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读后感

真爱是谁

——读林觉民《与妻书》有感

(一)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而我要说:“读意洞《与妻书》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解真爱。”

中山先生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写道:“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碚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文中所说的“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指的就是辛亥革命爆发前夕由同盟会革命党人发起的广州起义。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广州起义前,侠骨柔情的革命志士林觉民写下了令人肝肠寸断的《与妻书》,毅然与“爱之深,疼之切”的妻子陈意映生死诀别。当年,他只有24岁。一千三百字的《与妻书》,倾诉了对妻子情深意重的感情,更道出一个革命者忧国忧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读来催人泪下,令人感奋。

记得第一次读此文时,我还是大学中文系里一个的不谙世事的青年学生,读后热血沸腾、荡气回肠、激情澎湃,觉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乃深明大义之英雄,其舍一己之幸福只为天下人之永福乃大义凛然之楷模,心中崇敬之情由然而生。

今日,再览此书,已时隔二十余年。光阴荏冉,岁月流转,悄然之间,青春年华已逝,再回首,才发觉读后的心得、体会大相径庭。年龄阅历的增长,带来的是对爱情、对人生、对理想和信念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今日读《与妻书》,心生些许凄美、哀婉,有一种感同身受的难以承受的失却之痛。梦一场,爱一回,但如今一转身,一道别,伤了谁。情殇无悔,不懂的人不会了解。耳边不禁回响起多年前熟悉的童安格的歌曲《诀别》——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回想一百年前的这份真爱,只要是一个人,一个有血肉有情

义的人,无不为此中至真的儿女情怀、至诚的大义博爱所动容、而感喟。 (二)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福建闽侯人。

林觉民天性聪慧,13岁那年,受父命参加科举童子试,他愤然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之后退出考场。

15岁那年,他考入全闽大学堂。他生性诙谐,口才出众,出口成章,同学们总是喜欢和他在一起围坐在榕树下,海阔天空地谈论民族的前途;他生性活跃,喜结朋友,且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学堂的学生曾为争得平等权利而闹过几次风潮,林觉民总是被推荐为组织者;他忧国忧民,富有侠义之心,对于当时革命党人的革命义举极为同情,并与当时福州的革命党人有密切的联系;他疾恶如仇,迫切希望改变社会的现状。

在完成全闽大学堂的学业后,林觉民决心远渡重洋去寻求救国的道理。

19xx年,林觉民留学日本,进入庆应大学攻读哲学。20世纪初叶,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每当传来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种种侵略行径,林觉民总会抱头痛哭。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时局的变化、民族的悲剧、同胞的苦楚,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他毅然加入了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同盟会。他深信,只有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才是中华民族摆脱苦难的必由之路。19xx年,同盟会决定在广州再次举行起义。林觉民正是这次起义的中坚力量。

(三)

起义前三天,林觉民在香港江滨楼挑灯写下了与妻子的诀别书,此时的他欲哭无泪、欲罢不能、欲言又止、涕泪满襟,直至天亮。

在信中,他深情回忆了与妻子新婚的幸福:“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在信中,他对妻子倾诉了自己“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的肝肠寸断。

在信中,他更对妻子晓之以理:“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

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林觉民与妻诀别了:“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信中有一段关于爱的真理,尤其令人难以释怀:“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如此相爱的有情人,要用怎样的心情写下这封绝笔信?要怎样诉说才能不让爱人受伤?要怎样才能让她明白“吾至爱汝”是真心,而“以天下人为念”也是真爱呢?情难舍!人难留!再多的难舍,有时候不得不舍;再难的离别,有时候不得不别;再苦的道理,有时候不得不理。不能分离却又不得分离,抛爱妻,舍幼子,多么无奈却又义无反顾、笃定前行——舍一已之福利,只为天下人谋永福;用生命去拼,只为了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

这是一封家书,这是一封百年情书,但这又不是一封普通的情书、家书,字里行间闪烁着革命志士牺牲一已之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为了安慰妻子,为了使妻子能够理解他“以天下人为念”的博爱情怀,在信中,他反反复复地倾诉自己对妻子的真爱,说明正是将此至爱之情推及到天下人,所以忍心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妻子,她明白了个人“亲情”要服从革命需要的道理;作为妻子,她明白了为天下人幸福可以牺牲个人一切的道理。多么深明大义的妻子啊!

(四) 真爱是谁,是妻儿,亦是天下苍生!

爱我所爱,为爱前行,无怨无悔!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崭新的世纪,生活在安定和平、繁荣富强的人民共和国,生活在他生前没有看到却为之奋斗不息的将来里。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24岁时一个夜暮深垂的时分。他用有限的生命抒写真爱的诗篇!我们追忆他!让我们记住他的这些慷慨激昂之辞:“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今日同胞非不知革命为救国之手段,特畏首畏尾未能断绝家庭情爱耳”。也让我们记住他这些缠绵悱恻的低吟:“意映卿卿如晤”、“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让我们永远记住他——林觉民,一个能够为亿万民众能过上幸福生活而欣然就死的人,一个真正懂得真爱的人!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第二篇:一个人与这个时代读后感

读《一个人与这个时代》有感

大家可能觉得“一个人与这个时代”标题很大,其实我觉得是最小的,我觉得真正的历史就是一个人的时代,当把所有的一个人的历史累积起来的时候,才能知道“我们”是谁。就像刚才主持人问你们,听得到吗?听不到!哦,听得到啊。回望历史,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你们的日子过得好吗?不好!哦,挺好的是吧。

人总是会被“我们”骗了,害怕和躲避一些博大的历史,和一群人攒的历史,但我非常在意的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真实建构出来的历史。最近很多出版社在做关于普通老年人的传记,通过这一个人的历史,让我们看出了这个时代。这个标题其实是最小的,你也有权利“一个人与这个时代”,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一个人的历史。

人为什么要阅读?当我们的日子变得好起来,吃饱穿暖不再那么急迫的时候,我们会面对更多心灵的问题。有人说,胃是全天下最重要的器官,让它舒服了,你整个人就都舒服了。但是当我们吃饱了之后,心灵和精神的饥饿靠什么解决?阅读就是满足你精神和心灵的食品,其实说俗了,书本就是包子馒头面包和大米,只是有的好吃,有的不好吃。

所以我觉得,读书在中国真正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已经有些人在悲观地觉得,在新的时代下,书已经走到穷途末路。最早的书是刻在乌龟后背上的,后来刻到了竹板上,我估计在从竹板印到纸上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在哀叹,印在那个上面的书能读吗?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感叹,你只需要明白一件事,你追求的是内容。

我不知道“逆流而上”是什么意思,严观历史,人只能“顺势而为”,但是顺势要而为,而不是顺坡下驴,在哪个时代都是如此。哪个时代没有挑战?我们现在新闻所做的深度,要远远超过九十年代,尽管我们在怀念那个时代,但那时候跟现在所能做的没法比。我觉得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做质的时代,我们一个人能做的事情是什么?今天我们的资讯通顺了,当你成为一个记者的时候,基于量的质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当你什么都不拥有的时候,你拥有的就是自由,但是当你拥有了你想要拥有的东西的时候,你就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当你作为一个既得利益者的时候,尤其是看到这些年轻人,多少理想、呐喊,如果上面这些既得利益者好一点,我们就会幸福得多。仔细想想,我能从20多岁走到今天,不就是因为在那个时代既得利益者的开疆扩土吗?与其对那些人说感谢,不如去面对今天的年轻人,我希望今天的既得利益者,能够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理想旗帜飘扬的时候,为今天的年轻人做些什么。

对于记者被利益所捆绑的事情,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拿什么去衡量尊严?如果拿工资去衡量尊严,因为你是新闻系大一,我就不想跟你说太多。不是水平问题,我不想在你还没有确定这个行当的时候泼冷水,你有权利去选择其他行当。告诉你一个事实,大部分国家里,新闻工作者的收入水准都排行中下,所以你要考虑好。

我觉得新闻的收入不光是由工资决定的,它是由三份工资决定的。第一份就是人民币,或者美元、英镑、欧元,物质基础不牢固,天天饿着呢,谁也甭跟我谈理想。第二份是情感工资,和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做点事情,前赴后继的。第三份是精神工资,相信新闻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强大。做新闻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而且新闻会给人一种没大没小的幻觉,请注意我用的是“幻觉”这个词。

当你短跑的时候,那你可能靠的是第一份工资,你得养家糊口,去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中长跑的时候就是情感工资,你和谁一起跑,真正长跑的时候,一定靠的是精神工资。我之前短跑在11秒多,但是现在玩长跑,每周要跑45到50公里之间。我慢慢明白,短跑真的需要激情和身体状况,甚至包括天赋,但是长跑的时候这些就没用了,需要你真累了的时候

还能坚持,继续突破。1公里之内可能是最累的,超过1公里你整个人就打开了,并不觉得累,但是到了7、8公里又有一堵墙,你如果能够打开它,就能跑到15公里左右。

我觉得这个时代有个很大的毛病,大家都在拼命地寻找方向,却没方法,有太多人把自己的不足归结于方向,我觉得最应该做的是先把方法好好弄明白。这两年我开始推荐胡适的东西,“多研究点问题,少谈点主义”,主义缺吗?一直在那儿呢,但这个时代缺的是怎么去解决问题。现在动不动就是方向论,说你央视怎么怎么样,能不能谈点方法?我想跟现在的年轻人说,方向是陷阱,方法才是认识,你有好的方法,就能确定方向,你没有方法,就阻碍方向。

越是全民皆记者的时候,记者的价值越能够体现出来,做记者可以坚持20年,一个人拿手机保有20年的热情试试?全民皆记者,往往建立在某种兴趣上,但是这股热潮过了,他转身就走。什么是新,什么是老呢?我看到很多媒体刚出生就老了,我也看到很多老媒体突然就老树发新芽,我看过很多年轻人中的老头,我也看过很多老头中的年轻人,你告诉我,谁老了,谁年轻?问问你自己,你周围是否有很多同龄人已经老了?但你见没见过特棒的老头老太太?绝对有!

所以我高度支持新媒体的发展,我为什么要去不喜欢新媒体呢?不管到了什么时代,都是内容为王,做最好的内容供应商,新媒体来得越快,你越得益。在哪里主持节目,都是主持节目,将来在你们的移动手机上,我们再见。如果这是本好书,你在哪儿看,用纸质书看,在家里用电脑看,用手机移动平台看,有什么区别吗?人类历史上换过多少种写作方式了,用毛笔写、钢笔写、圆珠笔写,后来用电脑写,发短信、微信??只要是你心爱的人写给你的情书,看到的时候的那种心跳,不还是一样的吗?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永远是人,大家都会有各自的焦虑和想法,但是为什么当下这个时代,很多展现出来的东西都告诉大家活着很容易,能够迅速地成名、暴富?我们总有这样的想法,觉得你是一个成功的人,你就从此幸福不知所以。不是这样的,得到的同时都在失去,每个生命都在各自艰难地成长着,不管是多么有名的人,他也一样在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