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虚心的空杯文化

企业文化讲稿――空杯文化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空杯文化。空杯,就是杯口朝上,我心飞扬,把自己的心口完全打开,自我归零,接纳世间一切。空杯文化是一种学习文化。管子说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说明我们都要有一个虚怀若谷的心态,不断地反思自己、调整自己,勤于学习,敏于学习。

有个故事:一个信徒给佛献花,在佛面前跪下。佛说:“放下”,信徒把手里的鲜花放下,佛又说:“放下”,信徒迷惑了,只好把合十的双手放下,但佛还是说:“放下”,信徒终于不解了,佛给他解释到:“你不放下(六根、六尘和六识),身上就有枷锁,又怎么能做成事?”概括地说,什么是佛――佛就是放下!

关于空杯心态的来源,也是来自佛家:有文士拜会百丈(百丈怀海)禅师,貌似恭而实倨,亦为礼,问:“禅师何以教我?”百丈不语,为注茶,盈盏,俄而倾去半盏,盈之又倾。如是者三,文士色变,离座谢曰:“受教”。(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

山谷回响为什么能传百里,钟声为什么能声震十里,竹子为什么坚韧有力?――虚心。满招损,谦受益,老子也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也是说明做人要不自满,这是做人的态度。

讲稿虚心的空杯文化

自我归零是一种虚心,成功总会成为过去,经验总会变得过时,忘记过去,不骄傲,不自满,把终点作为起点。学无止境是一种超越,变是绝对的,与时俱进,因变而变,持续学习,学到老才能活到老。识多得以智广,足智方能多谋,多谋才能善断。学习力就是竞争力。亨利"福特说过“任何停止学习的人都已经进入老年,无论他在20岁还是80岁;坚持学习的人则永葆青春。”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的心永远不会老!”

知了跟大雁学飞,可学了一天就说“知了,知了!”,就不耐烦了。结果秋天一来,大雁向南飞,它飞不动,就只好“抱死枝头”,“知了”成了“迟了”。我们的“空杯”的目的是要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地接受新的事物。

? 空杯心态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永不满足。

? 空杯心态是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否定。

? 空杯心态就是忘却过去,特别是忘却成功。

? 空杯心态就是不断清洗自己的大脑和心灵。

? 空杯心态就是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哈佛大学校长来北京大学访问时,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年,校长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我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校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尝试着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在农村,他到农场去打工,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说几句话,都让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最有趣的是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刷盘子的工作,干了四个小时后,老板把他叫来,跟他结帐。老板对他说:可怜的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可怜的老头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后,却觉着以往再熟悉不过的东西郡变得新鲜有趣起来。工作成为一种全新的享受。

如果我们能够定期给自己复位归零,清除心灵的污染,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与生活。有人问了――照你这么说,康熙微服私访是不是心态归零呢?我想也是,它是否会让你看到、想到、得到很多有益的新东西呢?――这是我们心态归零、保持空杯的根本目的,所以我也想建议大家,有机会想一想“做另一个自己”,这样你也许会增加很多工作和生活中的乐趣!

从前有个人叫商汤,他在洗澡盆写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在洗澡的时候,外洗身,内洗心,所以他在洗完澡后“身心舒畅”。他洗澡时外去身上污垢,内去内心的渣滓,所以他洗完澡身心都很舒畅。我们现在洗澡,只洗身,不洗心。在洗澡的时候,还怨这个恨那个,真糟糕,不洗也罢。真正的洗澡,应该是外洗身,内洗心,把外在和内在的过时的东西、心灵的杂草、大脑的垃圾等等,通通一洗了之,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曾子曰:“吾将日三省吾身”。生活中还流行着一句充满智慧的哲言:“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很重要,认识自己很困难,否定自己则难上加难。否定自我需要胸襟、需要坦诚、需要胆魄!否定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现在我们学习了空杯,知道了空杯文化,那么我现在问大家--大家现在有没有一个空杯的心态呢?――要谦虚啊!

谦虚地说,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我前面讲过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现在对空杯文化大家有了“知”,那么怎么“行”呢?给大家介绍一个学习的三境界:

学习的三境界

" 王国维引用三句古词来形容成大学问人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得)

" 知之 好之 乐之(孔子)

" 为知 为己 为人(读书)

"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禅)

王国维归纳的三境界,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为“知”之大境界。第二境界为“行”之境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坚忍不拔。第三境界为“得”之境界,功到自然成。

后来,有人效仿“三境界”划分法,又归纳整理出许多“三境界”来,列举如下:有人研究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发现了学习的三境界:第一境界是“知之”;第二境界是“好之”;第三境界是“乐之”。

还有的把读书三境界归纳成:为知、为己、为人三境。

有人用充满禅机语言来说明:第一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还有文人总结读书三境界如《桃花源记》中所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也有把三境界引为企业家之大境界:第一境界是“大智慧”;第二境界是“大抱负”;第三境界是“大手笔”。

希望这次的课程能给大家收益,上课前是空杯而来,上课后是满杯而去。――这些东西别给我倒的太快,至少给我存一晚上吧,回去后大家往杯子里加点糖,细细品一下。

最后谢谢大家!

 

第二篇:文明讲稿

注重文明礼仪 争创文明单位

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礼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礼仪与发展同在,与进步共生。注重礼仪,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已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党中央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文明礼仪建设愈益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遵循礼仪规范,树立文明新风,开创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是时代的呼唤、时代的要求。 继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吸收西方礼仪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礼仪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为了推进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活动,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文明礼仪的知识。

一、文明礼仪特点

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产物。

一部文明史,就是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历史,是社会的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以及人们自身创造力不断发展的结果。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对于个人来讲,礼仪是个人思想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社会交际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对于社会来讲,礼仪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综合反映,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具体表现形式。

社会的文明程度决定着礼仪的发展水平,礼仪的发展水平又影响着社会的文明程度。 文明礼仪是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逐步演变、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些自身独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共同性、规范性、多样性、传承性和实践性等方面。

文明礼仪有共同性礼仪是同一民族、同一国家、同一社会全体成员调节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共同需要,反映了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共同愿望,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礼仪跨越时空而普遍存在,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也表现在军事领域、宗教领域等范畴,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存在,就会有作为人的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的存在。文明礼仪有规范性礼仪是一种修养,是长期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一种被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具有约定俗成的属性。

它不是一种程式,也不是一次即兴活动,而是在一次次重复演变中得到社会认可形成的固定模式,约束着人们在一切交际场合的言谈话语、行为举止,使之合乎礼仪,而且也是人们在一切文际场合必须采用的一种“通用语言”。

文明礼仪有多样性各个国家、民族、地区受不同历史、文化、习俗和宗教等冈素的影响,导致了礼仪规范的多样性。在千姿百态的礼仪世界中,几乎没有人能完全表达出世界上究竟

有多少种礼仪形式。从语言表达的礼仪到行为举止的礼仪,从服饰礼仪到仪表礼仪,从风俗礼仪到宗教礼仪等,不一而足即使同一礼仪,在不同场合、对不同对象,也有不同的展现方法。

同样是握手,男女之间的力度就不同,新老朋友之间也有很大差别。

文明礼仪有传承性礼仪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任何国家、民族、地区的当代礼仪都是在以往礼仪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离开了传承和扬弃,就不可能形成当代的礼仪。当然,任何礼仪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都要不断扬弃,兼容并蓄。这是礼仪发展的时代特征,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文明礼仪有实践性礼仪不是空泛的说教,它既有总体上的原则要求,又有细节上的一系列礼貌、礼节、仪式等操作方式方法,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来落实、来完成、来体现的。因而,礼仪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产物,只有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才能体现出全部价值。任何礼仪,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变成规范行为、展示修养、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二、文明礼仪的作用

大力提倡文明礼仪,切实加强文明礼仪建设,对于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提高我们的素养,进而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教学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文明礼仪有利于提高个人文明素养。就个体来说,文明礼仪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应变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和自我修养。在这个意义上讲,礼仪就是素养,礼仪就是修养。

教师既是学校中的个体,又是学校整体的有机组成,其文明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校的整体形象。

推动学校文明礼仪建设,从每一个教师抓起,规范其礼仪,文明其精神,是一项事关学校管理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大事。通过有效的礼仪学习、礼仪培训和礼仪实践,可以不断地推动学校教师“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文明礼仪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效率。

通过文明礼仪建设,可以有效地推动学校建章立制.不断规范教学流程,自觉维护教学秩序,严格遵守教学纪律,会不断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

文明礼仪有利于推动和谐学校建设。和谐学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和谐学校的众多条件中,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一条。和谐的人际关系,既需要思想、组织、道德和纪律约束,也需要尊重、理解、信任和交流。通过加强文明礼仪建设,学校教师可以共同用礼仪来规范彼此的交际活动,表达相互间的尊重,促进交际双方进行积极的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了解和友谊,进而形成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一般都喜欢与具有良好修养的人在一起或交朋友,觉得他们更容易亲近,更富有吸引力,更促使自己进步。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指的是良好的文明礼仪对个人成长和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文明礼仪是一种具有潜在约束力的道德力量,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人们的心灵,引导着人们的行为,调节着人际间的交往。因而,学校文明礼仪的培育和锤炼,对于提高学校教师综合素质,尤其是推进学校建设和对学校精神

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学习和实践礼仪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素有“礼仪之邦”的雅称。从 古到今,中国人就以讲究礼仪闻名于世。

学习和实践礼仪,是加强强学校文明礼仪建设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学校及其教师中还存在对文明礼仪不够重视、不能适应的现象,有的认为学校教学任务很重,文明礼仪建设不是中心任务,可有可无,可大可小,可多可少;有的认为文明礼仪是个人的事情,学校管不着、够不到;还有人认为小节无害、与己无关、无碍大局、无暇顾及;甚至有些领导也不重视礼仪建设,不拘小节,不按照礼仪的要求办事。如此等等,严重影响了学校建设发展及其文明素质的提高,影响了学校教学业务的开展,影响了教师的形象。 为此,广大教师一定要把加强文明礼仪修养作为提高自身修养、改进学校形象、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责任,切实提高主动性、自觉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在教学中注重文明礼仪,改进教学作风,提高教学效率,做推进文明礼仪建设的榜样。学校领导干部要做学校文明礼仪建设的带头人,以自身良好的行为,为学校文明礼仪建设发挥应有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其次,要注重品德修炼。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始终十分重视思想品德,始终把道德修炼作为做人、做事的根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他强调“修己以敬”,还强调“修己以安百姓”,认为只有品德修养好的,才能严肃地对待一切事情;只有修养品德高尚的,才能使百姓得到安定。

可见,品德修炼是一切文叫修养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也就谈不上是有良好礼仪修养的人。教师的品德修炼,既包括个人的道德修养,又包括政治品德的锤炼,要始终坚持正确判断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标准和原则。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提高文明礼仪素养,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综合素质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教学能力、领导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集中反映。

各种能力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般来说,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其品德修养和礼仪规范也是比较好的。

作为学校教师,提高文明礼仪素养,必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能力的提高与礼仪修养的培养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要学会经常自我反省礼仪需要不断修炼、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经常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自我批评,是在否定的意义上对自身不良行为进行克服和纠正的有效方法。

自省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境界,既十分有效,又非常难以做到。

学校教师要成为有较高礼仪修养的人,就要学会反省自己,运用自省,做到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要经常对自己的交际行为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弄清在礼仪方面哪些做得比较好,哪些还不够;既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继续发扬,又要善于正视和改正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要加强实践锻炼文明礼仪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不断反复的过程,仅仅掌握礼仪理论和礼仪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文明礼仪的修养关键在于实践。

修养既要修炼又要培养,离开实践,修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人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中,在对人、对组织的各种关系中,才能认识到哪些行为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哪些行为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同样,要克服自己的失礼行为和习惯,培养自己的礼仪品质,也必须依赖于社会交往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是礼仪修养的根本方法,对于学校教师来说,强化礼仪实践,就要把文明行为、礼仪要求自觉地融入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中。要在日常教学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注意自己仪表、仪容、仪态和礼仪、礼节、礼貌的积累,努力成为一个“明礼”的人,一个自觉践行礼仪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