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巴金 家

读巴金《家》有感

高二寒假时初读《家》,除了不理解作者之意,更多的是难言的无奈。对主人公的悲惨命运的无奈,对整个家族奢靡颓废的无奈,更对封建社会下的制度的无奈。几天前重新读后,突然有了不同的感触。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的描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形态。除了书中的主人公高家三兄弟:矛盾的觉新、追求自由的觉慧、向往平等的觉民;还包括很多侧面人物:专横的高老太爷、堕落的克定、敢于抗议的丫头鸣凤、温柔的梅芬、善良的瑞钰等等。他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信念。

这个凭借着血缘关系赖以维系的大家族,实际上早已不堪一击,于是在这新旧思想的碰撞之中,在这思潮的惊涛骇浪之中,这个家族犹如一叶浮舟,慢慢走向覆灭。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觉慧,他和觉民属于同一类型的人,他们两敢于抗争,敢于直言。哪怕违抗高老太爷的命令也依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刊物,宣传先进思想,甚至与家中的丫环鸣凤相爱。巴金先生这样描述他:他就是一个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而又大胆的叛徒。觉慧看到了社会的弊端,封建制度下的旧礼教压得他几欲窒息。于是他开始反抗,不期在沉默中灭亡,就要在拼搏中求生。终于书的尾声冲出了那个封建礼教的大家庭的束缚,开始他向往的新生活。

个性极其鲜明又时刻充满矛盾的觉新,应该算是作者笔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善良却怯懦,接受过新思想的启蒙但是封建的礼教早已在他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他的“不抵抗主义”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的生活,逆来顺受造成了他与妻子瑞钰,表妹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祖父的话对于他来说就是铁律,是他行为举止的风向标。然而他却又对新思想以示接纳,对新青年表示同情,帮助觉民逃婚、觉慧离家出走。他不敢过多地接受新思想,却又痛恨旧有的封建制度,他夹在两个弟弟与祖父中委曲求全。

仔细分析一下小说中对他的描写可以看出来觉新的悲剧有很多个原因: 第一,觉新的地位。他是长孙,高老太爷和觉新的父亲都对他寄予厚望,所以他的一切都要以家庭为重,好像他就是家族的未来,他肩负的重担太多太多,所以自然他不能像两个弟弟那样追求自由,他慢慢地变得敷衍,甚至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灵魂。

第二,觉新的思想。在一个封建家庭中,他接受了许多封建伦理,他骨子里都是儒家思想和孝悌观念,自然而然他的思想得到了束缚,他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家族。

第三,觉新所处的社会。封建大家庭在那时已经开始堕落和腐朽了,新旧交替的时代来临了,觉新面对这种现实必然会觉得无奈和茫然,他没有办法改变什么,因为他的思想落后了。

巴金先生对觉新做了重点的描述,我们都知道,作者是想通过这个,告诉我们:

胆小怕事的人,内心不坚定的人,只会在笼子里待着。因为他们不知道从笼子里出来会发生什么,他们只能靠着家里,只能坚持腐败古老的思想,只能在沉默中忍受着自己痛苦的生活。这样的人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命运不被自己掌握,而被别人任人摆弄!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像觉慧一样,即使他性格冲动,做事幼稚,但是依然能够在那种背景下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奔跑。他是真正的勇敢者,他在一条光明的路上坚持不懈的前进。虽然他出生在一个黑暗的社会,可是他无所畏惧,他坚信自己定能成功!我们更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突破自己,朝着自己心中的方向,前进!

社会是永远在进步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时代的潮流,只有跟随着它,才能在人生路途中开出最美的希望之花。

编辑出版122班

沈夕惟 1215030218

 

第二篇: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论巴金的《家》与玄镇健《劝酒的社会》中的主要人物分析 10000

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论巴金的《家》与玄镇健《劝酒的

社会》中的主要人物分析

摘要:《家》中塑造了不同的青年形象,通过觉慧和觉新两个对于封建家庭的压迫不同反应的兄弟,来表现面对封建社会的压迫,新一代青年所表现出来的妥协或叛逆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劝酒的社会》通过表现当时面对社会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其男性社会地位在封建及帝国主义压迫环境下不断下降,而其妻子所代表的女性形象一方面表示对于知识分子的同情和理解,另一方面表现的是女性在同样社会环境当中的弱势地位。本文通过对于这两部作品当中的主要人物分析,来看中韩小说中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形象。

关键词:巴金;玄镇健;小说;人物分析;反封建

Abstract: The "home" to shape the image of youth through Juehui and feel of the newtwo brothers of different responses from the oppression of the feudal families, to show the face of the oppression of the feudal society, a new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 has shown to compromise or rebellioussuch as two very different reactions.Drinks upon the society by showing the face of society's image of the intellectuals, themale social status in the feudal and imperialist oppression environment continue todecline, while his wife, represented by the image of women while expressingsympathy and understanding for intellectuals the other h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disadvantaged position of women in which the same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se two works which look at China and South Korea rebel image of the feudal society in the novel.

Keywords: Ba Jin; mysterious town of Kin; novel; character analysis; anti-feudal

1

目录

一、对两部作品的产生年代和主题的概括 ........................................................................................... 1

二、小说创作背景 .............................................................................................................................. 1

2.1中国 ...................................................................................................................................... 1

2.1.1时代背景 ............................................................................................................................ 1

2.2.2人文背景 ............................................................................................................................ 2

2.2韩国 ...................................................................................................................................... 3

2.2.1时代背景 ............................................................................................................................ 3

2.2.2人文背景 ............................................................................................................................ 3

三、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 5

3.1《家》 ................................................................................................................................... 5

3.1.1人物形象分析 ..................................................................................................................... 5

3.1.2社会背景及原因 .................................................................................................................. 6

3.2《劝酒的社会》 ..................................................................................................................... 8

3.2.1人物形象分析 ..................................................................................................................... 8

3.2.2社会背景及原因 .................................................................................................................. 9

3.3两国主人公的共同点 ............................................................................................................ 11

3.4两国主人公的不同点 ............................................................................................................ 11

四、总结 .......................................................................................................................................... 12

参考文献 .......................................................................................................................................... 14

2

一、对两部作品的产生年代和主题的概括

玄镇健《劝酒的社会》

妻子坚信丈夫是个一表人才。他相信等到有一天自己也会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所以他的丈夫打算去东京学习的时候也妻子支持他了。甚至丈夫回来后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好,妻子一次也没埋怨自己的丈夫。可是丈夫痛苦,妻子却不知道丈夫痛苦的理由。丈夫每天喝酒,醉着回家,妻子更不明白。他以为妓女强迫给他喝酒,但是丈夫说他喝酒的理由不是妓女强迫和的,而是社会劝的。无知的妻子不明白丈夫的话,他以为社会只是在朝鲜的一个料理餐厅。有一天晚上,他一个人等着不回来的丈夫的时候,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这个坏家伙的社会劝酒呢!”

作者通过妻子的素朴的叹息来展示了作者关于当时‘坏家伙的社会’强烈的反抗。这个无知的妻子的素朴的独白代替了含着关于坏家伙的社会的韩国知识分子的想法。简单地说,作者通过这部作品来表现当时面对社会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当时是日本抗战时期,社会非常昏乱。当时一些朝鲜人民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祖国,遮挡民族运动。其中最恶的情况是有职位高的官员他们来主动的。这样他们存在的话,知识分子绝不会进行民族运动。知识分子的痛苦是从这些的委屈来产生的,而知识分子丧失了忍耐痛苦的意志。所以他们为了麻醉自己的痛苦就喝了酒。给他们劝酒的人就是腐败的朝鲜政府。

巴金《家》

身为长孙的觉新,受过新思想的教育,但却仍然服从传统。年轻时他曾与表妹相爱,但因为家中的安排另娶他人,婚后一直夹在妻子和表妹的自我争执中,最终表妹守寡回乡郁郁而终。后来觉新、觉民与觉慧都接触到了新文化运动,觉民与觉慧比较热衷,他们厌恶各种肮脏的“旧社会行”,因此受到长辈责骂,但觉新依旧会顺着长辈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觉慧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好感,因为高老太爷要把自己送给别人做小老婆,鸣凤投湖自尽,觉慧觉得在这个家族无法待下去了,开始找机会离开家族。觉民也因为爱情离家出走了。但觉新虽然觉得弟弟们没错,依然站在爷爷这边。直到他的妻子因为旧俗难产而死,他终于在悲痛下转而支持觉慧离开这个破碎的家,去上海寻找未知的未来。 《家》创作于九一八前夕,通过几个青年在爱情和生活中不同又相同的遭遇,揭露了封建家庭地破败,和青年一代对光明对未来的追求探索。作者的矛头不仅仅指向封建旧世界,同时指向了封建统治的核心,专制主义。在控诉封建专制带来的痛苦的同时,作者也歌颂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思潮地影响下觉醒,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革命行为。

二、小说创作背景

2.1中国

2.1.1时代背景

1

“中国在过去二千年中从未发生过‘全部的’、‘永久性’的变迁,而只有‘适应性的’、‘循环的’变迁”1,人们所追求的是生活的安稳与喜乐,国家的繁荣昌盛,以及民族的伟大富强,这些都是体现在物质文明上的,而在精神文明之上的追求却因为其思想本身的束缚性所压制了。中国人的思想讲究的是:“平”,“和”,认为在明哲保身和但求无过才是正确的人生方式。而中国近千年的封建统治,加深了这一思想对于人们的毒害,因为人民越是安于现状,封建统治阶级就越容易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政府的推动之下,讲究对于自身产生要求严格、行为谨慎、讲究礼仪的儒家思想,以及对于别人要宽容、没有必要反抗、一切自有其因果循环的佛教思想开始成为中华民族思想的主流,因此对于自己个人在思想上的追求和成长并不是民族思想的主题,甚至还是被压抑和束缚的对象。这就造成了中国所坚持的“稳固守常、内敛保守”的精神结构,对于社会群体的重视和忽视自身性格的发展成为古代思想的代表。这样,从创作思想上就抹杀了中国文人对于自身发展的关注,和成长小说的诞生契机。成长小说所关注的“个人的成长”在这样的重国家轻个人的时代和民族思想之下是难以获得人们的重视的,而这样的社会对于文人、才子这些知识分子的要求也不是在思想和哲学的研究或者文学创作之上。要想在这样的社会获得认同,知识分子放弃了自己创作的天赋和才能,而只是追求“学而优则仕”,除了获得一官半职、尽忠报国之外在没有什么高尚的人生理想。这些人虽然坚持“君子日参而省乎己”,但是却都是对于自身学识或者提倡行为规范的一种思考,而不是关于自我反思或者关于社会价值的思考,所想的并不是自己的个人价值也不是自己的人生道路。

2.2.2人文背景

中国的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受到的西方思想的影响更加全面,也更加深远,因此在斗争性和革命性上来说,都要强于自己的前辈,而且在思想上的开化和理性,使得他们在事物的分析和理解上具有先进性,对于传统思想的束缚也就更小,能够更加科学的考虑问题。而在广大的人民群众还是抱残守缺的坚持传统思想的社会大环境之下,他们显得格格不入,而且也还是没有找到自己前行的道路,对于未来还是存在着一些疑虑。因此,在小说创作当中往往关心的是对于主人公思想命运的前行,通过小说中种种的挫折和苦难来展现自己的心境,并且将自身所遭受到的那些磨练和磨砺展示在读者面前。通过小说人物的命运纠葛来表达对于封建传统的反抗,尤其是通过对于中国封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度以及男权制度的反映及批判,展现出来了社会的真实面貌以及自身对此的反抗与斗争,并展示了究竟是应该牺牲自己的全部而坚持理想、坚持奋斗,还是应该继续维持麻木不仁,被这个世界所同化的矛盾纠葛。这种思想的交流与冲击,心智上的磨练与成熟,来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于知识分子的思想解1 参见金服基:《中国的现代化》,收入《金银基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第1页.

2

放。因为在思想上和信仰上对传统封建制度压迫的抵触,以及在社会生活的彷徨和无助,知识分子在心灵上开始了自我寻找和自我救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下,他们对于自我的成长和自我意识的认识越来越深。通过在现实社会中,自身的理想兴起与幻灭和对于真理的追求,创作了一系列的小说:“以往对‘革命+恋爱’的研究,总是强调革命意识形态自身强大的召唤力量,拒绝阪依形同反动:却忽略了小说主人公自身的崇高气质、牺牲精神。‘革命’这种为大众福利舍弃一己幸福的理想主义,对实利主义者从来没什么吸引力。‘革命+恋爱’的主人公参加革命,除精神层面的追求之外,本就一无所求。”2这实际上是反映着这个时期成长小说的创作者的内心以及社会现实的一种汇总和交流。虽然这些创作者并没有在心灵上得到解脱,也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方向,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他们的作品为小说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2.2韩国

2.2.1时代背景

19xx年代朝鲜是日本抗战期,这段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期。人们受到社会的压迫,失去自由,家庭也在种种社会压力下走向破裂等等。面对当时暗无天日的社会,以及自身所接触到的西方自由思想两重现实中,知识分子在传统要素和近代要素的冲击下,产生心里的矛盾纠葛。

2.2.2人文背景

(1)浪漫主义

关于传统的反抗,指的不是盲目的追求反抗,而是具有自身改革意志的对于传统中封建部分的严肃态度。他们提倡了用理性替代感情,以个人的、主观的倾向来看待社会或事物。从字面意义来看的话,“浪漫”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的意思。在这种意义之下,我们仿佛不能够轻易找到在浪漫主义当中所隐含的暴力色彩。但是实际上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定义的话,这样的改革中的浪漫主义中的“浪漫”是人们关于极端的现实靡靡地反应,其中包含着暴力性,这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改革所无法避免的。(??????????????????????????????.)。

(2)自然主义和事实主义

自然主义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是指审美经验中对人与自然天然的亲和关系的体认,另一种是在时间,空间里发生所有的事情叫“自然”,这里指的“自然”是可以用科学理论来说明。前者是基本的意义,后者是在现代文学上的意思,就是哲学的意义。人们把自然主义视为是现实主义的延长,原因就是它们描写对象方法相同。

(3)现实主义 2徐秀明,《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研究》,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xx年5月,第35页

3

现实主义更加侧重于社会现实,以客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通过现实的视角来看待事物,批判现实。19xx年代作品的主题一般都关注个人,注重个人的社会生活。因为人们无法离开社会而独立生活,并且也会和社会中的人们、和整个社会群体一起分担痛苦。他们先关心的社会动态以及别人的人生,然后才会担心自己的人生。知识分子的苦恼不在自己的发迹,而在昏乱的社会。因此,玄镇健在《劝酒的社会》里创造了丈夫这人物,他好像只有自己一个人怀有焦土朝鲜的痛苦那样的痛苦与难过。但实际上,当时大部分的小说都包含着肯定未来的内容,即虽然彻底地反应当时的社会情况,但是小说里还是有一定的希望,暗示着到有一天肯定会找到光明,找到真正的自己。

4

三、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3.1《家》

3.1.1人物形象分析

《家》的主题是通过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三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为主干,揭露了封建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和新的道路的追求和探索。其矛头不仅针对旧礼教,而且更集中地指向了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热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1)觉新

觉新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与受害者,对封建思想及封建家庭的压迫反映出来的是妥协、调和、屈从,是妥协者。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他忍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青春之花过早凋零。觉新是巴金以自己大哥为模特塑造的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觉新受过西方文明洗礼,但压抑的家庭生存环境使他性格扭曲变形,“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成为其逃避现实的行动准则,使其不仅成为封建旧礼教的维护者、杀人帮凶,而且成为封建旧礼教的受害者和妥协者。作者对这些生命委顿型的妥协者,流露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结。

高老太爷等人是封建家族制度的维护者和代表,他们虚伪、凶残、怯懦又荒淫无耻。高老太爷有着没落阶级的共同特征,蓄婢纳妾、追求享乐、冥顽不化。当他意识到无法抗拒时代前进步伐的时候,为了竭力维护摇摇欲坠的高家统治,他让克明去当律师,让觉新去办公司,借此分散高家投资方向,力保高家家庭经济繁盛,但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代表封建大家庭统治的他已经无法阻挡新生事物的产生,只能在惶惶不安中打发日子。巴金给这些生命腐朽型的维护者安排这样的结局,折射出作者反封建、反旧道德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想。但是这样的封建文化并不是绝对的处于领导地位,巴金笔下的青年对于封建还是在认同之外出现了一定的反抗。正如《家》当中的觉慧的形象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社会环境关于生存和道德的压力之下,巴金笔下的青年还是有开始反抗,这种青年的畸形的生存环境导致了他们思想的变异,长久的积累使得青年的性格中出现了不满。在强大的生活压力下,他们开始进行了一定的抗争,但是之所以还是以悲剧为结局是因为青年,从来没有进行过自我意识的思考,也没有积极的认识和改正,甚至没有真正实现这个自省,反而是进一步的忍受或者把这种缺点与丑恶全都爆发出来。这样不彻底的反抗和漠然的认同是巴金笔下青年形象的思想之一,也是他们的悲剧来源。

(2)觉慧

5

觉慧则代表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是叛逆者,他们的生命是充实的。觉慧、觉民、琴、淑英、淑华等人有着年轻人应有的青春和朝气,他们对封建礼教给予唾弃和蔑视,是作者讴歌的对象。觉慧这一形象是巴金自己的缩影,代表了当时中国的先进青年,也正好体现了巴金的人道主义思想。反叛是觉慧性格中的基调,他参加请愿,加入均社、创办《利群周刊》,最后与封建家族彻底决裂,成长为一名革命者,把自己的理想同革命的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

《家》是揭示封建伦理道德“吃人”本质,再现“五四”时代民主精神,奏响封建家族灭亡葬歌的家庭系列小说,作品主题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显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通过整个封建家族的庙会,揭露封建家族制度的灭亡。20世纪初,中国封建制度自身肌体的逐步腐烂、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国内军阀混战连绵不断,这些内容在《家》中都不同程度的有所反映,巴金用他热情的笔描写了一个封建家庭由兴盛走向灭亡的全部历史,再现了封建家庭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逐步走向衰弱的全过程,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全貌,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的残忍。3

通过觉慧形象的塑造,小说寻求中国知识青年的解放之路。“五四”以来,中国知识青年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开始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不断追求个性解放,他们为挣脱封建礼教枷锁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巴金敏锐地感受到这一时代脉搏,凭着自己人道主义的良知,着力描绘了在封建家族和礼教枷锁迫害下中国知识青年的苦难生活。巴金在《家》中批判了维护封建礼教的旧式知识青年,赞扬了具有新思想的现代青年。

通过几段青年爱情故事的塑造,小说也反映新旧社会的爱情生活。“五四”前后自由恋爱的爱情观已初步确立,新的爱情和婚姻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巴金以人道主义情怀和良知,描绘了新旧交替时代青年人的爱情生活,反映了新旧爱情观和婚姻观。《家》把主要青年人物的性格、命运发展与其爱情、婚姻密切联系进行描述,对后人起到了良好的警世和教育作用,这是巴金人道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作品中的年轻人都在为获得自己幸福爱情和婚姻生活而不懈努力,但只有觉民和琴等少数青年对封建家庭反抗的比较彻底,获得了自己美好的未来;而像觉新、觉慧、梅、瑞珏、蕙等大多数青年由于缺乏反抗,导致了自己的爱情悲剧命运。

在《家》中,通过塑造一系列叛逆者、妥协者、维护者的人物形象,作为社会现象的一种体现,揭示这些人物的心理历程,展示作者的爱憎情感。4

3.1.2社会背景及原因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青年没有主权,只能依附于封建家族,青年只能服从封建家族的命令。而且由于在经济上很难获得权力从而独立,因此在封建家族里,青年也没3

4龙瑶;激流永远奔腾——论巴金小说《家》及其文学史意义:《文学界(理论版)》20xx年第02期 龙瑶;激流永远奔腾——论巴金小说《家》及其文学史意义:《文学界(理论版)》20xx年第02期

6

有话语权,在这个封建意识过分强烈到令人难以忍受的社会,青年在人格上根本没有独立,青年不论是选择反抗、还是忍耐,最终带来的都是悲剧式的结局。在当时的社会造成青年悲剧的原因有很多,这些原因在巴金的笔下都被真实的一一展示了,通过对于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我认为巴金笔下的青年形成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集体的无意识和反抗意识差

造成人生悲剧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归根结底来说,最主要的还是青年自身因素,正是在这样的封建社会的重压之下,青年不想反抗更不懂得如何反抗,最后总成为了这个封建社会的一部分,继续对其他青年造成迫害。因此造成青年悲剧的用首要因素就是青年集体的无意识和反抗意识差。青年之所以没有反抗意识,是因为传统的封建文化对于青年的要求主要是伦理道德,才能从中获得社会价值。而且封建社也需要充满传统意识的青年,这样从心理上对于青年给予了一定奖励,一部分青年慢慢因此觉得这种生活其实还是有“盼头”的。这样也就不会觉得应该反抗,毕竟还是会好起来的。而从众心理使得其他青年觉得既然大家都没有反抗,也就说明生活就该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年们无意识地扮演了某种文化角色,也就放弃了反抗,久而久之,青年对自身定位出现集体偏差,觉得种种不平等实力所应当的,他们没有自我意识,对此反抗意识也就消失了。5

(2)对封建家族的盲目崇拜和依赖

除了由于青年群体在社会的影响中,对于自身定位出现的偏差,另外一个导致青年悲剧出现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青年价值观念中对于封建家族的认识偏差,由于思想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宗法制度之中,因此青年对于主管社会的封建家族是充满崇拜的。而且在青年教育上,往往是灌输一些封建家族的伟大,与青年的单薄,从思想上使得青年对于封建家族产生崇拜,对自身产生轻视。他们盲目地把自己的生存依赖于封建家族,这揭示了青年对封建文化的投降。而这种根据血缘宗法制度,实际上是源于但是封建社会中的父权制度而确立的。在这种社会制度和群体认知中,父亲、丈夫、儿子这些封建家族掌握了与社会连接上的大部分,因此,青年产生了“封建家族就是青年的天”的想法,对于几乎无所不能的封建家族产生了盲目的崇拜和依赖。正是这种依赖,使得封建家族在家中掌握了绝对的权力,而青年的地位永远是低于封建家族的。这不仅是因为封建家族自己把自己放在了很高的地位上,而且其中还有青年自身的推波助澜,正是青年对于封建家族的容忍,对自身认识的偏差,使得封建家族地位日渐高于青年地位,直到封建家族地位确实高于青年。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中,导致了封建家族权利的无限膨胀,是得青年一直维持了对于封建家族的盲目崇拜和依赖,并从中造成了青年自轻自贱的心理状态。6 5

6谢有顺. 重返“孤独的个人”[J]. 当代作家评论, 2005, (03) 韩斌生,从《家》看巴金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xx年第Z1期

7

(3)自身性格中的弱点

然青年的悲剧有一部分来源于封建文化对于青年的束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青年自身的性格弱点导致了悲剧的产生,通过以上两点分析,可以看出虽正是青年的自我认识偏差加大,自卑感越来越强,对于封建家族开始盲目崇拜,使得他们依附封建家族,无法彻底除掉传统文化下的充满悲哀的生存境遇,最终导致悲剧的产生。巴金从多种方面研究青年,通过多种青年的形象,揭示了青年性格的脆弱以及自我意识的缺失,正是这种性格上的软弱造成了青年的悲剧。而青年自身导致悲剧产生的弱点并不仅仅限于这种软弱和愚昧,更多的是一种美好品质的缺失。

(4)封建文化的时代

最后一点造成青年悲剧的因素,就是不得不提的封建文化。在当时的传统封建封建社会中,青年的社会地位和封建家族地位都处于弱势,总是会受到来自于不同等方面的各种伤害,除了封建家族对青年施加压力,青年自身也会相互施压。但是青年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却始终认定自身应处于这样的地位,并不追求改变和反抗。因为身处在封建传统文化中的青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封建文化的时代是不具有独立自主的权利的,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青年只能压抑自我,对封建色还会进行妥协与讨好。决定社会地位和封建家族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经济地位,因为封建家族是劳动力,几千年以来的中国社会都是以封建制为中心的社会,所以在经济地位上来说,也是封建家族占据有利地位,青年在经济上则是毫无权利的。他们既不能独立继承,也无法证实的获得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这使得他们不得不依附于经济的主体——封建家族,这种经济上的依赖造成了青年对封建家族的依赖。因此在封建社会摆脱生活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依附于封建家族,虽然进一步降低了青年的社会地位,但是对当时的青年来说,这可能就是唯一的选择。因此,不论是从经济上还是社会地位上,封建文化为主体的时代都没有为青年提供一片良好的空间,青年要想生存,就只能牺牲自我,甚至成为封建社会的捍卫者之一,这样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而这也就缔造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的悲剧。7

3.2《劝酒的社会》

3.2.1人物形象分析

(1)丈夫

《劝酒的社会》当中的丈夫是曾在日本留学过的知识分子,具有反抗社会的矛盾和腐败的意识和行为,但却容易受挫折,缺乏反抗社会封建压迫的勇气。

丈夫是个爱国者,在小说设定中,当时的韩国处于日本抗战时期。知识分子他们有着祖国的未来的责任感,每天为国家和民族而担忧。这小说里的丈夫也是跟他们一7 朱育颖, “家”的拆解——巴金、张爱玲家庭小说之比较,: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xx年04期

8

样。他想要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来改变祖国的黑暗的未来,可是他所真实的努力就不能得到成功。因此,丈夫为了忘掉自己失败的痛苦每天喝了酒。

作为小家庭的家长,丈夫表现的并不称职。他对于国家的热爱和担忧并没有表现在对于自己家庭的照顾当中,没有尽到作为家长的责任。他为了学习好几年在日本留学,回国后不去挣钱,只担心祖国的未来。他的妻子每天吃苦受穷,却他一点也没有关心家里的事,他的关心只在祖国。我认为丈夫这样的态度是没有责任感,他是个在一个家庭里的家长。他应该扶养自己的家人。但是他的所有的关心集中在祖国,什么也没做。他为了自己的未来,去日本留学过,回来后只叹息腐败的社会。可是其中好一点的事是可能他受到“家长”这个名称的影响吧,他要改变黑暗的社会,但是他不能勇气地面对现实,只能酒来安慰自己。如果他不顾牺牲地先导民族运动,就他绝对不能看守自己的家庭。而由于经济地位逐渐下降,丈夫的社会地位也岌岌可危,不仅无法改变社会,更加无法面对自己对于家庭的责任。

(2)妻子

和知识分子形象的丈夫不同,妻子是无知而平凡,符合当时一般女人的形象,具有素朴,善良的性格特征,是当时典型的女性形象。作者通过妻子,描写了当时朝鲜的女人形象。妻子为了丈夫的未来耐心地等了好几年的善良的人。当时是跟现在不一样,不但丈夫的话就像法律一样,一定要服从他,而且丈夫是像天上一样的存在。当时的女人没受到教育,一般的女人都是无知的。‘妻子’也是跟别的女人一样,他关于社会的情况一点也不知道,就他是个乡巴佬儿。他以为丈夫回来的话,可以脱离贫穷,家庭的经济情况会变好,他拿着这些的希望生活下来。但是丈夫回来后不去挣钱,家庭的经济情况没有什么变化,还是贫穷,他非常郁闷。而且丈夫每天喝酒喝醉地回家来,他更不明白自己的丈夫。丈夫说“社会劝给我酒”的时候,女人以为社会是一家饭店的名称,不能了解丈夫的心情。作者通过这些的内容,表示善良,纯粹而不知的女人形象。

3.2.2社会背景及原因

(1)男权受到挑战

在韩国的封建社会当中,男性占据着绝对至上的地位,他们是社会和家庭的主宰,对女性具有绝对的控制和占有的权力;而女性则必须依靠着男性来生活,他们以性为主要手段,获取男性对自己的宠爱,从而在男权社会的背景下争取自己的一席地位和有限的权力。这部小说中,男性作为社会暗示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为当时的封建传统和男权意识作为铺垫,并为女性角色的生活和最终被举行的结局做下铺垫。男性都是不可靠的,虽然在男权世界中,他们看起来是那么有力量、伟大、有能力,可以保护女性,但是实际上,却是不可能的,一两个男性根本无法与传统的封建文化相抗衡,他们不会也不能将女性从传统的压迫中解救出来。假如将女性解放出来,那么

9

男性的地位就无法得到保障,可以说,在这部作品中,男性角色就是依靠女性对于自己的依赖来巩固地位,那些灰暗的、变态的情绪和行为,在女性的认可下完全发挥。

而除了这些对于女性的压迫之外,男性在社会上的压力,使得其在男权社会中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也在打击异己,男性角色比起女性角色其实更具有悲剧性,因为男性虽然统治着生活,但是依旧是需要争斗,即使占有了女性,也不能保证永远,因此,男性的心理越发阴暗,对于女性的掌握越发严格,于是有了自己一事无成还要求妻子为自己劝酒的丈夫,男权意识进一步爆发。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男性绝对的统治地位正在岌岌可危,其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也受到了影响。

(2)女性地位地下

纵观韩国历史,在韩国传统地位上,女权是出于从属地位的,遗留只是悲剧和苦剧。在韩国的文字就可以找到根据,与女字相关的词都可以看到是贬义和歧视的。如“娼”、“奸”等。地位决定了女性在恋爱和婚姻中的从属和被动的性。《劝酒的社会》中可以同样的找韩国传统对待女性的影子和行为。尽管《劝酒的社会》是在一个新文化、现代新思想时期诞生,但是作者笔下的男主人公有着“海归”的经历,接收着西方的现代思想,女主人公也有着自己的希望,但是在他们的骨子里面和思想的根基上都残存着根深蒂固的落后思想成分。通过这样的现代文化和传统封建思想的冲突,体现出来了在《劝酒的社会》当中的妻子的地位。由于社会地位以及自身文化的缺乏,他只能依靠和相信男人。

《劝酒的社会》中的人物处在一个韩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冲突的环境氛围,韩西方文化撞击的结果只是形式上的改造,根深蒂固的文化性却隐藏他们的内心里。时代的烙印深深的镌刻在他们的心灵上,贯穿在他们的行为和思想中。

对于女性思想产生着最大影响,并且在女性的思想当中被反馈出来的最大的韩国文化的特征就是男权文化,实际上这样的男权文化是充斥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劝酒的社会》笔下的女性形象即使丈夫不争气,家境贫困,也无法摆脱男权文化的思想阴影,还要服帖的为丈夫劝酒。由于思想根源于韩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宗法制度之中,因此女性对于主管社会的男性是充满崇拜的。而且在女性教育上,往往是灌输一些男性的伟大,与女性的单薄,从思想上使得女性对于男性产生崇拜,对自身产生轻视。他们盲目地把自己的生存依赖于男性,这揭示了女性对男权文化的投降。这不仅是因为男性自己把自己放在了很高的地位上,而且其中还有女性自身的推波助澜,正是女性对于男性的容忍,对自身认识的偏差,使得男性地位日渐高于女性地位,直到男性地位确实高于女性。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中,导致了男性权利的无限膨胀,男权文化在女性心中根深蒂固。这是当时时代的悲剧,也是当时女性的普遍现象。

(2)女性地位低下

在男权为重的封建文化下,玄镇键作品中的女性,自然而然地接受这种旧文化给

10

他们带来的所有的悲剧,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无法抵抗男权文化的势力,更是因为男权文化已经固化在他们头脑的意识中。女性都认为这种命运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只能慢慢接受这个旧制度,他们早就放弃了自己的人格。

男权文化使女人的言行举止自觉地顺应男性文化的要求,众多女性在生活和精神上已自觉地接受了男人给他们的很多落后观念,这种文化不知不觉地让女人在精神上习惯了。在这一“男尊女卑”的文化上,社会不接受女性,女人与男人之间的关系是被动者和主动者,女性被视为男性享乐的玩偶和生产后代的工具。因此,《劝酒的社会》反映出来的是社会上的男性所面对的压力以及女性所面对的压迫,并解释了女性的悲剧源于男权文化的高压和女性自身的无意识。

3.3两国主人公的共同点

觉新和丈夫两个人是个家里的家长。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是在家长的名称下不能勇气地面对着现实的问题。

中韩两国由于在地理位置上比较接近,而且在文化上也有许多共同的地方。

觉新和丈夫的形象都是逆来顺受的。觉新在家中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教的教养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封建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形象,他也收到五四运动思想的熏陶,却没有他两个弟弟的革命勇气,而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支持,却不敢拿出实际行动;《劝酒的社会》中丈夫更加怯弱无能,他去日本留过学,按说行为应该比没出国的人更具积极性,但是他面对自己国家的现状只是一味的借酒消愁,麻痹自己的无能,却没有利用自己在外接受过新思想的优势对社会现状提出反抗。这是和觉新一样的地方。

3.4两国主人公的不同点

两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征,涉及到的动物偶尔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同。

人的性格是受一定的思想、意识、信仰、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的。这种影响和制约是通过环境和教育,结合个人需要的积极活动得以实现。高觉新主要活动是“家”。作为初级社会群体,“家”对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初步的作用,对人的行为的形成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封建礼教的道德观念,正是通过这样的环境作用于觉新性格。“他在爱的环境中渐渐长成”,当父亲用抓阄的婚姻使他失去自己的恋人时,他没有反抗,为了双亲的遗命,他把扶持弟妹作为生活目标, “高家非要我来撑门面”。在最终妻子和没出生的孩子被这种封建礼教害死时,觉新终于得到了醒悟,支持了弟弟的革命行为。他对家庭是负责的。

然而同样作为“家长”,《劝酒的社会》中丈夫的角色是对家庭极不负责的。他回国后除了叹息社会的黑暗就是喝酒,不但没有帮到家庭反而因为自己让妻子更加受苦受累。他拯救不了大家,也无法像觉新一样维持好自己的小家。

11

四、总结

《家》作为《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与《劝酒的社会》这部作品是分别是中国作家巴金与韩国作家玄镇健的代表作。在这两部小说当中,两位文学家分别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活的形象,而人物形象做代表的内涵和含义以及社会意义,这都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在中国巴金的小说创作及其文学贡献的论文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真正的能够把余华小说当中的人物形象作为一个重点的研究项目的还是比较少的,而且将《激流三部曲》当中的主人公形象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对于小说形象和社会形象结合着进行分析的研究并不是很多。而对玄镇健所进行的研究论文就更是少之又少。

玄镇健现在在文坛中受到很多关注,是因为作家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要知道文学即人学,创造生命,可以说是现当代小说写人的最高艺术追求。所以,对人物形象的探讨极其重要。因此想从作家玄镇健和他所创作的小说《劝酒的社会》当中特有的人物塑造角度入手,并且以小说《劝酒的社会》的人物形象中的男女主角——丈夫和妻子这两个人物做为中心研究,深入分析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涵。

通过对于巴金的《家》与玄镇健的《劝酒的社会》这两部作品当中的主要人物分析,来看中韩小说中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形象。通过对于两部小说的产生年代和主题的概括以及时代背景及人文背景的梳理,可以看到但是的中国处于"五四"前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在新思潮的推动下,开始反省历史,对中国家族制度进行分析和批判;而韩国则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期时期,知识分子面对传统要素的继承与保留,以及近代要素的产生和交流,在新旧文化的冲突下产生新的思考,面对如何取舍心里进行不断的纠葛。

小说的创作是离不开人物的,“小说艺术是涵盖于塑造人物形象,艺术典型的艺术。”尽管现当代小说作品中有已经不以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主,明显淡化人物,诗化人物倾向的标新之作,但对于文学创作的主潮流来说,人物形象塑造位置仍重要,特别是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分析的中心环节。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中,首先应该准确地分析各类人物的性格,尤其是准确地分析好主要人物的性格.要科学地阐述人物性格所展示的社会意义,我们就应首先抓住人物在小说描写的特定环境里做什么和怎样做这一线索进行分析,并用它把人物性格各个方面的刻划贯穿起来,以便理清脉络,分清主次,看透本质。一个人的性格和个性是体现在他的行动当中的,有哪位人的思想决定着人的行为,当面对着突发的事件或者是紧急的情况时,考验的就是这个人物本身的特色和能力。8在很多的小说当中仅仅只是依靠对于人物外形、心理的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我觉得这样比较牵强,只有通过人物的行动才能够真正体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而通过对于两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分析,可以看到:《家》中塑造8王克满. 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 (08) .

12

了不同的青年形象,通过觉慧和觉新两个对于封建家庭的压迫不同反应的兄弟,来表现面对封建社会的压迫,新一代青年所表现出来的妥协或叛逆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劝酒的社会》通过表现当时面对社会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其男性社会地位在封建及帝国主义压迫环境下不断下降,而其妻子所代表的女性形象一方面表示对于知识分子的同情和理解,另一方面表现的是女性在同样社会环境当中的弱势地位。

相比较二者而言,既有相同点,同时也存在不同点。由于中韩两国由于在地理位置上比较接近,而且在文化上也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在传统的封建思想与现代文化的冲级中,《家》中的觉新和《劝酒的社会》中的丈夫两个人是个家里的家长。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是在家长的名称下不能勇气地面对着现实的问题。这种面对传统封建的妥协,压抑自身思想的行为是二者形象的共同点。而不同点则是由于两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征,思维模式及民族文化并不完全一样,因此在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或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才出现了觉慧这样敢于反抗,具有独立思想,与《劝酒的社会》中的丈夫所不同的形象。

13

参考文献

[1] 王克满. 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 (08) .

[2] 刘冰. 如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J]. 文学教育(上), 2008, (09) .

[3] 盛锡忠.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1999, (06) .

[4] 周远喜. 人物形象分析技巧[J]. 中学生优秀作文(中考专刊), 2009, (12) .

[5] 朱贤中.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J]. 新课程(中学版), 2007, (08) .

[6] 于兆全. 怎样分析人物形象[J]. 少年天地, 2003, (Z1) .

[7] 军荣. 鉴赏分析人物形象[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1999, (10) .

[8] 王彬彬. 当代小说中的“做人现象”——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八[J]. 文艺评论, 1990, (05)

[9] 谢有顺. 重返“孤独的个人”[J]. 当代作家评论, 2005, (03)

[10] 当代小说三“不??看”[J]. 文艺理论研究, 1997, (04)

[11]赵联成. 当代战争小说英雄主题的变奏[J]. 当代文坛, 2005, (01) .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