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 读后感

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

——《货币战争》读后感

10统计 32010121127 陆瑜

国际银行家另一个赚大钱的手段就是制造经济衰退。首先是扩大信贷,将泡沫吹起来,等人民的财富大量投入投机狂潮后,然后猛抽银根,制造经济衰退与资产暴跌,当优质资产价格暴跌到正常价格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时,他们再出手以超级低廉的价格收购,这在国际银行家们的术语中叫作“剪羊毛”。当私有中央银行成立后,“剪羊毛”行动的力度和范围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

——《货币战争》

思考:按照货币战争的理论,国际银行家主要通过控制央行货币的发行来影响资产价格从而掠夺人们创造的财富,事实是否果真如此且不说,但是金融危机难道是央行货币政策之过?货币政策在危机中如何起作用呢?

一、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它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一直以来各国的货币政策都把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其最终目标,但是随着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发生的一系列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来看,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膨胀以及崩溃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金融系统以及宏观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它己经成为危及金融稳定、造成经济萧条的主要因素。这些事实都对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提出了挑战:制定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的波动,这一问题至今在学者间也没有达成共识。

在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中,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但是要想同时实现四个目标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具体实施中,以某项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某一货币政策目标时,经常会干扰其他目标的实现,或者说,为了实现某一目标采用的措施很可能与实现另一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相矛盾。因此世界各国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达成了一种共识,即把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各国中央银行根据预测货币需求的大小来调控货币供应量以稳定物价,但对货币需求的估计的可操作性很差,错误的估计反而会加剧经济的短期波动,所以很多国家都采取了直接盯住物价上涨率的“通货膨胀率目标制”,同时这些国家公开承诺特定时期内的通胀目标来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在实行这一制度后,这些国家的通胀率明显降低。

在各国的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资产价格没有被纳入到一般价格指数中作为货币政策实施的指标依据。物价稳定确实有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但货币政策的目标还应该包括金融稳定,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以及资产市场日渐成熟的过程中,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并不能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在19xx年到19xx年间,虽然日本的资产价格不断上涨,但是一般消费物价指数却稳定在1%的水平以下,因此日本的中央银行错误地判断了形势,没有在泡沫形成的初期有效地运用货币政策控制住金融、房地产市场,导致最终的日本经济危机。类似的问题在美国也同样存在,20xx年以后,当美国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时,面对市场对房地产泡沫的质疑,格林斯潘认为“对资产价格泡沫无法事先做出准确的判断”,即货币政策无法对资产价格泡沫起到预防作用,从而使得美国的资产价格泡沫一发不可收拾,演变成了最终的次贷危机。

可见,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能仅仅把物价稳定作为实施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同时还应考虑资产价格的波动,以稳定金融市场,维护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二、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干预与治理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是否应考虑资产价格问题上至今未形成一个定论,但是笔者不认同持无为论者的“仅把通货膨胀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的理论。在一个存在资产价格泡沫的经济中,政府在无视泡沫的膨胀与崩溃情况下制定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快速刺破泡沫,使金融、房地产市场“硬着陆”,加速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资产价格泡沫与通货胀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其中有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在资产价格泡沫形成与膨胀的初始阶段,物价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而当资产价格泡沫持续膨胀到很高位的时候,物价才开始上涨。那么资产价格的上涨是如何影响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呢?拿房价上涨为例,房价上涨,会引发房租的上涨,房价和房租的上涨首先会传导到工人的工资上,因为住房消费以及租赁是当前劳动力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工资的提高会引起产品单位成本的增加,最终引发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后,工人又要求提高工资,进而进入一个“工资一物价”的螺旋式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如果出现通胀的趋势,货币紧缩政策会立即启动,因为维护物价稳定是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政策目标,即使央行的独立性存在问题,货币政策当局也不敢轻视通胀,因为通胀会自我强化,一旦出现恶性通胀就会威胁到政治稳定。也就是说,当物价开始膨胀时,资产价格泡沫己经处于危险的状态了,此时中央银行为了遏制通胀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必然会现在资产价格泡沫。很多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的日本资产价格泡沫时期,日本居民消费物价稳定,当资产价格上涨了数年之后,19xx年日本的消费物价才出现上涨,同年日本政府就多次大幅提高利率,采取急刹车措施,到19xx年初,股市开始回落,19xx年地价也开始下降,19xx年初夏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危机发生。美国也一样,20xx年至20xx年间,美国实行低利率政策导致房地产价格泡沫时,同样出现消费物价稳定的现象,但四年之后美国的物价出现了上升的趋势,美国实施了紧缩的货币政策,直至发生了次贷危机。

所以说,仅仅关注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是不可取的,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资产价格的波动,但是笔者并不赞成将有人提出的资产价格直接纳入一般价格指数中,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实践,其可操作性不强。大多数情形下,很难判断特定的资产价格是否以合理的基本值或泡沫预期为基础进行波动,总有资产升值反映经济基本面有利变化的可能性。

中央银行或许想对不断增加金融风险的资产价格膨胀做出反应,但在很多情况下,正如前面论述的做出这个判断困难是很大的,试图缩小泡沫的确充满了危险。央行对资产价格膨胀做出反应的直接表现是提高利率,但是小幅的提高可能不能有效的抑制泡沫,较大幅度的提高又很可能引起经济严重的减速以及泡沫的快速崩溃,可能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立即挑起危机还是任由泡沫自然膨胀对央行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实际上当资产价格与其内在价值还没有脱离较多时,早期的行动不太可能激发严重的危机。那么央行在泡沫崩溃前泡沫形成之初,具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才能有效地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呢?

并不是所有的资产价格泡沫都会引发金融危机,资产价格泡沫引发金融危机的条件是泡沫破灭前资产价格泡沫经历了持续的膨胀阶段以及银行信贷大量参与引起的企业负债率较高,只有当这些条件满足时,资产价格泡沫才会引发金融危机,所以说政策制定者应当聚集于引发金融危机的这些要素以缓解泡沫并减轻它们的影响,最重要的指标要素就是经济体初始的负债率水平,政策制定者应该运用一系列措施监控并降低经济体的负债率水平。

同时,央行可以也实施浮动的通货膨胀政策,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在处理泡沫时可以采取浮动的通货膨胀目标。在正常时期,中央银行应该做出最大的努力,达到一个低的通膨胀率,当金融、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累积期间,央行应该明确而显然地改变这种模式,调整利率以充

分估计风险的重要性,目标不应是刺破泡沫,而是给市场一个信号,利率将保持上升,直到资产价格重新与其内在价格相联系,也不必指明央行把什么价格看作一个“正确的”价格,也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所以并不一定要把资产价格纳入到一般价格指数中,央行只要采用钉住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政策来应对资产价格波动对总需求的影响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只要资产价格变动不致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央行就无需对资产价格变动做出直接反应,只需实施浮动的通货膨胀政策即可。

浮动的通货膨胀政策虽然没有直接回应资产价格的变动,便在资产价格变动不致引发金融危机的条件下,足以充分应对资产价格对宏观经济的需求冲击。浮动的通货膨胀政策并非一个简单的政策规则,而是一个政策框架,在这个政策框架内并非给定一个通货膨胀目标,而是给出一个通货膨胀目标区域。首先,央行将长期价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货膨胀水平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在这个目标的约束下,中央银行在短期中可以灵活应付一些其他目标,例如信贷的增长情况、房价收入比等等。然后央行要定期公布货币政策的制订以及实施情况。

三、金融危机爆发后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

倘若一国政府没有有效的防止泡沫的崩溃,资产价格的急速下跌确定发生了,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时,中央银行需要及时的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或者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或者直接向银行提供贷款,增加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抵消通货紧缩为企业和家庭带来的债务负担压力,提高他们的净财富水平,从而降低金融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同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有助于促进金融、房地产市场的上扬,进一步改善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状况。

另外,在资产价格下跌引发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中央银行应该履行其“最终贷款人”的责任,准备向金融市场提供任何市场需求的流动性。例如,在19xx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22.6%,创造了美国股票市场单日下最大幅度的纪录。股市的证券经纪商需要获得大量信贷以增加客户保证金,以维持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转。而商业银行则由于担心证券经纪商的资产状况拒绝提供贷款。如果无法获得足够资金,则大批证券经纪商将面临破产,这将引发华尔街清算交易体系的崩溃。为了防止金融危机的出现,格林斯潘在10月20日证券交易开市以前宣布,美联储将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任何流动性资金需要。同时,美联储也鼓励各商业银行向证券经纪商提供贷款,在10月21日一前,银行向证券经纪商增加的贷款达到77亿美元,避免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相反,正是由于日本政府在日本经济危机发生之后的货币政策失误才导致日本经济长达十年的衰退。日本在19xx年末经历了泡沫的破灭,股价、地价、房价均一路下滑,而对资产价格的暴跌,日本央行从19xx年7月至19xx年2月降低了再贴现率和拆借利率,但由于泡沫破灭导致了大量的债务问题,这些货币政策已显得回天乏力,在19xx年至19%年间日本经济虽有过短暂的复苏,但是跌势仍没有改变,泡沫的破灭引发了巨额的不良贷款,日本并不是没有对不良贷款进行处理,但关键是处理得不彻底,从19xx年度起,日本开始对不良贷款进行断断续续的处理,但处理的显著特点就是拖泥带水,尽管每年都有处理,但并没有使不良贷款减少,反而越滚越多,20xx年3月时为32.5万亿元,到20xx年3月猛增加到 43.2万亿日元。在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仍像对待以往的经济萧条那样,以为通过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回升就可以使坏账自然减少和化解,因而迟迟未对银行不良贷款规模进行认真清查,也未能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更没有像美国和北欧等国家那样,采取果断的措施,及时向大银行注资将不良贷款扼杀于摇篮之中,从而贻误时机,引发了长期的衰退。

政府的政策不仅可以缓和而且也能加剧私人部门消费的减少,货币政策的制定有四个目标,但是四个目标并不能同时满足,央行要在特定的时期找到适合的政策目标。比如四个目标中有一个是平衡政府预算,有的政府在严峻的经济衰退期间,也加重赋税并且减少政府开

支的欲望,目的在于平衡政府预算,不幸的是,这种政策的实施反倒破坏了现有的消费,尤其是在资产价格下降的危机时期。美联储就在大萧条过后的19xx年提高了利率,为了阻止资产流出,并且保护美元,在面对资产价格下降引发的实际货币供给下降的情况下,美联储甚至没能提高名义货币供给,从而引发了金融风暴,造成大批银行倒闭,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经济的萧条。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央行要合适且谨慎地运用货币政策,该紧的时候紧,该放的时候放,阻止经济体的信贷过度膨胀与紧缩,有效避免资产价格泡沫的持续膨胀,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徐滇庆.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许荣.资产定价与宏观经济波动[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3. 于明山、任国民.中国.你警惕了吗?基本日本泡沫经济、美国次货危机的反思[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4. 野口悠纪雄·日本的反省[M]·北京:东方出版社

5. 杨继红、王焕尘.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响应股市泡沫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

 

第二篇: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讲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这些财团与美官员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署,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储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 作者认为,打击这些金融财团最好的办法是恢复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黄金(某种规定的成色下)储备为货币发行的依据,并且持币人可以用固定的兑换率随时换取等值黄金。注意,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黄金的价格是固定的(即兑换率),而非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也就反映了它们相对于黄金的比价变化。不过,对于同样实行金本位的多个国家来说,由于其本币的

单位含金量是固定的,因此相互间的汇率当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及方便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这样,国家才不会被迫的增大货币供应,引发流动性过剩,导致金融泡沫。这样的货币体系会导致货币具有更强的购买力,而对经济危机免疫,这样受益的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辛苦积攒的财富也不会被外国财团以低价轻易的掠夺……

此外,看此书还有几个小收获:

1) 按作者所说,几大金融集团控制了英美等国的主流媒体,操控民意,创造出了所谓的主流价值观。而对于学术界,则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数学游戏中去。

2) 几大金融集团控制了美国的两个政党,包括国会和法院。谁不听话就下台,严重了就暗杀。当所有的权力机关串通一气,所谓的民主制度,不过是打着的幌子而已。

3) 美国的流动性泛滥没有表现在通货膨胀上,而转移到了金融衍生品市场。到20xx年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市值已达370万亿,是世界GDP的8倍。

<货币战争>给我们勾勒出了寡头们所打造的”金融王国”的脉络, 但能否看情那个王国的真象, 就跟看立体图一样, 看到的, 会很震惊, 看不到的,会很茫然.

<货币战争>顾名思义, 是以货币为手段来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全书开篇就介绍了两场战争, 一个是明面上的有硝烟的滑铁卢之战, 另一个则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利用战争的胜败消息而发动的英国公债收购战.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让罗斯切尔德家族一举控制了英国的货币供应. 如此惊心动魄, 富有戏剧性的战役, 却是本书最不具技术含量, 手段最隐蔽的战役. 相比较之下, 第八章介绍的日本金融泡沫裂, 俄罗斯休克疗法, 亚洲金融风暴等战役, 金融手段层出不穷, 错综复杂, 让人眼花缭乱.其对当今中国的借鉴价值更是宝贵.

不要以为货币战争都是没有硝烟的. 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 19xx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9xx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73年的中东战争等真刀真枪, 血肉横飞的战争, 都与货币供应和货币危机有着直接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些战争都是货币战争. 美英战争是为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货币发行权. 一战是为解决欧洲积重难返的财务问题. 而一战和会强加给德国的庞大的战争赔款埋下了二战的祸

根. 19xx年代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寡头们对纳粹的扶持, 为二战的爆发做足了准备. 70年代的中东战争更是寡头们为了给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划出的石油危机. 为了货币问题, 而用货币来培育战争, 挑起战争, 这何尝不是寡头们发动的另一类货币战争! 总结一下

不管是有硝烟的货币战争还是没硝烟的货币战争, 那都是点, 是一个个独立的事件. 真正将这些点串接起来的, 是黄金和美元之间的战争, 或者说是诚实货币和债务货币之间的战争, 这才是主线.

货币, 作为一般等价物, 是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标尺. 没有这个标尺, 商业活动就会被瘫痪掉, 所谓的社会分工, 专业化, 标准化, 规模效应等等等等, 都成了无源之水, 根本无从谈起了. 这么重要的一个标尺, 当然要有其稳定的价值, 不能如橡皮筋那样伸缩无常. 黄金, 因为它稳定的物化特性和数量, 是最公正的标尺. 千百年来被各个国家和民族当作财富的象征和货币的储备. 但作为诚实货币, 不论是金币还是黄金券, 其伸缩性或放大程度限制着寡头们偷梁换柱的障眼法的实施, 大大地降低了他们进行财富再分配或者说是财富掠夺的效率. 因此, 用美元(美联储券)来取代黄金做为价值标准, 就相当于用橡皮筋来做标尺,

价值的决定权就握在测量者(寡头)的手里. 用这种方式来掠夺财富, 道貌岸然而不落痕迹, 让被掠夺者不知不觉地丧失财产, 透出成熟的”文明”.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黄金和美元的争霸战自美元一诞生就开始并延续至今. 从第一合众国银行, 第二合众国银行的成立和废止, 到美联储的诞生, 从殖民券到美联储券, 其间夹杂着绿钞, 白银券, 黄金券于债券货币的不断斗争, 让人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 其激烈程度以美国总统的伤亡率为代表.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最高统帅, 其伤亡率竟然超过了美军诺曼底登陆时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而斗争背后运用的阴谋和权术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不论是因货币发起的战争, 还是以货币发起的战争, 还是货币之间的战争, 无不伴随着动荡, 恐慌, 混乱, 随之而来的是灾难. 因为乱世, “英雄”才好有用武之地, 趁火才容易打劫, 而且灾难过后, 建立新秩序时, 煽风点火者往往”顺理成章”地处在财富再分配的有利地位. 但不是每一场大火都是幕后的推手能控制得住的,也往往有到最后弄了个玩火者自焚的.

《货币战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对世界金融发展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宋先生利用历史的分析,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点分析世界金融资本操作手法,并提出中国面临的危险。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自己的低廉的劳动力和引进外资,成为了世界制造地,外汇储备一路飙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在近几年中国的股市与房市也是异常火暴,国际资本“热钱”在中国两市场上的推波助澜,使中国面临被世界金融寡头“剪羊毛”的危险。

中国现在处于社会发展升级的矛盾多发期,如果出现金融上的波动,后果很难想象。这必须需要人们反思,找出相关的对策,但愿担心成为“杞人忧天”。

这事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本书可以从多个角度去阅读和思考,而网上针对本书的赞同者和批判者往往站在各自不

同的角度辩论。所以读一些书评往往有种混乱的感觉。所以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自己思考这本书的内容。

它可以当作一本历史书来读,阐述了近代货币发展的历史。从银行借据到金本位体制下的货币,再到如今的货币。书中一步一步分析了货币演化的原因。无论你是否赞同作者对原因的分析,至少它告诉你了货币相关的一些基本发展历史和一种可能的解释。我觉得从这个角度看,本书还是给了我一些新的认识。但是这部分不是作者的重点,所以收获不多。

也可以当作一本科普书来读,介绍了欧美央行的产出和其性质,以及其货币运行体系。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角度。欧美中央银行的私有性质,以及政府通过向银行借贷发行货币的方法,对我来说确实第一次听到。这点也是本书的一个核心基石,全书都是围绕着货币发行权的争夺与利用发行权获取利润而展开的。作者为了反复论证这个核心概念,引入了许多现实材料和概念,从这个角度上看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学到了不少经济学基本知识。

它还可以当作一本现实题材小说来读。作者的结论是银行家统治世界,银行家的目的就是攫取利润,他们的武器是控制货币。作者以这个结论解释了从一二次世界大战到美国总统被暗杀,再到日本股市崩盘亚洲金融危机的许多历史事

件,甚至到现行的所有金融、货币政策,从作者写作的角度看是用这些材料来证明其结论。当然,最后的结论是这些都是银行家的阴谋!这的确是个骇人听闻的结论,我想应该也是争议最多的部分。信也好不信也好,从这个角度来解释历史以前从没见过的,有时候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时候又不禁使你产生怀疑。至少我们有机会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信与不信就留给读者细细品味了。作者还提到了一个重大的推论——银行家统治一切,包括政府、媒体、学者。从这个逻辑上讲,你怎么提出反驳呢?你的一些反驳理由都可以用你被洗脑而解释,呵呵。

本书所追求的现实意义是阐述中国如何打赢货币战争,避免重蹈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覆辙。作者是个坚定的金本位支持者,他的结论是在中国建立金本位的货币体系。当信贷货币体系瓦解之日,就是金本位的中国占据世界金融中心之时。首先我很佩服作者的远见(如果你认为他说的对)或者想象力(如果你认为他是胡扯)。仅就问题本身而言不能令我信服。首先作者并没有阐述黄金的本质,作者之时强调它是几千年世界各个文明都选择的“货币之王”,再无其它论述。我也知道这也是最难的一点,谁又能真正说清货币的本质呢。其次既然银行家统治世界,那他们又怎能轻易让中国夺取金融中心呢,文中提到过的伦敦和华尔街金融中心都是与两次世家大战之后才确立的,足可见金权争夺之惨烈。相

反本书最后提到的中国货币发展之路太过理想化,而缺少对问题的估计和巧妙解决的智慧,感觉有草草收尾之嫌。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十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