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三杯茶》有感

胡进清

一份承诺改变一生启迪无数人

?

? 再读《三杯茶》

胡进清

我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境一次又一次地来品读这本震憾着我的心灵的著作,作者葛瑞格?摩顿森(Creg Mortenson)因此与村上春树分获20xx年第11届桐山环太平洋图书奖。这本书我至少读了三遍,第一遍快速浏览完,第二遍我读得非常仔细,写下了大量读书笔记——不是摘抄,几乎是提炼故事梗概,我非常希望能够从字里行间寻找摩顿森这样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凭借自己的力量为中亚贫穷的山庄修建了几十所学校的力量源泉,我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问着自己这样的问题:他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人的一生究竟要怎样度过才更有意义?

《三杯茶》是一场令人刻骨铭心的冒险经历,又是关于一个人如何改变世界的激动人心的真实故事。《三杯茶》讲述一个美国登山家葛瑞格在攀登乔戈里峰失败遇险,被巴尔蒂人救起,为兑现给巴基斯坦穷困村庄建学校的承诺,辛苦奔波的故事。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心存大爱的人首先与他生长的家庭环境有关。葛瑞格?摩顿森19xx年出生在明尼苏达,3个月时随父母到坦桑尼亚,十几岁又回到美国。从小生长在一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家庭,父母亲都酷爱运动且充满爱心,当得知坦桑尼亚需要老师时,他们立即决定前往非洲,在这里,摩顿森的父亲致力于募款兴建乞力马扎罗基督教医学中心,母亲则投身于摩西国际学校的教育工作,父亲的教学医院峻工那年,摩顿森14岁,与妹妹们一起回到了美国。回到美国后,他凭着当职业军人退伍后的补助上大学,大学期间,年仅48岁的父亲去世,此后摩顿森细心地陪伴患癫痫病的妹妹,在照顾妹妹期间,他爱上了登山,疯狂地学习登山知识、练习攀登技巧和进行运动训练。妹妹去世之后他一度伤心欲绝,决定接受成功登山者唐·马祖尔的邀请,参加攀登乔戈里峰,以此方式纪念心爱的妹妹。

19xx年,他因救援同伴,攀登乔格里峰失败遇险后被科尔飞的巴尔蒂人救起,在科尔飞,他受到了村长哈吉·阿里一家人令人感动地招待:他们把最好的枣绒丝做的棉被(全家仅此一床)给他盖,用稀少珍贵的糖熬成的甜茶给他喝为他疗伤,他从此和当地人结下情缘。当他参观这里的学校后,深深地为这里的贫穷和孩子们的好学所震撼!实际上,科尔飞没有学校,政府无法给村里提供老师,村子里也没有能力雇用老师(每天一美元的工资开不起),只好与邻村合请一位老师,老师一个星期来科尔飞教三天书,其余时间孩子们自己复习。但这里的孩子热切地渴望学习,他们跪在雪地上,用树枝在雪地上书写!摩顿森深深地震撼了,他决定用另一种方式纪念心爱的妹妹:要为科尔飞盖一所学校!这份承诺改变了摩顿森的一生,为了兑现给巴基斯坦穷困的村庄建学校的承诺,他辛苦奔走,历时12年,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建了60余所学校,并成为了中亚协会的负责人。

实际上,葛瑞格连全职工作也没有,晚上睡在储藏室,几乎是身无分文,可为了实现对巴尔蒂人的承诺,为了让科尔飞的孩子们能够上学,葛瑞格回到美国后,省吃俭用,他从写580封信开始申请捐款,结果只收到来自同学的100美元的捐助,还是自己母亲学校的孩子发起了“捐一分钱给巴基斯坦”活动,孩子们这点“星星之火”鼓舞了摩顿森的信心和勇气,点燃成“燎原之势”。后来摩顿森的真诚感动了物理博士霍尔尼,他拿出了一万多美元来帮助筹建科尔飞的第一所学校。在建第一所学校时,摩顿森历尽千辛万苦,亲自采购和运送建学校的物资,可建校先得造桥,才可以把建校物资运送过去,他终于克服种种困难,修好了桥,建成了第一所学校。随后,摩顿森又继续走在了捐助下一所学校的征途中,他甚至不止一次冒着生命的危险,从一个村子开始,到两个村子,到整个巴基斯坦西北部,还到了战火纷飞的阿富汗。他用真诚和真心拥抱着中东那些贫困的人们,无怨无悔,真诚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一个人,一个承诺,一段辛苦漫长的旅程。这是一本让人停不下来的书,我把这本书

胡进清

推荐给老师同学们,愿有幸能读到这本书的人都能从中汲取到精神的能量。

“三杯茶”,是巴尔蒂人交朋友的方式。第一杯茶,你是陌生人;第二杯茶,你是我们的贵客;第三杯茶,你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愿意为你做任何事,甚至是死。三杯茶也是哈吉·阿里教给摩顿森上的课:不管多么忙碌,一定要花时间喝上三杯茶,这是马尔蒂人以伊斯兰的方式感激摩顿森为建校所做的不懈努力。看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在9.11恐怖袭击期间,葛瑞格能安全自如地在巴基斯坦境内行动,因为有巴尔蒂人在用生命保护他。

科尔飞的村长哈吉·阿里是一位睿智的巴尔蒂老人,他告诫摩顿森的三杯茶的故事,成为本书的题眼,也解答了我关于“这个美国人靠什么本事做到这种程度”的疑问(也是美国喜玛拉雅基金会董事之一乔治·麦克考恩的疑问)。也说出了慈善事业的真谛以及现代文明的诸多困境。这位智慧的老人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一句经典的话:“这些山在这里已经很久了,你不能决定山该做什么,你必须学会聆听它们,聆听风的声音。”老人哲人般的深邃目光,穿越时空、透过眼前的文字,进入我们的心灵。它似乎在述说人的纯粹性,人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生命体,我们必须学会聆听山的声音,遵循自然规律办事,才会保证生命的鲜活。哈吉·阿里是摩顿森命运的指引者,是摩顿森心灵和智慧的导师,是摩顿森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盖学校造福贫困山区的人们的动力,也是我们精神的导师。

一本震撼人心灵的书中一定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哈吉·阿里是一位,那位性情古怪的物理学博士霍尔尼也是,他是摩顿森建学校事业的资助者,中亚协会的创建人,在科学研究上,他创立了现代芯片产业,在他身患白血病后生命只有几个月的时间里,他最关心的是他捐赠的学校是否已经峻工,中亚协会是否能够长久地发展,在他辞世之前,他最为骄傲的是“觉得自己真的给这个世界留下了点东西”。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人活在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霍尔尼给我的答案是:金钱、地位和荣誉,这一切要与对社会所做的贡献联系起来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在读完《十八、裹尸布里的人》这一节后,我写下了这样的阅读启示:一个人的精神能源一定来源于很多的因素,登山失败获救后的摩顿森从此情系巴基斯坦科尔飞的学校,心念这一地区的孩子,牵挂着阿富汗的难民,渴望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做事,与他成长的家庭环境,与他接触以的富有爱心的人们(如霍尔尼等人),与他崇拜的偶像(德兰修女)都有极大关系。是他们将精神能力传给了摩顿森,让他为改变中亚地区贫穷落后而无私地奉献着自己。

我想起了参观北美最大的教堂圣约瑟夫教堂时对安德烈修士的了解,这也是一位尽其一生关怀贫弱者,不仅仅从身体上关心这些人的病痛,还从精神上帮助他们,募集了大量钱财,都用于对贫弱者的帮助,而安德烈修士自己一生都过着苦行僧般的清苦生活。正是那么多充满爱心的人,这个世界才有那么多的温馨和美好。

葛瑞格·摩顿森因为一个承诺往返在美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历时12年,在此期间摩顿森他受到恋人的遗弃、社会的漠视、巴蒂人的拐骗,与妻儿分隔两地、军阀囚禁、塔利班刁难,还有美国遭逢 “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就在阿富汗战火连绵,他仍然在马基斯坦北部四处奔走,永不放弃为建校而努力,他对不幸陷入战火的无辜穆斯林抱有极大的同情心,也因此被自己的同胞谴责为“叛国者”,为此摩顿森无比悲伤、沮丧、孤独,但即使濒临死亡,他也从来没有遗忘他的承诺,他坚信“天空越暗的时候,你越能看到星辰。”“真正的敌人是无知”,他要把“石头变成学校”,坚持用书本、用教育、用爱心去化解世界上最大的仇恨。他最终成功了。摩顿森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建起60余所学校,为34000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其中包括24000名女孩子,他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三杯茶》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善事,去帮助这个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真正的慈善是一种责任感,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慈悲的胸怀,将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三杯茶》让我有了行动的力量,让我对自己过去的一些想法有了重新的认识,让我知道成就美好事物

胡进清

的,是一份很强烈的意念——将愿望实现,目力所及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三杯茶》将指引我们怎样去面对现实,品味生活,创造未来!

 

第二篇:读三杯茶有感

读《三杯茶》有感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

再奉上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

一个人,一个心愿,一段辛苦漫长的旅程,许许多多人的爱心,一个美丽的承诺,终于兑现。

这是写在《三杯茶》扉页上的一段文字,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这些话的含义。

由于不是自己的书,读完之后书上没有任何记号。所以,只能说说在心里留下的记号,准确度就达不到了。

引用书后封面上两位读者的话来描述一下这本书大致内容吧!

这是一本让人停不下来的书。在“帮K2山区小孩建学校”的号召下,患癌症的科学实业家,浑身酒气的绑匪,都像卡通人物一样,英雄式登场、退场。这本书带给我们看见石头中长出学校,更提醒我们重视女孩教育。自信的女性会促进整个家庭向上,让沏茶的手捧起这书本,也阻拦了拿刀枪的手,何其动人,何其有效!

而这些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张力,竟然,只是源于素朴的“三杯茶”。——贺陈旦

《三杯茶》就是那个有关承诺的故事。我在波士顿哈佛广场的旅游书局无意间被这本书吸引,一读之下,当场泪流满面??

一个人,一个承诺,一段辛苦漫长的旅程,许许多多人的爱心,一个美丽的承诺,终于实践。故事的后来,的确是美好的结局: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摩顿森(此书的主人翁)总共在巴勒斯坦、阿富汗及喜马拉雅山区,盖了不止一所,而是六十余所学校,特别是能让女孩子上学的学校。——黄玉华 《三杯茶》译者

欲动笔写自己的感受却不知从何写起了。好人,幸运,911,塔利班,恐怖分子,伊斯兰教??这些词汇一个个散乱地在脑海中浮现。

关于好人,摩顿森无疑是个大好人。N次冒着生命危险不求回报地为世界上需要的地方和人建学校。说不求回报,其实可以理解成更大的回报:为了美国的安全,为了世界的和平。我们很多人都活在小我之中,以自己的生活为中心,凡事与我无关的我都不关心不在乎。中国有句古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它成了很多人的金科玉律了。我也是这样一类人。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强大,所以选择先“修身”,再“齐家治国”。就像我现在的QQ签名:不闻窗外事,只读圣闲书。可问题是:我们要多强才能算“达”?古人没有给我们标准答案。所以这句话成为许多人的挡箭牌了。

在看本书内容之前我想象着摩顿森又是怎么样一个“牛人”,或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或很有钱,或很有权?可事实与我想象的差了十万八千里呀。他的工作很平凡,是一个急诊室的医生。这种能力也许源于他在攀登时担当了随行医生的工作。募捐建学校的事也源于他的登山爱好。在攀登乔戈里峰失败时,他受了重伤,得到巴勒斯坦的一个小村庄科尔飞村民哈吉阿里(是科尔飞的村长)一家人的照顾。他发现在这美丽的喜马拉雅山区,很多孩子都没有学校可去。于是,摩顿森把手放在哈吉身上——自从他们共饮第一杯茶后,老人常这样扶着他的肩膀——说道:“我要给你们盖一所学校。”他的生命,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因此改变了轨迹。

在募捐初期,他为了省钱不租公寓,有时睡在自己的“青春传奇”上,有时睡在走廊上(他自己当然有能力支付自己的生活,但是为了建学校他宁愿自己吃苦),他断然拒绝了女友要住在建筑历史悠久的饭店,因为那样几乎会花掉截止那里所募得的所有钱,当然这个女人也因此离开了他。所幸后来他遇到了真正相爱且支持他工作的妻子,读到这里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他遇到的困难我不在此一一赘述,因为实在太多。而他每次的化险为夷都有点让人匪夷

所思。连那些“恐怖分子”都为他“欢呼”了,有时连他自己都以为必死无疑了,可是最后却奇迹般地安全了。也许他做的事是安拉所愿意的。我不得不发出感叹:好人有好报。摩顿森的故事让我更加相信这个,更加相信“好人好心”是可以感染周围人的。

之前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会有恐怖分子,只觉得他们很恐怖,认为打击他们最好的方法就是美国所采用的武器。从这本书中,我读到这恐怖是有原因的,不是不可挽救的,也不是非用武器不可的。

以前对少数民族总有种好奇心,除了在电视上看到之外基本上没见过少数民族的人,觉得他们跟我们不一样,当然那只是从长相或衣着上来看的。来到兰州以后,见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可是大家在对这个民族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做着各种评论,有点盲人摸象。所以,我对这个民族似乎也产生了一种偏见,有很多不解甚至有一些恐惧:他们守旧落后,他们有自己的信仰,但似乎对此并不忠诚。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犯这个错误,因为一件事儿或一个人就对一个人或一类人做出无情地评价。虽说一叶知秋,但是人毕竟比叶子要复杂的多。摩顿森给了我另一个视角,他展现出伊斯兰教中最美好的部分,最虔诚且富有智慧的人。于是,以后我见到带着白色帽子或头披丝巾的回民同胞,我会带着善意的微笑,我愿意了解接近帮助他们。感谢摩顿森!

以上这些算不上书评,只当杂谈,意在让大家了解并推荐《三杯茶》。希望大家或借或买都看看吧。它时而比散文更写意,时而比小说更惊险,时而比诗歌更优美,时而比杂文更深刻。它真的可以带给每个人很多新的东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