是没有想过他们过往的种种,那种经历过考验的友谊为什么会在此时土崩瓦解,是不是自己做错了?黎老东也曾愧疚过难过过。

他们友情的破裂同时也给我们读者带来了思考,为什么看起来应该是一辈子好朋友的铁哥们会在黎老东富裕后变得不堪一击。在我们没有打破乡村社会模式时一切社会阶级的流动几乎是很少的 ,很难看到有大规模的底层阶级通过机遇改变自身命运,贵族的后代永远都是贵族,平民的后代永远都是平民。正是因为这种稳定的模式社会才不容易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然而,土地改革却完全打破了这样一种模式,使更多的贫农获得了土地,地主成了人们剥削的对象,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阶级关系。黎老东正是在这个时候发夹致富的,所以他的心理难免带有翻身做主人的豪气与对其他人的傲气。此时黎老东和傅老刚身份的对立使他们的价值观不在一致,发生友情的决裂那是很正常的事。

“建立友情,像培植花树一样艰难。花树可以因为偶然的疏忽而枯萎。”正如这部小说所探讨的一样,友情很容易开始,建立和维持却十分的困难。我们会在人海茫茫中遇到很多不同的人,超越种族、宗教、政治、经济恐怕才是真正的友谊。

注:①②《孙犁作品评论集》,第112页、第123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xx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