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深度教学》有感

笃行、善思

——读《深度教学》有感

一个暑假,一本书。书中,基于作者的教研员的角度,谈了很多课例,并且用对比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很朴实,也让我很有启发。虽然很多的课例都是取材于高中的课堂,但是作为小学教师的我,看了,依旧很有启发。

在《深度教学》中,王老师通过理论的探讨和案例的举证,告诫老师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探讨反思总结,提升规律方法技巧,因为扎根于一线,来源于课堂,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提升教学质量的殷殷期盼,对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全力以赴。

举一个书中的简单例子。学习了《我不是个好儿子》,请你说说为何以“我不是个好儿子”为题?这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我们一般的教学思路就是找几个学生先发言,教师总结答案,然后教师公布答案就完成任务了。那么我要问:如果下一课是《祝福》《再别康桥》《荷花淀》《故都的秋》《我有一个梦想》,再出“为何以‘??’为题”的题目,学生能准确无误地回答吗?我说肯定不能。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给学生总结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没有总结其规律性的东西啊。那么,这一类“为何以‘??’为题”的题目方法规律如何总结呢?

我们可以先来分析“为何以‘我不是个好儿子’为题”这个答案:作者用否定词,重点强调自己没有做好儿子的责任(本义);文本写了母亲对儿子的无私的爱,反衬自己以为给母亲很多钱就是孝子;没有给母亲什么,反而给母亲带来了不少烦恼(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深深的愧疚之情(主旨、感情)。那么,我们就总结出“一类问题”的规律与方法了。那就是:题目含义=本义 + 内容 + 中心(或感情)。

实际上这种“题目含义题”是考查文本内容与中心的。按照这种规律与方法,就可以概括出相类问题的答案了。这类题目高考语文试题中常常出现的,你只要运用“本义+内容+中心”这三点就可以轻松作答了。如20xx年山东语文高考考了一道“题目含义题”:为何以“审丑”为题?答案是: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题目本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 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内容,老人如何);小臭儿不孝 ,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内容:小臭如何);赞颂老人的淳朴与讽刺小臭的丑(中心、情感)。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王老师要说的是,从一个问题出发探索一类问题,从一类问题中再提升理性的规律与特质,这里就埋藏着较深邃的理性思维价值了。这便是“深度教学的普式思维方式”。

捡拾其中的章节重读,感喟不已:读 “每个学生都是你的作品”章节,我这样想:教师的手,应该具备上帝之手的仁慈,博爱,为每一棵树浇水,给每一朵花授粉;教师的手,应该具备上帝之手的智慧,灵巧,开启洪荒,激发灵感;教师之手,应该具备上帝之手的平和,高贵,于最卑微处,托起最耀眼的太阳。

读“让学生看到一个思想者”,我作如是思: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王老师读书、教书、写书,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成就了全市许多语文教师,更成就了自己,不正是他立志、笃行、善思的结果吗?作为淄博市语文教研员,王老师不仅在语文教学领域,给我们方法技巧方面的引领,更在严谨治学、善学善思等方面成为了我们的带头人。

 

第二篇:语文教学应具有广度与深度——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

语文教学应具有广度与深度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

相关推荐