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读后感

《我的母亲》中的人物塑造

[摘要] 以前读过老舍先生的几篇文章,但没有读过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到这篇文章时,很感动,也想拜读一下。于是,翻出家中的《老舍文集》,但没找到这篇文章。只好从网上搜索。找到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还发现了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便一并下载。两篇文章一口气读完,两眼已被泪水充斥。从两位先生的文章中读出了母亲的勤俭,坚毅,隐忍等中国广大妇女的传统美德。两篇《我的母亲》用朴素的语言,平凡的生活,分别塑造了两位旧中国里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每个母亲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地方。老舍先生写母亲,先从母亲的出身写起,文章开头便写母亲的娘家是德胜门外大钟寺的一个小村里,是个农家。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农家的传统便是:勤俭、朴实、吃苦耐劳以及坚毅。老舍先生从母亲的出身是一位农家写起,首先给人勾画出一个朴实,勤俭的农村妇女形象。胡适先生没有写母亲的出身,倒是从先生自己的儿时写起。胡适先生写了自己的儿时因身体和性格原因,以及大人们的“鼓励”,使“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的游戏的生活。”同时也从胡适先生的儿时看出,胡适先生的家境大概可算得上是殷实而有地 1

位。“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麋先生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人们对胡适先生的父亲的称谓是“三先生”。说明胡适先生的父亲是受人尊敬的。“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胡适先生的家是有些田产的。虽然前三段都是写作者自己儿时的种种经历,没有半字写母亲的出身以及家庭,但我们仍能看出,胡适先生的母亲与老舍先生的母亲的不同,胡适先生的母亲生活在一个有声望,有地位的富裕人家。尽管出身不同,两位母亲对家庭所要承担的责任,和对孩子们的爱是相同的,共通的。

在中国旧社会中的大多数母亲都承担着相夫教子的责任,而老舍先生和胡适先生的母亲却不仅仅是相夫教子。两位母亲,都同样是在孩子幼年便守寡。在旧社会,以男人为中心的时代里,失去丈夫的女人生活是艰难的。两位母亲既要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还要肩负起养家的艰辛。两个不同的家庭,两位同为失去丈夫的女人,用各自的办法去维持着自己的家庭。老舍先生的母亲最为辛苦。“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还有一个是“吸鸦片,摸纸牌,脾气极坏”的父亲的寡姐——即:北京人所说的“大姑姐”。“大姑姐”在北京人眼里已是最难缠的了,再加上这诸多的毛病,可想而知,老舍先生的母亲在失去丈夫后所承受的压力与艰辛跟一般的人家比是不一样的。一家五口的衣食全都要靠这样一位农家出身的母亲一人来维持。这样的生活境遇,即使是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也是艰难的,痛苦的。在老舍先生幼年的时代,旧中国,这样的妇女最容易找到的养家糊口的工作也许便是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了。洗衣、缝补、裁 2

缝,在那个年代里是所有女人必修的工课,也是日常生活的必要。而以此来养家糊口便是艰辛的工作了。在文章中老舍先生写到“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嫩红微肿的。”“她终年没有休息”可见这位母亲,在为一家人的生计而终年不停的洗衣。从这点点滴滴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艰辛的母亲形象。看到这里,我也不禁想起了我的母亲。她也如老舍先生的母亲一样,出生在农家,嫁给了在家排行老小的我的父亲。一辈子生养了我们姐弟三个,她也如老舍先生的母亲一样,一辈子都在为我们一家的生活而不停的操劳,从没有停止过。现在我的母亲已经快七十岁了,身体依然强健,依然在不停的为家而操劳着。

老舍先生的母亲勤劳的美德是基于她的农家出身,做事永远丝毫不敷衍,则是老舍先生母亲的性格。虽然养家艰辛,“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实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铜活久以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老舍先生的爱花,爱清洁,守秩序的习惯则是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老舍先生从母亲生活的井井有条中展现给读者一个勤俭的母亲形象。每一个母亲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所受的教育最早最重要的部分都是来自于母亲。好习惯,坏习惯,好品德,坏品德,作为一个母亲,你给了孩子什么,她就接受什么。当下的母亲们,能给孩子的也许更多,但不一定更好。老舍先生的母亲可能只能是让她的孩子们吃饱穿暖,但她身体立行的教给了他的孩子们生活和做人的准则。这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最珍贵的礼物。 3

胡适先生的母亲虽没有像老舍先生的母亲那样生活艰辛。但在教育子女上,她是一位严母,慈母。说她是严母,文章中多次提到母亲对幼年胡适的教育。在文中写到“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甚么事,说错了甚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从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胡适先生的母亲是个有涵养的母亲,她教训儿子,不是在犯错的当时,而是等第二天天刚亮时,总结头天的错误,以警示新的一天。他不是把儿子抓来就骂,而是等儿子清醒了在说昨天的过错。这是一位智慧的母亲,如此的教育让自己的孩子既可以很容易接受,又不失自尊。这样的教育方法,即使是对现在的年轻的母亲来说,也是有用的,是值得学习的。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从两位母亲身上可以看到忍让。老舍先生在文中写到,大姑子鸡蛋里找骨头,无理取闹时,母亲当作是“命当如此”。这是一忍。在不知道哪里来的侄子胡搅蛮缠时,“母亲便一声不响,叫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这是一让。忍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性格。这是在人的性格中最难以做到的一种。胡适先生的母亲则是在智慧中忍让。对待儿媳们的斗气,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用自己的法子解决,那就是哭。在文章中胡适先生写到“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不起,轻轻的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这一招便是胡适先生母亲的智慧。哭是所有女 4

人的办法,只是用在恰当的时候才会起作用。哭在此时远比大吵大闹管用的多。不伤一人的就将事情解决了。两位母亲在这一忍一让中展现的则全是做人的智慧。

两位母亲虽能忍让,但不软弱。她们有着各自的坚强与不可侵犯。老舍先生的母亲对大姑姐忍让,对不知来历的侄子忍让。是个宁吃亏,不逗气的人。胡适先生的母亲,对儿媳忍,对小叔子忍,对讨债人忍。两位母亲的忍让是极其难得的品行,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这样的品行我称之为中国妇女的美德。在适当的时候忍让是一个人的涵养,是家庭和社会和谐的基本。它是美德,不是软弱。两位母亲同样不软弱,它们都有着各自的坚强与不可侵犯。老舍的母亲在战乱中挣扎,用坚强与勇敢保护着自己的孩子。胡适先生的母亲,对家人忍让,但却不容任何人来侵犯自己的尊严,人格上是不受一点侮辱的。胡适先生文中写到他母亲有时候也“很有刚气”。用了家中五叔的闲话一事,来写母亲的刚气。他写到“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的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甚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从这件事的描写中,我们看到胡适先生的母亲是有刚气的,并且是有智慧的。她不像寻常所见的家庭妇女,遇到此种是非之事时,软弱者则是自己生气,闷在屋里大哭,泼辣者则是破口大骂。而胡适先生的母亲是有涵养有智慧的。虽也气的大哭,但她是把几位本家及说闲话的五叔一并请来对质。令其不得不当众认错赔罪。这一法子既出了气,争回了面子,也让闲话者无地自容,不敢再犯。从一件家庭琐事的描写中,胡适先生给我们看到的 5

是一位要强的母亲形象。

“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的疼爱的”这是老舍先生在文章中写到的一句话。是的,世上哪有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老舍先生的母亲在生活艰辛需要儿子帮助时,选择了让孩子求学。在女儿长大该出嫁时,为了不耽误女儿的青春,选择了让女儿出嫁。女儿出嫁,对一个母亲来说,是喜的,但同样是痛的。对老舍先生的母亲来说,那痛也许就像是自己身上的肉被人割下一样吧。对于这样的痛,老舍先生的母亲同样是用忍的法子。老舍先生是这样写的“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从三姐出嫁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老舍先生的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多么的难以割舍。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我感受着这位母难以言表的心情。眼前浮现出自己出嫁时,我的母亲的表情,同样是脸上没有血色的。但是,当时的我,只感受着新娘子的幸福,对母亲的表情和心情没有一丝的察觉。同样身为人母的我也在全身心的爱着我自己的孩子,同样身为人女的我,也如世上所有的孩子一样是在母亲的爱中长大。而过年的描写则更加突出的塑造了一个慈母的形象。在文章中这样写到“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这段话中描写了母亲看到儿子回家过年,时“母亲笑了”。从“母亲笑了”看出,这个母亲是多么盼望儿子回 6

家,看到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当母亲听说儿子还要回学校,不能在家陪自己过年时,母亲“愣位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从此处的人物描写中,我们看到了母亲的失望。“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这句简单的描写,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与支持。过年的描写中,语句不多,但简单的文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慈母的形象。

两篇《我的母亲》写了两位不同的母亲,给我的感受是,老舍先生的母亲更为慈祥,更为坚毅,给我们刻画的是一位传统的中国妇女中的慈母形象。胡适先生的母亲则更为严厉,更加智慧,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位有刚气的一家之长的母亲形象。两位母亲用各自的形式爱着自己的孩子,爱着自己的家人。用自己的办法维护着各自的家庭。两篇文章取材于生活琐事,没有任何牵强的感觉。读来顺畅,平滑,朴素,缓缓道来。读文章倒像是在听,听两位先生一一的讲述自己的母亲。对母亲的敬重,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充满在字里行间。

[资料] 《我的母亲》 老舍 《我的母亲》 胡适 7

 

第二篇:读后感

读《灰娃的高地》有感

复华小学 三年二班 房瑞盈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很多道理和知识。假期看了一本《灰娃的高地》让我很感动,真正感受到人性最真的一面,优美如画的语言也令人感动。我最喜欢其中的《阿雏》。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一个名叫阿雏的孤儿,他长得强壮就总是欺负别人,村子里的人们并不喜欢他。有一次他恶作剧敲响了村子里救火的锣,当人们发现并没有着火时都气坏了,一个叫大狗的男孩子一五一十地讲了事情的经过,阿雏被村民痛打了一顿。阿雏为了报复大狗而划船来到一个孤岛上,想饿大狗几天教训一下。可是最后阿雏被那种深深的父母之情感动了,保全了大狗的生命而自己选择了死亡。

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泪水不由自主地充满了眼里。其实人之初,性本善。在真挚的情感面前人们往往选择则的是善良。阿雏用自己的生命向人们证明了一切,也用绝望告诉我们拥有父母的爱是多么幸福的!他永远也不会拥有这样的一份爱了。故事也让我更加深深地感受到我们拥有的父母之爱是多么幸运啊!父母为了孩子可以牺牲一切,也愿意付出一切代价而为了孩子。所以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决心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做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一切,不让父母为我劳累,也不会因为学习的事情让父母操心了。现在我能做到的就是好好的学习,用成绩来回报爸爸妈妈。

这本书让我懂的天下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的爱,我也会加倍的来爱我的爸爸妈妈!

读 《爱的教育》有感

复华学校 三年二班 房瑞盈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开卷有益在这个假期中让我真切感受到了。

学校的阅览室让我喜欢上了看书,每一本的书中的故事都令我大开眼界。假期中有很多的时间让我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其中读的一本《爱的教育》中《我的母亲》令我感动。

是父亲写给儿子恩利科告诉他妈妈对他的一切爱,可是回报的却是儿子对妈妈的不理解和不尊重。有一句话令我久久不能忘怀:“你对你的母亲很不尊重,但是你的母亲在你生病的时候不分白天黑夜的守在你床前,为了减轻你一小时的痛苦,她可以牺牲一年的欢乐,你不应该气她。”

看到这了,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在我生病的时候,整天整夜守在我身边的是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不敢合上眼睛,用物理降温法为我减轻痛苦,几天病好之后,往往是妈妈瘦了一圈。当我的成绩下滑的时候,妈妈鼓励我不要灰心,成绩不能决定一切,但是要学会有一颗有责任的心,不要轻易放弃。当我遇到不会的题时,妈妈都会耐心得教我,可能教了几遍都还不会,妈妈也会不厌其烦的反复引导我,直到弄懂为止。所以,当我们听见妈妈的唠叨时要懂得这是妈妈对我们的爱。爱之深,情之切,也才会严格的要求我们,是希望我们以后能独立的生活。

人世间最神圣的爱莫过于母爱,让我们强壮自己的羽翼,这才是妈妈最希望看到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