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般的山水风光-读《受戒》有感

水墨画般的山水风光

---记《受戒》

教科1004 张可 031004045

《受戒》,在我看来是一篇极负有人性美的文章。它以最平凡的人物表现出人间最不平凡的人性美。在文中,汪曾祺借自己的理想为人们未经压抑自由生长的天性作了一个绝美的比喻。

《受戒》中芦苇的清香四溢的天地,幽静寺庙中小和尚明子青涩拘谨的影子,农家女小英子环境浸染的率性天真。打开它,就仿佛打开尘封已久的童话,宛然不杂一些尘滓,它自然清新得不容许一粒灰尘的呼吸。

全文写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全篇有一万二千多字,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但却极富诗情。

虽然小说的情节并不明显,散文诗般的叙事语言却为小说勾勒出一种恬淡深远、韵味无穷的意境,而明子和英子的相识、熟悉、相爱的情节被淡化到这种意境中。

明子九岁出家,在荸荠庵中的生活使他免受了尘世的污染,和尚的生活也是有悖于人们的常识:大师父仁山不叫?方丈?、不叫?住持?,而叫?当家的?。不仅如此,在寺庙里可以赌博,可以喝酒吃荤,可以结婚有情人,还可以杀生。在这里,做和尚和种地、经商、画画一样,不过是一种职业。而佛门中人也和常人一样,娶妻生子、吃荤赌钱,率性随意地过着时俗的生活。对待佛事态度也很随和,只是把这做一种谋生的日常劳作。

虽然有悖常理,但却充满淳朴自然地人性美。在这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明子也是淳朴坦诚的。而作为岛上唯一的住户英子一家,父亲是一个全把式,母亲是个聚宝盆,干净利索,姐姐文静又心灵手巧,无忧无虑的生活使英子养成了淳朴率真活泼的性格。而远离村庄的地理位臵又为明子和英子提供一个了没有尘俗污染的恋爱环境。明子帮英子描画、种田、放牛的日常生活中,二人的感情不疾不徐地发展。赵大娘从心理上接受明子,称赞他的时候称之为?这孩子?,又认明子为干儿子,更显现出其淳朴与热情。

而在结构上,小说虽然以《受戒》为题,却忽略了名字受戒的过程。前半部分全景式地描写方丈以及仁山、仁海、仁渡三师兄弟的生活状态,在介绍明子、英子爱情发生背景的同时为为后文明子、英子的相爱做铺垫,二人唯美的爱情也在受戒前后的对话中明确地表现出来。

?你受戒了??

?受了。?

?疼吗??

?疼。?

?现在还疼吗??

……

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

?好,不当。?

?你也不要当沙弥尾!?

?好,不当。?

又划了一气,看见那一片芦花荡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声说:?要——!?

?快点划!?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

简短的对话天然无雕饰,却表现出二人纯真的性格和单纯美好的爱情。十四岁的名字也许还不懂得爱,但是他们的恋爱在日常的细节中表现无余。

《受戒》意味着脱离世俗红尘,然而这篇文章却以“荸荠庵”里那些该受戒的和尚的不合常理的生活,以及“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向世人证明了一点“人性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爱是人性的甘露,滋润了干涸的心灵。

文中的小英子是一个整天叽叽喳喳像个“喜鹊”的活泼,可爱,质朴的姑娘。情窦初开的她最喜欢“崴荸荠”,因为那样“她可以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去体会爱情。描写崴荸荠的那一段,非常的清新与自然, 看到?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不禁会心一笑,为明海的纯真与可爱。也让人感叹,17岁,一个多么美好的年龄!

也正是这样一个一个对于人生、爱情有了懵懂认识和向往的年龄,难怪,只在看到一个小女孩的小脚印后,便会心乱了。但明海天生的羞涩却使他不敢表白,这份朦胧的爱只好在他的心里孕育、成熟,他的心还是纯真和美好的。他虽始终只是在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初恋的到来,但他坚定地相信自己对小英子的爱的小英子对自己的爱。于是,在他等到了爱狂风暴雨般来袭时,他大声说出了心里话,虽然,这还是小英子的鼓动下,而这一次,他的勇敢已战胜了怯懦。复苏的人性让他把幸福紧紧攥在了自己手中。

相比之下,小英子更直白,更大胆。她毫无顾忌地坦露心迹,但她并不鲁莽。她是在确定了明海的心后才以身相许的。她很直白,但很真诚;她很大胆,但很谨慎。她深信自己的可爱灵巧一定可以打动明海,她也清楚自己早已对那个漂亮温顺的少年暗暗倾心,于是她把这种爱表达出来,释放出来。正是这种主动的交流和呼唤,才让她和明海走到了一起。有时候,人与人心灵的交汇就在那么一刹那,错过了那一刹那,恐怕两个人的手永远也不会牵在一起。聪明的小英子用她的果敢赢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真爱,她身上蕴含着的那份至真至纯的人性之善让她获得了生命中最珍贵、最美好的幸福。

故事的优美是凭借小说的优美清新的语言来表现的。前两天我一直在做关于汪曾祺的作品的PPT,也了解到汪曾祺的写作特点。他的小说具有回忆性特点 ,而他的小说的散文化特征主要是由其结构体现出来的。外表松

散而内藏着秩序,结构呈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他的小说的语言洗练干净,文白相间,节制而有弹性,平淡、清新而富有诗

意。而这些特点,在《受戒》中都有所体现。

《受戒》简短的语句,明快恬淡的叙事风格以及大量地方风土方言的

使用和白描手法的运用非常契合小说主旨表现的需要。散文诗般的意境使小

说读起来更像是散文或诗,而这种诗意是作者追求传统文化的结果,中国传

统文化是讲求和谐的。

关于写作动机,汪曾祺在文章最后写到:?一九八○年八月十二日,写

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他也在《关于〈受戒〉》里回忆,这篇小说的动因有

三点,一是他重写了三十二年前的旧作《异秉》,感到自己的情感、认知,

跟早年的有所变化,沉淀在心中的?旧梦?,似乎可以用?一个八十年代的

人的感情来写?;二是比较集中、系统地重读了老师沈从文的小说,沈从文

笔下的农村少女形象,推动着他去写出一个自己的?翠翠?;三是外部环境

的变化——?百花齐放的气候的感召?,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说起来汪曾

祺甚至有些激动:?试想一想:不用说十年浩劫,就是‘十七年’,我会写出

这样一篇东西么?写出了,会有地方发表么?发表了,会有人没有顾虑地表

示他喜欢这篇作品么?都不可能的。?

然而这话是?倒放电影?式的感慨,汪曾祺久经风霜,?中国的各种运

动,我是全经历过的?,知道他的写作冲动会触碰哪些禁区,他为自己准备

了辩护词:?是谁规定过,解放前的生活不能反映呢?既然历史小说都可以

写,为什么写写旧社会就不行呢?今天的人,对于今天的生活所过来的那个

旧的生活,就不需要再认识认识吗?旧社会的悲哀和苦趣,以及旧社会也不

是没有的欢乐,不能给今天的人一点什么吗??有了大体设想后,他与别人

谈起过,并进一步为自己辩护:

?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当时我没有回答,只是带着一点

激动说:?我要写!我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写成后,

我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有看到一篇评论《受戒》的文章,作者提到:

?《受戒》的责任编辑李清泉回忆说,初次知道《受戒》,是听一位京

剧团的老杨同志说,他最近读了一位朋友写的小说,?味道十分迷人,可以

回头一寻思,又觉得毫无意义?。李清泉辗转托人要来了这篇小说的手稿,

附着作者一纸短简,说:?发表它是要胆量的。?李清泉?正面看,反面看,

斜侧着看,倒过来看,怎么也产生不出政治联想,看不出政治冒犯?。不过,

那时候的人都明白作者的担心源自何处:?我们心里还存着一个心照不宣的

体验,那便是对于‘左’的演绎法的恐惧,但那却完全不在于你的作品有无

毛病和毛病的性质是什么,它的厉害在于它可以任意解释、随时找出所需要

的罪名。它的另一个厉害还在于你只能匍匐在地,候旨、不容分说。?李清

泉最终是横下了一条心:?产生这种情况的条件,虽不能说完全消失,却也

消失了不少,它不仅不该再有,也不很可能再有,万一再有自然又是一场大

灾难,又何惜一身?。

这些细节很能说明当年的语境:人们重新表现出?对艺术的忠诚?,

作者如此,编者、读者亦如此,但确实整个民族?陷于但求政治上无过,不

求艺术上有功的猥琐平庸气氛太久了?,看到《受戒》这样的作品,自然一

则以喜,一则以忧,甚至像那位老杨同志,?本来已经有些沉(进去)了,

却幡然警觉起来——它毫无意义!?这说明意识形态要求内化至读者心中,已达何种程度。但那又是一个相信未来、奋发向上的年代,总要有人撞破某些禁忌,要有人展现某种回归,这又是另一种默契,因此?《受戒》的出生是炫人眼目的,同行相见是喜形于色的,对于改变文学创作的生态环境是起积极作用的。?(《关于〈受戒〉种种》,1987)《受戒》最终获19xx年全国短篇小说奖。后来有人总结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北京出现的一批引人关注的爱情小说,包括刘心武《爱情的位臵》、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和《受戒》,并评论说,刘是?提出爱情的问题?,张?写爱情的现实?,《受戒》则?写爱情的永恒?,?刘心武敏感,捷足先登;张洁写苦涩,这女人恶;汪曾祺写欢乐,姜是老的辣。?(许谋清《我感觉到的汪曾祺》,1993)?

?汪曾祺强调?我的作品是健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对于生活的信心的?,无外乎是希望读者借助小说的精神力量,走出咀嚼苦难与悲情的迷思,平复过于哀伤的人心。稍具反讽意味的是,这种对现世人心的抚慰,却是通过抒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旧梦?来实现的。?

在《受戒》推出的19xx年,批评界根本还没有合适的批评话语来应对这篇小说。?有什么意义??与?小说还可以这样写??是横亘在大多数人心头的疑问。如果说,《受戒》凭借文体的实验性与散文化、诗化的叙述而获得大多数评论家与读者的认同,恐怕没有充分考虑当年的文学语境与读者接受能力。那是一个边缘对抗主流的年代,而《受戒》中充满着边缘的元素:性、宗教、无主题、无情节、旧社会、世俗欲望……这些元素让原本具有先锋性的汪曾祺小说成为了笼罩性的示范文本,一篇?里程碑式的作品?。

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样无主题,无情节的如天外飞仙一般的小说让人褒贬不一,但即使是批评汪曾祺?轻浅?、?缺乏社会性?的论者,也认同?真正使新时期小说步入新的历史门槛的。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带着点?雅气?,渲染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而小说的环境大多包含宁静纯美的风情,和谐美好的民俗与人性。

汪曾祺在文学史上是一位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小说家。汪曾祺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说的探索。

承前启后。一方面他是最后一位“京派”作家,把废名、沈从文等人所开创的散文化小说传统延续了下来。另一方面又开启了中国当代文学中“寻根文学”之先,影响了一批小说家和文学潮流。(如后来的阿城、何立伟等作家。如寻根文学、 先锋文学等潮流)。发展丰富了散文化小说。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从小说观念到创作实绩,有独特的文化趣味与美学追求。其叙述方式、语言、结构及“淡中有味,飘而不散”的诗化、散文化风格;更新了小说观念,启动了当代作家的文体意识和语言感觉,使小说自身的审美功能得以回归。对当代文体起到巨大影响。

尤其对我国在过去具体社会背景下习惯了社会功能阅读的人来说,对其思维空间的拓展,思维品质的提升,意义更为深远。

而这篇《受戒》,尽管有些不合时宜之处,但我还是很喜欢他的语言和他描绘出的恬静安宁带着点甜蜜的生活。在我看来,《受戒》,在我看来是一篇极负有人性美的文章。它以最平凡的人物表现出人间最不平凡的人性美。

 

第二篇:受戒读后感 2 (2)

曾经,不止一次地置身于《受戒》中的桃花源,在这里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原始的乌托邦,一个宁静美妙的世外桃源,并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它!那是一片理想的乐土,确切的说,这是一个原始的乌托邦,在庵赵庄人们的心中,和尚和种地,织席,箍桶,画画等行当没什么不同,他们都是自由平等的职业人,与世道的艰辛,人生的苦涩都无关。如小英子一家,赵大伯是田场上样样精通的好把式,不仅脾气好,身体也结实的像一颗榆树;赵大妈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仅家乡菜做得可口,而且剪的花样子也是众家嫁闺女的稀罕物;两个宝贝女儿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静,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泼,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鹊,从这家人的日子,就可看出庵赵庄芸芸众生的一斑。至于荸荠庵里的僧侣生活就更令人向往了,完全没有一般佛门寺庙里清规的羁绊。这里的和尚只要会一点做法事的基本功如放瑜伽焰口,拜梁黄忏之类,从此就可以吃现成饭,可以赚钱,可以还俗,可以娶亲,还可以买田置地,过优哉游哉的神仙日子。庵里的老师傅终日枯坐念佛,不问世事,在那“一花一世界”里沉醉。大师父仁山是“当家的”,管着经账,租账,债账三本帐簿,平日在庵里从不穿袈裟,经常是披件短僧衣,袒露着他那黄色的圆肚皮,光脚踢踏着拖鞋;其他两位师傅也是各有千秋,二师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还把他老婆接来避暑纳凉;三师父更是人不仅漂亮,有一手“飞铙”的绝活,甚至每场法事之后,村里就会有大姑娘或小媳妇蓦然失踪。最让人诧异的是他们吃肉从不瞒人,甚至过年的时候就在大殿上杀猪,这里的和尚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祥乐时光,这哪里是一个“佛门净土”,分明就是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就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梦境中,我们的小主人公小明子和小英子相遇了:小明子他面如朗月,声如钟磬,聪颖好学,在随舅舅出家做了和尚渡船时,遇上了小英子,渐渐的,他们就成了好朋友,明子经常上小英子家,就这样,他们间朦胧的初恋就悄然萌生了,他们一起做针织,一个画花,一个刺绣;他们一起栽秧,放牛,割稻子,看打场,特别是他们挖荸荠后回家的一段白描,“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下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过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多美的描写啊,把少男少女初恋时的心态描摹得曲尽其妙,婉而成章。最是最后他

们一道进城,一个去善因寺受戒,一个给家里买东西,他们同坐一条小船,一道归去来,最后终于逼出了小明子的心里话:希望小英子做他老婆。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此沉静,如此美好,人就会不自觉地与环境浑然一体,产生无限遐想,《受戒》,世外桃源般的梦境,让我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